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防汛抢险方法及其信息支持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023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防汛抢险方法及其信息支持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防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防汛抢险方法及其信息支持系统。



背景技术:

水患是由于水涝引起的灾害,自古以来,水患之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防汛抢险成为各级河务部门的第一要务。防汛抢险贵在速度,早发现、早抢护是抢险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往基层河务部门都是采取人工查险,电话报险,多级、多次现场勘查,逐级代电上报,逐级传真批复,组织进行险情抢护。这是我们几十年防汛工作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报险时间长、没有现场影像、基于上世纪电话传真时代的方式,已经远远落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所提问题,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防汛抢险方法及其信息支持系统,能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利用手机拍照和视频上传,系统自动生成抢护方案、自动筛选科学配置抢险料物,多级同时知晓、共商对策,这种现代化的基于互联网+的防汛抢险方式,使防汛抢险得心应手、科学决策,有效避免手忙脚乱,长时间不能拍板,为抗洪抢险赢得宝贵时间。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化防汛抢险方法,包括以下依次步骤为:利用智能手机app将发生的险情通过拍照录像方式即时上报;利用信息支持系统的数据库和相应算法根据险情种类和大小,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智能化地制定出抢险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数据有效查询到距离险情最近的物资、人员等信息;利用数据库系统智能形成各类文件;利用信息支持系统通信技术将抢险方案及时可靠地传达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人员;利用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将险情实时情况传输到各级各部门;抢险结束文案存档,信息更新数据库。

一种智能化防汛抢险信息支持系统,系统架构包括信息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管理层和业务功能层;其中,所述的信息感知层通过分布在河道的监控设备,结合防汛指挥车和移动终端,获取实时的险情和工情视频资料;所述的数据传输层,利用有线、无线通信网络、物联网络及互联网络,负责视频、音频、通知信息数据的传输;所述的数据管理层,利用mysql、geodatabse关系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对防汛过程中各类监测数据、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集中存储、访问和管理;所述的业务层提供防汛应急过程中所需的汛情监测、险情上报、防汛物资管理、抢险方案维护、信息发布和数据查询。

系统网络采用模块化方式,将整个网络环境划分为中心网络区、网络接入区、用户工作区,各分区内部采用分层的网络设计,用户工作区由指挥中心内的操作台电脑及中心值班人员电脑组成,包括大屏幕控制电脑和系统工作人员操作电脑。

系统包括险情监控与上报、防汛调度决策、防汛物资组织管理三个模块:

险情视频监控系统提供远程视频站点列表,能够通过自定义选择播放任意站点的实时视频,监控模式包括多窗口模式和单窗口模式,发生险情后,巡查人员及时上报险情位置、种类和大小;

在调度决策方面,以已有的防汛抢险数据库为数据基础,数据库收录了堤防工程的八大险情、险工控导工程以及水闸工程常见险情抢护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查询技术,自动制定适合当前险情的抢护方案;并在人机交互的条件下,适当修正自动制定的抢护方案;

防汛物资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防汛物资的种类、数量、存储位置、保管人信息,为指挥调度提供基础资料,具备防汛物资的空间查询和属性查询,能够根据险情发生的位置,查询到距离该位置最近或最优化的物资资源;防汛组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参与防汛抢险任务的各级组织和部门基本信息。

数据库设计:包括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险情信息数据、防汛物资库存数据、人员组织机构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视频数据信息;其中以空间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包括地图、地理信息、视频节点位置、物资存储位置等信息,以业务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的信息包括视频监控数据、物资、组织机构、信息交互和防汛抢险方案数据;

(1)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

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中存储了防汛方案的描述和配置信息,其中包括方案对应的险情类型、险情级别、预案内容、人员配置、所需物资;管理员可对方案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维护操作;系统将对方案的添加、修改、删除等记录完整的记录和存储,便于对方案维护历史的追溯;方案中涉及的人员和物资数据将分别引用人员机构数据库和防汛物资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应信息;防汛抢险方案、人员信息、防汛物资之间形成一个多对多的关联管理;

(2)险情信息数据库

险情信息数据库中存储了日常险情巡查的上报数据,对每一个巡查人员的巡查时间、地理坐标、上报结果进行记录;通过系统对巡查人员的历史工作记录进行查询;险情被上报后,险情的详细数据将存储在数据库中,其中包含险情的地理坐标、上报人员、险情级别、险情类型、险情描述、险情视频等详细的险情信息;险情数据库还将存储对某一类险情的抢险方案,抢险方案是依据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对系统产生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数据库将保存确定后的方案信息和配置;抢险方案数据库中包含了抢险人员、负责人、责任领导、物资调配计划等信息;数据库将详细记录险情从上报、处置到抢险结束各个环节的人为操作数据和时间节点,可以追溯整个抢险过程;

(3)防汛物资数据库

防汛物资数据库中存储了分布于各地的防汛物资仓库信息,包含仓库的地理坐标、名称、负责人、隶属单位等描述信息;防汛物资的种类、规格、存储仓库、库存数量也将保存在数据库中;基本防汛物资数据库可以进行高效的物质查询和检索,为指定抢险方案和物资调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数据库中还存储了防汛物资入库、调配、盘点的记录信息,通过查询系统可以精确的查询到每一笔物资的去向;并可追溯到相关的操作人、经办人、操作时间等数据;

(4)人员机构数据库

人员数据作为系统的基础运行数据存储在人员机构数据库中,管理系统可对人员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分配账号、分配角色等操作;系统将对上述操作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

(5)视频资料数据库

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视频数据,如在险情上报过程中,上报人员需要将险情的现场视频随险情信息一同上报到系统中,作为专家界定险情类型和级别的关键信息;抢险现场也可以通过视频影像与远程指挥中心进行交流和汇报;这些视频数据存储在视频资料数据库中,系统可以对数据库中的视频资料进行查询和调阅;数据库中的资料由各子系统写入,不允许人为进行删除篡改;

(6)地理信息数据库

险情巡查、上报与展示,是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系统将使用webgis手段将险情位置进行可视化的标注;用户查看、观测险情信息的操作也是通过webgis系统的操作界面进行交互,系统中多个功能环节产生的地理坐标数据和地图的图层数据都将保存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包括地图、地理信息、视频节点位置、物资存储位置等信息,地理信息数据库使用geodatabase进行构建,通过geoserver作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发布服务对系统中各个环节提供地理数据服务。

抢险方案管理: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完善之后,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险情类型级别设计和维护抢险方案;方案中包含了相应险情的抢险方式方法,并制定了抢险参与人员、责任人、抢险物资等信息;管理员可针对相应的工程类型和险情类型级别维护一个唯一的抢险方案;当险情发生时,仅需要确定工程类型、险情的类型和级别即可快速的确定对应的防汛方案,并根据方案中对人员、责任人、抢险物资的配置信息迅速的生成抢险方案。

上报系统:(1)日常险情巡查;巡查人员配备移动通讯设备以单位时间为周期对指定防汛区域进行巡查;每一次巡查结束,使用本系统对巡查结果进行上报,系统将对每一个查险区域、每一个巡查人员的上报情况进行汇总,通过本系统可以实时看到指定区域巡查的时间间隔、每一次巡查的结果反馈和巡查人员信息,实现日常巡查班坝责任制的痕迹化管理;一旦发生险情,可以追溯险情发生地的巡查历史,从而提高对险情发生时间的判断精度,便于确定责任关系,更能够督促巡查人员尽职尽责的完成相关工作;(2)险情上报;发生险情时,巡查员使用本系统提供的移动终端对险情进行上报;巡查员使用移动终端拍摄简短的险情视频并填写险情位置、险情级别、险情类型等描述信息上报,系统将自动定位当前发生险情的地理位置坐标,而后将上述的险情视频、描述信息、地理坐标发送到指挥中心的系统终端上;指挥中心系统以地图标注的形式明确的标记出发生险情的位置,值班人员通过点击地图中的险情标记,可查看险情的视频、描述、上报人、上报时间等信息;系统通过嵌入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上述目标,地图中可同时显示多个险情信息,将根据险情发生的位置、时间、类型、级别的不同,通过不同颜色的标注对险情信息进行标记;决策人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以可视化的形式监控所有发生的险情;(3)险情处置监察;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系统通过移动终端记录每一个巡查员工作时间内的地理位置坐标,可通过系统观察到巡查工作的进展和历史轨迹,可通过坐标和巡查结果上报时间判定巡查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当系统收到上报的险情时,会立刻通过移动终端向相关值班人员、决策人员发出通知,提醒其尽快对险情信息进行处理;系统会精确记录险情上报、险情接收、险情确认等操作的时间,并通过时效性来推断险情处置过程中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时间,必要时,可通过该模块确定责任范围。

抢险方案制定与发布系统:(1)抢险方案的制定;收到险情信息后,处置人员第一时间对险情信息进行接收,系统会记录接收人和接收时间,通过对险情视频和险情描述的判断确定险情类型和险情级别;而后系统根据险情类型和级别选定抢险方案,并根据方案中设定的内容形成抢险方案;处置人员根据险情的具体情况,对抢险方案进一步调整、修改、把关,形成初步抢险方案;(2)抢险方案的发布与接收;抢险方案确定后,系统根据方案中设定的责任人、执行人信息对抢险方案进行推送通知;推送通知被推送到移动终端,终端收到抢险方案通知后将间歇性的发出音频和震动警告,直到接收人对抢险方案进行接收查看;系统会记录每一个接收人员对方案的接收确认时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到每一个相关人员的信息接收状态,如果长时间没有接收信息,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话或线下联系对相关人员进行督促。

远程指挥并对抢险全程管理:(1)远程指挥;已经下发抢险方案的险情,管理人员和专家可通过现场处置人员以移动终端发回的视频对抢险现场的情况进行监控;并通过移动终端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对抢险现场进行指挥;(2)结束抢险和抢险历史;抢险结束后,系统会把已经结束的抢险活动的相关信息归档进入数据库,后期可以通过时间、险情级别、险情类型、上报人等信息对历史抢险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统计;随时可以通过对历史抢险数据的调阅查看险情上报、险情确认、方案选定、方案下达、方案接收确认、现场处置、结束抢险等各个过程的资料和数据。

防汛物资调配管理系统:(1)就近调配;在抢险活动中会涉及到抢险物资的调配;抢险物资存储在多个不同位置的仓库当中;在抢险方案确定后,需要对抢险物资进行有序的调配,系统根据险情发生的地理坐标和抢险方案中所需的抢险物资,以就近调配等优化原则生成调配方案;以确保抢险物资能以最高的调配效率投入到抢险活动中;(2)防汛物资库存管理;在制定抢险方案时,需要对抢险物资的库存情况进行查询,以确定调配仓库、物料种类、物料数量;所在系统中研制一套对于抢险物资的仓库与库存管理系统;系统中对抢险仓库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随着仓库的建设和地址变更,管理员可以对仓库的数据进行管理;仓库的基本数据中包含其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在险情发生时用以确认距离抢险现场最近的仓库位置;物料信息应包含物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存储地点等信息;可通过系统对物料进行入库、调拨、盘点等操作;仓库管理人员拥有自己的系统账号,可以对管辖的仓库进行入库、盘点等操作,从而保证抢险物资库存信息的准确性;(3)抢险物资的查询;系统可根据物料的种类、规格查询物料分布在那些仓库,每个仓库的库存数量;便于为抢险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系统也将保存防汛物资的入库、盘点、调拨等操作的记录,必要时可对物资的流转历史进行查询;

抢险人员与组织机构管理系统:抢险人员是抢险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是依据数据库中保存的人员数据进行方案发布和消息通知;系统中维护了与防汛抢险有关的巡查人员、抢险团队、抢险人员、负责人、责任领导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并可以用组织机构和分组的形式将上述人员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系统可为每一个人员分配系统账号,用户可使用自己的账号登陆并使用系统;系统通过用户角色来授予、限制每个用户可使用的功能和访问权限;每一个用户可以分配多个角色,每一个角色可以被赋予多项权限,以实现对系统功能授权的灵活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克服了险情采集上报手段滞后,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间隙长,影响防汛应急抢险的反应时间,不利于防汛抢险物质的调配,也不利于防汛会商决策的制定等缺点,能够将人员、物资、抢险方案以一种高效并智能化的方式将防汛抢险调度各环节紧密耦合起来,为抢险争取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智能化防汛抢险信息支持系统的架构设计。

图2为智能化防汛抢险信息支持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

图3为智能化防汛抢险信息支持系统的系统功能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智能化防汛抢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智能手机app将发生的险情通过拍照录像方式即时上报;利用信息支持系统的数据库和相应算法根据险情种类和大小,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智能化地制定出抢险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数据有效查询到距离险情最近的物资、人员等信息;利用数据库系统智能形成各类文件;利用信息支持系统通信技术将抢险方案及时可靠地传达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人员;利用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将险情实时情况传输到各级各部门;抢险结束文案存档,信息更新数据库。

一种智能化防汛抢险信息支持系统,其系统架构包括信息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管理层和业务功能层;其中,所述的信息感知层通过分布在河道的监控设备,结合防汛指挥车和移动终端,获取实时的险情和工情视频资料;所述的数据传输层,利用有线、无线通信网络、物联网络及互联网络,负责视频、音频、通知信息数据的传输;所述的数据管理层,利用mysql、geodatabse关系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对防汛过程中各类监测数据、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集中存储、访问和管理;所述的业务层提供防汛应急过程中所需的汛情监测、险情上报、防汛物资管理、抢险方案维护、信息发布和数据查询。

在上述的系统架构中,智能化算法将贯穿于整个防汛抢险调度系统,包括抢险方案的自动化制定,人员物资的最优化查询,以及抢险方案的自动发布和提醒;在抢险方案的自动化制定过程中,将以防汛抢险数据库为数据基础,根据险情的种类和大小,其中堤防工程有八大险情、险工和控导工程各有五类常见险情,水闸工程按类划分,系统实现自动查询并制定相应的抢险方案;在人员物资最优化查询中,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根据抢险位置查询到距离抢险位置最近或最优的人员与物资,为调用相关资源参与防汛抢险提供数据,在抢险方案的自动发布和提醒过程中,将及时批量地发布抢险方案和抢险指令,并实现提醒功能,直到方案和指令的接收人确认收到信息。

系统网络采用模块化方式,将整个网络环境划分为中心网络区、网络接入区、用户工作区,各分区内部采用分层的网络设计,用户工作区由指挥中心内的操作台电脑及中心值班人员电脑组成,包括大屏幕控制电脑和系统工作人员操作电脑。

系统功能包括险情监控与上报、防汛调度决策、防汛物资和组织管理三个模块,险情视频监控系统提供远程视频站点列表,能够通过自定义选择播放任意站点的实时视频,监控模式包括多窗口模式和单窗口模式,发生险情后,巡查人员及时上报险情位置、种类和大小。

在调度决策方面,以已有的防汛抢险数据库为数据基础,数据库收录了堤防工程的八大险情、险工控导工程以及水闸工程常见险情抢护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查询技术,自动制定适合当前险情的抢护方案。并在人机交互的条件下,适当修正自动制定的抢护方案,经领导审核后形成最终的抢护方案。防汛信息发布模块为各级各部门提供了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能够将工情险情信息和防汛决策指令,以文字方式及时发布到各级各部门。同时,具备信息提醒功能,直到接受抢险方案和指令的人确认收到信息。在险情发生的过程中,行政领导和技术专家等可以对抢险情况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和指挥。抢险结束后可以对抢险历史进行记录,积累经验数据。防汛物资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防汛物资的种类、数量、存储位置、保管人信息,为指挥调度提供基础资料。具备防汛物资的空间查询和属性查询,能够根据险情发生的位置,查询到距离该位置最近或最优化的物资资源。防汛组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参与防汛抢险任务的各级组织和部门基本信息。

系统在j2ee环境下,采用目前成熟的ssh(spring+struts+hibernate)技术框架开发完成。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app参数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本系统dangerrepot使用安智市场。地理信息数据库使用geodatabase进行构建,通过geoserver作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发布服务对系统中各个环节提供地理数据服务。

基于strusts、spring、hibernate技术的框架,将用于处理web框架层(weblayer)、业务逻辑层(serverlayer)和数据持久层(datapersistencelayer)的各项功能。其中数据持久层用于实现黄河防汛指挥系统的数据感知、数据存储和传输;业务逻辑层用于实现该系统的险情上报、抢险方案制定、防汛物资调配和抢险指令发布等功能;表现层用于实现该系统的网页访问效果,包括地图显示、查询等方面。

具体来讲,表现层是黄河防汛抢险调度系统的客户端,它通过struts负责把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分开。其重要功能为管理用户的请求和响应;将抛出的例外处理到strutsaction中;组装可以在视图中表现的模型对象;执行ui校验。

业务层是框架体系的核心,用来处理防汛抢险调度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业务层采用面向接口编程思想,大大降低了体系架构的耦合度。spring是业务层核心,由配置在web.xml中的contextloaderlistener监听器监听并随着web应用的启动而启动。springioc容器对框架配置文件中的bean进行注册,并在各bean之间注入依赖关系。端到端(end-to-end)模式是自建vpn的所采用的典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省局具有完全的自主控制权,隧道协议是ipsec和pptp。整个网络都是在加密的隧道中完成通信的,非常安全。

在数据持久层中,hibernate实现对jdbc的轻量级对象封装,简化重复性代码。运用对象编程思维操纵数据库,支持透明持久化。该层主要管理和维护预案数据库、险情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防汛物资数据库、人员和组织机构数据库。要在险情发生时能够快速的制定抢险方案,离不开完善的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是调度指挥的基础资料。

系统数据库:其中以空间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包括地图、地理信息、视频节点位置、物资存储位置等信息,以业务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的信息包括视频监控数据、物资、组织机构、信息交互和防汛抢险方案等数据。涵盖了抢险方案配置数据、险情信息数据、防汛物资库存数据、人员组织机构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视频数据信息等六类重要信息。为这六种基础运行数据分别建立了数据库,并以各个数据库为基础建设了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这六个基础数据库组成了防汛抢险综合数据仓库。(1)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中存储了防汛方案的描述和配置信息,其中包括方案对应的险情类型、险情级别、预案内容、人员配置、所需物资。管理员可对方案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维护操作。系统将对方案的添加、修改、删除等记录完整的记录和存储,便于对方案维护历史的追溯。方案中涉及的人员和物资数据将分别引用人员机构数据库和防汛物资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应信息。防汛抢险方案、人员信息、防汛物资之间形成一个多对多的关联管理。(2)险情信息数据库。险情信息数据库中存储了日常险情巡查的上报数据,对每一个巡查人员的巡查时间、地理坐标、上报结果进行记录。可通过系统对巡查人员的历史工作记录进行查询。险情被上报后,险情的详细数据将存储在数据库中,其中包含险情的地理坐标、上报人员、险情级别、险情类型、险情描述、险情视频等详细的险情信息。险情数据库还将存储对某一类险情的抢险方案,抢险方案是依据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对系统产生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数据库将保存确定后的方案信息和配置。抢险方案数据库中包含了抢险人员、负责人、责任领导、物资调配计划等信息。数据库将详细记录险情从上报、处置到抢险结束各个环节的人为操作数据和时间节点,可以追溯整个抢险过程。(3)防汛物资数据库。防汛物资数据库中存储了分布于各地的防汛物资仓库信息,包含仓库的地理坐标、名称、负责人、隶属单位等描述信息。防汛物资的种类、规格、存储仓库、库存数量也将保存在数据库中。基本防汛物资数据库可以进行高效的物质查询和检索,为指定抢险方案和物资调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数据库中还存储了防汛物资入库、调配、盘点的记录信息,通过查询系统可以精确的查询到每一笔物资的去向。并可追溯到相关的操作人、经办人、操作时间等数据。(4)人员机构数据库。人员数据作为系统的基础运行数据存储在人员机构数据库中,管理系统可对人员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分配账号、分配角色等操作。系统将对上述操作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5)视频资料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视频数据,如在险情上报过程中,上报人员需要将险情的现场视频随险情信息一同上报到系统中,作为专家界定险情类型和级别的关键信息。抢险现场也可以通过视频影像与远程指挥中心进行交流和汇报。这些视频数据存储在视频资料数据库中,系统可以对数据库中的视频资料进行查询和调阅。数据库中的资料由各子系统写入,不允许人为进行删除篡改。(6)地理信息数据库。险情巡查、上报与展示,是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系统将使用webgis手段将险情位置进行可视化的标注。用户查看、观测险情信息的操作也是通过webgis系统的操作界面进行交互,系统中多个功能环节产生的地理坐标数据和地图的图层数据都将保存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地理信息数据库使用geodatabase进行构建,通过geoserver作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发布服务对系统中各个环节提供地理数据服务。

抢险方案管理系统:防汛抢险方案数据库完善之后,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险情类型级别设计和维护抢险方案。方案中包含了相应险情的抢险方式方法,并制定了抢险参与人员、责任人、抢险物资等信息。管理员可针对相应的工程类型和险情类型级别维护一个唯一的抢险方案。当险情发生时,仅需要确定工程类型、险情的类型和级别即可快速的确定对应的防汛方案,并根据方案中对人员、责任人、抢险物资的配置信息迅速的生成抢险方案。

上报系统:(1)日常险情巡查。巡查人员配备移动通讯设备以单位时间为周期对指定防汛区域进行巡查。每一次巡查结束,使用本系统对巡查结果进行上报,系统将对每一个查险区域、每一个巡查人员的上报情况进行汇总,通过本系统可以实时看到指定区域巡查的时间间隔、每一次巡查的结果反馈和巡查人员信息,实现日常巡查班坝责任制的痕迹化管理。一旦发生险情,可以追溯险情发生地的巡查历史,从而提高对险情发生时间的判断精度,便于确定责任关系,更能够督促巡查人员尽职尽责的完成相关工作。(2)险情上报。发生险情时,巡查员使用本系统提供的移动终端对险情进行上报。巡查员使用移动终端拍摄简短的险情视频并填写险情位置、险情级别、险情类型等描述信息上报,系统将自动定位当前发生险情的地理位置坐标,而后将上述的险情视频、描述信息、地理坐标发送到指挥中心的系统终端上。指挥中心系统以地图标注的形式明确的标记出发生险情的位置,值班人员通过点击地图中的险情标记,可查看险情的视频、描述、上报人、上报时间等信息。系统通过嵌入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上述目标,地图中可同时显示多个险情信息,将根据险情发生的位置、时间、类型、级别的不同,通过不同颜色的标注对险情信息进行标记。决策人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以可视化的形式监控所有发生的险情。(3)险情处置监察。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系统通过移动终端记录每一个巡查员工作时间内的地理位置坐标,可通过系统观察到巡查工作的进展和历史轨迹,可通过坐标和巡查结果上报时间判定巡查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当系统收到上报的险情时,会立刻通过移动终端向相关值班人员、决策人员发出通知,提醒其尽快对险情信息进行处理。系统会精确记录险情上报、险情接收、险情确认等操作的时间,并通过时效性来推断险情处置过程中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时间,必要时,可通过该模块确定责任范围。

抢险方案制定与发布系统:(1)抢险方案的制定。收到险情信息后,处置人员第一时间对险情信息进行接收,系统会记录接收人和接收时间,通过对险情视频和险情描述的判断确定险情类型和险情级别。而后系统根据险情类型和级别选定抢险方案,并根据方案中设定的内容形成抢险方案。处置人员根据险情的具体情况,对抢险方案进一步调整、修改、把关,形成初步抢险方案。(2)抢险方案的发布与接收。抢险方案确定后,系统根据方案中设定的责任人、执行人信息对抢险方案进行推送通知。推送通知被推送到移动终端,终端收到抢险方案通知后将间歇性的发出音频和震动警告,直到接收人对抢险方案进行接收查看。系统会记录每一个接收人员对方案的接收确认时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到每一个相关人员的信息接收状态,如果长时间没有接收信息,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话或线下联系对相关人员进行督促。

远程指挥并对抢险全程管理:(1)远程指挥。已经下发抢险方案的险情,管理人员和专家可通过现场处置人员以移动终端发回的视频对抢险现场的情况进行监控。并通过移动终端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对抢险现场进行指挥。(2)结束抢险和抢险历史。抢险结束后,系统会把已经结束的抢险活动的相关信息归档进入数据库,后期可以通过时间、险情级别、险情类型、上报人等信息对历史抢险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统计。随时可以通过对历史抢险数据的调阅查看险情上报、险情确认、方案选定、方案下达、方案接收确认、现场处置、结束抢险等各个过程的资料和数据。

防汛物资调配管理系统:(1)就近调配。在抢险活动中会涉及到抢险物资的调配。抢险物资存储在多个不同位置的仓库当中。在抢险方案确定后,需要对抢险物资进行有序的调配,系统根据险情发生的地理坐标和抢险方案中所需的抢险物资,以就近调配等优化原则生成调配方案。以确保抢险物资能以最高的调配效率投入到抢险活动中。(2)防汛物资库存管理。在制定抢险方案时,需要对抢险物资的库存情况进行查询,以确定调配仓库、物料种类、物料数量。所在系统中研制一套对于抢险物资的仓库与库存管理系统。系统中对抢险仓库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随着仓库的建设和地址变更,管理员可以对仓库的数据进行管理。仓库的基本数据中包含其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在险情发生时用以确认距离抢险现场最近的仓库位置。物料信息应包含物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存储地点等信息。可通过系统对物料进行入库、调拨、盘点等操作。仓库管理人员拥有自己的系统账号,可以对管辖的仓库进行入库、盘点等操作,从而保证抢险物资库存信息的准确性。(3)抢险物资的查询。系统可根据物料的种类、规格查询物料分布在那些仓库,每个仓库的库存数量。便于为抢险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系统也将保存防汛物资的入库、盘点、调拨等操作的记录,必要时可对物资的流转历史进行查询。

抢险人员与组织机构管理系统:抢险人员是抢险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是依据数据库中保存的人员数据进行方案发布和消息通知。系统中维护了与防汛抢险有关的巡查人员、抢险团队、抢险人员、负责人、责任领导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并可以用组织机构和分组的形式将上述人员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系统可为每一个人员分配系统账号,用户可使用自己的账号登陆并使用系统。系统通过用户角色来授予、限制每个用户可使用的功能和访问权限。每一个用户可以分配多个角色,每一个角色可以被赋予多项权限,以实现对系统功能授权的灵活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