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封堵袋、管线识别装置及管线识别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24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管线封堵袋、管线识别装置及管线识别管理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中管线防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线封堵袋、管线识别装置及管线识别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种城市基础建设逐步完善,空架线入地已经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对地下电缆管线的建设硬件标准与电缆安全维护作业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埋在地下管道中的管线、电缆,一般只在地上设置标示牌。在路面上看清地下管线的名称、编码和分布走向。但施工单位并不能及时了解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使用材料、变径位置、埋设深度、施工时间等情况,一但标牌污损、缺失,将给施工带来安全风险。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地下管线进行实物标识的可靠性产品,虽然有些管线上会印制文字来标识管线信息,但是,文字标识只能用肉眼观察,字体通常也较小,查看很不方便,而且文字标识也容易摩掉,无法起到有效标识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有很多类型的地下管线集中布设在一起,当要进行某类管线更换时,如不能对各个管线进行有效标识,则很难找到对应的管线,更换效率低下。

地下管线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是勘察、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行业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资料精度不高或与现状不符等问题,时常出现由于管线缺漏,盲目施工损坏地下管线导致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甚至引起灾难事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另外遇到无法改移深大管线造成建设项目大的方案变更,影响工期,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在线路勘察设计施工期间,必须对铁路通过区和规划发展区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进行全面或重点探测,它对于设计和施工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地下管线探测的对象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上管道以及电力、通信、信号等地下电缆。而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地下管线进行实物标识的可靠性产品,造成地下管线识别管理混乱,需要采用更加先进技术和产品予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对地下管线进行封堵作业的同时完成地下管线的信息标识的管线封堵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管线封堵袋的管线识别装置和管线识别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线封堵袋,包括具有密封内腔的长条状的袋体和设置在袋体上的气嘴,所述袋体上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RFID电子标签包括信号发送器、信号接收器、RFID芯片、信号读写天线,所述RFID芯片通过信号发送器、信号接收器与信号读写天线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气嘴为金属气嘴,所述信号读写天线与金属气嘴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信号读写天线通过天线连接器与所述金属气嘴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RFID电子标签封装在柔性封装材料中,所述柔性封装材料粘接在袋体的外表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袋体由铝膜、塑料膜复合组成,所述RFID电子标签设置在铝膜与塑料膜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线封堵袋,包括具有密封内腔的长条状的袋体和设置在袋体上的气嘴,所述袋体上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结合管线封堵袋的施工特性,在对地下管线进行封堵作业的同时完成所封堵的地下管线的信息标识,方便后期维护保养管理,节省人力物力,一步到位,避免进行重复的封堵标识施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线识别装置,包括:

如上所述的管线封堵袋,所述袋体包绕在管线外,袋体充气后填充在管线与穿设管线的管道之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用于写入对应的管线信息;

RFID读写器,用于向所述RFID电子标签读取或写入所述管线信息。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RFID读写器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管线信息包括管线种类信息、型号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管线识别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管线封堵袋,所述袋体包绕在管线外,袋体充气后填充在管线与穿设管线的管道之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用于写入对应的管线信息;RFID读写器,用于向所述RFID电子标签读取或写入所述管线信息。在对地下管线进行封堵作业的同时,通过RFID读写器将管线封堵袋所封堵的管线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中,完成管线的信息标识;在后期维护保养管理中,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管线信息,即可获知所封堵的管线相关信息。此外,当管线封堵袋重复使用时,还可通过RFID读写器更新当前所封堵的管线信息。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线识别管理系统,包括:

如上的管线识别装置;数据管理软件,与RFID读写器连接,用于存储和管理所述管线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线识别管理系统包括如上的管线识别装置和数据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与RFID读写器连接,用于存储和管理所述管线信息。通过数据管理软件的软件设置,可实现管线资源数据数字化采集,为地下管网科学管理、规划设计以及辅助决策等工作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管线封堵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RFID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管线识别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封堵袋,包括具有密封内腔的长条状的袋体1和设置在袋体1上的气嘴2,气嘴2优选为自封堵气嘴,密封性优良,不易漏气,所述袋体1内设置有封堵在所述气嘴2内端的粘性凝胶和位于所述粘性凝胶侧部的支撑保护块。所述粘性凝胶为TPR粘性凝胶,其具有自粘性、自修复性和优良的高低温耐受性,确保袋体长时间不漏气。所述支撑保护块为橡塑发泡支撑保护块,支撑保护块整体为环形,所述粘性凝胶设置在支撑保护块围成的环形空间内。在袋体1充气变形后,支撑保护块对粘性凝胶会起到一定的挤压作用,使粘性凝胶更好地回填密封气嘴2的中心气孔,使袋体1保持密封。进行封堵施工时,袋体1包绕在管线外,袋体1充气膨胀填充在管线与穿设管线的管道之间,实现封堵,以起到防水、防鼠、隔热等作用。所述袋体1上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3,所述RFID电子标签3用于写入所封堵的管线对应的管线信息。所述RFID电子标签3包括信号发送器32、信号接收器33、RFID芯片34、信号读写天线35,所述RFID芯片34通过信号发送器32、信号接收器33与信号读写天线35电连接,RFID电子标签3优选为无源RFID电子标签,这样不需要电池,使用寿命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嘴2为金属气嘴,所述信号读写天线35与金属气嘴电连接。信号读写天线35与金属气嘴电连接,金属气嘴可起到天线增益作用,提高信号强度,增加识别率。具体的,所述信号读写天线35通过天线连接器36与所述金属气嘴电连接,通过天线连接器36可实现可拆装连接,便于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RFID电子标签3封装在柔性封装材料31中,即信号发送器32、信号接收器33、RFID芯片34、信号读写天线35均封装在柔性封装材料31中,所述柔性封装材料31可直接粘接在袋体1的外表面上。柔性封装材料31可对信号发送器32、信号接收器33、RFID芯片34、信号读写天线35起到防水和缓冲等防护作用,避免RFID电子标签3受到外界影响而受损。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袋体1为铝膜、塑料膜复合组成,所述RFID电子标签3设置在铝膜与塑料膜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RFID电子标签3设置在铝膜与塑料膜之间,RFID电子标签3不直接与外界接触,铝膜与塑料膜可以对RFID电子标签3起到防水和缓冲等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线封堵袋,包括具有密封内腔的长条状的袋体和设置在袋体上的气嘴,所述袋体上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结合管线封堵袋的施工特性,在用管线封堵袋对地下管线进行封堵作业的同时完成地下管线的信息标识,该标识方式稳定有效,方便找到对应的管线,方便后期维护保养管理,节省人力物力,一步到位,避免进行重复的封堵标识施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线识别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管线封堵袋、RFID读写器4。所述管线封堵袋的袋体1包绕在管线外,袋体1充气后填充在管线与穿设管线的管道之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3用于写入对应的管线信息,所述管线信息包括管线种类信息、规格型号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RFID读写器4,用于向所述RFID电子标签3读取或写入所述管线信息,所述RFID读写器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可单手操作,方便进入狭窄的空间读取信息。

本实用新型管线识别装置在对地下管线进行封堵作业的同时,通过RFID读写器将管线封堵袋所封堵的管线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中,完成管线的信息标识;在后期维护保养管理中,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管线信息,即可获知所封堵的管线相关信息。当管线封堵袋重复使用时,还可通过RFID读写器更新当前所封堵的管线信息。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线识别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管线封堵袋,所述袋体1包绕在管线外,袋体1充气后填充在管线与穿设管线的管道之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3用于写入对应的管线信息;RFID读写器4,用于向所述RFID电子标签3读取或写入所述管线信息。数据管理软件5,与RFID读写器连接,用于存储和管理所述管线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线识别管理系统包括如上的管线识别装置和数据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与RFID读写器连接,用于存储和管理所述管线信息。通过数据管理软件的软件设置,可实现管线资源数据数字化采集,为地下管网科学管理、规划设计以及辅助决策等工作提供帮助。

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