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493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具有涉及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气、石油等各类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保管线的安全稳定运行,通常在地下管网的的重要位置埋设电子标识器,以便于检查、维护和维修过程中进行查找、定位和确认信息。目前本领域标识管道所采用的电子标识器主要为柱体,由上下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工作单元组成,其根据不同的型号需要埋设于地面以下特定的深度。为保证电子标识器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在埋设过程中要求电子标识器基本呈竖直状态,其倾斜角度不得超过15°。对于已布置完成的地下管道,现有埋设电子标识器的方法,主要通过在地上打一定深度的埋设孔,然后将电子标识器直接丢放到埋设孔中进行覆土埋设。这一方式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应具备足够的操作经验,不但难以实现电子标识器埋设后的统一深度,而且因电子标识器的体积较小,而埋设孔的直径相比于电子标识器的直径较大,无法保证电子标识器呈竖直状态,影响了电子标识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可提高电子标识器埋设的规范性和埋设后的工作性能。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标识器埋设没有统一标准,无法保证其呈竖直状态影响工作性能和稳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包括中空的探杆和T字型手柄,所述探杆的下端固定有螺柱,所述螺柱上旋装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下端固定有压板;探杆的上端固定有柱体,所述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贯通两侧的凹槽,柱体的中部开设有连通探杆内腔的轴孔;所述手柄包括横杆和垂直固定于横杆中部的连接柱,手柄的横杆置于柱体的凹槽中,手柄的连接柱穿过柱体的轴孔伸入探杆的内腔中;所述探杆的外周壁下端设有至少三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卡头,所述卡头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连接部下端的勾部,连接部的上端铰接于探杆的外周壁上,连接部的中部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系有牵引绳,所有卡头对应的牵引绳分别穿过探杆在其下端外周壁上对应开设的绳孔后共同与设置在探杆内腔中的总绳下端连接,所述总绳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手柄的连接柱下端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其中,所有卡头的连接部与探杆的下端外周壁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对应套设在固定于探杆上的第一短圆柱和固定于卡头连接部上的第二短圆柱上;所述第一短圆柱处于探杆和卡头连接部的铰接处下侧位置,所述第二短圆柱处于连接环的上侧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其中,所述柱体的外围还同轴设有水平环,所述水平环通过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连杆与柱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其中,所述螺纹套管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短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其中,所述卡头的勾部里端面为弧形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其中,所述手柄的横杆两端从柱体的凹槽中伸出。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空的探杆和T字型手柄,让探杆的下端固定螺柱,在螺柱上旋装螺纹套管,在螺纹套管的下端固定压板;在探杆的上端固定柱体,在柱体的上端面开设贯通两侧的凹槽,在柱体的中部开设连通探杆内腔的轴孔;让手柄设置横杆和垂直固定于横杆中部的连接柱,让手柄的横杆置于柱体的凹槽中,让手柄的连接柱穿过柱体的轴孔伸入探杆的内腔中;在探杆的外周壁下端设置至少三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卡头,让卡头设置连接部和固定于连接部下端的勾部,让连接部的上端铰接于探杆的外周壁上,在连接部的中部固定连接环,让连接环连接牵引绳,并让所有卡头对应的牵引绳分别穿过探杆在其下端外周壁上对应开设的绳孔后共同与设置在探杆内腔中的总绳下端连接,让总绳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手柄的连接柱下端连接。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让电子标识器的上半部置于所有卡头的内侧,并使压板平压在电子标识器的上端面。然后通过提拉手柄的横杆并旋转,使其从柱体的凹槽中移出并置于柱体的上端面上,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总绳和各牵引绳分别提拉各卡头使其向中部收缩,并使各卡头的勾部卡在电子标识器外周壁上的环台下侧,即可实现电子标识器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固定目的,且使电子标识器与本实用新型的探杆呈直线状态。最后通过手持探杆的上端使电子标识器伸入埋设孔中即可进行电子标识器的填土预埋设,预埋设中,通过观察和控制探杆的状态,使其伸入长度符合电子标识器的埋深,可保证电子标识器埋深的统一性,通过使探杆呈竖直状态可保证电子标识器呈竖直状态。当电子标识器埋设一半时,通过旋转手柄的横杆使其进入柱体的凹槽中,手柄的连接柱下移使第一弹簧回复,总绳和各牵引绳不再对各卡头具有提拉力,此时,稍摆动探杆可使各卡头的勾部离开电子标识器,再通过上提探杆即可使本实用新型脱离电子标识器并从埋设孔移出。接着再进行电子标识器的后续填土埋设。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板平压电子标识器的上端面可保证其与探杆呈直线状态,且通过螺纹套管调节压板对电子标识器的压力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视图;

图6为图1中的上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下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的上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5中的下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中空的探杆1和T字型手柄2。在探杆1的下端固定设置螺柱3,在螺柱3上旋装螺纹套管 4,在螺纹套管4的下端固定设置压板41。在探杆1的上端固定设置柱体5,在柱体5的上端面开设贯通两侧的凹槽51,在柱体5的中部开设连通探杆1内腔的轴孔52。让手柄2设置横杆21和垂直固定于横杆21中部的连接柱22,让手柄2的横杆21置于柱体5的凹槽51中,让手柄2的连接柱22穿过柱体5的轴孔52伸入探杆1的内腔中。在探杆1的外周壁下端设置三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卡头6,让卡头6设置连接部61和固定于连接部61下端的勾部62,让连接部61的上端铰接于探杆1的外周壁上,在连接部61的中部固定设置连接环63,让连接环63连接牵引绳64,且使三个卡头6对应的牵引绳64分别穿过探杆1在其下端外周壁上对应开设的绳孔后共同与设置在探杆1内腔中的总绳7下端连接,让总绳7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8与手柄2的连接柱22下端连接。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用于埋设电子标识器的铺助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让电子标识器的上半部置于三个卡头6的内侧,并使压板41平压在电子标识器的上端面。然后通过提拉手柄2的横杆21并旋转,使其从柱体5的凹槽51中移出并置于柱体5的上端面上,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通过总绳7和各牵引绳64分别提拉各卡头6使其向中部收缩,并使各卡头6的勾部62卡在电子标识器外周壁上的环台下侧,即可实现电子标识器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固定目的,且使电子标识器与本实用新型的探杆呈直线状态。最后通过手持探杆1的上端使电子标识器伸入埋设孔中即可进行电子标识器的填土预埋设,预埋设时,通过观察和控制探杆1的状态,使其伸入埋设孔的长度符合电子标识器的埋深,可保证电子标识器埋深的统一性,通过使探杆1呈竖直状态可保证电子标识器呈竖直状态。当电子标识器埋设一半时,通过旋转手柄2的横杆21使其进入柱体 5的凹槽51中,手柄2的连接柱22下移使第一弹簧8回复,总绳7和各牵引绳64不再对各卡头6具有提拉力,此时,稍摆动探杆1可使各卡头6的勾部62离开电子标识器,再通过上提探杆1即可使本实用新型脱离电子标识器并从埋设孔移出。接着再进行电子标识器的后续填土埋设。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板41平压电子标识器的上端面可保证其与探杆呈直线状态,且通过螺纹套管4调节压板对电子标识器的压力可保证连接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头6不限于设置三个,还可以设置三个以上。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所有卡头6的连接部61与探杆1的下端外周壁之间分别设置了第二弹簧9,并让第二弹簧9的两端对应套设在固定于探杆1上的第一短圆柱11和固定于卡头6连接部61上的第二短圆柱65上。其中,第一短圆柱11处于探杆1和卡头6连接部61的铰接处下侧位置,第二短圆柱65处于连接环63的上侧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弹簧9,在手柄2的横杆21从柱体5的上端面进入凹槽51中时,可使卡头6自动弹开并离开电子标识器,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通过设置第一短圆柱11和第二短圆柱65,可避免第二弹簧9脱落,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柱体5的凹槽51 深度、第一弹簧8的行程和弹力大小以及第二弹簧9的行程和弹力大小应根据实际需要匹配设计,以保证手柄2的横杆21处于柱体5的上端面上时,第一弹簧8的拉力可克服第二弹簧 9的压缩力,而手柄2的横杆21处于柱体5的凹槽51中时,第一弹簧8回复而第二弹簧9 可通过扩张力弹开卡头6。

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柱体5的外围还同轴设置了水平环53,并使水平环53通过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连杆54与柱体5固定连接。由于连接固定后电子标识器与探杆呈直线状态,而探杆与水平环53所在平面又呈垂直状态,这一结构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让探杆1根据具体电子标识器的埋深设置特定的长度,而让水平环53直接放置于埋设孔的外围地面上,只要保证埋设孔外围的地面是水平的即可保证电子标识器呈竖直状态,此时通过从连杆54之间的间隙向埋设孔中填土即可进行电子标识器预埋设和后续埋设,操作更加便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电子标识器预埋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保证其工作性能。

另外,为便于操作,本具体实施方式在螺纹套管4的外周壁上设置了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短杆42,通过短杆42可方便螺纹套管4的旋转操作。为提高卡头6勾部62与电子标识器的贴合度,本具体实施方式让卡头6的勾部62里端面采用弧形面。同时,本具体实施方式让手柄2的横杆21两端从柱体5的凹槽51中伸出,通过两端伸出的手柄2横杆21,可方便提拉手柄操作,实用性更强。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