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触摸屏的手势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4848发布日期:2019-02-12 23:0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用于触摸屏的手势识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手势识别技术,特别涉及适于汽车的一种用于触摸屏的手势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中控台是现有汽车中常见的控制部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带有触摸屏的中控台,汽车的前排乘员(驾驶员或副驾座椅的其他成员)可以在触摸屏执行手势滑动操作,从而触发相应操作指令的产生。

对于驾驶员而言,在中控台的触摸屏执行手势滑动操作后,很容易出于驾驶安全的考虑而迅速将操作手回位至方向盘,而当操作手在回位过程中与触摸屏接触时,则有可能在触摸屏产生跟随正常手势滑动操作的误滑动操作,这样的误滑动操作可以称之为回程误差操作。

由于回程误差操作的轨迹同样可以被处理器识别,因此,有可能使处理器根据回程误差操作产生与正常手势滑动操作作用相反的操作指令,或者,也有可能使处理器根据正常手势滑动操作的轨迹和回程误差轨迹的组合产生错误的操作指令。

可见,回程误差操作会影响手势识别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触摸屏的手势识别方法,所述手势识别方法包括:

检测在所述触摸屏产生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

在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产生后的预设时间窗口内检测第二手势滑动轨迹;

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

响应于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表示回程意图的轨迹趋势,将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从存放有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待解析队列中移除。

可选地,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汽车的方向盘的一侧,并且,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相对于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所述方向盘的矢量方位;基于所述矢量方位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的指向特性,其中,若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具有自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终止位置指向所述方向盘的指向特性,则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表示回程意图。

可选地,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相对于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矢量方位包括:在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终止位置创建关联延展区;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关联延展区的交叠关系,其中,若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起始位置落入在所述关联延展区,则基于所述矢量方位确定的指向特性表示自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终止位置发起指向。

可选地,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相对于所述方向盘的矢量方位包括:创建自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终止位置或者所述关联延展区向所述方向盘所在方位辐射的回程包络区;确定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与所述回程包络区的交叠关系,其中,若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落入在回程包络区内,则基于所述矢量方位确定的指向特性表示指向所述方向盘。

可选地,所述手势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检测所述汽车的行驶速度;根据所述行驶速度调节所述回程包络区的辐射角大小。

可选地,所述手势识别方法以所述方向盘的拇指操作握持区域表征所述方向盘所在方位。

可选地,所述手势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检测所述方向盘的旋转角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旋转角度的变化更新所述方向盘所在方位。

可选地,比较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手势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装设于中控台的触摸屏、位于所述中控台一侧的方向盘,所述汽车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与所述触摸屏和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连接的所述处理器。

基于上述的各实施例,通过识别在预设时间窗口内跟随所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产生的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并且,可以避免轨迹趋势具有回程意图的所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对手势识别的干扰,从而降低手势操作中产生回程误差的概率,由此提高手势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触摸屏的手势识别方法的示例性流程示意图;

图2为基于如图1所示的手势识别方法的一实例示意图;

图3为基于如图1所示的手势识别方法的另一实例示意图;

图4为基于如图1所示的手势识别方法的又一实例示意图;

图5为如图4所示实例中的指向特性判断机制的原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触摸屏的手势识别方法的示例性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触摸屏的手势识别方法包括:

s101:检测在触摸屏产生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

s102:在第一手势滑动轨迹产生后的预设时间窗口内检测第二手势滑动轨迹;

s103: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

s104:响应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表示回程意图的轨迹趋势,将第二手势滑动轨迹从存放有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待解析队列中移除。

上述流程中,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可以看作是正常操作手势的滑动轨迹,相应地,第二手势滑动轨迹有可能是正常操作手势的滑动轨迹,但也有可能是操作手回程时附带的误操作手势的滑动轨迹。因此,通过识别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可以对存在不确定性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做甄别,以避免轨迹趋势具有回程意图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对手势识别的干扰,从而降低手势操作中产生回程误差的概率,由此提高手势识别的准确性。

图2为基于如图1所示的手势识别方法的一实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例包括:

s201:检测在触摸屏产生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

s202:将检测到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存放在待解析队列中;

s203:在第一手势滑动轨迹产生后的预设时间窗口内检测第二手势滑动轨迹;

s204:将检测到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存放在待解析队列中;

s205: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是否具有回程意图;

s206:响应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表示回程意图的轨迹趋势,将第二手势滑动轨迹从待解析队列中移除,并触发对待解析队列中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解析;

s207:响应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非回程意图的轨迹趋势,触发对待解析队列中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解析。

其中,s207对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解析,可以是先后对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分别解析,或者,也可以是将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作为一个组合手势进行解析。

在实际使用中,对于轨迹趋势具有回程意图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而言,其有可能是操作者(例如驾驶员)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误操作,并且此类误操作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往往会小于属于正常手势操作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例如,不足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的一半、三分之一、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基于此,对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甄别可以进一步包括比较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的步骤。

图3为基于如图1所示的手势识别方法的另一实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例包括:

s301:检测在触摸屏产生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

s302:将检测到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存放在待解析队列中;

s303:在第一手势滑动轨迹产生后的预设时间窗口内检测第二手势滑动轨迹;

s304:将检测到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存放在待解析队列中;

s305: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是否小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

s306:响应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小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是否具有回程意图;

s307:响应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表示回程意图的轨迹趋势,将第二手势滑动轨迹从待解析队列中移除,并触发对待解析队列中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解析;

s308:响应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不小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比较结果、或者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非回程意图的轨迹趋势,触发对待解析队列中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解析。

上述实例通过触压检测值和/或行程检测值的判断,可以针对第二手势滑动轨迹有较大概率属于正常操作手势的情况省去后续处理,而对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有较大概率属于误操作手势的情况,可以通过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指向性来甄别其轨迹趋势是否具有回程意图。

例如,考虑到驾驶员完成手势操作的操作手会在完成正常手势操作后习惯性地回归至握持方向盘的姿态,因此,回程意图一方面表现在以正常手势的终止位置为移动起始位置、并以方向盘所在方位为移动目标位置。

图4为基于如图1所示的手势识别方法的又一实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例包括:

s401:检测在触摸屏产生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

s402:将检测到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存放在待解析队列中;

s403:在第一手势滑动轨迹产生后的预设时间窗口内检测第二手势滑动轨迹;

s404:将检测到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存放在待解析队列中;

s405a: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相对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方向盘的矢量方位;

s405b:基于矢量方位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的指向特性,即,基于矢量方位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是否具有自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终止位置指向方向盘的指向特性;

s406:响应于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具有自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终止位置指向方向盘的指向特性,将第二手势滑动轨迹从待解析队列中移除,并触发对待解析队列中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解析;

s407:若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轨迹趋势不具有自第一手势滑动轨迹的终止位置指向方向盘的指向特性,则触发对待解析队列中的第一手势滑动轨迹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的解析。

图5为如图4所示实例中的指向特性判断机制的原理图。请参见图5,当在装设于中控台51的触摸屏50先后检测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之后,可以在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的终止位置创建关联延展区510a,并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的起始位置与关联延展区510a的交叠关系,其中,若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的起始位置落入在关联延展区510a,则基于矢量方位确定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的轨迹趋势具有自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的终止位置发起指向的指向特性。由于关联延展区510a的创建,不但可以覆盖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的起始位置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的终止位置重合的情况(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为连续手势),还可以涵盖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的起始位置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的终止位置不同的情况(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与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为间断手势),例如,操作手在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完成后短暂离开触摸屏,然后在回程过程中又误触碰了触摸屏并形成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

仍参见图5,当在装设于中控台51的触摸屏50先后检测到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和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之后,还可以创建自第一手势滑动轨迹511的终止位置或者自关联延展区510a向方向盘52所在方位辐射的回程包络区510b,并确定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与回程包络区510b的交叠关系,其中,若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部分或完全落入在回程包络区510b内,则基于矢量方位确定的第二手势滑动轨迹512的轨迹趋势具有指向方向盘52的指向特性。

在图5中,以方向盘52的拇指操作握持区域520(例如靠近按键面板的区域)表征方向盘所在方位,拇指操作握持区域520的大小可以大于关联延展区510a,以形成从关联延展区510a向拇指操作握持区域520呈预定辐射角α辐射的回程包络区510b。

其中,拇指操作握持区域520的位置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例如,检测方向盘52的旋转角度(方向盘52具有旋转自由度r)、并根据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的变化更新方向盘52所在方位。并且,辐射角α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可以检测汽车的行驶速度、并根据行驶速度调节回程包络区510b的辐射角α大小。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系统框架示意图。如图6所示,汽车可以包括装设于中控台51的触摸屏50、位于中控台51一侧的方向盘52,汽车还可以包括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1、以及与触摸屏50和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1电连接的处理器62。该汽车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方向盘52、并用于检测方向盘52旋转角度的传感器63,处理器62也与该传感器63电连接。

其中,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1可以存储指令600,指令600在由处理器62执行时可以使得处理器62执行前文所述的如图1至图4所示流程中的步骤。

另外,处理器62可以是vcu(整车控制器)或ecu(电子控制单元)、或者独立于这二者之外的处理器。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