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及智能自助餐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280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及智能自助餐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助餐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及智能自助餐厅。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及科技的日益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慢慢改变,且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外出就餐,例如,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学业紧张的学生族等都倾向于外出解决饮食问题。

但是,现有餐厅为使就餐者能愉快轻松的就餐,大部分餐厅提供服务人员为就餐者提供订餐及送餐服务,继而餐厅服务人员需要到客户桌前接受用餐者口述订餐,然后再将信息发送至备餐人员进行备餐,备餐完成后,再由餐厅服务人员送餐,另外,待就餐者用完餐后,也需要餐厅服务人员进行回收餐具,所以造成现有送餐工作和餐具回收工作繁琐,也因此需要配置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送餐工作或回收餐具工作,进而导致了较高的人工成本;同时,在就餐高峰时,更是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影响就餐者的就餐心情,甚至是伤及人身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它不仅能解决现有餐厅在就餐者用完餐后需要人工回收餐具的难题,且还智能安全、环保卫生,同时也为餐厅赠添了舒适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包括开设有空腔的输送区,该餐具回收系统还包括:

回收输送装置,其设于所述空腔内,用以输送餐具;

回收门,其沿所述输送区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区上,当所述回收门开启时,可放入餐具至所述回收输送装置上。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该餐具回收系统还包括检测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壁上,并沿所述回收输送装置的运动方向分布于所述回收门的前后两侧,且与所述回收门电连接,用以检测是否有餐具经过所述回收门,进而控制是否解锁所述回收门。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该餐具回收系统还包括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设于所述回收门的外侧且与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以提示就餐者是否可开启所述回收门。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所述检测控制装置为红外感应开关,所述提示模块为显示屏。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所述红外感应开关的感应角度为90°~120°。

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所述输送区包括首端框架和末端框架,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首端框架与所述末端框架之间的中间框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有如下优点:

1、在就餐者用完餐时,就餐者可通过打开所述回收门,自助将餐具回放至所述回收输送装置上,继而所述回收输送装置将餐具回收至指定地点,从而可以大大地减少餐厅服务员的雇用,进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餐厅的经营成本,且当所述回收门关闭时,该餐具回收系统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封闭式的回收餐具结构能够避免小孩与所回收餐具、所述回收输送装置接触而导致受伤,进而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封闭式的回收餐具结构也能大大地提高餐厅的卫生环境,进而提高餐厅的舒适度;

2、该餐具回收系统通过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对所述回收输送装置所运输餐具进行监测,且控制是否对所述回收门进行解锁,用以防止将餐具重复放置于所述回收输送装置上的同一位置,从而避免了打乱、打散餐具的摆放,实现了餐具能被有序地摆放及运输,进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本申请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本申请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自助餐厅。它不仅能大大地减少雇用餐厅服务员,从而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就餐时发生碰撞,进而提高就餐者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增添就餐者对餐厅的青睐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智能自助餐厅,包括如上所述的餐具回收系统。

如上所述的智能自助餐厅,还包括被所述输送区所贯穿的备餐区和就餐区,以及用于点餐的点餐系统、设于所述备餐区内且与所述点餐系统相联网的备餐系统、设于所述输送区上且与所述备餐系统相联网的送餐系统,所述点餐系统根据就餐者的点餐信息向所述备餐系统发出备餐信号,所述备餐系统接收备餐信号并根据备餐信号进行备餐工作,待备餐完毕时,所述备餐系统向所述送餐系统发出取餐信号,从而所述送餐系统接收取餐信号且移动至所述备餐区承载餐具,进而沿所述输送区的延伸方向进行送餐工作。

如上所述的智能自助餐厅,所述备餐系统包括标签输出装置,所述标签输出装置用于根据备餐信号生成二维码或条码标签,该二维码或条码标签可贴附于餐具上且附带送餐信息;

所述输送区上还设有导向部,所述送餐系统包括送餐机器人和用于驱动所述送餐机器人移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送餐机器人包括与所述导向部相适配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的机器人本体、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载放装置、位置信号采集器、送餐信息采集器、障碍检测装置和语音提醒装置;

所述位置信号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中心位置信息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中心位置信号,所述送餐信息采集器用于采集二维码或条码标签上的送餐信息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送餐信号,进而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中心位置信号和送餐信号,继而控制所述送餐机器人进行送餐工作,所述障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输送区上是否存在障碍物,当所述输送区上存在障碍物时,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障碍物检测信号,继而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障碍物检测信号向所述语音提醒装置发出提醒信号,进而所述语音提醒装置接收提醒信号且发出提醒语音。

如上所述的智能自助餐厅,所述送餐机器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载放装置的上方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载放装置包括:

载放支架,其与所述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载放驱动部件,其设于所述载放支架上;

载放传动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载放支架一端且与所述载放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主动轴、设于所述于所述载放支架另一端的从动轴及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的载放传送带;

当所述载放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时,所述主动轴带动所述载放传送带及所述从动轴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智能自助餐厅有如下优点:

1、该智能自助餐厅通过所述送餐机器人实现自动送餐,且当就餐者用餐完毕时,自助将餐具放至所述餐具回收系统上,继而所述餐具回收系统将餐具回收至所述备餐区内,达到了不仅能大大地减少雇用餐厅服务员,从而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就餐时发生碰撞,进而提高就餐者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增添就餐者对餐厅的青睐度;

2、该智能自助餐厅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载放装置相配合,用以实现在送完一餐时,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起所述载放装置,继而所述载放装置越过所送餐具,从而使所述送餐机器人继续传送下一餐,进而更进一步地体现出本申请的高度智能化,大幅度的体现出本申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中所述首端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中所述中间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中所述中间框架拆分后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自助餐厅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自助餐厅中所述送餐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自助餐厅中所述送餐机器人局部分解的分解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智能自助餐厅中所述载放装置局部分解的分解图。

图9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ⅰ。

图10是图4的局部放大视图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包括设有空腔301的输送区3、回收输送装置511、回收门512、检测控制装置513及提示模块514。

具体地,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设于所述空腔301内,用以输送餐具。所述回收门512沿所述输送区3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区3上,当所述回收门512开启时,可放入餐具至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上。在就餐者在用完餐时,可通过打开所述回收门512,自助将餐具回放至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上,继而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将餐具回收至指定地点,从而可以大大地减少餐厅服务员的雇用,进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餐厅的经营成本,且当所述回收门512关闭时,该餐具回收系统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封闭式的回收餐具结构能够避免小孩与所回收餐具、所述回收输送装置接触而导致受伤,进而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封闭式的回收餐具结构也能大大地提高餐厅的卫生环境,进而提高餐厅的舒适度。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513设置于所述空腔301内壁上,并沿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的运动方向分布于所述回收门512的前后两侧,且与所述回收门512电连接。所述检测控制装置513为红外感应开关,且其感应角度为90°~120°,用以检测是否有餐具经过所述回收门512,进而控制是否解锁所述回收门512。通过所述检测控制装置513对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所运输餐具进行监测,且控制是否对所述回收门512进行解锁,用以防止将餐具重复放置于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上的同一位置,从而避免了打乱、打散餐具的摆放,实现了餐具能被有序地摆放及运输,进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本申请应用于智能自助餐厅的餐具回收系统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所述提示模块514设于所述回收门512的外侧且与所述检测控制装置513电连接,且其为显示屏,用以提示就餐者是否可开启所述回收门512。其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操作容易。

所述输送区3包括首端框架31、中间框架32及末端框架33。所述首端框架31设于所述备餐区1内。所述末端框架33设于所述就餐区2内。所述中间框架3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首端框架31与所述末端框架33之间,其数量可为多个。其目的在于方便根据餐厅的不同面积来设置所述输送区3,另外,也是在于方便拆装,从而提高适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拆装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申请所提及的一种智能自助餐厅,包括如上所述的餐具回收系统,且还包括被所述输送区3所贯穿的备餐区1和就餐区2,以及用于点餐的点餐系统、设于所述备餐区1内且与所述点餐系统相联网的备餐系统、设于所述输送区3上且与所述备餐系统相联网的送餐系统4。所述点餐系统根据就餐者的点餐信息向所述备餐系统发出备餐信号,所述备餐系统接收备餐信号并根据备餐信号进行备餐工作,待备餐完毕时,所述备餐系统向所述送餐系统4发出取餐信号,从而所述送餐系统4接收取餐信号且移动至所述备餐区1承载餐具,进而沿所述输送区3的延伸方向进行送餐工作。其优点在于通过所述送餐系统4实现了自动送餐,且当就餐者用餐完毕时,可自助将餐具放至所述餐具回收系统上,继而所述餐具回收系统将餐具回收至所述备餐区1内进行清洗,或是放置于箱体中,方便于外发清洗服务站再进行清洗工作,进而使本申请不仅达到了能大大地减少雇用餐厅服务员,从而能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就餐时发生碰撞,进而提高就餐者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增添就餐者对餐厅的青睐度。

所述备餐系统包括标签输出装置和备餐显示屏,所述标签输出装置用于根据备餐信号生成二维码或条码标签,该二维码或条码标签可贴附于餐具上且附带送餐信息。所述备餐显示屏用于根据备餐信号显示所需备餐菜品,辅助指引员工操作。其优点在于每一个二维码或条码代表着每一份菜品,不仅能达到一一对应的效果,且还可以提高送餐的准确率,从而避免了就餐者因送错餐而抱怨,进而大大提升了餐厅的服务水平。

所述输送区3上还设有导向部300,所述送餐系统4包括送餐机器人41和用于驱动所述送餐机器人41移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送餐机器人41包括与所述导向部300相适配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的机器人本体411、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411上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411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载放装置412、位置信号采集器、送餐信息采集器、障碍检测装置和语音提醒装置。

所述位置信号采集器优选为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机器人本体411的中心位置信息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所述机器人本体411的中心位置信号。所述送餐信息采集器优选为视觉传感器,用于采集二维码或条码标签上的送餐信息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送餐信号。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中心位置信号和送餐信号,继而控制所述送餐机器人41进行送餐工作。

所述障碍检测装置为超声波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输送区3上是否存在障碍物,当所述输送区3上存在障碍物时,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障碍物检测信号,继而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障碍物检测信号向所述语音提醒装置发出提醒信号,进而所述语音提醒装置接收提醒信号且发出提醒语音。

其优点在于通过所述位置信号采集器、所述送餐信息采集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配合,实现智能控制所述送餐机器人41的移动,达到了可快速地、精准地完成送餐工作,从而可进一步节省送餐时间,提高送餐效率,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了餐厅服务水平。另外,再通过所述障碍检测装置、所述语音提醒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配合,用以提醒就餐者拿开放置于该送餐机器人前进方向上的障碍物,从而使该送餐机器人通行顺畅,进而达到了更进一步节省送餐时间,提高送餐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碰撞,或是人与送餐机器人的碰撞,继续而能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动送餐的安全性,且所述送餐机器人41可代替送餐工作人员,进而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餐厅的经营成本。

所述送餐机器人41还包括升降装置413,所述升降装置413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411上,位于所述载放装置412的上方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升降装置413和所述载放装置412的数量均优选为2个,且均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411的两侧。其目的在于可完成更多的送餐工作,同时也可更进一步地提高送餐效率。

所述载放装置412包括载放支架4121、载放驱动部件4122及载放传动机构4123。所述载放支架4121与所述升降装置413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载放驱动部件4122设于所述载放支架4121上。所述载放传动机构4123包括主动轴41231、从动轴41232及载放传送带41233。所述主动轴41231设于所述载放支架4121一端上,且与所述载放驱动部件412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从动轴41232设于所述于所述载放支架4121另一端上。所述载放传送带41233套设于所述主动轴41231和所述从动轴41232上。当所述载放驱动部件4122驱动所述主动轴41231转动时,所述主动轴41231带动所述载放传送带41233及所述从动轴41232转动,从而将餐具输送至所述输送区3上,直至餐具脱离所述载放传送带41233,继而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升降装置413升起所述载放装置412,进而完成第一次送餐工作。当第二次送餐位置在第一次送餐位置的后方时,所述载放装置412越过第一次所送餐具,进而使所述送餐机器人41能够继续第二次送餐工作。其优点在于体现出了本申请的高度智能化,也进一步地节省了送餐时间,提高了送餐效率,进而最大限度提高了本申请的实用性。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送餐驱动部件和送餐传动机构。所述送餐驱动部件设于所述首端框架31上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送餐传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送餐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上的送餐主动带轮、设于所述末端框架33上的送餐从动带轮及套设于所述送餐主动带轮和所述送餐从动带轮上的送餐传送带。所述送餐传送带为同步带,其内侧与所述送餐主动带轮和所述送餐从动带轮相啮合,其外侧与所述机器人本体411的下端相连接,当所述送餐驱动部件驱动所述送餐主动带轮转动时,所述送餐主动带轮带动所述送餐传送带及所述送餐从动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送餐机器人沿所述导向部300往复运动。其目的在于驱动所述送餐机器人沿所述导向部300往复运动,同时也使所述送餐机器人能够达到高精准送餐的目的。

该智能自助餐厅的工作原理:

所述点餐系统与因特网连接,进而就餐者可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网上进行订餐,且根据订餐后所指示的就餐餐桌等待就餐。同时,所述点餐系统向所述备餐系统发送备餐信号,该备餐信号为就餐者所点菜品,例如,排骨煲仔饭一份、炒菜一份等等,继而所述备餐系统接收备餐信号并根据备餐信号进行备餐工作,该备餐工作可通过人工完成。待备餐完毕时,所述备餐系统向设于所述送餐机器人41上的所述控制装置发出取餐信号。该取餐信号为控制所述送餐机器人41移动至所述备餐区1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取餐信号且控制所述送餐驱动部件转动,从而所述送餐驱动部件带动所述送餐传送带运转,进而带动所述送餐机器人41移动至所述备餐区1内承载餐具。

接着,所述位置信号采集器采集所述机器人本体411的中心位置信息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所述机器人本体411的中心位置信号。所述送餐信息采集器采集位于餐具上二维码或条码标签上的送餐信息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送餐信号。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中心位置信号和送餐信号,继而控制所述送餐机器人41沿所述输送区3的延伸方向进行送餐工作。

当所述输送区3上存在障碍物时,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障碍物检测信号,继而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障碍物检测信号向所述语音提醒装置发出提醒信号,从而所述语音提醒装置接收提醒信号且发出提醒语音,该语音提醒为提醒就餐者拿开放置于所述输送区3上的障碍物,进而所述送餐机器人41继续移动,直至到达送餐位置,随之所述载放装置412在所述升降装置413的驱动下,下降至所述输送区3上,然后将餐具输送至所述输送区3上,继而所述升降装置413升起所述载放装置412,进而完成第一次送餐工作。

当第二次送餐位置在第一次送餐位置的后方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送餐驱动部件继续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送餐传送带继续运转,进而带动所述送餐机器人41继续沿所述输送区3的延伸方向继续往后移动,使所述载放装置412越过第一次所送餐具,进而所述送餐机器人41继续完成第二次送餐工作。

当所述送餐机器人41重新接收到取餐信号和送餐信号时,继续完成新的送餐工作。

当就餐者用完餐且所述提示模块514提示为可开启所述回收门512时,就餐者可通过打开所述回收门512,自助将餐具回放至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上,继而所述回收输送装置511将餐具回收至所述备餐区1内进行清洗,或是放置于箱体中,方便于外发清洗服务站再进行清洗工作。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