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919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安全防范系统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门锁、防盗门、监控报警系统等总是存在着携带不便、易遗失损坏等问题。于是,运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就应运而生。其中,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最为直观的一种识别方法,具有友好、隐蔽、简便、准确、经济及扩展性良好等其他识别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它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由于它在安全验证系统、智能人机接口、视频会议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而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人脸识别的方式可通过将整张脸的一个特征向量作为识别系统的输入。对人脸正面图像有比较好的区分能力,可是,现有的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操作较为复杂,而且不便于携带,使用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并且与上位机实现远距离通信,增加了识别的全面性,而且便于携带,提高了对人脸图像处理识别的效率,有效防止了非法人员的进入的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手持装置,所述手持装置的正面设有用于采集有人脸图像的摄像头和设在摄像头下方的用于显示操作状态的液晶显示屏,其左右两侧均设有相对设置的用于报警提醒的蜂鸣器,所述右侧蜂鸣器的下方设有电源接孔和数据输入输出口,其底面设有把柄,所述把柄的正面设有开关键和设置在开关键下方的功能键,所述功能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保存键,删除键,返回键和发送键;

所述手持装置的内部设有图像处理系统,所述人脸图像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人脸图像特征定位和提取的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型号为LM486的人脸图像放大模块,用于对人脸图像压缩的人脸图像编码模块,用于对人脸图像对比的人脸图像识别模块,型号为ARM920T的单片机,图像存储器,报警模块,无线图像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型号为LM486的人脸图像放大模块,人脸图像编码模块,型号为CMUCAM3的人脸图像识别模块依次连接,所述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连接摄像头,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模块连接单片机,所述型号为ARM920T的单片机分别连接图像存储器,无线图像传输模块和功能键,所述图像存储器连接数据输入输出口,所述报警模块分别连接左右两侧设有的蜂鸣器,所述功能键连接开关键,所述开关键连接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接孔。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持装置的顶面还设有把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了防滑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滑垫的表面设有多条横向且突起设置的防滑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条防滑纹之间呈等距离间隔排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具有型号为V702的图像处理芯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图像传输模块可使用无线WIFI图像传输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通过手持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人脸图像采集后,由手持装置内部设有的人脸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识别处理,当未能识别时,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上位机,由上位机来进一步处理,从而增加了人脸图像识别性,同时可对未能识别的人脸图像报警及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提醒,手持装置上设有的把手便于携带,而手柄上设有的橡胶垫能有效防滑,该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并且与上位机实现远距离通信,增加了识别的全面性,而且便于携带,提高了对人脸图像处理识别的效率,有效防止了非法人员的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像处理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手持装置1,把手11,摄像头12,液晶显示屏13,蜂鸣器14,电源接孔15,数据输入输出口16,把柄2,开关键21,功能键22,保存键23,删除键24,返回键25,发送键26,安装槽3,防滑垫31,防滑纹32,人脸图像处理系统4,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41,人脸图像放大模块42,人脸图像编码模块43,人脸图像识别模块44,单片机45,图像存储器46,报警模块47,无线图像传输模块48,电源模块49,上位机100,图像数据库存储器101,上位机无线图像传输模块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手持装置1,所述手持装置1的正面设有用于采集有人脸图像的摄像头11和设在摄像头12下方的用于显示操作状态的液晶显示屏13,该液晶显示屏主要显示功能键的操作状态,如保存,删除,返回及发送状态。其左右两侧均设有相对设置的用于报警提醒的蜂鸣器14,该蜂鸣器为报警蜂鸣器,其型号为LF SMT1010,主要是对未能识别的人脸图像报警提醒,所述右侧蜂鸣器的下方设有电源接孔15和数据输入输出口16,其底面设有把柄2,可手持把柄来对人脸进行识别,所述把柄2的正面设有开关键21和设置在开关键21下方的功能键22,所述功能键2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保存键23,删除键24,返回键25和发送键26,保存键用于将图像数据的保存,删除键用于对图像数据删除,返回键用于重新返回对人脸图像进行重新再次采集,发送键用于将人脸图像信号发送至上位机;

所述手持装置1的内部设有图像处理系统4,所述人脸图像处理系统4包括用于对人脸图像特征定位和提取的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41,型号为LM486的人脸图像放大模块42,用于对人脸图像进行压缩的人脸图像编码模块43,用于对人脸图像对比的人脸图像识别模块44,型号为ARM920T的单片机45,图像存储器46,报警模块47,无线图像传输模块48和电源模块49,所述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41,型号为LM486的人脸图像放大模块42,人脸图像编码模块43,型号为CMUCAM3的人脸图像识别模块44依次连接,首先,摄像头对人脸图像进行图像采集,通过人脸预处理模块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检测,定位和提取,其通过人脸图像放大模块对人脸提取的特征图像放大,然后再由人脸图像编码模块对人脸图像压缩后,由人脸图像识别模块与图像数据存储器内存储的数据库人脸图像相匹对,所述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41连接摄像头12,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模块44连接型号为ARM920T的单片机45,由单片机来控制处理,所述型号为ARM920T的单片机45分别连接图像存储器46,无线图像传输模块48和功能键22,所述图像存储器48连接数据输入输出口16,该数据输入输出口可采用3.0USB接口,其可将人脸图像数据输入外接的人脸图像或将采集的人脸图像输出至外接存储设备,比如移动硬盘,所述报警模块47连接蜂鸣器14,左右侧设有的蜂鸣器相连接,当未能识别时,通过报警模块连接蜂鸣器同时报警提醒,该报警模块可采用型号为CP342-5的报警模块,所述功能键22连接开关键21,所述开关键21连接电源模块49,所述电源模块49连接电源接孔15。电源模块为锂电池,电源接孔可为电源模块充电。

所述手持装置1的顶面还设有把手11。便于手持。

所述把柄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安装了防滑垫31。起到握在手部的防滑作用。

所述防滑垫31的表面设有多条横向且突起设置的防滑纹32。

所述多条防滑纹32之间呈等距离间隔排布。有效防止手部打滑。

所述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41具有型号为V702的图像处理芯片。

所述无线图像传输模块48可使用无线WIFI图像传输模块,其可通过无线网络与上位机100通信,同时上位机100也具有图像数据库存储器101和上位机无线图像传输模块102,其通过上位机无线图像传输模块与无线图像传输模块实现无线WIFI通信,由于上位机连接的图像数据库存储器具有更大的人脸图像数据库,其可进一步地识别处理,从而增加了对人脸图像识别的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使用者打开开关键,此时手持装置通电,其开始工作,通过摄像头对人脸进行图像采集,再通过手持装置内部设有的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对人脸图像检测,特征定位和提取,然后通过人脸图像放大模块将提取的图像滤波放大,再由人脸图像编码模块对人脸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由人脸图像识别模块与图像存储器内存储的人脸图像进行对比,从而对该人脸图像处理后识别,该图像存储器连接数据输入输出口可将外接的图像输入至图像存储器内,或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外部存储设备,当未识别该人脸图像时可通过蜂鸣器报警,同时,在未识别的人脸图像,使用者可操作功能键,如发送键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至上位机,通过上位机更为庞大的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比对后,通过无线网络返回至手持装置,当仍未能识别时,再次通过蜂鸣器报警提醒,当能识别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已识别,另外,功能键中的保存,删除,返回键均可对有人脸图像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人脸图像采集后,由手持装置内部设有的人脸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识别处理,当未能识别时,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上位机,由上位机来进一步处理,从而增加了人脸图像识别性,同时可对未能识别的人脸图像报警及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提醒,手持装置上设有的把手便于携带,而手柄上设有的橡胶垫能有效防滑,该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并且与上位机实现远距离通信,增加了识别的全面性,而且便于携带,提高了对人脸图像处理识别的效率,有效防止了非法人员的进入。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