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945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上装配触摸屏时,需要从不同厂家的触摸屏或不同类型的触摸屏中选择合适的触摸屏,此时需要对众多的触摸屏的效果参数进行评估。例如,在评估不同厂家或类型的触摸屏在书写效果方面的表现时,由于不同厂家或类型的触摸屏存在显示屏、分辨率、信号源等诸多不同,受限于这些因素,目前的测试设备一般一次只能对单个触摸屏进行测试,无法同时对多个触摸屏进行测试,更不能对多个触摸屏进行对比判断,进而直观、真实地评估不同厂家或类型的触摸屏的书写效果。

现有对多个触摸屏进行的对比判断,主要是通过测试人员对每个触摸屏借助适配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之后,根据测试结果和经验,判断多个触摸屏书写效果的好坏。这种对比判断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对比判断时,需要借助测试人员的经验,这种人为主观判断的方式,容易造成判断结果不客观,可能不能真实反映各个触摸屏的书写效果情况;2.各个触摸屏适配的测试设备可能不同,并且各个触摸屏所使用的显示屏、分辨率、信号源等可能也存在不同,导致各个触摸屏测试得到的结果之间没有可比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对比判断结果可能就会出现错误,引起误判;3.触摸屏的书写内容只是显示在当前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在多个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不能同步实时显示在同一个屏幕上进行直观的对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不能同时对多个触摸屏进行对比测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

一种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包括一个信号源、N个待测触摸屏和2N条连接线,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2N条连接线包括N条能够将信号源的书写界面同步到各待测触摸屏的第一连接线和N条能够将各待测触摸屏上的书写内容同步到信号源的书写界面的第二连接线;每个待测触摸屏各自对应一条第一连接线和一条第二连接线,每个待测触摸屏均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连接线和各自对应的第二连接线与所述信号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线为HDMI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为touch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源包括touch接口和HDMI接口,每个待测触摸屏均包括touch接口和HDMI接口;每个待测触摸屏的HDMI接口通过各自对应的HDMI连接线与信号源的HDMI接口连接;每个待测触摸屏的touch接口通过各自对应的touch连接线与信号源的touch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为红外触摸屏、电磁触摸屏或电容触摸屏。

进一步地,所述N为2,所述N个待测触摸屏为第一待测触摸屏和第二待测触摸屏,所述2N条连接线包括连接信号源与第一待测触摸屏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信号源和第二待测触摸屏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进一步地,每个待测触摸屏均包括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源包括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各待测触摸屏上进行书写操作的书写机械臂。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对各待测触摸屏上的书写效果进行对比判断的对比判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能够同时对多个待测触摸屏进行对比测试,其中,使用同一信号源为多个待测触摸屏提供书写界面,可以保证信号源输出给不同待测触摸屏的分辨率、配置等各项指标均相同,避免不同厂家或类型的触摸屏本身分辨率及信号源的差异引起的误判;在每个待测触摸屏上进行的书写操作实质上都是对信号源的书写界面进行的书写操作,将不同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能够同时显示在每个显示屏上,通过使用同屏显示方式,能够解决不同厂家或类型触摸屏的显示差异引起的误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的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附图和以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触摸屏书写效果对比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信号源2、N个待测触摸屏11、12、……、1N(1N在图中未示出,此处出现1N仅是为了表达内容的完整性)和2N条连接线,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信号源包括显示屏,用于显示在各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本实施例采用一个信号源作为所述N个待测触摸屏的信号源,能够有效避免因信号源不同引起的误判。

2N条连接线包括N条能够将信号源的书写界面同步到待测触摸屏的第一连接线31、32、……、3N(3N在图中未示出,此处出现3N仅是为了表达内容的完整性)和N条能够将待测触摸屏上的书写内容同步到信号源的书写界面的第二连接线41、42、……、4N(4N在图中未示出,此处出现4N仅是为了表达内容的完整性)。每个待测触摸屏各自对应一条第一连接线和一条第二连接线,每个待测触摸屏均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连接线和各自对应的第二连接线与所述信号源连接。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线将信号源的书写界面传输到各个待测触摸屏,作为各个待测触摸屏的书写界面,并通过第二连接线将在待测触摸屏上进行的书写操作(例如点击、画线、写字等)作为对信号源的书写界面的书写操作,使得在待测触摸屏的书写界面上的书写实际上是在信号源的书写界面上的书写,因此在任一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都同步在同一信号源的书写界面上的相应区域,并且每个待测触摸屏上都能显示所有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通过同屏显示和同屏书写方式,可以由信号源的对比判断装置对多个待测触摸屏的书写效果进行对比判断,能够避免不同厂家或类型触摸屏的显示差异(例如像素点的排布和间距对显示等差异)引起的误判,能够较为直观、真实反映出不同触摸屏在书写效果(例如线条的抖动性、线性度、平滑度、偏移距离等)上的差异。

进一步地,每个待测触摸屏均包括显示屏,用于显示信号源的书写界面和在任一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

所述第一连接线为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为touch连接线。信号源包括touch接口和HDMI接口,每个待测触摸屏均包括touch接口和HDMI接口。

每个待测触摸屏的HDMI接口通过各自对应的HDMI连接线与信号源的HDMI接口连接,将信号源的书写界面通过各自对应的HDMI连接线实时传输到待测触摸屏,在每个待测触摸屏上同步显示信号源的书写界面。

每个待测触摸屏的touch接口通过各自对应的touch连接线与信号源的touch接口连接,将在待测触摸屏显示的书写界面上书写的内容通过各自对应的touch连接线传输到信号源,并同步显示在信号源的书写界面上。

本实施例通过将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同步书写在信号源的书写界面,从而能够将在任一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都显示在同一信号源的书写界面上,并同步显示在各个待测触摸屏的显示屏上。

所述触摸屏可以为不同厂家或相同厂家的红外触摸屏、电磁触摸屏或电容触摸屏。

下面以该对比测试系统包括信号源2、待测触摸屏11和待测触摸屏12,第一连接线31、32为HDMI连接线,第二连接线41、42为touch连接线为例,说明该对比测试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

信号源2通过HDMI连接线31与待测触摸屏11连接,通过touch连接线41与待测触摸屏11连接;信号源2通过HDMI连接线32与待测触摸屏12连接,通过touch连接线42与待测触摸屏12连接。

在进行书写效果测试时,信号源2的书写界面通过HDMI连接线31输出到待测触摸屏11,通过HDMI连接线32输出到待测触摸屏12;在待测触摸屏11上进行点击、写字和画线等书写操作,这些书写操作通过touch连接线41同步操作信号源2的书写界面,并显示在信号源2的书写界面上的相应区域,同时此时的书写界面通过HDMI连接线31输出到待测触摸屏11,通过HDMI连接线32输出到待测触摸屏12,并显示在待测触摸屏11和待测触摸屏12各自的显示屏上,如图3所示,在待测触摸屏11上的书写操作显示在如图3所示的左侧区域;同样,在待测触摸屏12上进行点击、写字和画线等书写操作,这些书写操作通过touch连接线42同步操作信号源2的书写界面,并显示在信号源2的书写界面上,同时此时的书写界面通过HDMI连接线31输出到待测触摸屏11,通过HDMI连接线32输出到待测触摸屏12,并显示在待测触摸屏11和待测触摸屏12各自的显示屏上,如图4所示,在待测触摸屏11上的书写操作显示在如图3所示的左侧区域。

另外,在进行书写效果测试时,也可以在待测触摸屏11和待测触摸屏12上通过书写机械臂等部件同时进行书写操作,可以保证在两个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和笔迹均相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比测试的准确性。此时书写效果的对比判断可以借助在不同待测触摸屏上的笔迹的粗细、偏移量等参数来判断。

本实施例提出的对比测试系统使用同一信号源为多个待测触摸屏提供书写界面,可以保证信号源输出给不同待测触摸屏的分辨率、配置等各项指标均相同,避免不同厂家或类型的触摸屏本身分辨率及信号源的差异引起的误判;在每个待测触摸屏上进行的书写操作实质上都是对信号源的书写界面进行的书写操作,将不同待测触摸屏上书写的内容同时显示在同一个显示屏上,通过使用同屏显示方式,能够解决不同厂家或类型触摸屏的显示差异引起的误判。通过本实施例的对比测试系统可以对不同厂家或不同类型的触摸屏进行选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