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血管分类的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4636发布日期:2018-09-04 22:36阅读:1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采血管分类的标签。



背景技术:

临床以及门诊采血管种类很多,通常可由真空采头盖和标签颜色来代表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试验用途不同,也就是通常可由真空采头盖和标签颜色来区别采血管的用途以及管内所存放血液对应所要检测的血液项目,但每个医院在实施时又有不同,因此,在实际各医院中单靠识别采头盖和标签颜色管理起来并不统一,而单靠人工识别标签内容对采血管的分类要求的工作强度又很高,人工分类速度又慢。

目前对于识别采血管的分类,比较常见的是在门诊采用采血管分类存放器,即在采血时将所收集的血液所要对应检测项目相同的放置于同一存放器内,这样存放器之间就很容易区分,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205633452U的采血管分类存放器,但临床时,很多采血管由病患自已或医护放置在一个盒子内,通常是多种检测项目混在一起,这就需要人工分类也是比较麻烦,还有一种虽可以自动分类,如中国专利公开号:1260097的采血管预处理装置,在标签上还需要贴附单元与设备区配,设备价格高不说,标签在现有系统下还需另外升级,兼容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对现有标签进行额外升级的标签。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采血管分类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贴覆于采血管的表面,标签相邻的两侧边设有识别起点像素条,且一侧长一侧短,在靠近两侧边识别起点像素条的区域设置为分类像素填充区用以填充分类像素。

所述识别起点像素条可以只设置在标签的一侧。

识别起点像素条上设有侧条,侧条从识别起点像素条上向侧边延伸而出。

结果输出模块可传送结果或信号至外置设备,由外置设备对标签进行分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标签,在打印所检测血液项目时可直接打印设置对应的分类特征像素,无须额外对系统进行硬件升级,并且这些分类特征像素可与所要打印的血液项目保存为打印模板,简单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标签识别时的结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阐述。

参阅图1,一种用于采血管分类的标签,所述标签1贴覆于采血管的表面,标签1相邻的两侧边设有识别起点像素条1a、1b,且一侧长一侧短,在靠近两侧边识别起点像素条1a、1b的区域设置为分类像素填充区1c用以填充分类像素。分类像素填充区1c按照方格设置,分类像素填于方格内,填充时方格所在区域可以填满,也可以用圆点填在方格中间,所占大小大于50%以上为为宜,不同的方格填充分类像素代表着标签所粘贴的采血管内的血液所要检测的项目。所设方格可以如图1所示x1~x5,y1~y5,z1~z5,p1~p5一共20格,按实际所需可以增加或减少格数,因为某些血液检测项目在检测时均是使用同一设备,可依设备结合所要求的检测项目进行调整,并且,即便是20格,在识别时,其中1格以上如2格、3格等等均可以视为一个分类像素填充区。

所述识别起点像素条可以只设置在标签的一侧。也就是只有识别起点像素条1a或识别起为像素1b,两个侧边只留一个侧边。

识别起点像素条上1a、1b设有侧条1d,侧条1d从识别起点像素条1a、1b上向侧边延伸而出。在只用一条识别起点像素点时,侧条1d也可以起到一个定位特征的作用。

对于标签1来讲,识别起点像素条1a、1b以及分类像素两两之间具有距离的位置与距离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特定的,在所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由识别起点像素条1a或识别起点像素条1b与分类像素就可以达到识别的目的。

参阅图1、图2,标签的识别方法,包括一摄像输入端2,与摄像输入端2相连的PC3或嵌入式计算机,安装在PC3或嵌入式计算机内的客户端4,客户端4内设有动态图像捕捉模块41,图像对比模块42以及结果输出模块43;识别方法如下:

1、摄像输入端2对标签1进行摄像,将图像传送至PC3或嵌入式计算机内的客户端4上。

2、客户端4内的动态图像捕捉模块41将摄像输入端2传送的图像进行捕捉,并将捕捉的图像传至图像对比模块42。

3、图像对比模块42增加图片光亮度,消弱图像所收集特征以外的像素干扰,如背景文字等。

4、图像对比模块42对图片再进行RGB曲线增暗,凸显特征部位。

5、对特征部位,即识别起点像素条1a、1b以及分类像素点的识别,只计算分类像素(如y3)至标签1相邻两侧识别起点像素条1a、1b的交点1e(为y3至1e的直线距离)或者增加分类像素(如y3)与该分类像素点(如y3)至某一识别起点像素条(1a或1b)垂直距离(y3至1a,则为y1~y3的长度;y3至1b,则为y3至x3的长度)几者之间的比例,通过比例数值与设在图像对比模块内的数值进行匹配,最后在容错率2%~5%之间得出结果,并将结构传送给结果输出模块。

6、结果输出模块可传送结果或信号至外置设备,由外置设备对标签进行分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识别步骤5中容错率2%~5%设置主要在于标签粘贴于采血管表面时是呈弧形的,如果标签是水平粘贴,这样在水平方向上,如识别起点像素条1b所在的侧边是水平方向,那么识别起点像素条1a所在的侧边至分类像素填充区1c上的分类像素如y3从正上方上看就会显得比原来短,这种情况下2%的容错率代表着y1~y3的距离的比例就会缩短在比例时就有一个容错的范围,而如果识别起点像素条1b所在的侧边与水平方向呈60度的夹角,这样,不仅识别起点像素条1a所在的侧边至分类像素填充区1c上的分类像素如y3从正上方上看显得比原来短,而且识别起点像素条1b至分类像素y3也会显得比原来短,此时5%的容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这里要指出的,2%~5%的容错率并非是绝对的,通过数据可知,在分类像素填充区1c对分类像素的分格大小可以很好的达到低容错,高精准的目的,就是说如果区域表格的格数减少到几格时,如只有四个项目,那么容错率可以控制在0~2%之间。这里所表现的容错原理基于本发明均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如果标签1粘贴在采血管上的角度大于60度,标签1粘贴到了不在预期内较细的采血管,摄像头输入端2所摄图片有可能在分类像素较远离识别起点像素条1a或1b时,如p5点,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识别不到的情况,此种情况不在本发明的解决范围之内,当然在后期基于本发明的发明思路,加入第二个摄像输入端,通过滚动采血管,第一个摄像头输入端抓下识别起点像素条1a或1b以及交汇点1e出现后的图像再至分类像素点出现被第二个摄像输入端抓下,两者之间的时间,通过采血管管径得出滚动时几者之间的距离,但这样会增加成本以及软件端的复杂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