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8821发布日期:2018-07-07 09:0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虹膜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在一些重要场合的身份认证中已经广泛应用,一般虹膜识别设备需要正对人眼进行识别,导致人们在身份认证的时候,需要不停的调节自己的位置,降低了虹膜识别设备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虹膜识别设备进行身份认证的时候,如果有外部光线照射到识别设备上,会降低识别设备识别的精度,进一步降低了虹膜识别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包括识别模块外壳、显示屏和控制按键,还包括调节机构和遮光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外壳的上方;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两个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水平设置,两个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上方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两个第二调节组件之间,所述识别模块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三支撑杆上;

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二连接杆、两个遮光罩、两个第二传动杆、两个第三连接杆和两个开槽,两个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侧,两个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二传动杆上,两个遮光罩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传动杆的上方,两个开槽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传动杆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外壳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与两个第二传动杆均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识别模块左右转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移动块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三支撑杆上,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丝杆穿过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移动块上,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识别模块上下转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齿轮、第二电机、第一传动杆、第一连接杆、内齿轮和两个第一齿轮,所述内齿轮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竖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两个第一齿轮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两个第一齿轮均与内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内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两个遮光罩开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两个第二丝杆、两个第二移动块和两个驱动块,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下方,两个第二丝杆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的两侧,所述第三电机与两个第二丝杆均传动连接,两个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第二移动块上均设有通孔,两个第二丝杆分别穿过两个第二移动块,两个第二丝杆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块螺纹连接,两个驱动块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移动块上,两个驱动块分别设置在两个开槽的内部。

作为优选,为了减少遮光罩内部的光线反射,所述遮光罩的内壁的颜色为黑色。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三电机的驱动能力,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识别设备的远程控制,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有天线。

作为优选,为了减轻识别设备的重量,所述外壳的材质为PVC塑料。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控制按键的灵敏度,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显示屏的清晰度,所述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中,通过调节机构对识别模块的角度进行调节,使识别设备在身份识别的时候,识别模块可以正对人眼,从而提高了识别设备的识别精度,与传统机构相比,该机构可以对上下和左右多个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范围更广,不仅如此,通过遮光机构可以有效的减少识别设备识别过程中杂光的进入,降低了杂光对识别设备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识别设备的识别精度,与传统遮光机构相比,该机构不会遮挡到识别设备的其他部件,提高了识别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的遮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识别模块,2.外壳,3.显示屏,4.控制按键,5.内齿轮,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三支撑杆,9.第一电机,10.第一丝杆,11.第一移动块,12.第四支撑杆,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电机,16.第一传动杆,17.第一连接杆,18.遮光罩,19.第二移动块,20.第二传动杆,21.第三电机,22.第二连接杆,23.第二丝杆,24.第三连接杆,25.开槽,26.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包括识别模块1外壳2、显示屏3和控制按键4,还包括调节机构和遮光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外壳2的内部,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外壳2的上方;

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第三支撑杆8和两个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7水平设置,两个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杆7的上方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杆6设置在两个第二调节组件之间,所述识别模块1设置在第一支撑杆6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杆8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7上,所述第三支撑杆8的下端设置在外壳2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三支撑杆8上;

其中,当需要使用识别设备进行身份验证的时候,通过第一调节组件驱动第二支撑杆7绕着与第三支撑杆8的铰接点转动,从而通过两个第二调节组件使第一支撑杆6左右转动,从而实现了识别模块1的左右转动,通过两个第二调节组件驱动第一支撑杆6上下转动,从而实现了识别模块1的上下转动,通过识别模块1的上下左右转动,使识别模块1可以根据人眼的位置调节自身角度,使识别模块1可以正对人眼,从而提高了识别设备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如图4所示,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二连接杆22、两个遮光罩18、两个第二传动杆20、两个第三连接杆24和两个开槽25,两个第三连接杆24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外壳2的两侧,两个第三连接杆2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二传动杆20上,两个遮光罩18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传动杆20的上方,两个开槽25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传动杆20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杆22设置在外壳2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杆22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与两个第二传动杆20均传动连接;

其中,当识别设备工作的时候,驱动组件通过两个开槽25,驱动两个第二传动杆20绕着与两个第三连接杆24的铰接处转动,当两个第二传动杆20的下端相向转动的时候,两个第二传动杆20的上端相互远离,从而使两个遮光罩18打开,当两个第二传动杆20的下端相背转动的时候,两个第二传动杆20的上端相互靠近,从而使两个遮光罩18闭合,通过两个遮光罩18将光线遮挡,使识别设备在进行识别的时候,减少了杂光对虹膜识别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识别设备的精度和实用性。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9、第一丝杆10、第一移动块11和第四支撑杆12,所述第一电机9设置在第三支撑杆8上,所述第一丝杆10设置在第一电机9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9与第一丝杆1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11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丝杆10穿过第一移动块11,所述第一移动块11与第一丝杆10螺纹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1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移动块11上,所述第一丝杆1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7上;

其中,通过第一电机9驱动第一丝杆10转动,在第一丝杆10的作用下,驱动第一移动块11沿着第一丝杆10左右移动,当第一移动块11向左移动的时候,通过第四支撑杆12拉动第二支撑杆7绕着与第三支撑杆8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当第一移动块11向右移动的时候,通过第四支撑杆12拉动第二支撑杆7绕着与第三支撑杆8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第二支撑杆7驱动识别模块1左右转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齿轮14、第二电机15、第一传动杆16、第一连接杆17、内齿轮5和两个第一齿轮13,所述内齿轮5设置在第二支撑杆7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7竖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两个第一齿轮13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杆17的两端,两个第一齿轮13均与内齿轮5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杆16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7上,所述第二电机15设置在第一传动杆16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15与第二齿轮1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4与内齿轮5啮合;

其中,通过第二电机15驱动第二齿轮14转动,在第二齿轮14和内齿轮5的作用下,第二齿轮14沿着内齿轮5的内壁移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杆16驱动第一连接杆17以内齿轮5的圆心为基点转动,通过两个第一齿轮13支撑第一连接杆17,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杆17的稳定性,在第一连接杆17转动的同时带动识别模块1转动,从而实现了识别模块1的上下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1、两个第二丝杆23、两个第二移动块19和两个驱动块26,所述第三电机21设置在第二连接杆22的下方,两个第二丝杆23分别设置在第三电机21的两侧,所述第三电机21与两个第二丝杆(23)均传动连接,两个第二丝杆23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第二移动块19上均设有通孔,两个第二丝杆23分别穿过两个第二移动块19,两个第二丝杆23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块19螺纹连接,两个驱动块26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移动块19上,两个驱动块26分别设置在两个开槽25的内部;

其中,通过第三电机21驱动两个第二丝杆23转动,在两个第二丝杆23转动的时候,驱动两个第二移动块19沿着第二丝杆23移动,当两个第二移动块19相背移动的时候,驱动两个驱动块26相背移动,在驱动块26和开槽25的作用下,通过第二传动杆20驱动两个遮光罩18闭合,当两个第二移动块19相向移动的时候,驱动两个驱动块26相向移动,在驱动块26和开槽25的作用下,通过第二传动杆20驱动两个遮光罩18打开,从而实现了两个遮光罩18的打开和闭合。

作为优选,为了减少遮光罩18内部的光线反射,所述遮光罩18的内壁的颜色为黑色,由于黑色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线,当杂光照射到黑色的遮光罩18的内壁上的时候,光线被全部吸收,从而减少了杂光的反射,降低了杂光对识别设备的影响。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三电机21的驱动能力,所述第三电机21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识别设备的远程控制,所述外壳2的内部还设有天线,通过天线可以将识别设备与外部移动设备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时监测识别设备的状态,提高了识别设备的智能化程度。

作为优选,为了减轻识别设备的重量,所述外壳2的材质为PVC塑料,由于PVC塑料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和耐气候变化的性质,通过PVC塑料生产外壳2,不但可以减轻识别设备的重量,还可以延长识别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控制按键4的灵敏度,所述控制按键4为轻触按键。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显示屏3的清晰度,所述显示屏3为液晶显示屏。

在需要使用识别设备进行身份验证的时候,通过第一调节组件驱动第二支撑杆7绕着与第三支撑杆8的铰接点转动,从而通过两个第二调节组件使第一支撑杆6左右转动,从而实现了识别模块1的左右转动,通过两个第二调节组件驱动第一支撑杆6上下转动,从而实现了识别模块1的上下转动,通过识别模块1的上下左右转动,使识别模块1可以根据人眼的位置调节自身角度,使识别模块1可以正对人眼,从而提高了识别设备的精准度,当识别设备工作的时候,驱动组件通过两个开槽25,驱动两个第二传动杆20绕着与两个第三连接杆24的铰接处转动,从而驱动两个遮光罩18打开和闭合,通过两个遮光罩18将光线遮挡,使识别设备在进行识别的时候,减少了杂光对虹膜识别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识别设备的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识别精度高的虹膜识别设备中,通过调节机构对识别模块1的角度进行调节,使识别设备在身份识别的时候,识别模块1可以正对人眼,从而提高了识别设备的识别精度,与传统机构相比,该机构可以对上下和左右多个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范围更广,不仅如此,通过遮光机构可以有效的减少识别设备识别过程中杂光的进入,降低了杂光对识别设备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识别设备的识别精度,与传统遮光机构相比,该机构不会遮挡到识别设备的其他部件,提高了识别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