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6581发布日期:2019-04-03 03:3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touchpanel,简称tp)的诞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内嵌式电容触控屏将触控电极结构集成在显示屏中,具有结构简单、轻、薄、成本低的优点,越来越成为触控屏的主流技术,例如,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智能终端(诸如手机)中。

在内嵌式电容触摸屏中,可以分为混合内嵌式(hybridin-cell,简称hic)电容触控屏和完全内嵌式(fullin-cell,简称fic)电容触控屏。

其中,为了使边框(左右边框)更窄,在hic电容触控屏中,在阵列基板上将触控驱动电极tx沿竖直方向延伸,而将驱动触控驱动电极tx的触控驱动电路10设置在阵列基板的下方(如图1所示)或上方,从而使左右边框侧仅设置栅极驱动电路11,进而将边框做窄。对应的位于对盒基板上的触控感应电极rx沿水平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然而,由于连接触控感应电极rx的引线12的线宽较细,在产线经常会出现引线划伤,从而导致tp鬼手。

对于fic电容触控屏,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均位于阵列基板上,当触控驱动电极tx沿水平方向延伸、触控感应电极rx沿竖直方向延伸时,由于栅极驱动电路11和触控驱动电路10并排设置于左右边框侧(如图3所示),从而导致边框无法做窄。当触控驱动电极tx沿竖直方向设置、触控感应电极rx沿水平方向设置时,同样会出现引线划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可实现窄边框,且可避免引线划伤。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衬底上设置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均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栅线,栅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分设于栅线的两侧,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栅线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栅线组;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第一触控驱动电路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触控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通过将所有栅线划分成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将所有触控驱动电极划分成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并通过使驱动第一栅线组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驱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的第一触控驱动电路设置在栅线同一侧的非显示区中,且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一触控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上下设置,同样,通过使驱动第二栅线组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和驱动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设置在栅线另一侧的非显示区中,且使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上下设置,可减小非显示区的宽度,从而可将显示装置制作成左右窄边框。在此基础上,由于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布,即触控感应电极可沿第一方向y延伸,因而,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引线而导致的划伤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中,栅线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1。通过使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中,栅线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在形成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时,可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在栅线两侧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宽度一致,从而可使栅线两侧边框宽度一致,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有利用实现窄边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中,触控驱动电极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1。通过使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中,触控驱动电极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在形成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时,可保证第一触控驱动电路所占用的非显示区宽度小于等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宽度,第二触控驱动电路所占用的非显示区宽度小于等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宽度,避免引入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后,使栅线两侧的边框宽度增加。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有栅线的个数为m,m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栅线组包括从最靠近衬底第一边的一根栅线算起的连续n根栅线,n<m,且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栅线组包括其余栅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靠近第一栅线组设置,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靠近第二栅线组设置;所有触控驱动电极的个数为p,p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包括从最靠近衬底第二边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算起的连续q个触控驱动电极,q<p,且q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包括其余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驱动电路靠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靠近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设置;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为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条边。基于如上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的划分方式,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的划分方式,并且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靠近第一栅线组设置,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靠近第二栅线组设置,第一触控驱动电路靠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靠近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设置,可避免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布线复杂化,因而可提高产品性能及良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为条形。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区还包括公共电极,触控驱动电极与公共电极复用。可简化工艺。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区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触控感应电极,触控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区还包括公共电极,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与公共电极复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栅线与触控驱动电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触控感应电极与数据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阵列基板。

第三方面,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盒的对盒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衬底,衬底上设置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第一栅线组和第二栅线组均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栅线,栅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分设于栅线的两侧,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栅线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栅线组;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第一触控驱动电路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触控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对盒基板上对应阵列基板显示区的区域设置多个沿第二方向x排布的触控感应电极,触控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感应电极呈网格结构,且触控感应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材料。这样可使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性更好,且触控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上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路以及栅极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对盒基板上触控感应电极以及与触控感应电极连接的引线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上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路以及栅极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栅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一;

图4c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显示区中子像素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显示区中设置的显示结构以及触控驱动电极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栅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二;

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栅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三;

图7c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二;

图7d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上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电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触控驱动电路;11-栅极驱动电路;12-第一引线;20-衬底;30-显示区;31-第一栅线组;32-第二栅线组;312-栅线;33-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4-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5-数据线;36-子像素区域;40-非显示区;41-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2-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3-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4-第二触控驱动电路;rx-触控感应电极;tx-触控驱动电极;x-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如图4a-图4c所示,包括衬底20,衬底20上设置显示区30和非显示区40;显示区30包括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均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y排布的栅线312(仅在图4a进行示意),栅线3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y交叉;显示区30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排布的触控驱动电极tx(仅在图4b进行示意),触控驱动电极tx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非显示区40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分设于栅线312的两侧,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用于驱动第一栅线组31,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用于驱动第二栅线组32;非显示区40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y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y设置;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用于驱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用于驱动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

此外,如图5所示,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30的数据线35,由栅线312和数据线35交叉限定子像素区域36,子像素区域36设置显示结构。

当该阵列基板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时,则子像素区域36可设置晶体管、像素电极。示例的,如图6所示,子像素区域36可设置开关晶体管以及像素电极;该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栅线312电连接,第一极与数据线35电连接,第二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第一极和第二极互为源极和漏极。进一步的,子像素区域36还可设置公共电极。当然,公共电极也可设置于与阵列基板对盒的对盒基板上。由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共同作用驱动液晶偏转,从而实现对每个子像素透光量的控制。

其中,当公共电极设置于阵列基板上时,触控驱动电极tx可与公共电极复用,即在显示阶段,向触控驱动电极tx提供公共电压信号,使之用作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向触控驱动电极tx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使之与触控感应电极共同作用,进行触控位置的识别。

当该阵列基板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时,则子像素区域36可设置驱动电路、发光元件。示例的,子像素区域36的驱动电路可包括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栅线312电连接,第一极与数据线35电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高电压端电连接,第二极与发光元件电连接;其中,发光元件可包括阴极和阳极,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可与阳极电连接,阴极与低电压端电连接。当然,对于驱动电路而言,其还应包括电容,此外,还可包括阈值补偿电路等,在此不再详述。

当阵列基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时,子像素区域36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显示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当在阵列基板上设置触控驱动电极tx时,要想实现对触控位置的识别,必须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中,触控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y交叉。本申请中,触控感应电极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在与阵列基板对盒的对盒基板上,在此不做限定。

为保证对触控位置识别的精确度,触控驱动电极tx可与栅线312平行设置,即,栅线312与触控驱动电极tx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触控感应电极可与数据线35平行设置,即,数据线35与触控感应电极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其中,第二方向x可以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y可以为竖直方向。

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感应电极实现对触控位置识别的原理为:触控驱动电极tx逐行输入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感应电极接收感应信号,当有触控发生时,触控位置处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电容的变化,从而可根据触控感应电极接收到信号的不同确定触控位置。

其中,当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于阵列基板上时,可以使触控驱动电极tx或触控感应电极与公共电极复用。

触控驱动电极tx的形状可以为条形,以简化制备工艺。

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可在制作子像素区域的晶体管的同时制作得到。阵列基板上包括大量的栅线312,本申请将所有栅线312分为两组,即,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第一栅线组31中的栅线312由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驱动,第二栅线组32中的栅线312由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驱动,以使所有栅线312从第一行开始逐行扫描。

相对于在阵列基板上绑定驱动栅线312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在阵列基板上集成栅极驱动电路(gateonarray),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更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其中,在将所有栅线312分组时,可使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中,栅线312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1。

即,如图7a所示,当所有栅线312的个数为奇数时,则使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中,栅线312的个数的差值等于1;如图7b所示,当所有栅线312的个数为偶数时,则使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中,栅线312的个数的差值等于0。

通过使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中,栅线312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1,在形成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时,可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在栅线312两侧所占用的非显示区40的宽度一致,从而可使栅线312两侧边框宽度一致,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有利用实现窄边框。

在将所有栅线312分为两组的情况下,本申请也将所有触控驱动电极tx分为两组,即,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由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驱动,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由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驱动,以使所有触控驱动电极tx从第一行开始逐行扫描。

其中,在将所有触控驱动电极tx分组时,可使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1。

即,如图7c所示,当所有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个数为奇数时,则使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个数的差值等于1;如图7d所示,当所有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个数为偶数时,则使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个数的差值等于0。

通过使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个数的差值小于等于1,在形成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时,可保证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所占用的非显示区40宽度小于等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所占用的非显示区40的宽度,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所占用的非显示区40宽度小于等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所占用的非显示区40的宽度,避免引入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后,使栅线312两侧的边框宽度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y设置,即,在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所处的栅线312一侧的非显示区40中,沿第一方向y,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上下设置(也即,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作为一个整体,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作为一个整体,二者沿第一方向y串行设置)。当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设置于上方时,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设置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的下方;当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设置于上方时,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设置于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的下方。

同理,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y设置,即,在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所处的栅线312另一侧的非显示区40中,沿第一方向y,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上下设置(也即,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作为一个整体,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作为一个整体,二者沿第一方向y串行设置),当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设置于上方时,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设置于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的下方;当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设置于上方时,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设置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的下方。

在上述基础上,可使所有栅线312的个数为m,m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栅线组31包括从最靠近衬底20第一边的一根栅线312算起的连续n根栅线312,n<m,且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栅线组32包括其余栅线312;在此基础上,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靠近第一栅线组31设置,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靠近第二栅线组32设置。

示例的,可将最靠近衬底20第一边的一根栅线312记为第1根栅线312,之后的栅线312依次记为第2根、第3根…第m根;当m为奇数时,可将第1根到第(m-1)/2根栅线312作为第一栅线组31中的栅线312,将第((m-1)/2)+1根到第m根栅线312作为第二栅线组32中的栅线312;或者,可将第1根到第(m+1)/2根栅线312作为第一栅线组31中的栅线312,将第((m+1)/2)+1根到第m根栅线312作为第二栅线组32中的栅线312;当m为偶数时,可将第1根到第m/2根栅线312作为第一栅线组31中的栅线312,将第(m/2)+1根到第m根栅线312作为第二栅线组32中的栅线312。

进一步,可使所有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个数为p,p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包括从最靠近衬底第二边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tx算起的连续q个触控驱动电极tx,q<p,且q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包括其余触控驱动电极tx;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靠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靠近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设置;其中,衬底20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为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条边。

示例的,可将最靠近衬底20第一边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tx记为第1个触控驱动电极tx,之后的触控驱动电极tx依次记为第2个、第3个…第p个,第p个触控驱动电极tx靠近衬底20的第二边;当p为奇数时,可将第1个到第(p-1)/2个触控驱动电极tx作为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将第((p-1)/2)+1个到第p个触控驱动电极tx作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或者,可将第1个到第(p+1)/2个触控驱动电极tx作为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将第((p+1)/2)+1个到第p个触控驱动电极tx作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当p为偶数时,可将第1个到第p/2个触控驱动电极tx作为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将第(p/2)+1个到第p个触控驱动电极tx作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

基于如上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的划分方式,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的划分方式,并且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靠近第一栅线组31设置,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靠近第二栅线组32设置,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靠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靠近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设置,可避免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的布线复杂化,因而可提高产品性能及良率。

基于上述描述,阵列基板上还可绑定显示芯片,其与数据线35、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连接,用于控制显示。

触控芯片可设置于电路板上,其与触控感应电极rx、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连接,用于控制触控。其中,通过在阵列基板上制作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可使触控芯片做的很简单,以降低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通过将所有栅线312划分成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将所有触控驱动电极tx划分成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并通过使驱动第一栅线组31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驱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的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设置在栅线312同一侧的非显示区40中,且使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沿第一方向y上下设置,同样,通过使驱动第二栅线组32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和驱动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设置在栅线312另一侧的非显示区40中,且使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沿第一方向y上下设置,可减小非显示区40的宽度,从而当阵列基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将显示装置制作成左右窄边框。在此基础上,由于触控感应电极rx沿第二方向x排布,即触控感应电极rx可沿第一方向y延伸,因而,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引线而导致的划伤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如图8所示,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盒的对盒基板。

其中,阵列基板,包括衬底20,衬底20上设置显示区30和非显示区40;显示区30包括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第一栅线组31和第二栅线组32均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y排布的栅线312(具体可参考图4a),栅线3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y交叉;显示区30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排布的触控驱动电极tx(具体可参考图4b),触控驱动电极tx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非显示区40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分设于栅线312的两侧,且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用于驱动第一栅线组31,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用于驱动第二栅线组32;非显示区40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y设置,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位于同一侧且二者沿第一方向y设置;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用于驱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组33,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用于驱动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组34。

对盒基板,可在对应阵列基板显示区30的区域设置多个沿第二方向x排布的触控感应电极rx,触控感应电极rx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x交叉;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

其中,对于阵列基板,可具体参考上述阵列基板上仅包括触控驱动电极tx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触控驱动电极tx可与栅线312平行设置,即,栅线312与触控驱动电极tx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触控感应电极rx可与数据线35平行设置,即,数据线35与触控感应电极rx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其中,第二方向x可以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y可以为竖直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仅示意出阵列基板上的触控驱动电极tx、第一栅极驱动电路41、第二栅极驱动电路42、第一触控驱动电路43、第二触控驱动电路44,其余并未进行示意。

触控感应电极rx可设置于对盒基板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

考虑到当触控感应电极rx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其导电性更好,且触控性能更好,因此,如图9所示,可将触控感应电极rx制作成网格结构,且触控感应电极rx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其中,网格结构中网格的形状为规则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如图9所示,以一个触控感应电极rx为例,多根金属线交叉形成多个网格,对于任一个网格,其形状可以为规则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

金属材料可以为金属单质或合金等。示例的,金属材料可以为ag(银)、cu(铜)、al(铝)、或alnb(铝铌合金)合金等。

通过将触控感应电极rx制作成网格结构,可对光透过率的影响较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