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左手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8294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左手鼠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左手鼠标。



背景技术:

作为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鼠标的应用使电脑窗口操作十分方便,但是鼠标一般让使用者用右手操作,左手使用起来根本就不方便,尤其是失去右手或者左撇子人员。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左手鼠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左手鼠标。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多功能左手鼠标,包括触摸屏、太阳能电池板、鼠标左键、鼠标右键、鼠标滚轮、充电插口、录音开关、TF卡槽、录音孔、USB插头;触摸屏设置于鼠标的前端偏左;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鼠标的后端;鼠标左键、鼠标右键设置于鼠标的上端面顶部偏左、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其中鼠标右键设置于鼠标左键的右端;鼠标滚轮设置于鼠标的下端面底部偏左、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充电插口设置于鼠标右侧面的上部;录音开关设置于鼠标前端面的右下方;TF卡槽设置于鼠标右侧面的中部;录音孔设置于鼠标后端面、录音开关的对侧;鼠标内部设有与USB插头内无线连接的芯片。

进一步,触摸屏形状为圆形,半径是18毫米;鼠标外壳采用ABS高分子材料制成;鼠标外形为直板式鼠标;鼠标内部设有控制器处理单元来实现对鼠标右键、鼠标左键、触摸屏和无线连接芯片的控制。

进一步,左手手掌握住鼠标的前端,拇指可以控制鼠标左键、鼠标右键,食指在触摸屏控制鼠标指针运动方向,中指控制鼠标滚轮,实现鼠标操作功能;拇指按住鼠标左键与鼠标右键结合处,可以同时按住鼠标左键与鼠标右键,实现一指控制两键的功能。

进一步,触摸屏、太阳能电池板、鼠标滚轮、充电插口、录音开关、TF卡槽、录音孔、鼠标左键、鼠标右键都通过导线或按键与装置内电路板保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都通过;是:该鼠标改变了鼠标必须在有鼠标垫的情况下,右手操作鼠标的现状;鼠标的设计为失去右手和左撇子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鼠标还具有太阳充电功能、录音功能;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后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USB插头结构示意图;

其中:触摸屏1、太阳能电池板2、鼠标左键3、鼠标右键4、鼠标滚轮5、充电插口6、录音开关7、TF卡槽8、录音孔9、USB插头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功能左手鼠标,包括触摸屏、太阳能电池板、鼠标左键、鼠标右键、鼠标滚轮、充电插口、录音开关、TF卡槽、录音孔、USB插头;触摸屏设置于鼠标的前端偏左;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鼠标的后端;鼠标左键、鼠标右键设置于鼠标的上端面顶部偏左、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其中鼠标右键设置于鼠标左键的右端;鼠标滚轮设置于鼠标的下端面底部偏左、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充电插口设置于鼠标右侧面的上部;录音开关设置于鼠标前端面的右下方;TF卡槽设置于鼠标右侧面的中部;录音孔设置于鼠标后端面、录音开关的对侧;鼠标内部设有与USB插头内无线连接的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触摸屏形状为圆形,半径是18毫米;鼠标外壳采用ABS高分子材料制成;鼠标外形为直板式鼠标;鼠标内部设有控制器处理单元来实现对鼠标右键、鼠标左键、触摸屏和无线连接芯片的控制。

进一步,左手手掌握住鼠标的前端,拇指可以控制鼠标左键、鼠标右键,食指在触摸屏控制鼠标指针运动方向,中指控制鼠标滚轮,实现鼠标操作功能。

进一步,拇指按住鼠标左键与鼠标右键结合处,可以同时按住鼠标左键与鼠标右键,实现一指控制两键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可以采用太阳光或者充电器对鼠标进行充电;将USB插头插入电脑的USB插孔中,鼠标内部设有与USB插头内无线连接芯片,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左手手掌握住鼠标的前端,拇指可以控制鼠标左键、鼠标右键,食指在触摸屏控制鼠标指针运动方向,中指控制鼠标滚轮,实现鼠标操作功能;拇指按住鼠标左键与鼠标右键结合处,可以同时按住鼠标左键与鼠标右键,实现一指控制两键的功能;左手拇指长按鼠标左键,食指控制触摸屏可以实现图片翻帧、屏幕自动滚动、浏览IE网页或文本翻页功能;TF卡槽内插入TF卡,打开录音开关,可以通过录音孔进行录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