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弧边红外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3240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弧边红外触摸屏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显示屏触控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弧边红外触摸屏。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触摸屏已是很多电子显示产品的首选,其在车载显示领域的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目前车载触摸屏技术主要有: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和红外技术触摸屏。红外技术触摸屏相比电阻触摸屏和电容触摸屏具有如下特点:

1)红外屏透光率高,屏幕色彩饱满、对比度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好,在强光逆光下无反射衍射,减小行车危险;

2)红外屏不需要触控压力,用户戴手套的情况下也可以操作自如;

3)红外屏的耐高温和低温能力强,在严酷的环境下,触摸反应速度精准;

4)红外屏防垢防水能力强,当污垢或者水斑直径小于0.6mm时均可以正常工作。

除以上特点外,红外屏触摸屏在大尺寸车载显示屏方面具有高性价比,因此,其成为未来主流产品将会是一种趋势。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红外触摸屏在结构上不能像电阻屏和电容式做成一个平的表面,其是带有边框的结构;同时,红外触摸屏是通过改变红外光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光路实现触摸功能的,如图1所示,根据光直线传播原理,红外屏对外观的适应性比较差,不适合应用于具有复杂外轮廓的显示屏中。因此,目前车载红外屏的边框通常是规则的四边形结构,带弧面边框的红外车载显示屏制造有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弧边红外触摸屏。

一种车载弧边红外触摸屏,包括显示屏、可发出平行红外线的红外发射端、接收所述平行红外光的红外接收端、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边缘的导光板组,所述导光板组包括具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的上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导光板与所述红外发射端或者红外接收端之间的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为弧形面,且所述第一导光面弧顶的切面与第二导光面弧顶的切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导光面为凸弧面,与所述下导光板相对,所述第二导光面为凹弧面,分别设置在显示屏两对边边缘处的第二导光面关于显示屏的中线对称,从而 通过导光板组的红外光线经过显示屏表面上方时与显示屏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光板呈“L”字型,其倒扣贴合于所述显示屏边缘处,所述第一导光面弧顶的切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表面向下;所述第二导光面垂直于所述显示屏且紧贴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面的曲率与所述第二导光面的曲率正相关。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光板和所述显示屏之间还设有透明的保护盖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显示屏背面的PCB板,所述红外发射端以及红外接收端设置在PCB板上。

进一步的,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四周边缘的所述上导光板为一体式设计,形成一矩形环。

进一步的,所述举行环的四个角为圆角。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红外触摸屏最外侧的外壳,所述第二导光面沿其所在平面向上延伸使所述第二导光面面积增大,与所述外壳在显示屏处的边缘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弧边红外触摸屏,起到如下技术效果:增强了车载红外触摸屏的适用范围,改变了传统的车载红外触摸屏的结构外形,采用具有弧形导光面的导光板可以让红外触摸屏适应弧状的显示屏外轮廓,从而增强了红外显示屏的外观适应性,提升了车载红外触摸屏的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红外触摸屏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导光板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导光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

显示屏为1;保护盖板为11;导光板组为2;上导光板为21;第一导光面为211;第二导光面为212;下导光板为22;红外发射端为3;红外接收端为4;PCB板为5;外壳为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一种车载弧边红外触摸屏,如图2~图4所示,包括显示屏1、导光板组2以及可发出平行红外线的红外发射端3以及接收平行红外光的红外接收端4,导光板组2将红外发射端3的平行红光引导到显示屏1表面上方后,最终引导到红外接收端4中。具体的,导光板组2设置在显示屏1四周边缘处,包括具有第一导光面211和第二导光面212的上导光板21以及将红外平行线平行引导到所述上导光板21的下导光板22。

红外接收端4以及红外发射端3均设置在显示屏1背面的PCB板5上,下导光板22设置在上导光板21与红外发射端3或者红外接收端4之间,用于传递上导光板21与红外发射端3或者红外接收端4之间的光线。使得光线从红外发射端3依次经过下导光板22、上导光板21、显示屏1表面附近、上导光板21、下导光板22,最终进入红外接收端4,并且该过程中红外光线始终为平行光线。上导光板21方面,其第一导光面211和第二导光面212为弧形面,且第一导光面211弧顶的切面与第二导光面212弧顶的切面相互垂直。并且第一导光面211为凸弧面,与下导光板22相对,如图3所示。而第二导光面212为凹弧面,分别设置在显示屏1两对边边缘处的第二导光面212关于显示屏1的至少一条中线对称,使显示屏边缘的弯曲情况更加多变,如图4所示。

从显示屏1正面看,如图4所示,第二导光面212为弧线,使显示屏1边缘表现为弧边。并且由于上导光板21的第一导光面211和第二导光面212均为弧面,且两种弧面互补,且曲率正相关。经过上导光板21的红外光线进过先收拢后散开,或者先散开后收拢的互补过程,红外光线能保证经过上导光板21后认为平行光线。解决了弧边得红外显示屏1不能较好控制的问题。

上导光板21呈“L”字型,其倒扣贴合于显示屏1边缘处,第一导光面211平行于显示屏1平行于显示屏1表面向下,恰好与下导光板22相对,而第二导光面212垂直于显示屏1且紧贴显示屏1的上表面,使平行红外光尽可能地贴近显示屏1,减少干扰。对于处于红外发射端3处的上导光板21而言,其第一导光面211为入光面,第二导光面212为出光面;而处于红外接收端4处的上导光板21则相反,其第一导光面211为出光面,第二导光面212为入光面。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显示屏1的稳固程度,在显示屏1以及其红外触控系统的最外侧还设置有外壳6。上导光板21的第二导光面212沿其所在平面向上延伸使所述第二导光面212面积增大,与外壳在显示屏处的外壳6边缘接触,实现精准定位。

除此之外,上导光板21和显示屏1之间还设有保护盖板11,保护盖板11为透明结构,具有防眩目功能,减小了镜面反射,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四周边缘的上导光板21为一体式设计,形成一矩形环,该矩形环的四个角为圆角,实现平滑过渡,由于其四个圆角所在之处属于非光学区域,也就是非触摸去,因此,并没有平行红外光线经过此处,不会对触摸效果产生影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