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用虚拟机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999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用虚拟机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用虚拟机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阶段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很多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信息系统,为医院正常运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保障,然而医疗信息化也导致患者的隐私更容易泄露,对病人及家属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隐私不是全部的个人信息,对于有些人重要的隐私,对于其他人来说并没有保护的意义,因此隐私的控制权应该交给其主体。

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综合仿真实训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用虚拟机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用虚拟机平台,包括云服务器、网络模块、自动挂号机、报号设备、电子病历打印设备、医学影像系统、体检设备、显示器、存储器、移动设备和手机APP,所述自动挂号机、报号设备、电子病历打印设备、医学影像系统、体检设备和移动设备均通过网络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显示器分别与医学影像系统和报号设备连接,所述存储器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手机APP与移动设备连接。

优选地,所述显示器包括集成芯片、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滑动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一端脚接地,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二端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三端脚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三端脚通过第二电阻接入集成芯片的第四端脚,所述集成芯片的通过第二电容接地。

优选地,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二端脚和第六端脚均接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滑动电阻接入电源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连接有第一二极管,所述集成芯片的第七端脚接入滑动电阻的滑动端。

优选地,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二二极管接入电源正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被轻易外漏,患者通过设置隐私策略,能够保护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疾病信息不被随意查看,医护人员需要访问患者全部信息时,要向患者发送访问请求。本系统还设有监测报警模块,能够监测访问过程的执行,恢复异常数据,保证患者信息的完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用虚拟机平台,包括云服务器、网络模块、自动挂号机、报号设备、电子病历打印设备、医学影像系统、体检设备、显示器、存储器、移动设备和手机APP,所述自动挂号机、报号设备、电子病历打印设备、医学影像系统、体检设备和移动设备均通过网络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显示器分别与医学影像系统和报号设备连接,所述存储器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手机APP与移动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包括集成芯片U0、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滑动电阻RP、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三极管VT1。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芯片U0的第一端脚接地,所述集成芯片U0的第二端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集成芯片U0的第三端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0的第三端脚通过第二电阻接入集成芯片U0的第四端脚,所述集成芯片U0的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芯片U0的第二端脚和第六端脚均接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滑动电阻RP接入电源正极,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连接有第一二极管VD1,所述集成芯片U0的第七端脚接入滑动电阻RP的滑动端。

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二二极管VD2接入电源正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被轻易外漏,患者通过设置隐私策略,能够保护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疾病信息不被随意查看,医护人员需要访问患者全部信息时,要向患者发送访问请求。本系统还设有监测报警模块,能够监测访问过程的执行,恢复异常数据,保证患者信息的完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