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181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数据管理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多年来,重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职业病受害人数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建立一个危险源管理监控系统,以全方位、全过程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密监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成了当前安全生产中的首要问题。地址云服务是现代城市危险源信息管理的首要关键技术,地址云服务技术基于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危险源的可视化,建立城市危险源管理数据库,实现了危险源地理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

城市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是指对各类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部位、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和活动等进行风险排查、评估管控工作。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一般针对城市各级机关及企业全面开展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重要设备设施、自然灾害等各类安全风险和隐患的排查,强化风险管控,加强源头治理,构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建立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做到科学、准确研判形势。

而目前危险源排查管控系统的运作模式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诸如: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动态情况不清;危险源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管理;有关危险源的空间信息统计不规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管理、应用机制,开展对城市各类危险源进行深入排查、科学评估,全面查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通过科学评估、动态管理、分级监管,及时发现城市危险源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制度、技术、管理等措施对其关键环节进行风险管控,全面降低城市安全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包括: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管理终端、服务器;

所述管理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地图服务器;

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工具数据服务器、一张图数据服务器;所述应用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工具应用服务器、一张图应用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将基础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采集工具数据服务器中,所述数据采集工具应用服务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工具数据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系统应用;所述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将数据存储在所述一张图数据服务器中,所述一张图应用服务器与所述一张图数据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系统应用,搭建地图发布终端;所述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连接所述地图服务器,所述地图服务器与天地图平台的对接,预先加载PGIS地图

优选的,所述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对城市危险源对象进行数据采集,所述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按照应用对象分成四大模块,分别是省级模块、地市级模块、县区级模块和中央直属、省属企业模块,所述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对所述四大模块数据进行汇总报送,对所述危险源数据整理统计。

优选的,所述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包括危险源数据地址云匹配系统和数据源接入接口,对所述危险源数据进行关联上图。

优选的,所述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根据危险源数据,绘制危险源分布电子图。

优选的,所述县区级模块:数据录入、数据上报、数据同步、数据撤回;所述地市级模块包括:数据审核、数据上传、数据反馈、数据撤回、数据同步;所述省级模块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统计、排查管控工作考核;所述中央直属、省属企业模块包括:信息填报、信息报送、回退信息管理。

优选的,所述危险源数据地址匹配系统基于现有标准地址库、地名分词词库和标准地址数据规范,将采集汇总的原危险源数据库中的数据经过地址云匹配服务进行清洗、匹配处理,生成危险源标准地址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数据源接入接口包括天地图数据接口、数据采集汇聚服务接口、已有危险源数据标准服务接口;所述天地图数据接口与天地图对接接入基础地图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汇聚服务接口与所述危险源标准地址数据库对接,接入采集汇总的危险源数据,所述已有危险源数据标准服务接口与现有的危险源数据系统对接。

优选的,所述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包括:危险源图层管理、基础地图发布及操作、危险源四色预警展示、危险源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管理。

优选的,所述危险源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的大数据框架以Hadoop大数据库框架为基础,结合Solr全文搜索服务,采用基于Lucene的全文搜索方式,对所述危险源数据进行动态检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整合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安全生产及危险源排查管控资源进行整合。本发明是集数据采集、上报、管理、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能快速汇总城市各级危险源数据资源,采用可视化方式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直观的展示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可以推动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行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跟踪管理,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责任,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本发明可以实现危险源的清单化、动态化管理,保证危险源清单信息的准确性、风险级别可调整性和风险可预警性;同时建成分辖区、分行业领域、分种类的多图层地图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一定地理范围均可查询、显示和管理的危险源电子地图;危险源数据库与其他相关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关联和交互,保证数据之间可以紧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中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的四大模块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危险源数据地址云匹配系统的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整合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建设一个集建数据采集、上报、管理、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能快速汇总城市各级危险源数据资源,采用可视化方式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直观的展示。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地址云服务的城市危险源管理系统,包括: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管理终端、服务器。服务器包括: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地图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工具数据服务器、一张图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工具应用服务器、一张图应用服务器。管理终端连接服务器,对服务器进行管理。

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将基础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采集工具数据服务器中,所述数据采集工具应用服务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工具数据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系统应用;所述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将数据存储在所述一张图数据服务器中,所述一张图应用服务器与所述一张图数据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系统应用,搭建地图发布终端;所述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连接所述地图服务器,所述地图服务器与天地图平台的对接,预先加载PGIS地图。

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对城市危险源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城市危险源对象是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部位、设备设施和活动等,其基础数据采集对象包括:

(1)单位类:包括各类生产经营单位。

(2)场所类:城市综合体、客运站、地铁口。渡口、码头、民用机场、商场(市场)、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福利院、养老院、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寺庙、教堂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3)部位类: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余泥渣土(建筑垃圾)受纳场、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站、危房危楼、老旧房屋、烂尾楼、人防工程,以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和内涝灾害等重点区域和部位。

(4)活动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演唱会、游园、等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

(5)建设项目类:建筑工程、城市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等大型建设项目。

(6)设施设备类:轨道交通、电力设施、隧道桥梁(含高架桥)、管线管廊(燃气、石油、天然气、水、电等)、通信、建筑用升降机、电梯及游乐设施、煤气瓶、玻璃幕墙、户外广告牌、城市旧挡土墙等重点设备设施;商船、游船、渡船、渔业船舶、客运班车、旅游包车、重型货车和汽车列车、建筑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校车、教练车等重点交通运输设备设施。

(7)其他类:上述分类中未能设计单确实存在风险隐患的其他危险源。

如图2所示,为满足城市各级相关单位的危险源资源采集并逐级上报的需要,提高数据采集上报的效率,加强数据的标准化,需要对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进行详细设计,完成数据的录入、上报、同步查看和数据的管理等工作。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按照应用对象分成了四大模块,分别是县区级模块、地市级模块、省级模块和中央直属、省属企业模块。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对四大模块数据进行汇总报送,对危险源数据整理统计。

县区级模块包括:数据录入、数据上报、数据同步、数据撤回。对汇报后反馈回来的不符合标准的数据进行二次采集上报工作,具体流程包括:

(1)危险源数据录入: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危险源分类参考目录,通过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各相关单位可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

(2)危险源数据上报:数据采集工具提供数据上报功能,完成数据录入后,点击数据上报即可完成危险源数据逐级上报工作。

(3)危险源数据同步:各数据采集上报责任单位可在多地进行数据上报汇总,数据采集工具可提供数据数据同步功能,用户可实现在异地登录时实现数据快速同步并可随时查看数据上报情况。

(4)危险源数据撤回:数据录入后一定时间内发现数据有误或其他影响数据质量的问题,在移动权限内用户可将数据撤回重新整理后实现上报,以免出现较严重错误数据,影响后续的数据整理工作。

地市级模块包括:数据审核、数据上传、数据反馈、数据撤回、数据同步;市级政府单位通过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前端一方面是完成将区县级单位上报汇总上来的数据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或有错误的数据反馈回到区县级,让相关责任单位重新完成数据上传,另一方面将上报上来的数据上传,供省级单位进行核查,完成省级的考核工作。包括数据审核、数据上传、数据反馈、数据撤回、数据同步等,具体流程包括:

(1)危险源数据审核:查看区县级单位上传的数据的准确性、标准性,督促区县级单位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危险源数据的上报汇总工作;

(2)危险源初步审核后上传:对区县级单位上报的数据经过严格审核检查无误后,点击数据上传,可完成审核后的危险源数据上传工作;

(3)危险源初步审核后的数据反馈:在对区县级单位上报的危险源数据的审核过程中发现有误的、不符合标准或者质量不达标的数据,可填写理由后并将数据打回,并督促相关单位重新完成该数据的上报工作;

(4)危险源初步审核后数据撤回:当发现数据审核上传后若发现上传的数据有明显缺失或错误,可在一定范围内将数据撤回;

(5)危险源数据同步:各市级单位可在多地进行数据审核汇总,数据采集工具可提供数据数据同步功能,用户可实现在异地登录时实现数据快速同步并可随时查看数据上报情况。

省级模块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统计、排查管控工作考核;通过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的前端应用,省级相关单位可对各级上报汇总的数据进行审核、统计,并对各单位进程相关考核,具体流程包括:

(1)危险源数据审核:对地市级上传汇总的危险源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标准性、现势性,确保数据质量符合数据采集的标准规范;

(2)危险源数据统计:对汇总的数据进行分时段、分区域、分类型等方式进行统计,对全省的危险源数据进行初步统计汇总分析,形成全省初步的危险源统计分析报告。

(3)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考核:根据对各地相关单位上传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的完整性、数据质量、完成百分比、完成时间等各方面对各单位进行工作考核,以加快全省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的进程,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中央直属、省属企业模块包括:信息填报、信息报送、回退信息管理。

危险源数据上图展示模块包括危险源数据地址匹配系统和数据源接入接口,对危险源数据进行关联上图。

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各类危险源数据的上图展示,必须为每个危险源数据匹配相应的位置信息。危险源数据地址云匹配系统是基于现有标准地址库、地名分词词库和标准地址数据规范,将原危险源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经过地址云匹配服务进行清洗、匹配处理,系统通过正向、反向匹配,生成危险源标准地址数据库,为后续的数据上图、资源展示及各类的深化应用提供标准数据依据。

在危险源数据地址云匹配系统的架构中:

(1)危险源数据地址云匹配系统的支撑和依据主要包括现有的标准地址数据库、地名分词词库和标准地址数据规范。其中标准地址库为:地址库包含了全省所有地址数据信息,每个地址数据信息对应一个标准的空间位置;地名分词词库为:将全省各类地名数据进行整合入库,标准地名、俗名及常用地名等信息均对应相应的空间位置;标准地址数据规范为:是按照国家行政区划及地址层级结构规范要求建立的数据规范。

(2)原危险源数据库:原危险源数据库即各级的相关单位通过数据采集上报汇集而成的危险源原始的数据库,包括了危险源数据的地址数据、上报时间、责任单位等数据。

(3)地址云匹配服务:基于标准地址数据数据库、地名分词词库及相关标准规范,实现危险源地址数据匹配、入库的地址云匹配服务功能模块。

(4)危险源标准地址数据库:将原始的危险源数据经过危险源地址云匹配后,形成标准的危险源数据库,为后续的数据上图和深化应用提供数据依据。

根据危险源数据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源性,危险源地址云匹配系统提供数据的自动匹配和人工辅助匹配:

自动匹配包括地址正向匹配和反向匹配:

(1)危险源地址数据正向匹配:当上传的数据中有部分数据具有详细、准确的坐标数据,时空地址云匹配服务工具可直接通过坐标匹配,实现直接将数据正向匹配上图。

(2)危险源地址数据反向匹配:当上传的数据中无坐标数据,或由于坐标数据精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坐标数据无法使用时,时空地址云匹配服务工具可通过数据的详细地址描述,基于地名分词词库和标准地名数据库,反向匹配出相应的地址坐标,从而实现数据匹配上图。

人工辅助匹配:在经过匹配工具的正/反向匹配及反复检查匹配后仍然有部分数据无法完成自动匹配,如部分非标准地址数据,仅用复杂的文本的形式描述地址信息,对自动匹配造成较大困难时,需要采取人工对数据进行识别然后完成匹配入库工作。

数据完成汇总、整理入库后需要将所有数据接入危险源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中,数据源接入接口包括天地图数据接口、数据采集汇聚服务接口、已有危险源数据标准服务接口;天地图数据接口与天地图对接接入基础地图数据,数据采集汇聚服务接口与危险源标准地址数据库对接,接入采集汇总的危险源数据,已有危险源数据标准服务接口与现有的危险源数据系统对接,为数据上图、展示、统计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为后期实时数据的更新提供基础。各数据源接入接口的定义如下:

天地图数据接口:利用天地图API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对天地图瓦片数据及社会资源地图的接入,并以天地图为基础地图,以专题地图的形式,将各地区危险源直观的展示在地理空间上,完成危险源电子地图绘制,将进行地图平台风格调优、各项资源数据接入、支撑地图应用的空间查询操作。同时还将预留与其他社会资源的接口,可实现对社会路况信息的接入,进一步丰富完善内容。

数据采集汇聚服务接口:危险源标准地址数据库是各级单位通过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汇总并经过危险源地址云匹配后形成的标准数据库。开发数据采集汇聚服务接口,实现将标准化后的危险源数据接入危险源排查管控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

已有危险源数据标准服务接口:目前部分地市级单位已建立了危险源数据系统,各地系统数据形式不同、标准不一,数据标准各异,开放相应已有危险源数据标准服务接口,相关单位按数据格式及标准,完成将已有的危险源数据标准化处理,并推送到服务接口。

如图4所示,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根据危险源数据,绘制危险源分布电子图,标注位置分布、风险类别、风险特征等基础信息,完成各类危险源资源汇聚整合、四色预警制图、风险管控管理。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采取分层分级部署模式、功能架构包括:危险源图层管理、基础地图发布及操作、危险源四色预警展示、危险源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管理。各层级的部署如下:

1、危险源图层管理:对各类数据进行分层管理,提供图层数据加载、地图标注、图层添加、删减等操作,各类专题图层的来源为上述危险源数据采集工具收集到基础数据。

2、基础地图发布及操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部供地图服务,实现对危险源地理信息数据的浏览和查看等操作,包括:

(1)地图基础操作:提供地图的放大缩小、地图漫游、地图浏览、比例尺大小控制、相关信息查询、图层加载显示等地图相关的基础操作功能。

(2)地图图源切换:以天地图作为基础地图平台,天地图包含覆盖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模式展现,危险源基础地图平台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切换地图图源,选择矢量、影像地图展示形式。

(3)危险源分布展示:对各危险源图层数据载入后,可对载入的危险源数据进行空间分布的展示。地图上按照图层分类查看各类危险源信息及相关属性信息,危险源信息以图层的形式,可根据需要展示的危险源类型,勾选相应的图层进行显示。

(4)危险源信息查看:点击某一点危险源,显示危险源相应的详细的信息,包括详细位置、所属责任单位、联系电话、发生可能性、发生影响可能大小、目前状态等信息。

3、危险源四色预警展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的原则,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实行差异化管控,加大高风险级别危险源监督管理频率和力度。危险级别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红色代表极高风险、橙色代表高风险、黄色代表中风险、蓝色代表低风险。对红色、橙色危险源定期进行分析、评估、预警。各区县级单位根据风险可能性分析和后果严重性分析结果,对各危险源数据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随数据上报汇总。

4、危险源数据统计分析包括:

(1)区域统计:按照不同的区域对危险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地图可视化方式以各类统计专题图方式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2)时间统计:按照时间跨度对危险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地图可视化方式以各类统计专题图方式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3)行业统计:根据危险源排查管控对象按行业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地图可视化方式以各类统计专题图方式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4)风险高发预警统计:根据安全生产领域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要求,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管控,对不同级危险源实行差异化管控,加大高风险级别危险源监督管理频率和力度,对红色、橙色危险源(风险高发)定期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结合地图可视化方式以各类统计专题图方式在地图上进行展示。

(5)风险险情自动预警:结合危险源区域统计、时间统计、行业统计和风险高发预警分析结果,建立预警知识库规则,根据实际需要设定风险源预警阀值,当危险源数据超过这一阀值时,系统自动产生风险源预警。

5、平台管理:危险源数据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需要经过县区级、地市级、省级三个层级,将数据逐级上报、并逐级审核,因此平台需要针对三个不同层级的用户进行角色权限设置,进行分级管理,包括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1)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和角色的划分,不同层级用户之间的访问权限不一样,不同用户相互之间不能对方访问私有的数据,用户必须采用自己的口令才能登入系统。

(2)权限管理是用于对平台的安全做维护,通过对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来管理各个用户对系统访问的权限。

危险源排查管控资源整合平台的大数据框架以Hadoop大数据库框架为基础,结合Solr全文搜索服务,通过对目前安监局危险源整合信息平台数据存储方式、访问模式、处理流程等进行调整及优化,解决了地图平台访问过慢的问题,通过采用基于Lucene的全文搜索方式,实现对资源数据的动态检索,从而提升信息平台的查询效率。本次数据库建设主要是基于天地图,将天地图相关瓦片数据计入于数据库,在大数据框架下实现快速的数据加载、数据交换等操作,提高数据展示、查询、数据管理的效率,基于大数据框架下的数据库的高拓展性,还可以根据需要接入各类互联网电子地图资源,提供基于多图源的风险信息平台服务。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