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面板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989阅读:1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器面板贴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配件,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显示器面板贴膜。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显示器与主机分离,显示器面板上设置显示器开关与显示器调节按钮,主机上则设复位键、电源开关、指示灯,USB接口等配件,如果想要开、关、复位主机,则必须在分离的主机上做出相应操作;如果想要观察硬盘指示灯的状态,也必须在主机上进行观察;如果想要使用USB设备,则还是必须在主机上使用,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板贴膜,解决了传统主机与显示器面板分离后,想要使用主机上配件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显示器面板贴膜,包括配合显示器面板的主体,还包括线头接插件;所述主体包括设于显示器面板上的安装面板、设于安装面板上的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设有第一USB开口、指示灯、复位开关,在安装面板上设有与第一USB开口对应的第二USB开口,将部分原设于主机上的常用配件设至操作面板上,则可以通过在操作面板上的操作来完成过往需要在主机上完成的操作,更加方便;所述操作面板背侧设有连接复位开关与线头接插件的开关线、连接指示灯与线头接插件的灯线,所述开关线一端接于复位开关,另一端通过设于安装面板的排线出口接于线头接插件,所述灯线一端接于指示灯,另一端通过设于安装面板的排线出口接于线头接插件,所述线头接插件连接主机相应接口;将开关线、灯线等电线隐藏于操作面板与安装面板之间,起到美观以及对电线的保护作用,将复位开关、指示灯等配件通过线头接插件与主机连接,可以在操作面板(显示器面板)上进行相应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可以观看电源、硬盘工作正常与否。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面板上设有双面胶层。通过双面胶将安装面板设于显示器面板上,使用、拆除方便,成本较低。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部分原设于主机上的常用配件、开口设至显示器面板贴膜上,然后将显示器面板贴膜主体通过线头接插件连接主机,最后将显示器面板贴膜设于显示器面板上,则可以通过在显示器面板贴膜上的操作来完成过往需要在主机上完成的操作,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设于显示器面板贴膜上的指示灯来观察工作状态,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操作面板的正视图。

图2为操作面板的后视图。

图3为安装面板的后视图。

图4为主体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主体,11操作面板,111第一USB开口,112指示灯,112a电源指示灯,112b硬盘指示灯,113复位开关,114第二USB开口,12安装面板,2第一U型孔,21第二U型孔,3开关线,4灯线,5排线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显示器面板贴膜,包括配合显示器面板的主体1,还包括线头接插件。

参见图4,所述主体1包括对应设置的操作面板11、安装面板12,所述安装面板12设于显示器面板上,所述操作面板11设于安装面板12上;参见图1,在操作面板11正面的右下部设有复位开关113,在操作面板11正面的右上部设有电源指示灯112a、硬盘指示灯112b,在复位开关113上方设有第一USB开口111,在第一USB开口111上方设有配合USB盖上的固定件的第一U型孔2;参见图3,在安装面板上设有与第一USB开口111对应的第二USB开口114,且设有与第一U型孔2对应的第二U型孔21。

参见图2、图3,所述操作面板11背侧设有连接复位开关113与线头接插件的开关线3、连接电源指示灯112a、硬盘指示灯112b与线头接插件的灯线4,所述开关线3一端接于复位开关113,另一端通过设于安装面板12的排线出口5接于线头接插件;所述灯线4包括电源指示灯线、硬盘指示灯线,其中电源指示灯线的一端接于电源指示灯112a,另一端通过设于安装面板12的排线出口5接于线头接插件,硬盘指示灯线的一端接于硬盘指示灯112b,另一端同样通过设于安装面板12的排线出口5接于线头接插件。通过设于安装面板12上的双面胶层将所述主体1设于显示器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线头接插件接于主机对应接口,将主体1通过双面胶贴于对应的显示器面板上,则电源指示灯112a、硬盘指示灯112b与复位开关均可于显示器面板上进行工作,而第一USB开口111与对应的第二USB开口114配合设于显示器面板上的USB接口,可以在显示器面板贴膜上直接使用USB设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