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76951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人们的生活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各类移动终端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是,在寒冷的季节里、室内外温度都比较低的情况下,人们使用各类移动终端时,便会感觉到冻手和刺骨,时间长了还会使得手指操作不灵活,从而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舒适度和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旨在提升寒冷季节里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的舒适度和操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可选地,所述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步骤包括:

提高处理器的运行频率,使处理器、主板和电源发热;且/或,

处理器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内的发热模块发热。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或图形处理器;所述发热模块包括发热电阻。

可选地,所述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

判断所述内部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内部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可选地,所述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

通过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进行调节,将所述外壳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获取环境温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

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自动模式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手动模式时,对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进行判断;

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开启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进行判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关闭时,保持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当前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环境温度,并对该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判断,且在判断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散发出热量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实现用户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移动终端时,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获得热量并感到温暖,避免了冻手,及长时使用移动终端手指操作不灵活的情形,提升了寒冷季节里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的舒适度和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环境温度。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一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环境温度之后,可将该环境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环境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环境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步骤s200,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环境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环境温度与系统内的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可以理解的,第一预设阈值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例如,5℃、7.5℃、10℃或其他数值,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例如,3℃、6℃、9℃或其他数值。

步骤s300,当判断到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处理器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可通过提高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的运行频率得以实现。具体地,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unit,gpu),处理器(cpu和gpu)集成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源为处理器、主板等提供电能。可以理解的,当处理器(cpu和gpu)的运行频率提高时,处理器的发热量随之增大,相应地,电源及主板的发热量亦增大,这些热量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可传递至移动终端的外壳,继而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此时,用户在使用该移动终端时,持握移动终端的手便能够获得来自移动终端的热量,使得用户的手暖和起来,避免用户感到冻手和刺骨,亦避免用户长时低温下使用移动终端手指操作不灵活。当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中央处理器可单独控制其自身的运行频率提高,亦可单独控制图形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提高,还可同时控制二者的运行频率均提高。

此外,中央处理器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还可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内的发热模块发热得以实现。具体地,移动终端可集成发热电阻。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发热电阻产热,这部分发热电阻产生的热量亦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移动终端的外壳,最终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当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中央处理器可单独控制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提高,亦可单独控制发热模块发热,还可同时控制二者散发热量。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环境温度,并对该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判断,且在判断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散发出热量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实现用户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移动终端时,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获得热量并感到温暖,避免了冻手,及长时使用移动终端手指操作不灵活的情形,提升了寒冷季节里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的舒适度和操作效率。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0a,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二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内部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内部温度之后,可将该内部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内部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内部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步骤s500a,判断所述内部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内部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内部温度与系统内的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可以理解的,第二预设阈值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例如,75℃、80℃、85℃或其他数值,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例如:60℃、65℃、70℃或其他数值。

步骤s600a,当判断到所述内部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内部温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即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过高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关闭。

此时,中央处理器可通过降低自身的运行频率至正常水平、降低图形处理器的运行频率至正常水平,同时还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内的发热模块不发热,使得发热模块、处理器、主板和电源的发热量均降低至正常水平,如此,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关闭,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得以快速降低。

这样,一方面可避免过高温度对移动终端内部元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毁,另一方面可避免移动终端外壳温度过高而烫伤人手,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更加智能,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0b,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三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三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三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外壳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外壳温度之后,可将该外壳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外壳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外壳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步骤s500b,通过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进行调节,将所述外壳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三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外壳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外壳温度与系统内的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具体地,当外壳温度逐渐升高并接近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时,中央处理器通过适当降低处理器(cpu和/或gpu)的运行频率和/或内部发热模块(发热电阻)的发热功率,以降低总体发热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得以降低而不超过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当外壳温度逐渐降低并接近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中央处理器通过适当提升处理器(cpu和/或gpu)的运行频率和/或内部发热模块(发热电阻)的发热功率,以提升总体发热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得以升高而不跌破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

可以理解的,预设温度范围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范围,例如,60℃~65℃、65℃~70℃或其他温度范围,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范围,例如,40℃~50℃、45℃~55℃或其他温度范围。

这样,可使得移动终端在暖手功能开启后,其外壳温度始终维持在一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既保障了暖手功能的有效进行,又实现了智能保温、节电环保。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

步骤s001,对所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的系统中设置暖手功能菜单,该暖手功能菜单下包括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一为自动模式,另一为手动模式。手动模式下又包括开启键和关闭键,以用于手动开启和手动关闭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此时,中央处理器首先对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判断。

步骤s002a,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自动模式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s002b,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手动模式时,对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进行判断。

当中央处理器识别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当前所处模式为自动模式时,中央处理器直接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而当中央处理器识别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当前所处模式为手动模式时,中央处理器继而对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状态(开启或关闭)进行判断。

步骤s003a,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开启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s003b,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关闭时,保持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当前状态。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当前状态为开启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而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当前状态为关闭时,中央处理器保持移动终端处于当前状态。

如此,可使得移动终端上的暖手功能更加丰富和多元,且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智能性和实用性更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前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该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之中。

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一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环境温度之后,可将该环境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环境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环境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环境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环境温度与系统内的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可以理解的,第一预设阈值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例如,5℃、7.5℃、10℃或其他数值,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例如,3℃、6℃、9℃或其他数值。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处理器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可通过提高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的运行频率得以实现。具体地,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unit,gpu),处理器(cpu和gpu)集成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源为处理器、主板等提供电能。可以理解的,当处理器(cpu和gpu)的运行频率提高时,处理器的发热量随之增大,相应地,电源及主板的发热量亦增大,这些热量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可传递至移动终端的外壳,继而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此时,用户在使用该移动终端时,持握移动终端的手便能够获得来自移动终端的热量,使得用户的手暖和起来,避免用户感到冻手和刺骨,亦避免用户长时低温下使用移动终端手指操作不灵活。当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中央处理器可单独控制其自身的运行频率提高,亦可单独控制图形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提高,还可同时控制二者的运行频率均提高。

此外,中央处理器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还可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内的发热模块发热得以实现。具体地,移动终端可集成发热电阻。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发热电阻产热,这部分发热电阻产生的热量亦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移动终端的外壳,最终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当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中央处理器可单独控制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提高,亦可单独控制发热模块发热,还可同时控制二者散发热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地,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地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上述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

在图5所示的系统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通过获取环境温度,并对该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判断,且在判断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散发出热量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实现用户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移动终端时,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获得热量并感到温暖,避免了冻手,及长时使用移动终端手指操作不灵活的情形,提升了寒冷季节里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的舒适度和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在所述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步骤之后,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

判断所述内部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内部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二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内部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内部温度之后,可将该内部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内部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内部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内部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内部温度与系统内的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可以理解的,第二预设阈值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例如,75℃、80℃、85℃或其他数值,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例如:60℃、65℃、70℃或其他数值。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内部温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即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过高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关闭。

此时,中央处理器可通过降低自身的运行频率至正常水平、降低图形处理器的运行频率至正常水平,同时还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内的发热模块不发热,使得发热模块、处理器、主板和电源的发热量均降低至正常水平,如此,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关闭,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得以快速降低。

这样,一方面可避免过高温度对移动终端内部元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毁,另一方面可避免移动终端外壳温度过高而烫伤人手,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更加智能,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在所述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步骤之后,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

通过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进行调节,将所述外壳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三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三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三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外壳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外壳温度之后,可将该外壳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外壳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外壳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三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外壳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外壳温度与系统内的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具体地,当外壳温度逐渐升高并接近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时,中央处理器通过适当降低处理器(cpu和/或gpu)的运行频率和/或内部发热模块(发热电阻)的发热功率,以降低总体发热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得以降低而不超过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当外壳温度逐渐降低并接近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中央处理器通过适当提升处理器(cpu和/或gpu)的运行频率和/或内部发热模块(发热电阻)的发热功率,以提升总体发热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得以升高而不跌破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

可以理解的,预设温度范围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范围,例如,60℃~65℃、65℃~70℃或其他温度范围,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范围,例如,40℃~50℃、45℃~55℃或其他温度范围。

这样,可使得移动终端在暖手功能开启后,其外壳温度始终维持在一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既保障了暖手功能的有效进行,又实现了智能保温、节电环保。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第四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在所述获取环境温度的步骤之前,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对所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

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自动模式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手动模式时,对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进行判断;

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开启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关闭时,保持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当前状态。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的系统中设置暖手功能菜单,该暖手功能菜单下包括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一为自动模式,另一为手动模式。手动模式下又包括开启键和关闭键,以用于手动开启和手动关闭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此时,中央处理器首先对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判断。

当中央处理器识别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当前所处模式为自动模式时,中央处理器直接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而当中央处理器识别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当前所处模式为手动模式时,中央处理器继而对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状态(开启或关闭)进行判断。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当前状态为开启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而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当前状态为关闭时,中央处理器保持移动终端处于当前状态。

如此,可使得移动终端上的暖手功能更加丰富和多元,且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智能性和实用性更高。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一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环境温度之后,可将该环境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环境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环境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环境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环境温度与系统内的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可以理解的,第一预设阈值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例如,5℃、7.5℃、10℃或其他数值,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例如,3℃、6℃、9℃或其他数值。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处理器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可通过提高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的运行频率得以实现。具体地,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unit,gpu),处理器(cpu和gpu)集成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源为处理器、主板等提供电能。可以理解的,当处理器(cpu和gpu)的运行频率提高时,处理器的发热量随之增大,相应地,电源及主板的发热量亦增大,这些热量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可传递至移动终端的外壳,继而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此时,用户在使用该移动终端时,持握移动终端的手便能够获得来自移动终端的热量,使得用户的手暖和起来,避免用户感到冻手和刺骨,亦避免用户长时低温下使用移动终端手指操作不灵活。当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中央处理器可单独控制其自身的运行频率提高,亦可单独控制图形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提高,还可同时控制二者的运行频率均提高。

此外,中央处理器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还可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内的发热模块发热得以实现。具体地,移动终端可集成发热电阻。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发热电阻产热,这部分发热电阻产生的热量亦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移动终端的外壳,最终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当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中央处理器可单独控制处理器的运行频率提高,亦可单独控制发热模块发热,还可同时控制二者散发热量。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存储介质,可实现:通过获取环境温度,并对该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判断,且在判断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散发出热量传递至用户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实现用户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移动终端时,持握移动终端的手可获得热量并感到温暖,避免了冻手,及长时使用移动终端手指操作不灵活的情形,提升了寒冷季节里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的舒适度和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在所述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步骤之后,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

判断所述内部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当判断到所述内部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关闭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二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内部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内部温度之后,可将该内部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内部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内部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内部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内部温度与系统内的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可以理解的,第二预设阈值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例如,75℃、80℃、85℃或其他数值,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例如:60℃、65℃、70℃或其他数值。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内部温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即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过高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关闭。

此时,中央处理器可通过降低自身的运行频率至正常水平、降低图形处理器的运行频率至正常水平,同时还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内的发热模块不发热,使得发热模块、处理器、主板和电源的发热量均降低至正常水平,如此,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关闭,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内部温度得以快速降低。

这样,一方面可避免过高温度对移动终端内部元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毁,另一方面可避免移动终端外壳温度过高而烫伤人手,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更加智能,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在所述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的步骤之后,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

通过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进行调节,将所述外壳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上集成第三温度传感器,并且将该第三温度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互通。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该第三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外壳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在检测并获取得到外壳温度之后,可将该外壳温度反馈至中央处理器,待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可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外壳温度的检测器件,并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求获取得到更为精准的外壳温度,如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

当中央处理器获取得到来自第三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外壳温度时,中央处理器将该外壳温度与系统内的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具体地,当外壳温度逐渐升高并接近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时,中央处理器通过适当降低处理器(cpu和/或gpu)的运行频率和/或内部发热模块(发热电阻)的发热功率,以降低总体发热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得以降低而不超过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当外壳温度逐渐降低并接近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时,中央处理器通过适当提升处理器(cpu和/或gpu)的运行频率和/或内部发热模块(发热电阻)的发热功率,以提升总体发热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得以升高而不跌破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

可以理解的,预设温度范围可为生产厂商在移动终端出厂时设定的数值范围,例如,60℃~65℃、65℃~70℃或其他温度范围,亦可为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交互界面自行设定的数值范围,例如,40℃~50℃、45℃~55℃或其他温度范围。

这样,可使得移动终端在暖手功能开启后,其外壳温度始终维持在一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既保障了暖手功能的有效进行,又实现了智能保温、节电环保。

进一步地,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在所述获取环境温度的步骤之前,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对所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

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自动模式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当识别到所述暖手功能的模式为手动模式时,对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进行判断;

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开启时,对所述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当判断到所述暖手功能的状态为关闭时,保持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当前状态。

具体地,可于移动终端的系统中设置暖手功能菜单,该暖手功能菜单下包括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一为自动模式,另一为手动模式。手动模式下又包括开启键和关闭键,以用于手动开启和手动关闭移动终端的暖手功能。此时,中央处理器首先对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模式进行识别判断。

当中央处理器识别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当前所处模式为自动模式时,中央处理器直接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而当中央处理器识别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当前所处模式为手动模式时,中央处理器继而对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状态(开启或关闭)进行判断。

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当前状态为开启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环境温度。而当中央处理器判断到移动终端上暖手功能的当前状态为关闭时,中央处理器保持移动终端处于当前状态。

如此,可使得移动终端上的暖手功能更加丰富和多元,且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智能性和实用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