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通讯协议数据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1764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硬件开发调试测量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通讯协议数据分析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件在调试到通讯的时候,都需要把上位机的通讯口连接到电脑上,再打开调试软件查看通讯口的通讯是否可行和正确,采用在电脑上安装纯软件的方式进行调试分析。采用电脑上安装的调试软件分析,需要带上笨重的电脑,在一些特殊场合不适合携带电脑,或开发人员的电脑有其他用途,就需要多用几台电脑才可以分析和查看,还有现有的分析软件的针对性不强,都是只能显示数据,并不带分析协议格式的功能,如果需要判断通讯数据的正确就需要通过查看复杂的数据才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通讯协议数据分析仪。该便携式多功能通讯协议数据分析仪可改善查看数据时的简便性,自动对比和分析已有格式的数据的正确性,加快了判断的时间和速度,采用电池供电可以方便携带,支持拷贝数据和还原数据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通讯协议数据分析仪,包括本体、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MCU芯片、数据显示屏以及SD存储器,所述MCU芯片和SD存储器安装在本体内,所述数据显示屏安装在本体表面,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接收探针、发射探针和公共底线探针,所述接收探针、发射探针、公共底线探针、数据显示屏和SD存储器均与MCU芯片相连接,还包括为本体提供电源的电池模组和功能按钮,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本体内,所述功能按钮设置在本体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按钮包括写入按钮、下载数据库按钮、多行显示按钮、格式切换按钮、发送按钮、确认按钮、读取按钮、上选按钮和下选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SD存储卡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的判断出,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快速的判断出被测设备发出的数据是否正确,而且不用连接到电脑上,节省开发设备的资源,通过对SD卡内的协议格式数据库进行编辑,对各种通讯协议格式可以直观的进行编辑和个性定义,采用电池供电,可以方便的移动,适合对远距离的设备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通讯协议数据分析仪,包括本体、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MCU芯片1、数据显示屏2以及SD存储器3,所述MCU芯片1和SD存储器3安装在本体内,所述数据显示屏2安装在本体表面,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接收探针4、发射探针5和公共底线探针6,所述接收探针4、发射探针5、公共底线探针6、数据显示屏2和SD存储器3均与MCU芯片1相连接,还包括为本体提供电源的电池模组7和功能按钮8,所述电池模组7安装在本体内,所述功能按钮8设置在本体外表面。

本实施例采用一颗带显示功能的MCU芯片1,一个数据显示屏2连接在MCU芯片1上,用来显示数据。仪器本体外接三条探针,一条公共地线探针4,另一条数据发射探针5,还有一条数据接收探针6,一个SD卡卡槽用来插SD存储卡,用来存储协议格式数据库,和把拷贝到的协议写入SD卡内,本体外设9个功能按钮8,分别为:写入按钮、下载数据库按钮、多行显示按钮、格式切换按钮、发送按钮、确认按钮、读取按钮、上选按钮、下选按钮、用来选择操作的内容。

本实施例接收探针采集到数据后,通过MCU芯片1传输到SD卡内的协议数据库进行对比,同时将采集到的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如果采集到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库内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则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有错误的数据格式,如果和数据库内的数据格式一致,则显示器上显示出数据的格式定义。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开机后,连接上被测设备的通讯口,接收探针4连接在被测设备的发射端,发射探针5连接在被测设备的接收端,公共地线探针6连接到设备的地线,让测试仪和被测设备保持在同一参考地线。按下写入按钮选择是否要记录下接收到的数据,选择是否要下载最新的协议格式数据库,按下多行显示按钮选择是否多行显示还是单行显示,按下格式切换按钮选择显示的数据码格式,如果需要发送记录好的数据码,选择好数据码后按下发送按钮,按下读取按钮将打开SD卡内的协议格式数据库,上下键选择需要的数据码,按下确认选择数据码,再按下发送按钮让被选数据从发射探针5传输到被测设备上。使用本仪器可以快速的判断出,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快速的判断出被测设备发出的数据是否正确,而且不用连接到电脑上,节省开发设备的资源,通过对SD卡内的协议格式数据库进行编辑,对各种通讯协议格式可以直观的进行编辑和个性定义,采用电池供电,可以方便的移动,适合对远距离的设备进行测试。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