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7593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外壳、触摸检测装置、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电路板、电池、以及能够发生发光和/或震动感应的感应装置,所述电路板、电池、以及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触摸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芯片。本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与同样具有相匹配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通信,将本穿戴电子设备采集的触摸感应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发送至其他移动终端,接收到感应信号的其他移动终端进而将感应信号发送至与其匹配的可穿戴电子设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感应装置执行感应动作,实现了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感应互动。
【专利说明】
_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的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已经普及,越来越多的可穿戴电子产品入驻市场,随着软件及交互技术的发展,可穿戴智能电子设备可实现功能也越来越多。但是在生活中,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与它们过于复杂多变的功能和昂贵的价格有关。目前可穿戴电子产品之间缺乏互动,其功能实现仅限于独立个体,无法满足人们的心里需求和时代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可穿戴电子产品之间缺乏互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可穿戴电子产品之间的互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外壳、触摸检测装置、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电路板、电池、以及能够发生发光和/或震动感应的感应装置,所述电路板、电池、以及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触摸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触摸检测装置、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触摸检测装置为电容传感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上开有用于容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安装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一周具有环形透光带,所述环形透光带与所述上壳固定,所述感应装置包括若干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环形透光带下方,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震动马达,所述震动马达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通过接口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外壳上开有与所述USB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接口孔开在所述外壳的侧边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与同样具有相匹配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通信,将本穿戴电子设备采集的触摸感应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将感应信号发送至其他移动终端,接收到感应信号的其他移动终端进而将感应信号发送至与其匹配的可穿戴电子设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感应装置执行感应动作,实现了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感应互动,不受距离的限制。
[0014]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例原理图;
[0017]图2是图1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分解图;
[0018]图3是图1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原理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如图1、图2、图4所不,包括外壳
11、触摸检测装置12、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电路板13、电池14、以及感应装置,电路板13、电池14、以及感应装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触摸检测装置12设置在外壳11的外表面,电路板13上设置有主控芯片,触摸检测装置12、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感应装置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触摸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用户的按压或者触摸动作,转换成电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感应装置接受主控芯片的控制,能够发生发光和/或震动感应。本实施例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图3所示,触摸检测装置12检测到用户的按压或者触摸动作,转换成电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同样具有相匹配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通信,将本穿戴电子设备采集的触摸感应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将感应信号发送至其他移动终端,接收到感应信号的其他移动终端进而将感应信号发送至与其匹配的相邻近的可穿戴电子设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主控芯片控制与其连接的感应装置执行感应动作,实现了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感应互动,由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不受距离的限制,可以远程通信,进而可穿戴电子设备之间的感应互动不受距离限制,发送触摸感应信号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同时控制本地的感应装置执行一样的感应动作,当其中一用户敲击或者触摸可穿戴装置的时候,另外一用户也会感觉对方的敲击或者触摸,通过互联网创造一个“远程拥抱”,交互简单快捷,成为除了语音和视频之外的另外一种沟通与联结方式,使得沟通具有触觉,具有传统的听觉和视觉的沟通无法比拟的效果。
[0022]目前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一般都安装有蓝牙模块,用于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优选本实施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进而可以与目前市面上一般的移动终端进行匹配通信。
[0023]本实施例中触摸检测装置12可以采用电容传感器实现,当用户触摸或者轻敲电容传感器时,其产生电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
[0024]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装配,本实施例中外壳1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所述上壳111上开有用于容置触摸检测装置12的安装孔113,触摸检测装置12由电路板13支撑,触摸检测装置12的信号管脚与电路板13上相应的管脚连接。
[0025]为了能够使感应装置发光作为感应回应,本感应装置包括若干个发光二极管15,为了保护发光二极管,能够具有防尘、防水的效果,优选将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外壳11内,安装孔113—周具有环形透光带16,环形透光带16与上壳111固定,环形透光带16可以采用透光的塑料材质,轻便透光性能好,发光二极管15位于环形透光带16下方,固定在电路板13的上表面,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环形透光带16透出。
[0026]为了能够使感应装置同时能够震动作为感应回应,本感应装置包括震动马达17,震动马达17与主控芯片连接,震动马达17接受主控芯片的控制。
[0027]本设备采用充电电池供电,为了方便为充电电池充电,还包括USB接口 18,USB接口 18通过接口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外壳11上开有与所述USB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孔19,或者在上壳111和下壳112分别开有U形缺口,当上壳111和下壳112装配好时,两者的U形缺口组成接口孔19。为了方便插拔USB接口,同时保护USB接口,接口孔19开在外壳11的侧边上。
[002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触摸检测装置、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电路板、电池、以及能够发生发光和/或震动感应的感应装置,所述电路板、电池、以及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触摸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触摸检测装置、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检测装置为电容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上开有用于容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一周具有环形透光带,所述环形透光带与所述上壳固定,所述感应装置包括若干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环形透光带下方,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包括震动马达,所述震动马达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通过接口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外壳上开有与所述USB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孔开在所述外壳的侧边上。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文档编号】H04W4/00GK205657688SQ201620397491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公开号201620397491.2, CN 201620397491, CN 205657688 U, CN 205657688U, CN-U-205657688, CN201620397491, CN201620397491.2, CN205657688 U, CN205657688U
【发明人】詹淇, 林宏柏, 赖宝宁, 柏扬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