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860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智能手机大多设置一个Home键,以提供返回手机桌面功能,以及使用户能够在手机桌面状态快速跳转到之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方便用户使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智能手机设置的按键会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设置在智能手机侧面的音量调节键或电源键容易被外界物体挤压,尤其,智能手机被汽车内的导航架夹持时,侧面的按键很容易被挤压。同时,智能手机设置单个指纹识别Home键,用户在进行软件操作时,如采用指纹进行解锁以完成商品支付时,会因为按键的设置位置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如何设置按键的位置,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弊端,方便用户使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能够通过设置按键的位置,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弊端,方便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该终端包括前外壳、后外壳和线路主板,前外壳与后外壳连接,前外壳设有第一指纹识别键和音量调节键,后外壳设有第二指纹识别键,线路主板位于前外壳和后外壳之间,线路主板设有依次连接的存储器、控制器、扬声器和电源,电源还与存储器和控制器连接,第一指纹识别键设有第一指纹识别芯片,第一指纹识别芯片与存储器和控制器连接,音量调节键与扬声器的连接,第二指纹识别键设有第二指纹识别芯片,第二指纹识别芯片分别与存储器、控制器和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指纹识别键周围设有椭圆形的不锈钢环。

基于上述任意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实施例,进一步地,第一指纹识别键和第二指纹识别键均设有蓝宝石薄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还包括后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与存储器和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指纹识别键位于后置摄像头的下方。

基于上述任意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实施例,进一步地,音量调节键包括第一音量调节键和第二音量调节键,第一指纹识别键位于第一音量调节键和第二音量调节键之间。

进一步地,蓝宝石薄膜的厚度为25~40um。

基于上述任意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实施例,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还包括通孔,通孔位于后外壳的侧壁上,与扬声器的位置匹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扬声器的个数为两个。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还包括闪光灯,闪光灯与控制器连接,位于后置摄像头的左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采用前置和后置的双指纹识别键,方便用户在手持智能移动终端时,进行手指按压,指纹识别键能够采集手指指纹,进行指纹解锁,以完成相关操作,如商品支付软件的指纹识别支付等,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位于后外壳的第二指纹识别键还能够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电源通断,且音量调节键设置在前外壳,能够解决用户误操作带来的困扰,方便用户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能够通过设置按键的位置,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弊端,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前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后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侧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结合图1,该终端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和线路主板,前外壳1与后外壳2连接,前外壳1设有第一指纹识别键11和音量调节键12,后外壳2设有第二指纹识别键21,线路主板位于前外壳1和后外壳2之间,线路主板设有依次连接的存储器、控制器、扬声器和电源,电源还与存储器和控制器连接,第一指纹识别键11设有第一指纹识别芯片,第一指纹识别芯片与存储器和控制器连接,第一指纹识别键11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Home键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功能键、返回键的功能,如现有技术中魅族手机中的Home键设置方式。音量调节键12与扬声器的连接,第二指纹识别键21设有第二指纹识别芯片,第二指纹识别芯片分别与存储器、控制器和电源连接,第二指纹识别键21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电源开关键的功能,如现有技术中LG系列手机中G3手机电源键的设置方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采用前置和后置的双指纹识别键,方便用户在手持智能移动终端时,进行手指按压,指纹识别键能够采集手指指纹,进行指纹解锁,以完成相关操作,如商品支付软件的指纹识别支付等,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位于后外壳2的第二指纹识别键21还能够控制智能移动终端的电源通断,且音量调节键12设置在前外壳1,能够解决用户误操作带来的困扰,方便用户使用。

因此,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能够通过设置按键的位置,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弊端,方便用户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指纹识别键11周围设有椭圆形的不锈钢环111,以方便用户按压第一指纹识别键11,同时提高信噪比。第一指纹识别键11和第二指纹识别键21均设有蓝宝石薄膜,且蓝宝石薄膜的厚度为25~40um,以防止按键的内部芯片划伤,且能够有效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在实际应用时,指纹识别芯片可以采用型号为ML67Q5250的芯片,该芯片具有功耗低和高速处理数据的特点,且具有众多接口,方便与其他器件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方便用户使用该终端,具体地,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还包括后置摄像头22,后置摄像头22与存储器和控制器连接,同时,在显示屏的上方设有前置摄像头,以方便用户采集图像信息。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还包括闪光灯23,闪光灯23与控制器连接,位于后置摄像头22的左侧,以调节采集图像时,调节目标区域或目标物体的光线,提高图片质量。第二指纹识别键21位于后置摄像头22的下方,方便用户手持该终端时,手指可以触碰到第二指纹识别键21,已开启终端的电源。音量调节键12包括第一音量调节键和第二音量调节键,第一指纹识别键11位于第一音量调节键和第二音量调节键之间。实际应用时,可以将第一音量调节键设置为音量增大键,将第二音量调节键设置为音量减小键,方便用户调节音量,且满足用户操作习惯。本实施例双指纹识别键的智能移动终端还包括通孔31,结合图3,通孔31位于后外壳2的侧壁上,与扬声器的位置匹配,便于声波向外传播。具体地,在此扬声器可以设置为两个扬声器,分别设置在左右充电口的左右两边,以增大音量以及增强声音的立体感,同时与左右两侧的通孔31相适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