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机震红外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911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防机震红外触摸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红外触摸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机震红外触摸屏。



背景技术:

红外触摸屏,是在紧贴屏幕前密布X、Y方向上的红外线矩阵,通过不停的扫描是否有红外线被物体阻挡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这种触摸屏是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外框,外框里设计有电路板,从而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当有触摸时,手指或其它物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红外线,触摸屏扫描时发现并确信有一条红外线受阻后,红灯亮,表示有红外线受阻,可能有触摸,同时立刻换到另一坐标再扫描,如果再发现另外一轴也有一条红外线受阻,黄灯亮,表示发现触摸,并将两个发现阻隔的红外对管位置报告给主机,经过计算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

申请人在改善红外触摸产品音效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无论怎么改善产品的音响系统都存在一种细微的杂音,这种杂音不同产品存在不同的差异。通过申请人大量试验努力,偶然发现其音响系统未安装上去时没有这种杂音,一旦安装到产品上之后就出现了相应的杂音,而且音量越大杂音越大。再通过申请人的进一步努力,终于找到了真实的原因如下:

如图1所示,现有的红外触摸屏包括外边框1,在外边框1上安装有红外电路板2和红外滤光条3。其中,红外电路板2安装在外边框1内的容纳腔内,容纳腔呈现管状,其四周密闭,两端开口,安装和更换时沿垂直纸面方向的开口插入或抽出。由于红外电路板2比较细长,红外电路板2和容纳腔这种抽插的装配结构必然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组装间隙,否则很难将红外电路板2插入到容纳腔内。这个组装间隙的存在,就使得产品播放声音时容易产生机震,进而使得音效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效更好的防机震红外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机震红外触摸屏,包括外边框,在外边框上安装有红外电路板和红外滤光条,在所述外边框内侧设置有一U型槽,所述红外电路板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U型槽的U型开口通过红外滤光条封盖,所述红外滤光条与所述红外电路板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滤光条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方便与U型槽的U型开口卡接的凹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滤光条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方便与U型槽的U型开口卡接的凹凸结构,具体是:在所述红外滤光条下端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U型开口下端的第一插槽配合;在所述红外滤光条上端设置有V型口,所述V型口与U型开口上端的三角凸起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滤光条的中部设置有与红外电路板紧密接触的扣压部。

进一步的,所述扣压部紧密扣压在红外电路板的板边。

进一步的,在所述U型槽底部设置有一卡接红外电路板的板边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框为铝边框。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滤光条为聚碳酸酯塑料。

本实用新型红外电路板容纳腔由U型槽和红外滤光条两部分组合形成,不仅使得红外电路板拆装更加方便,而且红外滤光条与所述红外电路板紧密接触避免了红外电路板与容纳腔侧壁之间间隙的产生,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机震问题,使得本实施例的音效更好。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红外触摸屏边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示意。

图中:

1、外边框 2、红外电路板

3、红外滤光条

11、第一插槽 12、三角凸起

13、卡槽

31、第一凸部 32、V型口

33、扣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机震红外触摸屏,其包括外边框1、红外电路板2和红外滤光条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了解决播放声音过程中产生的机震,将红外电路板2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外边框1内侧设置有一U型槽,然后将红外电路板2安装在所述U型槽内,U型槽的U型开口通过红外滤光条3封盖,并让红外滤光条3与红外电路板2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所谓的紧密接触是指红外滤光条3与红外电路板2在物理上接触并向内形成一定的挤压,从而使得红外电路板2与容纳腔结合为一体,以避免红外电路板与侧壁之间形成间隙产生震动。

如图3-4所示,为了使得方便拆装红外滤光条,在红外滤光条3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方便与U型槽的U型开口卡接的凹凸结构:在红外滤光条3下端设置有第一凸部31,第一凸部31与U型开口下端的第一插槽11配合;在红外滤光条3上端设置有V型口32,V型口32与U型开口上端的三角凸起12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结构,比如将第一凸部改为一个凹部而在U型开口下端改为一个凸部,又比如将红外滤光条两端都改为凸部卡入到U型开口的凹槽中等这些简单变化,都是本实用新型的等效保护范围。

如图3-4所示,为了牢固安装红外电路板使之与外边框形成一体减少震动,在红外滤光条3的中部设置有与红外电路板2紧密接触的扣压部33,扣压部33紧密扣压在红外电路板2的板边。同样为了进一步牢固安装红外电路板,在U型槽底部设置有一卡接红外电路板的板边的卡槽13。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其中外边框1为铝边框。当然,为了兼顾制作和安装便利,红外滤光条3为聚碳酸酯塑料(PC塑料)。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如下(箭头方向为组装顺序):

首先,将红外电路板2从侧边插进外边框1的U型槽中,并让红外电路板2一侧的板边卡进卡槽13起到一个初步固定的作用;

然后,将红外滤光条3的第一凸部31插入到U型开口下端的第一插槽11内;

接着,按压红外滤光条3上端让红外滤光条3产生一定形变,使V型口32卡进U型开口上端的三角凸起12;

最后,再按压红外滤光条3中部,让扣压部33紧密扣压在红外电路板2的另一侧的板边上。

本实施例将红外电路板容纳腔改为了由U型槽和红外滤光条两部分配合形成,并利用红外滤光条的将红外电路板紧压在容纳腔内部,进而避免了间隙产生,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机震问题。不仅如此,本实施例维修更换时只需要揭开红外滤光条,即可将红外电路板快速取出或装入,大大方便了本实施例的维修和更换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