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设备、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7787发布日期:2019-02-10 13:1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设备、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设备、方法和系统。特别地,所公开的技术涉及可以使数据的所有产生器、准产生器、拷贝产生器等受益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据产生器生产高质量数据之后,与其他用户共享它们通常是耗时且昂贵的。因此,很难基于由数据产生器生产的数据再现数据。相关技术是韩国专利公开公布号10-2016-0001036。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提供了各种实现以提供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设备、方法和系统,其允许用户共享融合数据,其中信用设置数据和信用未设置数据被组合,并且向有助于共享的用户分配奖励,从而鼓励用户生产和共享融合数据。

技术方案

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数据登记单元,适于从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第一数据并登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登记单元,适于从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第二数据并登记第二数据;融合数据登记单元,适于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提供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从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融合数据并登记融合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被组合;以及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适于当从第一用户终端请求融合数据时向第一用户终端提供融合数据,并将预定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的用户和第一用户终端的用户。

所公开的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公开了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适于传输设置了信用的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适于传输未设置信用的第二数据;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适于传输融合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被组合;以及数据共享服务器,适于接收来自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和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其内登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提供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从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融合数据,登记融合数据,当从用户终端请求融合数据时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用户终端,并将预定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的用户和用户终端的用户。

所公开的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公开了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和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并登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提供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从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融合数据并登记融合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被组合;当从用户终端请求融合数据时向用户终端提供融合数据;以及将预定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的用户和用户终端的用户。

有益效果

一种用于共享数据和根据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设备、方法和系统,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允许用户共享融合数据,其中信用设置数据和信用未设置数据被组合,并且向有助于共享的用户分配奖励,从而鼓励用户生产和共享融合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数据共享服务器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整个数据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基于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融合数据代码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共享融合数据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共享融合数据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公开的技术可以具有各种修改和实施方式,并且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所公开的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

然而,应理解,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所公开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物。在描述每个附图时,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类似的元件。

应理解,当一部分被称为“连接”到另一部分时,不仅是其直接连接的情况,而且还有其与其间的另一元件间接连接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一部分被称为“直接连接”到另一部分时,应理解,于其间没有其他元件。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别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不意在限制所公开的技术。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指示物。在本申请中,术语“包含”和“包括”等用于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图片、步骤、操作、元件、部分或其组合,并且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所公开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图中的相同构成元件,并且省略对相同构成元件的多余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参照图1,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系统1中的数据共享服务器100通过通信网络300连接到数据产生器终端210和用户终端220。

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将从数据产生器终端210接收的数据登记和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将数据传输到用户终端220。特别地,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登记、存储和提供融合数据,其中信用设置数据和信用未设置数据被组合,并且向用户提供预定的信用部分作为奖励。

设置了信用的数据可以是例如设置了广告费的广告内容,而未设置信用的数据例如可以是未设置广告费的一般内容。换句话说,融合数据可以是广告内容和一般内容的组合。例如,如果广告内容是广告图像并且一般内容是普通图像而不是广告,则融合数据可以是广告图像和普通图像的组合图像。

内容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图像,而可以是视觉或听觉数据,诸如文本、图像、视频、声源等等。

在下文中,除了融合数据诸如上述广告内容和一般内容之外的数据被定义为单个数据。

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连接到其中存储数据的至少一个数据存储服务器。此处,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服务器可以是物理上彼此分离的分离服务器,或者可以是概念上分离的一个服务器。

数据存储服务器可以将单个数据和融合数据一起存储,或者可以仅存储单个数据和融合数据中的一个。

单个数据产生器终端211可以将设置了信用的单个数据或者没有设置信用的单个数据传输到数据共享服务器100以登记相应的单个数据。

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212可以从数据共享服务器100接收设置了信用的单个数据和没有设置信用的单个数据,并且将通过组合设置了信用的单个数据和未设置信用的单个数据产生的融合数据传输到数据共享服务器100以在数据共享服务器100中登记融合数据。

用户终端220指的是能够在有线/无线通信环境中从数据共享服务器100接收数据的通信终端。此处,用户终端220可以是用户的个人计算机221或用户的便携式终端222。尽管便携式终端在图1中示出为智能电话,但所公开的技术的概念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的如上所描述的能够进行数据通信的终端而没有限制。

更详细地,用户终端220可以是计算机(例如,台式机、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等)、媒体计算平台(例如,有线电视、卫星机顶盒、数字视频记录器)、手持计算装置(例如,pda和电子邮件客户端等)、任何形式的移动电话,不同种类的任何类型的计算或通信平台,但是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此。

通信网络300可以将数据产生器终端210和用户终端220与数据共享服务器100连接。也就是说,通信网络300指的是通信网络,其提供连接路径使得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212和用户终端220可以访问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并且然后发送和接收数据。通信网络300可以是,例如,有线网络诸如lan(局域网)、wan(广域网)、man(城域网)和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无线网络诸如无线lan、cdma、蓝牙和卫星通信,但是所公开的技术的范围不限于此。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数据共享服务器100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参照图2,图1中示出的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0、存储器120、程序存储单元130、控制单元140和数据库150。

详细地,通信单元110提供所需的通信接口,用于提供与通信网络300协作以分组数据的形式在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和终端之间传输/接收信号。此外,通信单元110可以从终端接收单个数据或融合数据并登记它们。

此处,通信单元110可以是包括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装置,用于通过与另一网络装置的有线/无线连接传输/接收信号诸如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

存储器120执行临时或永久存储由控制单元140处理的数据的功能。此处,存储器120可以包括磁存储介质或闪存存储介质,但是所公开的技术的范围不限于此。

程序存储单元130配备有控制软件,用于执行单个数据或融合数据的登记以及共享融合数据的处理。

控制单元140是一种中央处理单元,其控制从数据登记到共享处理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40可以通过驱动安装在程序存储单元130中的控制软件来提供各种功能,诸如登记数据的任务和共享数据的任务。

此处,控制单元140可以包括能够处理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诸如处理器。本文,术语“处理器”可以指嵌入在硬件中的数据处理装置,例如,具有物理构造为执行由包括在程序中的代码或指令表示的功能的电路。作为内置于硬件中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例,可以使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器核、多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但是所公开的技术的范围不限于此。

数据库150包括各种信息,诸如单个数据的产生器信息、融合数据的产生器信息、融合数据中的单个数据与共享代码的组合数据之间的组合的信息。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控制单元140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参照图3,图2中示出的控制单元140可包括第一数据登记单元141、第二数据登记单元142、融合数据登记单元143和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

第一数据登记单元141从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第一数据并登记第一数据。此处,第一数据可以是为其设置信用的单个数据。

第二数据登记单元142从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第二数据并登记第二数据。此处,第二数据可以是为其没有设置信用的单个数据。

融合数据登记单元143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提供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并从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其中组合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融合数据并登记融合数据。

融合数据登记单元143可以在融合数据中设置融合数据代码,该融合数据代码包括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和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符和共享度,并将共享度设置为0。

融合数据登记单元143可以将与在第一数据中设置的信用中的预定比率相对应的值设置为奖励。

当从第一用户终端请求融合数据时,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第一用户终端,并将在融合数据登记单元143中设置的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和第一用户终端的用户。

当请求融合数据从第一用户终端共享到第二用户终端时,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可以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第二用户终端并将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的用户。

当从第一用户终端请求融合数据时,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可以将第一用户终端的用户的标识符添加到融合数据代码作为第一共享用户,并且将共享度增加1。

当请求融合数据从第一用户终端共享到第二用户终端时,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可以将第二用户终端的用户的标识符添加到融合数据代码作为第二共享用户,并且将共享度增加1。

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可以基于共享度将奖励差异地分配给对应于包括在融合数据代码中的用户的标识符的用户。

例如,如果共享度等于或大于3,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可以将对应于5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n共享用户,将对应于2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n-1)共享用户,将对应于1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n-2)共享用户,并将对应于比率10的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

如果共享度是2,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还可以向融合数据产生器的奖励分配对应于待分配给第(n-2)共享用户的比率10的奖励。

如果共享度是1,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144还可以向融合数据产生器的奖励分配对应于待分配给第(n-1)共享用户的比率20的奖励,并且还可以向第n共享用户的奖励分配对应于待分配给第(n-2)共享用户的比率10的奖励。

图4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4,依照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方法,第一数据登记单元和第二数据登记单元分别从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和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并且在其中登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s410)。

接下来,依照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方法,融合数据登记单元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提供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s420)。

接下来,依照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方法,融合数据登记单元从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接收融合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被组合,并且在其中登记融合数据(s430)。

接下来,依照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方法,当从用户终端请求融合数据时,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用户终端(s440)。

接下来,依照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数据共享方法,融合数据共享处理单元将预定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和用户终端的用户(s450)。

图5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整个数据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第一数据产生器终端211a将第一数据传输到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并且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在其中登记第一数据(s510)。

第二数据产生器终端211b将第二数据传输到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并且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在其中登记第二数据(s515)。

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提供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212(s520)。

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212通过组合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产生融合数据(s525)。

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211将融合数据传输到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并且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在其中登记融合数据(s530)。

当第一用户终端220a向数据共享服务器100请求融合数据时,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第一用户终端220a(s535)。

第一用户终端220a向数据共享服务器100传输融合共享历史信息作为响应于提供融合数据的ack信号(s540)。

接收融合共享历史信息的数据共享服务器100确定融合数据被共享,并将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和第一用户(s545)。

第一用户终端220a与第二用户终端220b共享融合数据(s550)。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用户终端220a请求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将融合数据传输到第二用户终端200b,并且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将融合数据传输到第二用户终端220b(s555)。

第二用户终端220b向数据共享服务器100传输融合共享历史信息作为响应于提供融合数据的ack信号(s560)。

步骤s540中的融合共享历史信息可以仅包括第一用户终端220a的标识符,但是步骤s560中的融合共享历史信息可以一起包括第一用户终端220a的标识符和第二用户终端220b的标识符。

接收融合共享历史信息的数据共享服务器100确定融合数据被共享,并将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s565)。

图6是示出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基于数据共享提供奖励的方法的流程图。

实际上,在图5中,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将融合数据传输到每个用户终端,并且相应地接收融合数据的用户终端将融合共享历史信息传输到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在图6的描述中,将省略对这些步骤的描述,因为与图5的描述是重复的。

首先,融合数据产生器终端212在数据共享服务器100中登记融合数据(s605)。

接下来,通过第一用户终端220a的融合数据请求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第一用户终端220a(s610)。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将对应于3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并将对应于6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一用户,作为针对共享度1的共享处理。

接下来,通过第一用户终端220a的融合数据与第二用户终端220b共享的请求,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第二用户终端220b(s620)。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将对应于2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将对应于2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一用户,并且将对应于5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二用户,作为针对共享度2的共享处理。

接下来,通过第二用户终端220b的融合数据与第三用户终端220c共享的请求,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第三用户终端220c(s630)。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将对应于1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将对应于1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一用户,将对应于2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二用户,以及将对应于5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三用户,作为针对共享度3的共享处理。

以这种方式,当将融合数据提供给第n用户终端200n(s640)时,共享度为n,并且数据共享服务器100可以将对应于1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融合数据产生器,不向第一用户至第(n-3)用户分配奖励,将对应于1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n-2)用户,将对应于2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n-1)用户,以及将对应于50的比率的奖励分配给第n用户,作为针对共享度n的共享处理。

图7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融合数据代码的图。

参照图7,根据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融合数据代码可以以文本格式诸如‘acc2/5/1’生成。

‘acc2/5/1’中的每个部分意味着‘a’表示广告和广告商标识符,‘c’表示内容和产生器标识符,‘c’表示融合数据产生器标识符,‘2’表示第一用户标识符,‘/5’表示第二用户标识符,以及‘/1’表示第三用户标识符。

也就是说,如果共享度是n,可以生成组合到第n用户标识符的融合数据代码。

图8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共享融合数据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8,可以看出,示出了一个融合数据acc的共享状态。

例如,融合数据acc被提供给四个用户,并且因此可以看出融合数据代码相应地具有‘acc1’、‘acc2’、‘acc3’、‘acc4’的形式。

此外,如果第一用户与另一用户共享融合数据acc1,融合数据代码可以是‘acc1/1’的形式。

图9是示出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共享融合数据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9,可以看出,仅示出在图8中所示的用户共享状态中的第一用户的融合数据acc1与其他用户的共享状态。

例如,如果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共享融合数据acc1,融合数据代码可以是‘acc1/1’,并且如果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共享融合数据acc1/1,融合数据代码可以是‘acc1/1/1’。

该描述阐述了所公开技术的最佳模式,并且提供实施方式以解释所公开的技术以及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所公开的技术。书面描述并非意在将所公开的技术限制于所呈现的特定术语。

因而,尽管已经参照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所公开的技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在不脱离所公开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适配、修改和变化。换句话说,为了获得所公开的技术的预期效果,不必包括附图中所示的所有功能框,并且附图中所示的所有步骤不一定遵循所示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在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