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7288发布日期:2018-12-01 01:1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采油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业采油工程领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在原油生产中,抽油机将井下液体举升到地面的过程中有用功率(或能量)与系统输入的功率(或能量)的比值。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由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两部分组成,是衡量抽油机是否节能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评价整个油田的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对于挖掘整个油田提升系统效率的潜力,提高油田的管理水平,降低采油能耗有着重要意义。

评价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按照某一给定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因素与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对应关系评价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从而可以通过调整该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因素来实现优化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目的。又例如通过实现率即:每口油井的实际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与本油田(或区块)的理论最佳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比率,来评价整个油田具有的提升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潜力。

虽然以上方法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评价与管理都进行了探讨,但是现场技术人员仍然不能对油田中所有油井的地面和井下效率以及改进潜力有一个直观的掌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所述方法包括:划分系统效率评价区域;获取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根据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和所述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可选地,划分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包括:

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井下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低效区;

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地面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低效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达标区;

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高效区;

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特效区或待核实区;

其中,所述系统效率等于所述井下效率值和所述地面效率值的乘积,18%≤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22%,28%≤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32%,38%≤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42%,48%≤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52%,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为100%,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为100%。

优选地,选取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为20%、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为30%、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为50%。

获取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根据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和所述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包括:

以井下效率值为横坐标地面效率值为纵坐标,或者以地面效率为横坐标井下效率为纵坐标,根据所获取的每口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绘制散点图,根据所述散点图落入的系统效率评价区域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划分系统效率评价区域;油井的效率值获取单元,获取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系统效率评价单元,根据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和所述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划分单元用于划分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具体用于划分: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井下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低效区;

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地面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低效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达标区;

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高效区;

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特效区或待核实区;

其中,所述系统效率等于所述井下效率值和所述地面效率值的乘积,18%≤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22%,28%≤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32%,38%≤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42%,48%≤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52%,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为100%,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为100%。

优选地,选取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为20%、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为30%、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为50%。

油井的效率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

系统效率评价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和所述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具体用于:

根据所获取的每口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绘制散点图,根据所述散点图落入的系统效率评价区域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评价与管理更为直观,克服了以往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完全掌握油井能耗信息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框图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框图的制作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划分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如下:

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井下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低效区;

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地面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低效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达标区;

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高效区;

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特效区或待核实区;

其中,系统效率值等于所述井下效率值和所述地面效率值的乘积。在定义系统效率边界值时,可以在以下范围中选取,18%≤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22%,28%≤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32%,38%≤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42%,48%≤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52%,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为100%,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为100%。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选取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为20%、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为30%、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为50%。

如图2所示,经过上述划分油井的系统效率值可以被划分为若干评价区域。

步骤s102:获取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了154口油井的实际生产数据:包括:井号(鉴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所有录取的井号统一标注为1#井,2#井……),井下效率,地面效率,系统效率。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步骤s103:根据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和所述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如图2),以井下效率值为横坐标地面效率值为纵坐标(或者以地面效率为横坐标井下效率为纵坐标),将步骤s102中获取的所述实际生产数据(如表1)以散点图方式绘制于步骤s101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中,得到该油田的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评价图。例如,按照本实施例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划分,1#井位于井下低效区,61#井位于达标区,进而根据由此得出的系统效率评价,可以制定相应的系统效率改进措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划分单元m101用于划分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具体用于划分:

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井下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低效区;

0%<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0%<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地面效率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低效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井下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地面潜力区;

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达标区;

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高效区;

所述系统效率>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所述地面效率≤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所述井下效率≤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所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特效区或待核实区;

其中,所述系统效率为所述井下效率值和所述地面效率值的乘积,18%≤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22%,28%≤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32%,38%≤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42%,48%≤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52%,所述第一地面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地面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地面效率边界值为100%,所述第一井下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二井下效率边界值为80%,所述第三井下效率边界值为100%。

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选取所述第一系统效率边界值为20%、所述第二系统效率边界值为30%、所述第三系统效率边界值为40%、所述第四系统效率边界值为50%。

油井的效率值获取单元m102获取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

系统效率评价单元m103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划分单元m101所划分的系统效率评价区域和所述油井的效率值获取单元m102获取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对系统效率进行评价具体包括:

根据所获取的每口油井的实际井下效率值和地面效率值,绘制散点图,根据所述散点图落入的系统效率评价区域评价所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评价与管理更为直观,克服了以往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完全掌握油井能耗信息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