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9768阅读:3937来源:国知局
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地施工项目中,需要进行打桩,但是不同类型桩的实际操作方法不同,例如,旋挖桩是机器开挖,然后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冲击桩则是将预先制作好的桩整根打入土壤中。

在做桩施工之前,需要知道每根桩进入不同岩层的深度,并基于每根桩入岩层深度估算出施工成本,以便完成工程造价预算。其中,该桩入岩层深度不是指整根桩的长度,而是指桩经过某个岩层时,该岩层的厚度。

目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通常是由工作人员手动计算出来的,工作人员根据地勘地质剖面图,并取附件勘测点数据的平均值来估算桩入岩层深度。这种方式速度慢,且误差大,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计算及取平均值的方式确定桩入岩层深度的方式存在速度慢、误差大且人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识别所述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及利用所述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根据所述三维桩文件及所述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所述桩的入岩层深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识别建立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及利用所述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桩文件及所述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所述桩的入岩层深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中,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识别该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利用该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且根据该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入岩层深度。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利用基于原始桩图得到的三维桩文件及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得到的地形模型,能够有效的确定三维桩文件中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而不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计算,速度快且节省人工成本,且通过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将得到准确性高的桩入岩层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计算及取平均值的方式确定桩入岩层深度的方式存在速度慢、误差大且人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利用基于原始桩图得到的三维桩文件及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得到的地形模型,能够有效的确定三维桩文件中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而不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计算,速度快且节省人工成本,且通过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将得到准确性高的桩入岩层深度。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先准备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其中,原始地勘数据可以是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的,可以是CAD图纸数据也可以是excel文件格式的数据,二者皆可使用。且原始地勘数据中至少包含各勘测点的建筑坐标,此外,还可以包含勘测点编号、不同类型的岩层在不同勘测点处的上表层标高、岩层类型及名称等等。其中,原始桩图可以是CAD图纸数据,且该原始桩图中标注了需要打桩的各个位置,即属于桩的平面布置图。

其中,建筑坐标是在建筑工程设计平面图上,通常采用施工坐标系(即假定坐标系)来求算建筑方格网的坐标,以便使所有建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且坐标纵轴和横轴与主要建筑物或者主要管线的轴线平行或垂直,其中,施工坐标系也可称为建筑坐标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打桩之前,可以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确定桩入岩层深度,其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可以由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以下简称为:确定系统)实现。

该确定系统将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具体的,可以由人工将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导入至确定系统中,确定系统将保存该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至存储空间中,并在启动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后,从存储空间中获取该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步骤102、识别所述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及利用所述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步骤103、根据所述三维桩文件及所述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所述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将识别原始桩图中的桩,即确定原始桩图中所有桩的建筑坐标,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此外,确定系统还将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其中,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具体包括:将存储的原始地勘数据转换为PNEZD制式的CSV格式的数据,并调用旨在面向土木工程设计与文档编制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解决方案的应用程序(例如Civil 3D应用程序),以生成地形切片,进一步调用用于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程序(例如:Revit应用程序)将该地形切片生成三维地形文件,即上述的地形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将根据该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识别该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利用该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且根据该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入岩层深度。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利用基于原始桩图得到的三维桩文件及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得到的地形模型,能够有效的确定三维桩文件中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而不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计算,速度快且节省人工成本,且通过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将得到准确性高的桩入岩层深度。

基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1描述的内容相似,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202、识别所述原始桩图中的桩,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利用所述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生成三维桩文件,及利用所述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步骤203、利用所述三维桩文件中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确定桩在所述地形模型中所对应的位置区域;

步骤204、基于所述地形模型确定所述桩对应的位置区域的岩层数据,并利用所述岩层数据确定所述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将识别原始桩图中的每一个桩,且确定识别到的每一个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即桩的直径),并利用识别到的所有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生成三维桩文件。同时,还将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可以理解的是,建立地形模型及生成三维桩文件所使用的是相同的施工坐标系。

其中,确定系统将利用三维桩文件中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在地形模型中所对应的位置区域,该对应的位置区域是指地形模型中与桩的建筑坐标相同且桩径相同的位置所构成的区域,例如,若桩的建筑坐标为(A,B,C),桩径为D,则表明该桩需要设置在地形模型的建筑坐标为(A,B,C),其以桩径为D构成的区域内。且确定系统将基于该地形模型确定与该桩对应的位置区域的岩层数据,并利用该岩层数据确定该桩的入岩层深度,例如,在桩的建筑坐标为(A,B,C),桩径为D时,则可获取地形模型在建筑坐标(A,B,C),且桩径为D构成的区域的岩层数据,并利用该岩层数据确定岩层的种类,及每一种类型的岩层的厚度,即可作为桩入岩层深度。

其中,岩层数据中包含岩层类型,及每种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因此,在计算桩入岩层深度时,确定系统可以利用每一种类型的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减去该岩层下一层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得到的差即为该岩层的厚度,即为桩入该岩层的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岩层在不同建筑坐标处的上表层标高是不一样的,因此,岩层数据中包含的上表层标高是与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有关的,其中,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是构成了一个圆柱形状(即以建筑坐标为圆心、桩径为直径的圆在垂直方向上的圆柱形),该圆柱形状即为上述位置区域,若在该位置区域中岩层的上表层是水平的,则该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只有一个数值,若该位置区域中岩层的上表层是非水平的,则该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包含两个数值,分别是岩层与圆柱形状相交面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且在计算入岩层深度时,若某一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包含最高值与最低值,则利用该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例如,若岩层依次为岩层A、B、C,其中,岩层A的上表层标高为a1、岩层B的上表层标高为b1和b2,岩层C的上表层标高为c1,c2,则计算桩入岩层A的深度为:a1-(b1+b2)/2,桩入岩层B的深度为:(b1+b2)/2-(c1+c2)/2。可以理解的是,在岩层与圆柱形状的相交面为非水平时,是将该相交面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作为岩层的上表层标高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集该相交面中其他位置的值作为该岩层的上表层标高,且利用该岩层的多个上表层标高的平均值计算入岩层深度,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岩层类型包括四类土,一类土是指砂、腐殖土等;二类土是指黄土类、软盐渍土和碱土、松散而软的砾石、掺有碎石的砂和腐殖土等。一、二类土的坚固系数较低(0,5--0.8),用尖锹、少数用镐即可开挖。三类土是指粘土或冰粘土、重壤土、粗砾石、干黄土或掺有碎石的自然含水量黄土等,土的坚固系数为0.81--1.0,须用尖锹并同镐开挖。四类土是指硬粘上、含碎石的重壤土、含巨砾的冰碛粘土、泥板岩等。

可以理解的是,确定系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确定三维桩文件中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之后,识别该原始桩图中的桩,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且利用识别到的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生成三维桩文件,同时还将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并确定该三维桩文件中桩的建筑坐标在地形模型中所对应的位置区域,基于该地形模型确定该桩对应的位置区域的岩层数据,利用该岩层数据确定桩的入岩层深度。通过利用原始桩图得到三维桩文件及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得到地形模型,使得能够通过叠加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的方式,确定三维桩文件中的桩在地形模型对应的位置的入岩层深度,使得不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计算入岩层深度,不仅能够加快桩入岩层深度的计算速度,降低人工计算成本,且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得到的桩入岩层深度的准确性,以便更好的开展工程。

基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步骤302、识别所述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及利用所述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步骤303、根据所述三维桩文件及所述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所述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01至步骤301描述的内容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101至步骤103描述的内容相似,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304、获取测量到的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并基于所述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所述地形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

步骤305、根据所述三维桩文件及所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确定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在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得到原始桩图中的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之后,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桩入岩层深度,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将还基于施工过程中测量得到的桩真实入岩层深度对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进行优化。

具体的,在基于原始数据得到桩入岩层深度之后,施工人员可以参照已得到的桩入岩层深度进行打桩,且同时测量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且将测量到的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编辑至确定系统中,确定系统将获取该真实入岩层深度,并基于该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地形模型,以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

其中,基于该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地形模型主要包括:确定已施工桩的理论上的入岩层深度(即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得到的入岩层深度),并与该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进行比较,基于预置的修正算法计算修正函数,并利用该修正函数对地形模型进行修正,以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

其中,在对地形模型进行优化后,确定系统将利用三维桩文件及优化后的地形模型确定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以便得到更精准的入岩层深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每次在完成一定数量的桩的打桩过程,或者完成一定范围内的桩的打桩过程之后,返回执行上述步骤304及步骤305,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修正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在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得到原始桩图中的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之后,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获取测量到的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并基于该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上述地形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并利用优化后的地形模型确定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使得不仅能够自动得到每个桩的入岩层深度,而且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正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得到的入岩层深度的准确性,且能够更好的辅助施工。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该确定系统包括:获取模块401、识别建立模块402及确定模块403。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先准备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其中,原始地勘数据可以是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的,可以是CAD图纸数据也可以是excel文件格式的数据,二者皆可使用。且原始地勘数据中至少包含各勘测点的建筑坐标,此外,还可以包含勘测点编号、不同类型的岩层在不同勘测点处的上表层标高、岩层类型及名称等等。其中,原始桩图可以是CAD图纸数据,且该原始桩图中标注了需要打桩的各个位置,即属于桩的平面布置图。

其中,建筑坐标是在建筑工程设计平面图上,通常采用施工坐标系(即假定坐标系)来求算建筑方格网的坐标,以便使所有建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且坐标纵轴和横轴与主要建筑物或者主要管线的轴线平行或垂直,其中,施工坐标系也可称为建筑坐标系。

获取模块401将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具体的,可以由人工将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导入至确定系统中,确定系统将保存该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至存储空间中,并在启动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后,从存储空间中获取该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

识别建立模块402,用于识别所述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及利用所述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桩文件及所述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所述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建立模块402将识别原始桩图中的桩,即确定原始桩图中所有桩的建筑坐标,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此外,识别建立模块402还将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其中,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具体包括:将存储的原始地勘数据转换为PNEZD制式的CSV格式的数据,并调用旨在面向土木工程设计与文档编制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解决方案的应用程序(例如Civil 3D应用程序),以生成地形切片,进一步调用用于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程序(例如:Revit应用程序)将该地形切片生成三维地形文件,即上述的地形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03将根据该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识别该原始桩图中的桩,并利用识别到的桩生成三维桩文件,利用该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且根据该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入岩层深度。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利用基于原始桩图得到的三维桩文件及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得到的地形模型,能够有效的确定三维桩文件中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而不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计算,速度快且节省人工成本,且通过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将得到准确性高的桩入岩层深度。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包括第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01、识别建立模块402及确定模块403,且与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相似,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建立模块402包括:

文件识别建立模块501,用于识别所述原始桩图中的桩,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利用所述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生成三维桩文件;

模型建立模块502,用于利用所述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03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503,用于利用所述三维桩文件中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确定桩在所述地形模型中所对应的位置区域;

深度确定模块504,用于基于所述地形模型确定所述桩对应的位置区域的岩层数据,并利用所述岩层数据确定所述桩的入岩层深度。

其中,所述岩层数据包含岩层类型,及每种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则所述深度确定模块504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地形模型确定所述桩对应的位置区域的岩层数据,利用所述岩层数据计算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减去该岩层下一层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将差值作为所述桩在该岩层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建立模块402中的文件识别建立模块501将识别原始桩图中的每一个桩,且确定识别到的每一个桩的建筑坐标,并利用识别到的所有桩的建筑坐标生成三维桩文件。同时,模型建立模块502将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可以理解的是,建立地形模型及生成三维桩文件所使用的是相同的施工坐标系。

其中,位置确定模块503利用三维桩文件中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在地形模型中所对应的位置区域,该对应的位置区域是指地形模型中与桩的建筑坐标相同及桩径相同的位置所构成的区域,例如,若桩的建筑坐标为(A,B,C),桩径为D,则表明该桩需要设置在地形模型的建筑坐标为(A,B,C),其以桩径为D构成的区域内。且确定系统将基于该地形模型确定与该桩对应的位置区域的岩层数据,并利用该岩层数据确定该桩的入岩层深度,例如,在桩的建筑坐标为(A,B,C),桩径为D时,则可获取地形模型在建筑坐标(A,B,C),且桩径为D构成的区域的岩层数据,并利用该岩层数据确定岩层的种类,及每一种类型的岩层的厚度,即可作为桩入岩层深度。

其中,岩层数据中包含岩层类型,及每种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因此,在计算桩入岩层深度时,深度确定模块504可以利用每一种类型的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减去下表层标高,得到的差即为相应类型的岩层的厚度,即为桩入该岩层的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岩层在不同建筑坐标处的上表层标高是不一样的,因此,岩层数据中包含的上表层标高是与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有关的,其中,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是构成了一个圆柱形状(即以建筑坐标为圆心、桩径为直径的圆在垂直方向上的圆柱形),该圆柱形状即为上述位置区域,若在该位置区域中岩层的上表层是水平的,则该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只有一个数值,若该位置区域中岩层的上表层是非水平的,则该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包含两个数值,分别是岩层与圆柱形状相交面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且在计算入岩层深度时,若某一岩层的上表层标高包含最高值与最低值,则利用该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例如,若岩层依次为岩层A、B、C,其中,岩层A的上表层标高为a1、岩层B的上表层标高为b1和b2,岩层C的上表层标高为c1,c2,则计算桩入岩层A的深度为:a1-(b1+b2)/2,桩入岩层B的深度为:(b1+b2)/2-(c1+c2)/2。可以理解的是,在岩层与圆柱形状的相交面为非水平时,是将该相交面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作为岩层的上表层标高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集该相交面中其他位置的值作为该岩层的上表层标高,且利用该岩层的多个上表层标高的平均值计算入岩层深度,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岩层类型包括四类土,一类土是指砂、腐殖土等;二类土是指黄土类、软盐渍土和碱土、松散而软的砾石、掺有碎石的砂和腐殖土等。一、二类土的坚固系数较低(0,5--0.8),用尖锹、少数用镐即可开挖。三类土是指粘土或冰粘土、重壤土、粗砾石、干黄土或掺有碎石的自然含水量黄土等,土的坚固系数为0.81--1.0,须用尖锹并同镐开挖。四类土是指硬粘上、含碎石的重壤土、含巨砾的冰碛粘土、泥板岩等。

可以理解的是,确定系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确定三维桩文件中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获取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之后,识别该原始桩图中的桩,确定识别到的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且利用识别到的桩的建筑坐标及桩径生成三维桩文件,同时还将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建立地形模型,并确定该三维桩文件中桩的建筑坐标在地形模型中所对应的位置区域,基于该地形模型确定该桩对应的位置区域的岩层数据,利用该岩层数据确定桩的入岩层深度。通过利用原始桩图得到三维桩文件及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得到地形模型,使得能够通过叠加三维桩文件及地形模型的方式,确定三维桩文件中的桩在地形模型对应的位置的入岩层深度,使得不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计算入岩层深度,不仅能够加快桩入岩层深度的计算速度,降低人工计算成本,且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得到的桩入岩层深度的准确性,以便更好的开展工程。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该确定系统包括如第四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401、识别建立模块402及确定模块403,且与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相似,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确定系统还包括:

获取优化模块601,用于获取测量到的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并基于所述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所述地形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

优化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桩文件及所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确定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得到原始桩图中的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之后,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桩入岩层深度,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确定系统将还基于施工过程中测量得到的桩真实入岩层深度对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进行优化。

具体的,在基于原始数据得到桩入岩层深度之后,施工人员可以参照已得到的桩入岩层深度进行打桩,且同时测量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且将测量到的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编辑至确定系统中,获取优化模块601将获取该真实入岩层深度,并基于该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地形模型,以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

其中,基于该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地形模型主要包括:确定已施工桩的理论上的入岩层深度(即基于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得到的入岩层深度),并与该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进行比较,基于预置的修正算法计算修正函数,并利用该修正函数对地形模型进行修正,以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

其中,在对地形模型进行优化后,优化确定模块602将利用三维桩文件及优化后的地形模型确定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以便得到更精准的入岩层深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每次在完成一定数量的桩的打桩过程,或者完成一定范围内的桩的打桩过程之后,返回执行上述获取优化模块601及优化确定模块602,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修正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系统在利用原始地勘数据及原始桩图得到原始桩图中的每一个桩的入岩层深度之后,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获取测量到的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并基于该已施工桩的真实入岩层深度修正上述地形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地形模型,并利用优化后的地形模型确定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使得不仅能够自动得到每个桩的入岩层深度,而且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正待施工桩的入岩层深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得到的入岩层深度的准确性,且能够更好的辅助施工。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系统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桩入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及系统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