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及其验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29962发布日期:2020-02-04 12:1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及其验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全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及其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身份安全验证在银行、海关、机场、火车站等场景中应用广泛,随着身份证件中非接触式智能芯片的普及和人脸识别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对于身份验证系统的简易性、高效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身份安全验证一方面需要验证证件的真伪,另一方面需要验证持证人与证件所有者是否一致。目前,对于前者,主要是利用证件本身的防伪点进行识别,或者人工判断芯片读取照片与证件表面印刷照片是否一致。而对于后者,则通常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核验,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且验证的可靠性强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能力,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显著降低。

目前已存在一些基于二代身份证和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安全验证系统,但是仅仅依靠二代身份证和人脸识别技术在很多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领域还存在安全程度较低的风险。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及其验证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及其验证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码输入模块、密码提取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指纹提取模块、虹膜识别模块、虹膜提取模块、活体检测模块、特征提取模块、身份证件验证模块、证件信息提取模块、注册模块、控制模块、密码验证模块、公安数据库接口以及控制指令传输模块;其中:

所述的密码输入模块与密码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密码输入模块用于手动输入控制密码,所述的密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控制密码并将控制密码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指纹识别模块与指纹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指纹提取模块用于输入指纹密码信息,所述的指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指纹密码信息并将指纹密码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虹膜识别模块与虹膜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虹膜识别模块用于输入人眼虹膜密码信息,所述的虹膜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虹膜密码信息并将虹膜密码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活体检测模块与特征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活体检测模块用于输入活体检测信息,所述的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活体检测信息并将活体检测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身份证件验证模块与证件信息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身份证件验证模块用于输入身份证件信息,所述的证件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身份证件信息并将身份证件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注册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其用于新用户注册账号信息并将注册完成的账号信息保存在身份验证模块中;

所述的控制模块与密码提取模块、指纹提取模块、虹膜提取模块、特征提取模块、证件信息提取模块、密码验证模块、公安数据库接口以及控制指令传输模块连接;其用于接收、处理输入注册信息并将注册信息存储在密码验证模块中;用于接收、处理输入的密码信息并与密码验证模块以及公安数据库接口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控制指令传输模块工作;

所述的密码验证模块用于存储注册信息;

所述的公安数据库接口用于调用公民身份信息;

所述的控制指令传输模块用于向外传输控制指令。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密码由数字、符号和字母的任意组合所组成,且所述的控制密码的长度不小于六个字符。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密码包括进入密码和报警密码,所述的进入密码用于正确操作时输入的密码,所述的报警密码用于紧急情况报警寻求帮助时输入的密码。

优选的,所述的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护照以及外国人居留证。

优选的,所述的账号信息包括注册账户的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以及身份证件信息。

设计一种安全身份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账号注册:通过所述的注册模块注册用户的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以及身份证件信息;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公安数据库接口来鉴别身份证件信息的真伪;鉴别通过以后所述的控制模块将注册完成的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以及身份证件信息存入密码验证模块中;

步骤二、安全验证:首先,用户将身份证件放置在所述的身份验证验证模块中,控制模块通过公安数据库接口来鉴别身份证件信息的真伪,当鉴别通过以后用于依次输入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进行验证;全部验证通过以后,所述的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至控制指令传输模块中。

优选的,所述的特征提取模块通过高速提取人体面部的浅层特征图像,并对得到的浅层特征图像进行降维处理,得到适于计算的低维特征。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及其验证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安全身份验证系统首先通过身份证件进行验证,并将身份证件验证的信息与公安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有效确保了身份证件信息的准确性;然后再通过输入控制密码、指纹识别、虹膜检测,进行人证一致性检测,提高了验证的安全性;最后,本发明系统还设置有活体检测模块,通过动态输入活体信息密码,确保人处于自由活动、没有处于胁迫状态,进一步确保了人证合一、持证人主动验证的实事,进而更加提高了验证的安全性;

(2)本发明安全身份验证系统的控制密码设置包括进入密码和报警密码,当持证人处于胁迫、非主动情况下,可以输入报警密码;控制模块便将报警讯息提高公安数据库接口传递至报警平台,以此可降低犯罪的可能性,同时也保证了人质的安全;

(3)本发明安全身份验证系统结构简单、身份验证方便、安全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安全身份验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阅附图1所示一种安全身份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码输入模块、密码提取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指纹提取模块、虹膜识别模块、虹膜提取模块、活体检测模块、特征提取模块、身份证件验证模块、证件信息提取模块、注册模块、控制模块、密码验证模块、公安数据库接口以及控制指令传输模块;其中:

所述的密码输入模块与密码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密码输入模块用于手动输入控制密码,所述的密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控制密码并将控制密码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指纹识别模块与指纹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指纹提取模块用于输入指纹密码信息,所述的指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指纹密码信息并将指纹密码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虹膜识别模块与虹膜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虹膜识别模块用于输入人眼虹膜密码信息,所述的虹膜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虹膜密码信息并将虹膜密码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活体检测模块与特征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活体检测模块用于输入活体检测信息,所述的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活体检测信息并将活体检测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身份证件验证模块与证件信息提取模块连接,且所述的身份证件验证模块用于输入身份证件信息,所述的证件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身份证件信息并将身份证件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中;

所述的注册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其用于新用户注册账号信息并将注册完成的账号信息保存在身份验证模块中;

所述的控制模块与密码提取模块、指纹提取模块、虹膜提取模块、特征提取模块、证件信息提取模块、密码验证模块、公安数据库接口以及控制指令传输模块连接;其用于接收、处理输入注册信息并将注册信息存储在密码验证模块中;用于接收、处理输入的密码信息并与密码验证模块以及公安数据库接口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控制指令传输模块工作;

所述的密码验证模块用于存储注册信息;

所述的公安数据库接口用于调用公民身份信息;

所述的控制指令传输模块用于向外传输控制指令。

所述的控制密码由数字、符号和字母的任意组合所组成,且所述的控制密码的长度为六个字符,所述的控制密码包括进入密码和报警密码,所述的进入密码用于正确操作时输入的密码,所述的报警密码用于紧急情况报警寻求帮助时输入的密码,所述的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护照以及外国人居留证,所述的账号信息包括注册账户的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以及身份证件信息。

本发明的一种安全身份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账号注册:通过所述的注册模块注册用户的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以及身份证件信息;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公安数据库接口来鉴别身份证件信息的真伪;鉴别通过以后所述的控制模块将注册完成的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以及身份证件信息存入密码验证模块中;

步骤二、安全验证:首先,用户将身份证件放置在所述的身份验证验证模块中,控制模块通过公安数据库接口来鉴别身份证件信息的真伪,当鉴别通过以后用于依次输入控制密码、指纹密码信息、虹膜密码信息、活体检测信息进行验证;全部验证通过以后,所述的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至控制指令传输模块中。

所述的特征提取模块通过高速提取人体面部的浅层特征图像,并对得到的浅层特征图像进行降维处理,得到适于计算的低维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