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显示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875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显示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显示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设备特别是可穿戴智能设备,以及大数据平台,都有很大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目前主要应用于健康、运动、娱乐等领域,大数据平台主要应用与商业智能、公共服务、市场营销等领域。但目前在健康领域,将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的技术尚不成熟,制约了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平台在健康领域中的发展,随着电子设备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成为了当前时代的一种潮流,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延续性地穿戴在人体上,具备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联网及独立处理能力的终端,具备可长期穿戴和智能化这两个重要特点,可穿戴健康设备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一个分支,能够智能化且持续性地监测人体健康数据。但是,目前在显示屏设计方面基本上只能实现一个显示屏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显示可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使用操作简单,将大数据平台微型化,具备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联网及独立处理能力的终端,具备可长期穿戴和智能化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显示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腕带、第一显示面板、电池安装槽、蓄电装置和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与显示装置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且连接件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通过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且第二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电池安装槽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底部,且电池安装槽上设置有螺钉,所述蓄电装置的输出端与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腕带上设置有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上安装有外防护屏。

优选的,所述第二腕带上设置有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操作简单,将大数据平台微型化,具备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联网及独立处理能力的终端,具备可长期穿戴和智能化的特点,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实现对人体健康评价及疾病可能性预测,主要研究可穿戴智能设备对健康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技术,以及利用云平台对健康大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中:1-第一腕带;2-限位孔;3-显示装置;4-连接件;5-第一显示面板;6-螺钉;7-第二显示面板;8-电池安装槽;9-滑轨;10-第二腕带;11-卡扣;12-蓄电装置;13-速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5-主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双显示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腕带1、第一显示面板5、电池安装槽8、蓄电装置12和主控制器15,第一腕带1和第二腕带10与显示装置3之间通过连接件4固定连接,且连接件4上设置有紧固件,第一显示面板5与第二显示面板7通过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且第二显示面板7上设置有滑轨9,电池安装槽8设置在显示装置3的底部,且电池安装槽8上设置有螺钉6,蓄电装置12的输出端与速度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速度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主控制器15的输出端与第一显示面板5和第二显示面板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腕带1上设置有限位孔2,第一显示面板5与第二显示面板7上安装有外防护屏,第二腕带10上设置有卡扣11。

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显示面板5与第二显示面板7通过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工作时通过速度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感应人体的活动状态,从而采集人体多项健康数据、定位信息、活动状态信息,再通过主控制器15处理,通过app输入性别、年龄等人体基本信息和既往病史等,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疾病可能性预测,平台可针对不同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推送提醒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页端,随时随地查询健康信息、定位信息和活动状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