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U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1620阅读:18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纹U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U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U盘,一般没有任何防止信息泄露的措施,任何人拿起U盘就可以通过电脑读取里面的内容,给当事人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近年来,移动数字存贮设备便携化,相关产品丰富而日益普及,现在无论学生还是从事任何行业的人士都会随身带上个移动存储设备,小至闪存卡大至移动硬盘,或是安装在手机里,或是装在包里或是挂在钥匙链上,但是作为平常存储工作资料使用的还是U盘,以其容量大、体积小、读取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随身存储设备的主要选择,但是由于其内容多涉及关系重要利益的隐秘信息,随着不断有因存储设备导致的私人信息外泄事件曝出,其安全性也已经被更多地得到关注。特别是移动存储产品,因为需要经常在多台电脑上交换数据信息,因此信息安全的保护尤为重要。

针对这种隐患的存在,U盘厂商们纷纷推出自己的加密U盘。而目前加密U盘的种类也分为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简单来说就是对硬件进行加密措施和用软件对U盘进行加密措施。对于这两种加密方式各有优缺点,不过目前市场中大部分还是采用软件加密的方式,毕竟这种方式更易于降低生产成本。其中,软件加密的方法有:密码表加密、软件子校验方式、序列号加密、许可证管理方式、钥匙盘方式、光盘加密等;另外,硬件加密的方法有:加密卡;单片机加密锁;智能卡加密锁。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都是实现一样的加密算法,理论上强度相同,而随着多核心处理器的发展,软件加密已经能赶上硬件加密的速度。现有的加密技术要么安全性不高,要么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便利、安全性高的指纹U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指纹U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中部位置设有指纹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指纹组件耦合的指纹加密算法与U盘主控控制模块;所述指纹加密算法与U盘主控控制模块设有数据接口;所述面壳侧面设有避让数据接口的第一通孔;所述面壳中部位置高于边缘位置;所述中部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覆盖该开口的面壳装饰透明件;所述指纹组件贴附有所述面壳装饰透明件底部;所述指纹组件底部设有指纹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面壳装饰透明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侧设有向内凹陷的面板;所述面板在框体内围成第二通孔;所述指纹组件的面板设置在第二通孔处;所述框体外侧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面壳装饰透明件通过定位孔固定在所述面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支架表面设有网格;四个侧面各设有一个凸台,所述凸台的内侧壁与指纹支架的外侧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加密算法与U盘主控控制模块包括PCB板;所述数据接口为USB接口;所述PCB板头部设有突出部;所述USB接口固定到所述突出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设有与USB接口耦合的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耦合的flash存储器;分别与flash存储器、USB接口和主控单元耦合的加密算法单元;所述指纹组件与加密算法单元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尾部设有卡扣,顶部设有螺柱;所述面壳侧面的底端设有与卡扣配合的翻边;所述面壳在螺柱对应位置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指纹进行U盘加密,指纹的保密性高,且指纹是每个人都必有的,操作也简单。本实用新型的U盘通过数据接口跟计算机连接,可以对U盘进行初始化设置及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U盘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U盘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其中:1、面壳;11、开口;12、第一通孔;13、安装孔;2、面壳装饰透明件;21、面板;22、第二通孔;23、框体;24、定位板;25、定位孔;3、指纹组件;4、指纹支架;41、网格;42、凸台;5、指纹加密算法与U盘主控控制模块;51、PCB板;52、USB接口;53、突出部;6、底壳;61、卡扣;62、螺柱;7、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U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壳1和底壳6;所述面壳1中部位置设有指纹组件3;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指纹组件3耦合的指纹加密算法与U盘主控控制模块5;所述指纹加密算法与U盘主控控制模块5设有数据接口;所述面壳1侧面设有避让数据接口的第一通孔12;所述面壳1中部位置高于边缘位置;所述中部位置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内设有覆盖该开口11的面壳装饰透明件2;所述指纹组件3贴附有所述面壳装饰透明件2底部;所述指纹组件3底部设有指纹支架4。

本实用新型采用指纹进行U盘加密,指纹的保密性高,且指纹是每个人都必有的,操作也简单。本实用新型的U盘通过数据接口跟计算机连接,可以对U盘进行初始化设置及数据传输。

可选的,面壳1和底壳6可以采用锌合金、航空铝等合金材料压铸成型,提高强度的同时,重量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散热效果好。为了产品更美观,可以在表面进行喷砂、电镀处理,形成雾面效果。

面壳装饰透明件2包括框体23;所述框体23内侧设有向内凹陷的面板21;所述面板21在框体23内围成第二通孔22;所述指纹组件3的面板21设置在第二通孔22处;所述框体23外侧设有定位板24;所述定位板24上设有定位孔25;所述面壳装饰透明件2通过定位孔25固定在所述面壳1上。面壳装饰透明件2可以采用透明PC注塑成型,底面局部丝印黑色,整体向内凹陷,形成第二通孔22,由于手指肚子是外凸的,凹陷的结构方便手指按压,让指纹组件3可以更准确地采集到手指肚子中间部分的指纹。

指纹支架4表面设有网格41;四个侧面各设有一个凸台42,所述凸台42的内侧壁与指纹支架4的外侧面平齐。网格41状的指纹支架4可以有效支撑指纹组件3,且质量更轻便。四周的凸台42可以对指纹组件3周边定位,避免指纹组件3在平面滑动。

底壳6尾部设有卡扣61,顶部设有螺柱62;所述面壳1侧面的底端设有与卡扣61配合的翻边;所述面壳1在螺柱62对应位置设有安装孔13。

指纹加密算法与U盘主控控制模块5包括PCB板51;所述数据接口为USB接口52;所述PCB板51头部设有突出部53;所述USB接口52固定到所述突出部53上。参考图2,PCB板51设有与USB接口52耦合的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耦合的flash存储器;分别与flash存储器、USB接口52和主控单元耦合的加密算法单元;所述指纹组件3与加密算法单元耦合。指纹组件3采集的指纹数据通过加密算法验证,与Flash存储器的指纹图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

初次使用时,且在本指纹U盘已插入计算机状态下开启软件,或是在装置读取状态下将装置插入USB插槽,此时若是第一次使用硬件,则会出现用户指纹的输入窗口。此时计算机屏幕的画面上会出现图案及讯息指引,只要依照指引将同一支手指的指纹按压10次,即完成指纹的输入。在预设状态下,第一枚输入的指纹将会默认为系统管理者,若需要进行指纹的管理,则需要拥有系统管理者权限的用户才可进行操作。

验证登陆的时候。在装置已插入计算机状态下开启软件,或是在装置读取状态下将硬件插入USB插槽,若在先前已经完成过指纹的输入,此时会出现验证指纹的画面。若管理者指纹验证功,会出现成功的绿色图示,但若验证失败,则会提示红色的错误讯息。指纹管理的功能仅限于管理者操作,若已输入了指纹,但并未设定成管理者,则在登入验证时将会显示错误讯息。管理者于使用者列表内可以执行单一删除以及全部删除的操作,单一删除的功能若操作于列表内仅剩的最后一位管理者,则不允许删除该名管理者。全部删除的操作在按下确认按钮后,将会一并删除所有的「管理者」和一般使用者,此时将回复到初始状态,在开启软件时将会进入指纹输入页面而非验证页面。

在通过管理者指纹验证后,随即会进入使用者列表,列表呈现的是所有目前已输入的指纹,在时间内,管理者可以对列表内的所有指纹进行管理,管理者和普通用户可用不同的颜色、图标区分。选择不同用户,则该名使用者的头像呈现亮色,其对应的按钮也会切换至ON的状态。在用户的名称字段上,点击鼠标即可进行用户名称的修改,以方便做辨识。

本实用新型的指纹U盘也可以删除用户,鼠标左键单击即可将该名使用者删除。在进行删除的功能时,若列表页中仅存最后一名管理者,则该名管理者是不允许进行单一删除的,此时点击删除按钮,则会出现不允许删除的警示讯息。当然,也可以批量删除用户,鼠标左键单击即会出现提示窗口,向管理者确认是否要删除所有使用者,此时点击右上角的X,即可取消此项操作,点击确认按钮之后会立即将列表内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一并删除。

本指纹U盘还可以切换用户和管理者,管理者可以任意指定其他的一般使用者成为管理者一同管理硬件上的指纹,管理者只要以鼠标左键单击此按钮即可切换。若在做管理者和使用者切换时,要将最后一名指纹管理者切换成一般用户,此时系统将会出现提示讯息,告知管理者不允许此项操作。

鼠标左键新增指纹的功能键时,随即会开启新增指纹的输入窗口,此时会出现文字提示以及中央的指纹图案会指引使用者依照步骤完成指纹的输入。

鼠标左键单击语系选择的功能键时,将会开启语系选择的功能窗口,此时左键单击欲选择之语系,此时功能窗口将会自动关闭并回到使用者列表页并且可以发现,画面上之语言将会切换至方才所选择的语系,若不想变更语系,可于功能窗口的右上方按下X按钮即可返回使用者列表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