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姿态动态追踪模块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071阅读:1032来源:国知局
人体姿态动态追踪模块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姿态动态追踪模块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主要形式体现为一整套传感器集成系统,在实际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这种集成的传统设计容易导致系统出现故障时难检测、维修难度高和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具体化地,由于该类姿态追踪系统的传感器之间需要互相连接及通信,因此在生产和使用中,系统中的任意一个传感器的损坏都可能导致整套系统出现故障,并且集成化的系统设计会给定位损坏的传感器部件和对传感器进行维修、更换造成很大的难度,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也需要巨大的代价来调整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人体姿态动态追踪模块化系统,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人体姿态动态追踪模块化系统,包括穿戴固定机构、电器组件和若干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电器组件,所述壳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穿戴固定机构上,所述穿戴固定机构穿戴至人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盖板和插头,所述盖板与外壳拆分连接,且盖板与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器组件的安装室,所述壳体上设有插孔,所述电器组件上设有插槽,所述插头上设有插针和导线,所述插针穿过插孔与插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室中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面设有用于定位电器组件的定位槽,所述固定架一端与安装室的侧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固定架另一端设有凸块,所述安装室的侧壁设有连接凸块的避让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底板、相对设置在底板上表面的两个侧板、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前端盖,所述盖板包括上盖和设置在盖板底面的后盖板,所述侧板的相对面设有滑槽,所述上盖与滑槽连接,所述后盖板与底板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设置所述插孔,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位于插槽正下方的连接孔,所述插针依次穿接所述插孔、插槽、连接孔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穿戴固定机构上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与所述第二魔术贴粘连。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穿戴固定机构通过胶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穿戴固定机构包括指环、臂环和手掌套。

进一步的,所述电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器、电池和通讯单元,所述壳体中设置传感器模块、控制器、电池或通讯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姿态动态追踪模块化系统,包括穿戴固定机构、电器组件和若干壳体,壳体上设置电器组件,壳体可拆卸安装在穿戴固定机构上,穿戴固定机构穿戴至人体上。在该系统出现某个壳体中的电器组件损坏或故障导致整套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可对单个壳体进行拆卸更换或是拆卸维修。由于该结构具有易拆卸、易更换的特点,当电器组件产生故障或是破损时,检测人员可以轻易将壳体逐个拆下与测试,同样的因为易拆卸的特点,使得每次的产品升级时,不需要对整体进行更换,降低了成本。标准化的结构也可以使开发或自定义新模块的过程十分简单。该系统的设计也同时赋予了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于系统进行自定义的人性化。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和图3,人体姿态动态追踪模块化系统,包括穿戴固定机构6、电器组件1和若干壳体9,壳体9上设置电器组件1,壳体9可拆卸安装在穿戴固定机构6上,穿戴固定机构6穿戴至人体上。以对各个需要监控的活动肢体进行姿态追踪。在该系统出现某个壳体9中的电器组件1损坏或故障导致整套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可对单个壳体9进行拆卸更换或是拆卸维修,拆卸方便,因此对维修过程的逐个排查与更换的过程大大简化。

由于该结构具有易拆卸、易更换的特点,当电器组件产生故障或是破损时,检测人员可以轻易将壳体逐个拆下与测试,同样的因为易拆卸的特点,使得每次的产品升级时,不需要对整体进行更换,降低了成本。标准化的结构也可以使开发或自定义新模块的过程十分简单。该系统的设计也同时令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于系统进行人性化的自定义。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9的底面设有第一魔术贴,穿戴固定机构6上设有第二魔术贴,第一魔术贴与所述第二魔术贴粘连,从而将壳体9可拆卸安装在穿戴固定机构6。或者,壳体9与穿戴固定机构6通过胶体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安装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现有公知的可拆卸安装结构。

其中,穿戴固定机构6包括指环、臂环、手掌套,根据模拟的动作选择穿戴所需的穿戴固定机构6。

参考图2、图3和图4,壳体9包括外壳91、盖板92和插头93,盖板92与外壳91拆分连接,且盖板92与外壳9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器组件1的安装室,壳体9上设有插孔95,电器组件1上设有插槽11,插头93上设有插针932和导线931,插针932穿过插孔95与插槽11连接,壳体9上的导线931与另一个壳体9上的导线931相连。壳体9可拆分,因此可进一步方便对壳体9内的电器组件1进行检测和更换;产品更新换代时,也只需将核心的电器组件1进行更换。

具体的,外壳91包括底板911、相对设置在底板911上表面的两个侧板912、设置在两个侧板912之间的前端盖913,盖板92包括上盖921和设置在盖板92底面的后盖板92,两个侧板912相对面的顶端设有滑槽916,上盖921与滑槽916连接,后盖板92与底板911通过螺钉97连接。电器组件1安装在外壳91中,如此设置,盖板92打开后,外壳91的敞口大,便于电器组件1的安放和取出,并且仅需将后盖板92与底板911螺钉97连接,就能将外壳91和盖板92可靠固定在一起。

壳体9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室中的固定架94,固定架94的顶面设有用于定位电器组件1的定位槽941,在人体运动的过程中减小对电器组件1的损伤。固定架94与后盖板92之间设有弹簧96,固定架94朝向前端盖913一端设有凸块952,前端盖913设有连接凸块952的避让槽914,弹簧96的弹力作用使固定架94与前端盖913相抵,凸块952延伸出避让槽914,此时插孔95与插槽11错位,按压凸块952使弹簧96压缩的状态下,插孔95与插槽11相对,此时才能将插针932穿过插孔95与插槽11连接;松开凸块952后,弹簧96的弹力使电器组件1与插针932相抵,防止插针932脱落,轻按凸块952就能拔出插针932,可以实现快速的连接或断开。

进一步的,上盖921上设置插孔95,底板911上设有通孔915,固定架94上设有位于插槽11正下方的连接孔943,插针932依次穿接插孔95、插槽11、连接孔943和通孔915,电器组件1与插针932相抵时,电器组件1的作用力作用在插针932的中部,可以减小插针932弯曲变形。

电器组件1包括若干个传感器模块、控制器、电池和通讯单元,电池为传感器模块、控制器和通讯单元进行供电,控制器对传感器模块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通讯单元用于对控制器和计算机进行通讯,可自由搭配,按需组建系统。传感器模块包括加速计、磁力仪、陀螺仪和微控单元。加速计、磁力仪、陀螺仪通过微控单元连接控制器,若干传感器模块通过壳体设置在穿戴固定机构上,传感器模块对人体姿态进行追踪,对人体的上半身姿态进行实时的检测、分析与追踪。传感器模块包括有加速计、磁力仪和陀螺仪,陀螺仪提供角速度积分后得到角度,加速计提供x,y轴的零度角和修正偏移,磁力仪提供z轴的零度角和修正偏移,通过融合了三个传感器的绝对角度,可直接复制关节姿态。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被完全有效的达到了。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