酒店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927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酒店管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酒店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酒店管理系统中,传统的酒店预订一般是通过电话、网络预订或者亲自到酒店预订,预订成功后至入住前需要到酒店前台办理相关的入住手续,如信息登记、房卡办理等,程序相对繁琐;客人退房时要归还方法,以及开具相关的票据,如客流量多时,前台服务人员无法及时的为客户办理入住,以及退房等服务,大大减少了工作效率,易引起客户的不满。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虽然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客房的预定,办理入住,但仍需到酒店前台领取房卡,退房时仍需归还房卡,并且酒店房间内设备使用状态无法进行跟踪、统计,需要人工进行相关的统计,浪费人力,一些酒店虽然用了智能客控制系统,但是客人并没有真正感觉到智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酒店管理系统,用户通过所述酒店管理系统方便快捷的实现酒店的预定、办理入住、退房等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酒店管理系统,包括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酒店服务系统、房间控制系统、二维码管理系统、酒店后台管理系统,以及中心服务器;

用户通过客户端进入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通过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能够进入酒店服务系统进行房间信息的查询、预订、办理入住;

所述酒店服务系统将用户的用户信息储存至中心服务器,所述二维码管理系统获取用户信息并生成房间控制二维码发送至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用户通过扫描房间控制二维码将用户入住的房间与房间控制系统进行绑定,能够实现对房间的控制;

酒店后台管理系统能够对用户信息、房间信息,以及房间物品信息进行管理。

优选地,所述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所述酒店服务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所述房间控制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所述二维码管理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所述酒店后台管理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包括设于酒店内或其他场所的酒店识别公众号,所述酒店识别公众号与酒店一一对应,用户通过添加酒店识别公众号进入对应酒店的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

优选地,所述酒店服务系统包括房间信息查询模块、预订模块,以及办理入住模块;

所述房间信息查询模块能够查询房间信息,查询是否满房,以及房间布局信息,用户选择合适房间后通过所述预订模块能够进行房间预订,并且通过所述办理入住模块能够实现一键办理入住。

优选地,所述酒店后台管理系统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房间信息统计模块、物品统计模块,以及用户服务模块,所述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能够对用户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所述房间信息统计模块能够对酒店内的房间状态进行统计,并将房间信息数据存储至中心服务器,所述物品统计模块对房间内物品进行统一管理,所述用户服务模块能够对用户服务需求进行管理,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

优选地,所述二维码管理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所述二维码生成模块能够根据用户信息,以及用户预订房间的门禁信息生成房间控制二维码。

优选地,所述房间控制二维码包括客户入住时间,所述房间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客户入住时间控制用户入住的房间。

优选地,所述房间控制系统包括门禁控制模块、灯光控制模块,以及空调控制模块,所述门禁控制模块房间门锁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灯光控制模块能够对房间内的灯光进行管理,所述空调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房间内空调,调节房间内温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酒店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能够轻松实现预订、选房、办理入住等服务,全面提升用户的入住体验,使酒店管理更加智能化,进一步节省用户的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酒店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酒店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酒店管理系统,包括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酒店服务系统、房间控制系统、二维码管理系统、酒店后台管理系统,以及中心服务器,所述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所述酒店服务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所述房间控制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所述二维码管理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

用户通过客户端进入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通过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能够进入酒店服务系统进行房间信息的查询、预订、办理入住;

所述酒店服务系统将用户的用户信息储存至中心服务器,所述二维码管理系统获取用户信息并生成房间控制二维码发送至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用户通过扫描房间控制二维码将用户入住的房间与房间控制系统进行绑定,能够实现对房间的控制;

酒店后台管理系统能够对用户信息、房间信息,以及房间物品信息进行管理。

具体的,所述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包括酒店识别公众号,所述酒店识别公众号设于酒店内或者其他场所,如户外广告栏等,所述酒店识别公众号与酒店一一对应,用户通过添加相应酒店的酒店识别公众号进入相应酒店的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通过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进一步的进行房间信息的查询、预订;用户通过客户端上设置的微信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添加酒店识别公众号,进入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为了节约用户的时间,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还可以所述酒店识别公众号生成酒店识别公众号二维码,用户通过微信APP扫描酒店识别公众号二维码,方便、快捷地进入酒店微信公众号平台系统,进入酒店微信公众号平台系统后可以进一步访问酒店服务系统。

如图1所示,酒店服务系统包括房间信息查询模块、房间预订模块,以及办理入住模块,用户进入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后,点击相应的链接能够进入酒店服务系统,进入酒店服务系统后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房间信息查询模块查询房间信息,查询是否满房,以及房间布局信息等;酒店服务系统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中心服务器上存储酒店的房间信息,客户能够通过酒店服系统的房间信息查询模块访问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上的房间信息,能够快捷、方便的掌握酒店的房间信息,选择合适自己的房间;当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房间后,可以通过房间预订模块进行在线房间预订,预订时用户输入相应的用户信息,如姓名、身份证信息等,所述用户信息,以及用户预订的房间号,被存储至中心服务器,一旦房间被预订成功,中心服务器会更改相应的数据,使得客户预订的房间显示为已被预订状态,其他客户无法再对该房间进行预订,同时酒店后台管理系统能够显示该房间已被预订,并且当客户退房后,酒店后台管理系统会修改中心服务器上的相应数据,使得客户端访问的酒店服务系统上的该房间显示为可被预订状态。

当用户需要入住时,用户可以通过办理入住模块在手机客户端上直接办理入住,无需到酒店前台进行办理入住,简化了入住流程,有效的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酒店的运行成本。

当用户不通过酒店服务系统进行办理入住时,可以通过设置在酒店前台处的智助机进行业务办理,所述智助机能够采集并识别用户材料,自动办理入住手续,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酒店后台管理系统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房间信息统计模块,物品统计模块,以及用户服务模块,具体的,客户信息管理模块能够对客户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如预订的房间号、预订的时间等进行管理;房间信息统计模块能够对酒店内的房间状态信息进行统计,如房间数量、已预订数等进行统计,并将数据信息上传至中心服务器;物品统计模块能够对房间内的物品进行统计,当某一房间内物品未配备齐全时,酒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酒店后台管理系统得知相关信息,并及时补充,提升客户满意度;用户服务模块能够收集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送的服务需求,酒店后台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收到服务需求后,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房间打扫服务、信息咨询等,为客户提供舒心的住房体验服务。

用户预订后若没办理入住则酒店后台管理系统通过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对客户预订的房间进行保留一段时间,若客户在预留时间内未及时办理入住手续,则酒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酒店后台管理系统更改中心服务器上的相应数据,使房间状态变为可预订状态;若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办理了入住,则酒店后台管理系统将用户信息,以及用户预订房间的门禁信息通过中心服务器发送至二维码管理系统。

如图1所示,所述二维码管理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二维码生成模块能够根据用户信息,以及用户预订房间的门禁信息生成房间控制二维码,所述房间控制二维码发送至用户客户端,用户通过扫描房间控制二维码将用户入住的房间与房间控制系统进行绑定,实现对房间的控制,当然,用户还可以通过房间控制系统直接扫描房间上的解锁二维码进行开锁;房间控制二维码包含了客户入住时间,到退房时间后,房间控制系统使用户失去与房间的连接,丧失对房间的控制权,实现一个客户一个房间控制二维码,过期失效,有效的保证安全性。

所述二维码生成模块还能够为每个房间设置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连接)登陆二维码,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WIFI登陆二维码自动连接无线网络,享受无无线网络带来的愉悦。

如图1所示,房间控制系统包括门禁控制模块、灯光控制模块、以及空调控制模块,当用户通过房间控制二维码与所入住的房间进行绑定后,即可取得对房间的控制权,能够进入房间控制系统,通过门禁模块能够进行开锁,进一步取代房卡,退房时,无需归还房卡,房间控制系统自动失去对房间的控制,真正实现轻松退房;当用户慵懒的躺在床上时,可以通过灯光控制模块实现对房间灯光的管理,开启或关闭房间内的灯光,还可以通过空调控制模块进一步调整房间内的温度,打造舒适、温暖的休息环境,使身心得到放松。

本发明所述的酒店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酒店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能够轻松实现预订、选房、办理入住等,全面提升用户的入住体验,使酒店管理更加智能化,进一步节省用户的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酒店的运行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