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5536发布日期:2018-12-11 23:3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通过设置外挂键盘或者触控面板来实现对电子装置的输入操作。在设置外挂键盘的情况下,外挂键盘与电子装置的主体通常为独立的两个部分,在操作时二者通过插接、usb接口、蓝牙等方式实现信号连接,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按压外挂键盘的按键实现对电子装置的输入操作。在设置触控面板的情况下,触控面板通常与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集成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触碰显示面板中所显示出的键盘图案来实现对电子装置的输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柔性面板,包括操作侧和非操作侧,所述操作侧包括接触操作区;触感装置,包括多个凸起单元;所述触感装置配置为可使所述多个凸起单元顶起所述柔性面板的非操作侧,从而在所述接触操作区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所述凸起单元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触感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配置为驱动所述凸起单元至少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多个转轴,所述多个凸起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转轴上;所述凸起单元能够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所述多个转轴,从而可同时带动所述多个转轴进行旋转,以驱动所述多个凸起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杆;所述多个第一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转轴,从而可分别带动所述多个转轴进行旋转,以驱动所述多个凸起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多个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配置为作用于所述多个转轴以驱动所述多个转轴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柔性面板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具有与所述多个凸起单元相配合的多个开孔,以允许所述多个凸起单元从所述多个开孔中凸出。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基板,所述多个凸起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凸起单元能够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带动下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移位单元和回复单元,所述移位单元配置为驱动所述多个凸起单元至少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柔性面板产生位移;所述回复单元配置为驱动所述多个凸起单元至少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背离所述柔性面板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移位单元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相邻的所述凸起单元之间;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柔性面板的非操作侧表面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磁体的位置;所述回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柔性面板之间的弹簧。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柔性面板之间,所述第二框架具有与所述多个凸起单元相配合的多个开孔,以允许所述多个凸起单元从所述多个开孔中凸出。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移位单元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相邻的所述凸起单元之间;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的面向所述凸起单元一侧表面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磁体的位置;所述回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弹簧。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多个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配置为作用于所述第一基板以驱动所述第一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结构的工作状态。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所述柔性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或柔性触控面板。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任一电子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驱动所述凸起单元朝向所述柔性面板移动以使所述凸起单元顶起所述柔性面板的表面并使所述柔性面板的所述接触操作区的表面形成对应于所述多个凸起单元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或者驱动所述凸起单元背离所述柔性面板移动以使所述柔性面板的表面恢复平坦。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在柔性面板上形成凸起的操作部,因此操作者可以通过柔性面板上凸起的操作部感知输入位置,并通过触碰或按压凸起的操作部等方式实现输入操作,使输入操作更准确、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拆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处于键盘状态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2d和图2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2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3a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3b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处于键盘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装置的拆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a为图4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b为图4中的电子装置处于键盘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装置的拆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a为图6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7b为图6中的电子装置处于键盘状态的示意图;

图8a为图6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8b为图6中的电子装置处于键盘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另一种电子装置的拆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a为图9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10b为图9中的电子装置处于键盘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使用外挂键盘对电子装置进行输入操作时更方便,用户可以具有更好的输入体验,例如可以实现“盲打”,即不看键盘进行输入操作。但是,外挂键盘为独立的外设,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式设计。触控式电子装置虽然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在一起,但是用户只能通过触碰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平面图形的键盘来实现输入操作。进行输入操作时,用户有时无法准确定位显示面板中显示的键盘图形的位置,因此存在因定位不准而导致的输入错误等问题,因此用户的输入体验并不理想。例如,虽然可以通过增加按压震动和辅助声音等方式改善这一问题,但这些方式的作用效果仍不理想,用户仍然希望可以通过触觉这一熟悉的方式来准确定位输入的位置。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柔性面板和触感装置。该柔性面板包括操作侧和非操作侧,操作侧包括接触操作区;该触感装置包括多个凸起单元;触感装置配置为可使多个凸起单元顶起柔性面板的非操作侧,从而在接触操作区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在接触操作区的表面上形成的这些凸起的操作部,例如,可以辅助用户通过触觉来准确定位输入的位置,提供类似外挂键盘的操作体验,同时还有助于实现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式设计。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该电子装置包括柔性面板101和触感装置102。

柔性面板101包括操作侧101a和非操作侧101b,操作侧101a包括接触操作区101c。例如,接触操作区101c为柔性面板101的操作侧101a表面的一部分。例如,图1中示出了接触操作区101c位于操作侧101a表面的中间位置。在其他示例中,接触操作区101c也可以位于操作侧101a表面的某一边缘位置。本实施例对接触操作区101c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触感装置102包括多个凸起单元1021,例如,多个凸起单元1021的设置位置与接触操作区101c的位置相对应。触感装置102配置为可使多个凸起单元1021顶起柔性面板101的非操作侧101b,从而在接触操作区1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1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1011。

本实施例的示例中,触感装置例如还可以包括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配置为驱动凸起单元1021至少在垂直于柔性面板101的方向(如图2a和图2b中竖直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使多个凸起单元1021顶起柔性面板101的非操作侧101b,从而在接触操作区1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1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1011。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该驱动结构包括多个转轴1022,多个凸起单元1021设置在多个转轴1022上,例如设置在多个转轴1022的表面上或者嵌设在多个转轴1022中。例如,一个转轴1022上设置一个或者均匀设置多个凸起单元1021(如图中示出的情况);又例如,相邻转轴1022上的凸起单元1021可以对齐设置(如图中示出的情况)或者错位设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凸起单元1021在转轴1022上设置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凸起单元1021在转轴1022上设置方式可以与预设要形成的键盘类型相关。凸起单元1021能够在转轴1022的带动下在垂直于柔性面板101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情形,通过转轴1022的旋转来带动凸起单元1021在垂直于柔性面板101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例如,在图2a所示的情况下,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第一状态),此时电子装置的柔性面板101处于平面模式,例如柔性面板101具有触控功能,此时用户可以在柔性面板101上进行滑动、手势等触控操作。凸起单元1021位于转轴1022的侧面,例如在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表面的平面中处于相邻的转轴1022之间,从而凸起单元1021不会对柔性面板101施加力的作用,柔性面板101的表面保持平坦。当旋转转轴1022时,凸起单元1021逐步转向柔性基板101,如图2b所示,凸起单元1021最终可以顶起柔性面板101的非操作侧101b并对柔性面板101施加力的作用,从而在接触操作区1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1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1011,电子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状态),此时电子装置的柔性面板处于键盘模式,例如此时具有触控功能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显示键盘图像,且键盘图像与多个凸起的操作部1011一一对应,由此用户可以借助这些“凸起”键盘按键进行数字、文字等字符输入等操作,如此形成的键盘根据需要可以为任意形式的键盘,例如qwerty键盘等。

本实施例中,柔性面板101例如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或柔性触控面板,例如该柔性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相应地,具有触控功能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是外挂式(on-cell)型oled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内置式(in-cell)型oled触控显示面板等,例如触控结构可以为电阻式、电容式、光电式等。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在柔性面板101为柔性触控面板,例如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并且电子装置处于键盘模式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柔性面板101上凸起的操作部1011感知输入位置,并通过触碰凸起的操作部1011实现输入操作,使输入操作更准确、方便。

例如,在另一个示例中,在柔性面板101为柔性显示面板,例如柔性非触控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并且电子装置处于键盘模式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柔性面板101上凸起的操作部1011感知输入位置,并通过按压凸起的操作部1011(即按键的方式)实现输入操作。例如,凸起单元1021内部包括接触式开关,按压凸起的操作部1011可以使凸起单元1021内的接触式开关导通,从而实现输入操作。或者,凸起单元1021内部包括电容式开关,按压凸起的操作部1011可以使改变开关电极间的距离从而产生电容量的变化,使得电容式开关导通,进而实现输入操作。当按压的外力撤除时,凸起单元1021的接触式开关或电容式开关回复至非输入状态。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c所示,驱动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杆1023,第一连杆1023同时连接于多个转轴1022的中部,从而第一连杆1023可同时带动多个转轴1022进行旋转,使得第一连杆1023可以同时驱动多个凸起单元1021在垂直于柔性面板101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在图2c中,第一连杆1023和转轴1022的与彼此相接处的表面可以分别具有相配合的部分齿条齿轮组合结构,因此可以通过拉动第一连杆1023来带动转轴1022进行转动。例如,在图2b所示的情况下,沿横向箭头所示的方向往复拉动第一连杆1023即可实现带动转轴1022进行往复旋转,实现柔性面板在平面模式和键盘模式之间切换。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驱动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同时连接于多个转轴的端面,从而第一连杆可同时带动多个转轴进行旋转,使得第一连杆可以同时驱动多个凸起单元在垂直于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如图2d和图2e所示,第一连杆1123上和转轴1022的端面分别具有相配合的导轨1123a和条形滑块1122,条形滑块的1122的第一端1122a配置为可以沿导轨1123a滑动使得条形滑块1122的第二端1122b可以进行旋转。例如,沿横向箭头所示的方向往复拉动第一连杆1123,此时条形滑块1122的第一端1122a可以沿导轨1123a以条形滑块1122的第二端1122b为圆心进行画圆运动,使得第二端1122b可以进行旋转。例如,第二端1122b可以固定连接于转轴的1022的端面,因此可以通过拉动第一连杆1123来带动转轴1022进行转动。

例如,图2e是将图2d中的第一连杆1123向左推动,使得条形滑块1122的第一端1122a沿导轨1123a以条形滑块1122的第二端1122b为圆心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之后的状态图,此过程中条形滑块1122的第一端1122a带动转轴1022也进行相应地转动。例如,图2d和图2e中仅示出了第一连杆1123具有一个滑轨1123a的情况,实际上,第一连杆1123上可以具有多个滑轨1123a,相应地多个转轴1022上还分别连接有条形滑块1122,从而实现第一连杆1123可以同时带动多个转轴1022进行旋转。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驱动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连杆,多个第一连杆分别连接于一个或多个转轴,从而可分别带动一个或多个转轴进行旋转,使得多个第一连杆可以分部分驱动多个凸起单元在垂直于柔性面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图2f中示出了三个第一连杆,即1023a、1023b和1023c,三个第一连杆1023a、1023b和1023c分别连接于三个转轴1022a、1022b和1022c,从而每个第一连杆可以驱动一个转轴,实现对多个转轴的分别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为清楚起见,图2f中仅示出了三个第一连杆,实际上,其他转轴也分别连接有其他的第一连杆。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再一示例中,除采用第一连杆通过旋转多个转轴以带动凸起单元产生位移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驱动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杆1025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杆1025上的多个凸轮结构1026,图中示出的为第二连杆1025的截面图,第二连杆1025的延伸方向与转轴的延伸方向相同。凸轮结构1026配置为作用于多个转轴1022以驱动多个转轴1022在垂直于柔性面板101的方向(如图中竖直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如图3a所示,在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凸轮结构1026的凸出端位于第二连杆1025的侧面,例如在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表面的平面中位于相邻的第二连杆1025之间,从而凸轮结构1026不会对转轴1022施加力的作用,柔性面板101的表面保持平坦,此时电子装置的柔性面板处于平面模式。当旋转第二连杆1025,使得第二连杆1025带动凸轮结构1026转动时,凸轮结构1026的凸出端逐步转向转轴1022,如图3b所示,凸轮结构1026最终可以顶起转轴1022,从而多个凸起单元1021顶起柔性面板101的非操作侧101b,并对柔性面板101施加力的作用,从而在接触操作区1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1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1011,此时电子装置处于键盘模式。当不需要键盘模式时,继续旋转第二连杆1025,使凸轮结构1026的凸出端转至第二连杆1025的侧面,从而凸轮结构1026不再对转轴1022施加力的作用,转轴1022例如可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柔性面板101的表面恢复平坦,电子装置恢复平面模式。

例如,每个转轴1022分别采用一个第二连杆1025进行控制(即图3a及3b示出的情况),此时每个第二连杆1025上可以具有两个凸轮结构1026,该两个凸轮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杆1025的两端,例如可以对应于图1中示出的转轴1022的两端1022a和1022b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一个第二连杆1025可以整体顶起一个转轴1022。

例如,在另一示例中,多个转轴1022也可以由一对第二连杆1025,即两个第二连杆1025同时进行控制,此时多个转轴1022固定连接于一个框架上,凸轮结构1026例如可以对应于图1中示出的框架的四个边角1022a、1022b、1022c和1022d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一对第二连杆1025可以整体顶起多个转轴1022。

本实施例的示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结构例如还可以包括第一框架103,第一框架103设置于多个转轴1022与柔性面板101之间,第一框架103具有与多个凸起单元1021相配合的多个开孔1031,以允许多个凸起单元1021从多个开孔1031中凸出。

例如,如图5a和5b所示,在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框架103的情况下,多个凸起单元1021可以在多个转轴1022的带动下在多个开孔1031限定的空间内凸出并顶起柔性面板101的非操作侧101b。此时,第一框架103可以起到支撑、保护柔性显示面板101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限定凸起单元1021凸出位置、防止凸起单元1021横向移位的作用。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如图6、图7a和图7b所示,该电子装置包括柔性面板201和触感装置202。柔性面板201包括操作侧201a和非操作侧201b,操作侧201a包括接触操作区201c。触感装置202包括多个凸起单元2021,例如,多个凸起单元2021的设置位置与触操作区201c的位置相对应。触感装置202配置为可使多个凸起单元2021顶起柔性面板201的非操作侧201b,从而在接触操作区2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2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2011。

本实施例的示例中,触感装置例如还可以包括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配置为驱动凸起单元2021至少在垂直于柔性面板201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如图6所示,驱动结构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024,多个凸起单元2021设置在第一基板2024上,例如多个凸起单元2021以阵列的形式均匀设置在第一基板2024上(如图中示出的情况),又或者多个凸起单元2021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呈图案化设置在第一基板2024上。凸起单元2021能够在第一基板2024的带动下在垂直于柔性面板201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从而多个凸起单元2021顶起柔性面板201的非操作侧201b,并在接触操作区2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2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2011。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可以包括移位单元和回复单元,移位单元配置为驱动多个凸起单元2021至少在垂直于柔性面板201的方向上朝向柔性面板201产生位移;回复单元配置为驱动多个凸起单元2021至少在垂直于柔性面板201的方向上背离柔性面板201产生位移。在本实施例的示例中,移位单元和回复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

又例如,在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示例中,移位单元204可以包括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第一磁体204a设置于第一基板2024上的相邻的凸起单元2021之间;第二磁体204b设置于柔性面板201的非操作侧201b表面的对应于第一磁体204a的位置。例如,回复单元205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2024和柔性面板201之间的弹簧。例如,第一基板2024和柔性面板201之间具有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第一基板2024和柔性面板201的四条边的边缘位置,又例如多个弹簧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第一基板2024和柔性面板201的四个边角的位置。

例如,对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其中之一为电磁体,而另一个为磁性材料制备,从而能够被磁化。可以通过对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中的电磁体进行通电或断电操作来控制移位单元204的工作状态。例如,如图7a所示,在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下,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处于断电状态,此时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不会产生吸引力,而回复单元205,例如弹簧,处于松弛状态,因此可以保持第一基板2024和柔性面板201相隔一定的距离,凸起单元2021不会凸出于柔性面板201,柔性面板201的表面保持平坦。

如图7b所示,对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中的电磁体通电后,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相互吸引从而贴合在一起,此时回复单元205,例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多个凸起单元2021顶起柔性面板201的非操作侧201b,并对柔性面板201施加力的作用,从而在接触操作区2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2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2011,即呈现电子装置的键盘状态。当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断电后,第一磁体204a和第二磁体204b间不再具有吸引力,回复单元205回复,将第一基板2024和柔性面板201恢复彼此间隔的状态,柔性面板201恢复表面平坦。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中,除采用上述移位单元和回复单元使凸起单元产生位移外,如图8a和图8b所示,驱动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杆2025(图中示出的为第二连杆的截面图)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杆2025上的多个凸轮结构2026,凸轮结构2026配置为作用于第一基板2024以驱动第一基板2024在垂直于柔性面板201的方向(图中竖直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示例中,驱动结构包括两个第二连杆2025,每个第二连杆2025上设置两个凸轮结构2026。例如,两个第二连杆2025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基板2024的两侧,凸轮结构2026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连杆2025两端的对应于第一基板2024的四个边角的位置,例如图6中的虚线图形分别示出了第二连杆2025和凸轮结构2026对应设置的位置。

在该示例中,第二连杆2025的数量以及第二连杆2025上所设置的凸轮结构202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该示例中,在电子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凸轮结构2026的凸出端位于第二连杆2025的侧面,从而凸轮结构2026不会对第一基板2024施加力的作用,柔性面板201的表面保持平坦。当旋转第二连杆2025,使得第二连杆2025带动凸轮结构2026转动时,凸轮结构2026的凸出端逐步转向第一基板2024,如图8b所示,凸轮结构2026最终可以顶起第一基板2024,从而多个凸起单元2021顶起柔性面板201的非操作侧201b,并对柔性面板201施加力的作用,从而在接触操作区201c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2021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2011,此时电子装置处于键盘模式。当不需要键盘模式时,继续旋转第二连杆2025,使凸轮结构2026的凸出端转至第二连杆2025的侧面,从而凸轮结构2026不再对第一基板2024施加力的作用,第一基板2024例如可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柔性面板201的表面恢复平坦,电子装置恢复平面模式。

在本示例中,第二连杆2025和凸轮结构2026例如构成移位单元,用于推动第一基板2024前进,为此例如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回复单元(图中未示出)以辅助第一基板2024回复,例如在柔性面板201和第一基板2024之间设置压缩弹簧,该弹簧用于推动第一基板2024后退,或者在第一基板2024背离柔性面板201的一侧设置拉伸弹簧,该弹簧用于拉动第一基板2024后退。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驱动结构例如还可以包括第二框架203,第二框架203设置于第一基板2024与柔性面板201之间,第二框架203具有与多个凸起单元2021相配合的多个开孔2031,以允许多个凸起单元2021从多个开孔2031中凸出。此时,多个凸起单元2021可以在多个开孔2031限定的空间内凸出并顶起柔性面板201的非操作侧201b。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03可以起到支撑、保护柔性显示面板201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限定凸起单元2021凸出位置、防止凸起单元2021横向移位的作用。

例如,如图10a和10b所示,在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框架203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移位单元214和回复单元215驱动第一基板2024在垂直于柔性面板201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例如,移位单元214包括的第一磁体214a和第二磁体214b中,第一磁体214a设置于第一基板2024上的相邻的凸起单元2021之间;第二磁体214b设置于第二框架203的面向凸起单元2021一侧表面的对应于第一磁体214a的位置。回复单元215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2024和第二框架203之间的弹簧。例如,第一基板2024和第二框架203之间具有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第一基板2024和第二框架203的四条边的边缘位置,又例如多个弹簧可以设置在对应于第一基板2024和第二框架203的四个边角的位置。此时,移位单元214和回复单元215的工作过程同上述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子装置例如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206,该控制装置206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结构的工作状态。

例如,该控制装置206可以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驱动结构进行信号连接,从而实现对驱动结构的工作状态的控制。例如,该控制装置206可以根据操作者输入的控制信号或者根据电子装置中预先设定的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结构,从而实现电子装置的初始状态与键盘状态的转换。

例如,在图10a和图10b所示的示例中,当柔性面板201为柔性显示面板时,控制装置206可以根据柔性面板201的显示状态,例如显示画面中是否存在输入框、是否需要进行输入操作等,例如控制第一磁体214a与第二磁体214b是否通电,进而控制凸起单元2021是否产生位移。例如,该控制装置206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控制装置206可以包括处理电路以及存储器件,该存储器件可以为磁性存储器件或半导体存储器件,用于存储操作指令或数据等。例如,该柔性面板和触感装置可以共用同一个控制装置206,并且还可以共用其他部件,例如电源、存储器等。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操作方法,该电子装置如上所述包括柔性面板和触感装置。该柔性面板包括操作侧和非操作侧,操作侧包括接触操作区;该触感装置包括多个凸起单元,多个凸起单元设置于柔性面板的非操作侧;触感装置配置为可使多个凸起单元顶起柔性面板的非操作侧,从而在接触操作区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对应于该电子装置,该操作方法包括:驱动凸起单元朝向柔性面板移动以使凸起单元顶起柔性面板的表面并使柔性面板的接触操作区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多个凸起单元的多个凸起的操作部,从而柔性面板呈现键盘状态;或者驱动凸起单元背离柔性面板移动以使柔性面板的表面恢复平坦,从而柔性面板呈现初始状态。

例如,在柔性面板呈现键盘状态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柔性面板上凸起的操作部感知输入位置,并通过触碰或按压凸起的操作部等方式实现输入操作,使输入操作更准确、方便。

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