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7204发布日期:2018-07-08 08:3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盘托盘,且特别涉及一种免螺丝的硬盘托盘。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若要将硬盘安装于伺服器内,通常要将硬盘锁固至硬盘托盘(hddtray)上,再将多个硬盘托盘固定至硬盘架(hddrack),以一起安装至伺服器内。

然而,由于配置于伺服器内的硬盘数量相当多,操作者若要组装、更换或是维修硬盘的时候,会有相当繁琐的锁固与拆卸程序。此外,一般的硬盘托盘主要是针对3.5寸硬盘,若要承载2.5寸硬盘,通常需要另外开模另外设计与制作,成本上较为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盘托盘,其可不需要使用螺丝便能够将硬盘固定至硬盘托盘,可有效提升组装与拆卸硬盘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盘托盘,其可用来固定不同尺寸的硬盘。

本发明的一种硬盘托盘,适于供一第一硬盘固设于其上,第一硬盘包括位于底面与侧面的多个螺孔,硬盘托盘包括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一第一底板、连接于第一底板的一第一侧板及凸出于第一底板的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架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包括一第二底板、连接于第二底板且面对于第一侧板的一第二侧板、立起于第二底板且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至少一中隔片、以及从至少一中隔片朝向第一侧板凸出的至少一第二固定件。当第一硬盘放置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且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位于一第一位置时,至少一中隔片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一硬盘的宽度,至少一第一固定件与至少一第二固定件分别伸入这些螺孔的至少一部分,以将第一硬盘固定于硬盘托盘上。当第二架体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至少一第二固定件退出于对应的螺孔,而使第一硬盘适于移除于硬盘托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底板包括至少一u型切口,至少一中隔片是将至少一u型切口所环绕的部分翻起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位于一第一位置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对应于一第二硬盘的宽度,且第二硬盘的宽度大于第一硬盘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底板部分叠置于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者包括沿着第二架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一沟槽,另一者包括伸入于沟槽内的至少一挡止部,至少一挡止部被沟槽的内壁限位,以将第二架体限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者包括一干涉凸起,另一者包括两孔洞,当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位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时,干涉凸起分别伸入两孔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硬盘托盘更包括一导光条,配置于第一侧板。

本发明的一种硬盘托盘,适于承载一第一硬盘或一第二硬盘,其中第一硬盘的宽度小于一第二硬盘的宽度,硬盘托盘包括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一第一底板、连接于第一底板的一第一侧板及凸出于第一底板的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架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以相对第一架体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架体包括一第二底板及连接于第二底板且面对于第一侧板的一第二侧板,其中第二底板包括u型切口,且当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位于第一位置时,u型切口的根部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一硬盘的宽度,且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二硬盘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架体包括凸出于第二侧板的至少一第二固定件,当第二硬盘放置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且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至少一第一固定件与至少一第二固定件分别伸入第二硬盘的多个螺孔的至少一部分,以将第二硬盘固定于硬盘托盘上,当第二架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至少一第二固定件退出于对应的螺孔,而使第二硬盘适于移除于硬盘托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底板部分叠置于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者包括沿着第二架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一沟槽,另一者包括伸入于沟槽内的至少一挡止部,至少一挡止部被沟槽的内壁限位,以将第二架体限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者包括一干涉凸起,另一者包括两孔洞,当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位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时,干涉凸起分别伸入两孔洞。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硬盘托盘通过第二架体可相对于第一架体移动至第一位置(也就是闭合位置)与第二位置(也就是展开位置),且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分别具有对应于硬盘上的螺孔的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使用时,只要将第二架体从第一位置拉开至第二位置之后,将硬盘放置在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且使第一固定件伸入硬盘上对应的螺孔,接着,将第二架体推回至第一位置,而使位于中隔片上的第二固定件也伸入硬盘上对应的螺孔,硬盘即可被本发明的硬盘托盘固定住。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硬盘托盘不需使用螺丝就能够固定硬盘,而能在安装或是拆卸上更为便利。

此外,立起于第二底板的中隔片可以是由在第二底板上对应于小尺寸硬盘的宽度的位置制作出u型切口并弯折被u型切口围绕的部位而形成,而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可以对应于大尺寸硬盘的宽度,藉此,当要使用硬盘托盘来承载大尺寸硬盘时,制造者可以不需要将被u型切口围绕的部位弯折成立起的中隔片,且在第二侧板上特定的位置以锁入、铆接或是焊接等方式设置第二固定件,硬盘托盘便可以承载且固定大尺寸硬盘;当要使用硬盘托盘来承载小尺寸硬盘时,只要将第二底板被u型切口围绕的部位弯折成立起的中隔片,并在中隔片上设置朝向第一侧板凸出的第二固定件,硬盘托盘便可以承载且固定小尺寸硬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多种视角的示意图,其第二架体位在第一位置;

图5至图8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多种视角的示意图,其第二架体位在第二位置;

图9是图3的a-a线段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b-b线段的剖视示意图;

图11至图14是第一硬盘放入图1的硬盘托盘的过程的多种视角的示意图;

图1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示意图;

图1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示意图;

图17与图18分别是第二硬盘放入图16的硬盘托盘的过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10:第一硬盘

12:螺孔

20:第二硬盘

22:螺孔

100、100a、100b:硬盘托盘

110:第一架体

112:第一底板

114:第一侧板

116:第一固定件

120:第二架体

122:第二底板

123:u型切口

124:第二侧板

126:第二固定件

128:中隔片

130:沟槽

135:挡止部

140:干涉凸起

145:孔洞

150:导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发明的硬盘托盘适于在不同状态下供一第一硬盘10(绘示于图11)或是一第二硬盘20(绘示于图17)固设于其上,并与其他的硬盘托盘一起安装至伺服器(未绘示)的硬盘架(hddrack,未绘示)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硬盘10以2.5寸硬盘,且第二硬盘20以3.5寸硬盘为例。也就是说,制造者可以利用相同模具制作出可以承载不同尺寸的硬盘托盘,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一般而言,第一硬盘10与第二硬盘20分别包括位在两侧面与底面的多个螺孔12、22。本发明的硬盘托盘还利用第一硬盘10或是第二硬盘20在特定位置上设有螺孔12、22的设计以免螺丝锁固的方式来固定第一硬盘10或是第二硬盘20,以提供操作者更方便且快速的使用效果,下面将进一步地介绍。

图1至图4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多种视角的示意图,其第二架体位在第一位置。图5至图8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多种视角的示意图,其第二架体位在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硬盘托盘100包括一第一架体110及一第二架体120。第一架体110包括一第一底板112、连接于第一底板112的一第一侧板114及凸出于第一底板112的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6。第二架体12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110。更明确地说,第二架体120适于相对第一架体110在一第一位置p1(如图1至图4的闭合位置)与一第二位置p2(如图5至图8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架体120相对第一架体110在第二位置p2时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2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架体120相对第一架体110在第一位置p1时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24之间的距离。

第二架体120包括部分叠置于第一底板112的一第二底板122、连接于第二底板122且面对于第一侧板114的一第二侧板124及、立起于第二底板122且位于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24之间的至少一中隔片128、以及从至少一中隔片128朝向第一侧板114凸出的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122包括至少一u型切口123,至少一中隔片128是将至少一u型切口123所环绕的部分翻起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架体120相对第一架体110位于一第一位置p1时,至少一中隔片128与第一侧板114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一硬盘10的宽度,且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24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二硬盘20的宽度。

本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用来承载第一硬盘10,更明确地说,硬盘托盘100利用第一架体110的第一底板112、第一侧板114、第一固定件116与第二架体120的第二底板122、中隔片128、第二固定件126来承载且固定第一硬盘10,详细作动将于图11至图14的叙述中说明。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隔片128也可以不是从第二底板122的一部分所形成,例如是中隔片128与第二底板122以铆接、焊接、锁固等方式固定于彼此。也就是说,第二底板122上可不具有u型切口123,而是将中隔片128另外固定至第二底板122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隔片128与第二底板12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请回到图1,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固定件116与各第二固定件126以凸柱为例,第一固定件116在第一底板112上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硬盘10的底面上的至少一个螺孔12的位置,且第二固定件126在中隔片上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硬盘10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螺孔12的位置,以便之后在硬盘10放入硬盘托盘100时第一固定件116与第二固定件126分别能够伸入硬盘10的至少一部分螺孔12。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6以两个第一固定件116,且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为两个第二固定件126为例,但第一固定件116与第二固定件126的数量关系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6也可以为多个第一固定件116,且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为一个第二固定件126。或者,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6也可为一个第一固定件116,且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为多个第二固定件126。或者,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6也可为一个第一固定件116,且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为一个第二固定件126。设计者可视需求自行调整第一固定件116与第二固定件126的数量与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固定件116与各第二固定件126分别凸出于第一底板112与中隔片128的高度约在2.5毫米至3.5毫米之间。经实际测试,第一固定件116与各第二固定件126的高度在上述范围之内时,可以伸入第一硬盘10的螺孔12内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以使第一硬盘10固定于硬盘托盘100。

此外,如图3、图4、图7与图8所示,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22的其中一者包括沿着第二架体12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沟槽130,另一者包括伸入于沟槽130内的至少一挡止部135,至少一挡止部135被沟槽130的内壁限位,以将第二架体120限制在第一位置p1(图3与图4)与第二位置p2(图7与图8)之间。

更明确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122包括沿着第二架体12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三个沟槽130(仅标示其中一个沟槽130),第一底板112包括伸入于沟槽130内的三组挡止部135(仅标示其中一组挡止部135),在本实施例中,各组挡止部135包括两个挡止部135,挡止部135以凸柱的方式呈现。凸出于第一底板112的挡止部135伸入第二底板122的沟槽130内,并可在第二底板122的沟槽130内滑动。

如图3所示,当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位于第一位置p1时,位于图3左方的挡止部135会被沟槽130的左方内壁面限位,如图7所示,当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位于第二位置p2时,位于图7右方的挡止部135会被沟槽130的右方内壁面限位。本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藉由沟槽130与挡止部135的设计,以界定出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的滑动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组挡止部135也可以只包括单一个挡止部135,对应的沟槽130的长度随之调整(例如沟槽130的长度调整为欲使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的移动范围)。如此,随着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移动,此单一个挡止部135被沟槽130的相对两内壁面限位,便能够界定出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的闭合位置与展开位置。当然,沟槽130与挡止部135的数量、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制,只要可以用来限制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的滑动范围的结构均囊括于其中。

另外,由图3可看到,本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设有两组孔洞145(图3中仅标示出其中一组)。图9是图3的a-a线段的剖视示意图。图10是图7的b-b线段的剖视示意图。请参阅9与图10,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22的其中一者包括至少一干涉凸起140,另一者包括至少两孔洞145,当第二架体120相对第一架体110位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时,各干涉凸起140分别伸入对应的两孔洞145,以使第二架体120暂时固定于第一架体110。

更详细地说,图9与图10是以图3与图7中的其中一组孔洞145与干涉凸起140来说明两者的作动关系,如图9与图10所示,干涉凸起140凸出于第一底板112,且第二底板122包括两孔洞145。如图9可见,当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位在第一位置p1时,干涉凸起140会伸入其中一个孔洞145,而使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暂时固定于第一位置p1。

当使用者要移动第二架体120时,由于干涉凸起140的外表面为弧面,例如干涉凸起140可以呈半球状,使用者只要施力推动第二架体120,第二底板122在孔洞145旁的壁面便会沿着干涉凸起140的外表面移动,而使干涉凸起140退出于孔洞145。其后,凸出于第一底板112的干涉凸起140沿着第二底板122朝向第一底板112的表面滑动,直到如图10所示地伸入第二底板122上的另一个孔洞145,以使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暂时固定于第二位置p2。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藉由干涉凸起140与两孔洞145之间的搭配来使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固定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122的两孔洞145之间的距离在4毫米至10毫米之间,也就是说第二架体120可以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移动的距离约在4毫米至10毫米之间。上述的移动范围可以使第二架体120在移动至第二位置p2之后,第二固定件126可退出于硬盘10上对应的螺孔12,且可避免将硬盘10从硬盘托盘100拿起的过程中,硬盘10与第二固定件126之间发生干涉的机率。当然,设计者可视需求调整第二底板122的两孔洞145之间的距离,并不以此为限制。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硬盘托盘100也可以通过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22在重叠的部分会接触彼此,也就是说,当要将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移动至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时,操作者需要略为施力以克服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22之间的静摩擦力,而使得在没有使用者推动第二架体120时,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的位置可被固定,藉此省略上述干涉凸起140与孔洞145的设计。

下面将介绍第一硬盘10放入硬盘托盘100的过程。图11至图14是第一硬盘放入图1的硬盘托盘的过程的多种视角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1与图12,第一硬盘10在底面与侧面分别有螺孔12,当要将第一硬盘10放入硬盘托盘100时,可将硬盘托盘100的第二架体120相对第一架体110移动至第二位置p2,此时,第一侧板114与中隔片128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固定件126凸出于中隔片128的高度及第一硬盘10的宽度,而使得第一硬盘10可以如图13所示地放入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22上并位在第一侧板114与中隔片128之间,此时,位于第一底板112的第一固定件116会伸入第一硬盘10在底面上的螺孔12。

再如图14所示,将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移回至第一位置p1,此时,第二固定件126在中隔板128上的位置会对应于第一硬盘10的侧面上的至少一部分的螺孔12位置,而伸入第一硬盘10侧面的这些螺孔12的至少一部分,以将第一硬盘10固定于硬盘托盘100上。

同理,若欲将第一硬盘10移除于硬盘托盘100,只要再将第二架体120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第二固定件126便会退出于硬盘10上对应的螺孔12,之后将第一硬盘10上拉,第一硬盘10便能够脱离于硬盘托盘100。因此,本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可通过免螺丝的方式来固定第一硬盘10,而使操作者在安装或是拆卸上更为便利。

由于某些硬盘托盘100a有其他功能上的需求,例如需要有硬盘状态指示灯等,下面介绍其他能够将其他元件的指示光线导引至硬盘托盘100a的前端的实施例,需说明的是,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不再多加赘述,仅就与前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进行说明。

图15与图16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多种视角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5与图16,本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a与前一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硬盘托盘100a更包括一导光条150,配置于第一侧板114上并从硬盘托盘100a的后端往前端延伸。导光条150可以用来将其他元件(例如是第一硬盘10或是硬盘架上的电子元件)的指示光线导引至硬盘托盘100a的前端,以方便使用者看到光线信息。

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硬盘托盘100a的第二架体120可相对于第一架体110移动,而能够通过免螺丝的方式来固定硬盘10,而使操作者在安装或是拆卸上更为便利,且还能够将光线导引至硬盘托盘100a的前端,而提供指示的效果。

图1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硬盘托盘的示意图。图17与图18分别是第二硬盘放入图16的硬盘托盘的过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6至图18,图16的硬盘托盘100b与图1的硬盘托盘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图1中,硬盘托盘100是用来承载小尺寸的第一硬盘10,因此,第二底板122上有立起的中隔片128,第一硬盘10可以承放在第一侧板114与中隔片128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硬盘托盘100b是用来承载大尺寸的第二硬盘20,因此第二底板122上并无立起的中隔片,而成为如图16所示的硬盘托盘100b,第二硬盘20是要承放在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24之间。

实际上,制造者可通过相同的模具制造出硬盘托盘100、100b,在硬盘托盘100、100b中,第二底板122上的特定位置(对应于第一硬盘10的侧面的位置)均有u型切口。若要承载第一硬盘10时,则将第二底板122上的u型切口123翻起而形成中隔片128,且在中隔片128上设置第二固定件126,而成为硬盘托盘100。

若要承载第二硬盘20时,则不将第二底板122上的u型切口123翻起,并在第二侧板124上设置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而成为硬盘托盘100b。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硬盘20放置于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22上且第二架体120相对第一架体110位于第一位置p1时,位于第一底板112的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6与位于第二侧板124的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分别伸入第二硬盘20的多个螺孔22的至少一部分,以将第二硬盘20固定于硬盘托盘100b上,当第二架体120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6退出于对应的螺孔22,而使第二硬盘20适于移除于硬盘托盘100b。

也就是说,硬盘托盘100、100b可利用相同模具制作,且能够承载不同尺寸的第一硬盘10、第二硬盘20,有效节省制造成本与模具费用。并且硬盘托盘100、100b均能够通过非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第一硬盘10、第二硬盘20,使用上相当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硬盘托盘通过第二架体可相对于第一架体移动至第一位置(也就是闭合位置)与第二位置(也就是展开位置),且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分别具有对应于硬盘上的螺孔的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使用时,只要将第二架体从第一位置拉开至第二位置之后,将硬盘放置在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且使第一固定件伸入硬盘上对应的螺孔,接着,将第二架体推回至第一位置,而使位于中隔片上的第二固定件也伸入硬盘上对应的螺孔,硬盘即可被本发明的硬盘托盘固定住。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硬盘托盘不需使用螺丝就能够固定硬盘,而能在安装或是拆卸上更为便利。

此外,立起于第二底板的中隔片可以是由在第二底板上对应于小尺寸硬盘的宽度的位置制作出u型切口并弯折被u型切口围绕的部位而形成,而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可以对应于大尺寸硬盘的宽度,藉此,当要使用硬盘托盘来承载大尺寸硬盘时,制造者可以不需要将被u型切口围绕的部位弯折成立起的中隔片,且在第二侧板上特定的位置以锁入、铆接或是焊接等方式设置第二固定件,硬盘托盘便可以承载且固定大尺寸硬盘;当要使用硬盘托盘来承载小尺寸硬盘时,只要将第二底板被u型切口围绕的部位弯折成立起的中隔片,并在中隔片上设置朝向第一侧板凸出的第二固定件,硬盘托盘便可以承载且固定小尺寸硬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