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键盘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75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键盘支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键盘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越来越多,通过敲键盘来完成工作或实现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人们使用键盘的过程中,会发现现有键盘的按键都是平面形式的,这种结构形式的键盘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们调节键盘后端的高度,同时在使用时极易因用力过度而造成键盘移位,影响使用舒适度,在现有的键盘支撑架中,例如申请号为201020013270.3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一长方形底板和设置于长方形底板上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的长方形底板上设置有斜面板,该斜面板的长边与底板的长边、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平行,该专利虽然可配合手臂左右移动,但在实际使用时,并不能防止键盘移位,且不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节使用高度,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支撑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键盘支撑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铰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下卡板,所述下卡板的内侧设有插板,所述托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内部均设有插腔,所述插板贯穿插腔,所述插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侧斜板,所述侧斜板的外壁中心处设有斜角卡板,所述插腔的内壁中心处和底端均设有斜角卡槽,所述斜角卡板与斜角卡槽相配合,所述侧斜板的内壁底端外侧设有指压板,所述托板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上卡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顶端中心处设有条形开槽,所述条形卡槽的内壁设有卡齿,所述托板的背面顶端中心处设有适配槽,所述适配槽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的内侧设有第三卡板,所述适配槽的内部顶端设有辊杠,所述辊杠依次贯穿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所述辊杠通过轴环与托板相连,所述适配槽的内壁底端左右两侧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内壁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球形卡槽,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的外壁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球形卡凸,所述球形卡凸与球形卡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的正面底端均设有橡胶条。

优选的,所述托板的正面底端设有橡胶底垫,所述橡胶底垫通过粘合胶层与底板相粘合,所述橡胶底垫的顶端右侧设有泡沫立板,所述泡沫立板的内侧设有皮垫,所述皮垫的两端分别与泡沫立板和橡胶底垫相粘合,所述皮垫的外壁上下两端均设有透气孔,所述皮垫的内部底端设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的顶端内侧设有硅胶块。

优选的,所述下卡板的内壁贴合有泡沫垫板。

优选的,所述上卡板的内壁贴合有薄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外侧设有卡笔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键盘支撑架,通过托板、下卡板和第一卡板的配合,按压下卡板使插板受力向插腔内移动,插板向内移动时侧斜板外壁的斜角卡板卡接在底端的斜角卡槽内,此时可推动键盘向上移动,下卡板与上卡板将键盘卡接于其内侧,增加键盘使用时键盘的稳定效果,防止使用时键盘上下串动,分别在条形卡槽内卡接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实现了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卡接不同高度的卡板来调节托板的角度,增加使用舒适度,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插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皮垫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下卡板,3、皮垫,4、托板,5、卡笔夹,6、上卡板,7、条形卡槽,8、卡齿,9、薄海绵垫,10、插腔,11、斜角卡槽,12、斜角卡板,13、侧斜板,14、泡沫垫板,15、插板,16、指压板,17、辊杠,18、轴环,19、球形卡凸,20、球形卡槽,21、第一卡板,22、第二卡板,23、第三卡板,24、橡胶条,25、泡沫立板,26、硅胶块,27、透气孔,28、海绵体,29、橡胶底垫,30、粘合胶层,31、适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键盘支撑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端外侧设有卡笔架5,底板1的顶端铰接有托板4,所需使用的键盘放置于托板4上,托板4可使用活动件与底板1相连,使托板4的底端通过活动件可摆动于底板1上,托板4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下卡板2,下卡板2的内壁贴合有泡沫垫板14,键盘放置于托板4上后,键盘底端左右两侧贴合在下卡板2上,下卡板2的内侧设有插板15,托板4的底端左右两侧内部均设有插腔10,插板15贯穿插腔10,插板15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侧斜板13,斜板13的内侧与插板15固定连接,侧斜板13的外壁中心处设有斜角卡板12,插腔10的内壁中心处和底端均设有斜角卡槽11,斜角卡板12与斜角卡槽11相配合,侧斜板13的内壁底端外侧设有指压板16,下按下卡板2使插板15受力向插腔10内移动,插板15向内移动时侧斜板13外壁的斜角卡板12卡接在斜角卡槽11内,对插板15和下卡板2进行固定,双指手动按压指压板16使其底端向内形变,此时中心处的斜角卡板12脱离斜角卡槽11,按压下卡板2使插板15受力向插腔10内移动,插板15向内移动时侧斜板13外壁的斜角卡板12卡接在底端的斜角卡槽11内,进而调节了下卡板2向内的距离,此时可推动键盘向上移动,调节键盘的放置位置,托板4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上卡板6,上卡板6的内壁贴合有薄海绵垫9,键盘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卡接在上卡板6内,在下卡板2向内调节后,下卡板2与上卡板6内之间的间距等于键盘的宽度,实现对键盘固定时键盘的稳定效果,防止使用时键盘上下串动,底板1的上表面顶端中心处设有条形开槽7,条形卡槽7的内壁设有卡齿8,卡齿8为凸起状条形板,均匀分布于条形卡槽7内,托板4的背面顶端中心处设有适配槽31,适配槽31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板21,第一卡板21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板22,第二卡板22的内侧设有第三卡板23,第三卡板23设置于第二卡板22内,第二卡板22设置于第一卡板21内,第一卡板21的大小与适配槽31相匹配,可理解为适配槽3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卡板21,适配槽31的内部顶端设有辊杠17,辊杠17依次贯穿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辊杠17通过轴环18与托板4相连,依次板动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使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可活动折合在辊杠17上,适配槽31的内壁底端左右两侧与第一卡板21和第二卡板22的内壁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球形卡槽20,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的外壁底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球形卡凸19,球形卡凸19与球形卡槽20相配合,打开第一卡板21时,第一卡板21的底端卡接在条形卡槽7内的卡齿8上,对托板4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高度为最高,打开第二卡板22时,第二卡板22的底端卡接在条形卡槽7内的卡齿8上,对托板4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高度低于第一卡板21,打开第三卡板23时,第三卡板23的底端卡接在条形卡槽7内的卡齿8上,对托板4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高度低于第二卡板22,扣合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时,其外壁的球形卡凸19卡接在球形卡槽20内,即可对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进行卡接固定,实现了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卡接不同高度的卡板来调节托板4的角度,增加使用舒适度,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的正面底端均设有橡胶条24,托板4的正面底端设有橡胶底垫29,橡胶底垫29通过粘合胶层30与底板1相粘合,橡胶底垫29的顶端右侧设有泡沫立板25,泡沫立板25的内侧设有皮垫3,皮垫3的两端分别与泡沫立板25和橡胶底垫29相粘合,皮垫3的外壁上下两端均设有透气孔27,皮垫3的内部底端设有海绵体28,海绵体28的顶端内侧设有硅胶块26,使用者在使用键盘时,手腕处贴合在皮垫3上,皮垫3受力下压内侧的海绵体28和硅胶块26,海绵体28和硅胶块26受力时产生形变,通过海绵体28和硅胶块26的形变缓冲手腕处的下压力,同时透气孔27可增加手腕处与皮垫3接触处的气体流通效果,增加使用时的舒适度。

使用时,将底板1平铺于桌面上,将键盘放置于托板4上,键盘的顶端左右两侧卡接在上卡板6的内侧,键盘的底端左右两侧贴合在下卡板2上,双指手动按压指压板16使其底端向内形变,此时中心处的斜角卡板12脱离斜角卡槽11,按压下卡板2使插板15受力向插腔10内移动,插板15向内移动时侧斜板13外壁的斜角卡板12卡接在底端的斜角卡槽11内,进而调节了下卡板2向内的距离,此时可推动键盘向上移动,调节键盘的放置位置,在下卡板2向内调节后,下卡板2与上卡板6将键盘卡接于其内侧,增加键盘使用时键盘的稳定效果,防止使用时键盘上下串动,打开第一卡板21时,第一卡板21的底端卡接在条形卡槽7内的卡齿8上,对托板4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高度为最高,打开第二卡板22时,第二卡板22的底端卡接在条形卡槽7内的卡齿8上,对托板4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高度低于第一卡板21,打开第三卡板23时,第三卡板23的底端卡接在条形卡槽7内的卡齿8上,对托板4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高度低于第二卡板22,扣合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时,其外壁的球形卡凸19卡接在球形卡槽20内,即可对第一卡板21、第二卡板22和第三卡板23进行卡接固定,实现了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卡接不同高度的卡板来调节托板4的角度,增加使用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