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包装袋及其制作工艺、验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91491发布日期:2018-07-20 22:19阅读:20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物流的复合包装袋及其制作工艺、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淘,海外代购的兴起,一批人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导致假货猖獗,好多消费者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尤其在婴儿奶粉,肤护品等,买到假货后果不堪设想。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裹被调换的风险,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损害了生产商的财产与名誉。



技术实现要素:

有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包装袋及其制作工艺、验证方法,通过在包装袋表面设置的个性指纹防止包裹被替换,同时保障了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包装袋,包括由双层材料制成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材料间密封有rfid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rfid芯片经热胶压工艺密封在双层材料间。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材料间还设置有二维码,所述包装袋的表面设置有坐标系和辅助识别图像;rfid芯片、二维码和辅助识别图像三者形成针对每个包装袋的个性指纹。

进一步的,所述二维码为包装袋的唯一编号,通过顺序编号或不重复随机数生成。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识别图像为公司logo。

进一步的,所述坐标系为十字坐标系。

一种复合包装袋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通过顺序编码或不重复随机数生成二维码;

步骤a2:在rfid芯片中写入物流信息并进行加密;

步骤a3:在包装袋的表面印制坐标系和辅助识别图像;

步骤a4:通过热胶压工艺将二维码和rfid芯片密封在包装袋的双层材料间。

一种复合包装袋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包裹发货前,获取包装袋上包括rfid芯片、二维码、辅助识别图像和坐标系的表面图像;

步骤b2:后台计算机对个性指纹进行提取记为原始指纹并发送至云端;

步骤b3:包裹到货后,先确认包装袋是否存在物理性损坏,若无损坏,再次获取包装袋的表面图像,提取其个性指纹记为待测指纹;

步骤b4:将原始指纹与待测指纹进行拟合对比,若拟合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判断包裹无误。

进一步的,对所述个性指纹进行提取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b21:从表面图像中识别出的rfid芯片、二维码、辅助识别图像分别随机获取一特征点,并结合坐标系获取其坐标;

步骤b22:以三个特征点为三个顶点绘制虚拟三角形,即为个性指纹。

进一步的,所述拟合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步骤b41:提取待测指纹;

步骤b42:将原始指纹和待测指纹按照下式计算拟合度:

其中,t代表拟合度;i代表原始指纹的数据;j代表待测指纹的数据;

步骤b43:将拟合度t与阈值t0进行对比,若t>t0,则判断拟合度匹配成功,包裹无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包装袋的双层材料间设置rfid芯片对包装袋进行身份标识,另外,rfid芯片经热胶压工艺封装进包装袋,rfid芯片表面的线圈与双层材料紧密贴合,在仿造者对其进行取出时,接近于100%的几率会遭到损坏,使得仿造者不仅要仿造塑料袋,还需对rfid芯片进行修复,大大增加了仿造成本;再次基础上,本发明还通过由rfid芯片、二维码和辅助识别图像三者构成的个性指纹,因热胶压工艺引起rfid芯片与二维码位置的不可控性,进一步加强了仿造难度,保证了包装袋内物品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双层材料;2-rfid芯片;21-线圈;3-二维码;4-坐标系;5-辅助识别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的复合包装袋,包括由双层材料1制成的包装袋,所述双层材料间1密封有rfid芯片2,rfid芯片2中可预先写入有关包装袋或包装袋中物品的信息,作为该包装袋的身份标识。试图取出rfid芯片2的行为必将导致包装袋的物理损坏。优选的,所述rfid芯片2经热胶压工艺密封在双层材料1间,rfid芯片2的表面设置有很薄的线圈21,在经热胶压工艺密封之后,线圈21与双层材料紧密贴合,在试图取出rfid芯片2的过程中,线圈21的损坏几率接近100%,使得仿造者不仅要仿造塑料袋,还需对rfid芯片进行修复,大大增加了仿造成本。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双层材料1间同时设置有rfid芯片2和二维码3,所述包装袋的表面设置有坐标系4和辅助识别图像5;rfid芯片2、二维码3和辅助识别图像5三者形成针对每个包装袋的个性指纹,优选的,rfid芯片2和二维码3经热胶压工艺密封,因热胶压工艺生产的随机元器件定位公差,即rfid芯片2和二维码3的位置存在公差,因此造成不同包装袋的个性指纹的相异性,得以通过个性指纹对包装袋进行验证。本实施例将热胶压工艺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转化为个性指纹,几乎消除了包装袋被仿造的可能性,其中对于个性指纹的验证采用可图像识别和比对等算法完成。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维码3为包装袋的唯一编号,通过顺序编号或不重复随机数生成。二维码的生成机制每次都可以调整,但所有的包装袋的编号在历史中都是唯一的。优选的,所述辅助识别图像5为公司logo或其他图案,于本实施例中为由3个三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logo。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坐标系4为十字坐标系,其作用在于更精确地读取个性指纹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图像识别前对于起皱的包装袋的图案进行校正。其次,十字坐标系可以起到防止袋子被物理拉伸的作用,坐标系的刻度与标准测量器具相互验证,可以让收货人通过坐标系刻度和刻度标准验证对袋子是否被物理性拉伸作出判读,以防止通过头部剪开—物理拉伸—重新热封袋口的方式来非法打开包装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包装袋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通过顺序编码或不重复随机数生成二维码;

步骤a2:在rfid芯片中写入物流信息并进行加密;

步骤a3:在包装袋的表面印制坐标系和辅助识别图像;

步骤a4:通过热胶压工艺将二维码和rfid芯片密封在包装袋的双层材料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包装袋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包裹发货前,获取包装袋上包括rfid芯片、二维码、辅助识别图像和坐标系的表面图像以及侧面封口位置图像;优选的,在取景时,可以在图像中标明取景地点、环境、时间、身份、设备的水印,进一步加强图像的真实性。

步骤b2:后台计算机对个性指纹进行提取记为原始指纹并发送至云端;优选的,对所述个性指纹进行提取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b21:从表面图像中识别出的rfid芯片、二维码、辅助识别图像分别随机获取一特征点,并结合坐标系获取其坐标;特征点的获取规则可根据不同需求而定,于本实施例中,获取辅助识别图像5中9个角点中的任意一个,获取二维码3边缘的4个角点中的任一个,获取rfid标签2边缘的圆形的外延切线交叉点(该圆形的在在x轴,y轴方向上的4个切点及切线组成的正方形的4个角点共计8个点)中的任意一个。

步骤b22:以三个特征点为三个顶点绘制虚拟三角形,即为个性指纹,于本实施例中,根据取得的特征点,可绘制9×4×8共288个不同的三角形。

步骤b3:包裹到货后,先确认包装袋是否存在物理性损坏,若无损坏,再次获取包装袋的表面图像,如步骤b21至步骤b22所述再次提取n个个性指纹记为待测指纹;

步骤b4:将原始指纹与待测指纹进行拟合对比,若n个个性指纹中有m个个性指纹拟合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判断包裹无误。n、m为预先设定的自然数且n大于m,如n为32,m为20,即32个个性指纹中只要20个个性指纹拟合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判断包裹无误。值得一提的是,阈值可预先设定调整,也可经自学习算法学习而得到。

与上述步骤中,所述拟合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步骤b41:提取待测指纹,其中n为自然数;

步骤b42:将原始指纹和待测指纹按照下式计算拟合度:

其中,t代表拟合度;i代表原始指纹的数据,包括三角形(如图3中的△abc,其中点a为获取辅助识别图像5的一个特征点,点b为二维码3的一个特征点,点c为rfid芯片的一个特征点)的顶点坐标、三边边长和周长;j代表待测指纹的数据,类型与i相对应,即若i取值为顶点坐标的时候,j也同样取对应的顶点坐标,取得的结果即为顶点坐标的拟合度。

步骤b43:将拟合度t与阈值t0进行对比,若t>t0,值得一提的是,该处要对比一组三角形中所有的参数,括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三边边长和周长,所有的拟合度都达标,则判断拟合度匹配成功,该个性指纹合格;若n个个性指纹中有m个个性指纹合格,则判断包裹无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