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6658发布日期:2019-01-16 06:1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



背景技术:

触控屏是一种感应式液晶显示设备,由于其具有易操作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等优点,是一种主要的人机交互设备。触控屏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终端的同时,用户对其视觉效果的要求日益增高。

然而,市场上大部分触控屏传感器必须通过彩色滤光片来获得红蓝绿三种基本色,这种方式会导致触控屏色彩纯度低、显色性和还原率低及触控屏ntsc色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能够提高触控屏色彩纯度、显色性、还原率及触控屏ntsc色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量子点膜;

在所述量子点膜上形成导电层;

对所述导电层进行处理,以在所述量子点膜上形成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将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连接,形成传感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形成于所述量子点膜的同一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形成于所述量子点膜的不同表面,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量子点膜包括两相对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量子点膜的其中一个相对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量子点膜的另一个相对表面,所述发射电路由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行处理后形成,所述接收电路由所述第二导电层进行处理后形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包括第一量子点膜和第二量子点膜,所述第一量子点膜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量子点膜包括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同向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所述接收电路,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发射电路,所述第一量子点膜通过光学胶与所述发射电路通过光学胶粘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量子点膜上形成导电层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在所述量子点膜上通过溅镀或涂覆处理,以形成所述导电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导电层进行处理,以在所述量子点膜上形成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对所述导电层采用图案转移工艺处理,以在所述量子点膜上形成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第一方面公开的方法制备的传感器,包括量子点膜,发射电路及接收电路,所述发射电路设置于所述量子点膜上,所述接收电路设置于所述量子点膜上,且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发射电路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设置于所述量子点膜的同一表面或不同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包括第一量子点膜和叠设于所述第一量子点膜上的第二量子点膜,所述第一量子点膜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量子点膜包括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同向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所述接收电路,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所述发射电路,所述第一量子点膜和所述发射电路之间设置有光学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光学处理封装膜、第一阻隔层、量子点材料涂层、第二阻隔层及第二光学处理封装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通过在量子点膜上附上导电层,然后处理导电层,以在量子点膜上形成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电连接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后形成传感器。采用上述方式制备的传感器结构紧凑且能够获得红蓝绿三种基本色,从而能够提高了触控屏色彩纯度、显色性、还原率及触控屏ntsc色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传感器的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传感器的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传感器的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传感器的第四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传感器的第五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传感器的量子点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能够提高触控屏色彩纯度、显色性、还原率及触控屏ntsc色域。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量子点膜。

具体地,该量子点膜由第一光学处理封装膜、第一阻隔层、量子点材料涂层、第二阻隔层及第二光学处理封装膜从上到下依次层叠形成。

其中,量子点为颗粒直径仅有2~20nm的纳米粒子,由于纳米粒子具有纳米效应,可通过对量子点进行光电刺激,使得量子点根据光刺激发出特定频率的光。利用这些特定频率的光可获得红蓝绿三种基本色,从而将量子点应用于显示设备时,可有效提高色彩质量。

s2:在该量子点膜上形成导电层。

具体地,先对量子点膜的表面进行处理(如等离子清洗,即plasma或uv紫外线清洗),提高量子点膜表面形成导电层的附着力,然后量子点膜可通过溅镀或涂覆处理,以在量子点膜上形成导电层。

由于量子点膜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因此,在量子点膜上形成导电层时,不可采用传统的高温溅镀或涂覆处理,而是应该严格注意导电层的温度,在低温条件下实现导电层的形成。事实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层可选用低温导电油墨,然后再采用低温工艺在量子点膜上涂布形成该导电层。

s3:对该导电层进行处理,以在该量子点膜上形成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具体地,导电层可采用图案转移工艺处理,以在量子点膜上形成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s4:将该发射电路和该接收电路连接,形成传感器。

具体地,将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通过电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该传感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可形成于量子点膜的同一表面。也就是说,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通过形成在量子点膜同一表面上的导电层直接处理形成。

采用上述方式,传感器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且由于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形成于同一表面,因此,制备的传感器厚度小,可适用于体积较小的显示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或柔性折叠的智能设备。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可形成于量子点膜的不同表面。具体地,该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量子点膜包括两相对表面,该第一导电层形成于量子点膜的其中一个相对表面,该第二导电层形成于量子点膜的另一个相对表面,第一导电层经过处理后形成发射电路,第二导电层经过处理后形成接收电路,或者第一导电层经过处理后形成接收电路,第二导电层经过处理后形成发射电路。

应该得知的是,在上述形成传感器的制备流程简单,制备的传感器厚度小,且由于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形成于量子点膜的不同表面,因此性能稳定。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量子点膜可包括第一量子点膜和第二量子点膜,第一量子点膜包括第一表面,第二量子点膜包括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和该第一表面同向设置,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该接收电路,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该发射电路,第一量子点膜通过光学胶与发射电路粘接。具体地,在第一量子点膜的第一表面和第二量子点膜的第二表面上均形成导电层,对该导电层进行处理,以分别在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然后采用光学胶将第一量子点膜与发射电路粘接在一起,电连接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即可形成该传感器。

采用上述方式制备的传感器,因将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形成于不同的量子点膜上,采用了两层量子点膜,可有效提高该传感器的显示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在该第一表面上形成发射电路,然后在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接收电路,再通过光学胶将第一量子点膜和接收电路粘接在一起,同样地,电连接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即可形成传感器。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区别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是,上述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反向设置。具体地,在第一量子点膜的第一表面和第二量子点膜的第二表面上均形成导电层,对该导电层进行处理,以分别在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形成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然后采用光学胶将第一量子点膜和第二量子点膜粘接在一起。同样地,采用上述方式制备传感器,因将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形成于不同的量子点膜上,采用了两层量子点膜,可有效提高该传感器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2至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该传感器包括量子点膜10,发射电路20及接收电路30,发射电路20和接收电路30均设置于量子点膜10上,且发射电路20与接收电路30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如图2所示,发射电路20和接收电路30设置于量子点膜10的同一表面。具体地,该传感器为双层结构,第一层为发射电路20和接收电路30,第二层为量子点膜10。

采用上述方式,传感器的结构简单,且由于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设置正在同一层结构,因此,该结构的传感器厚度小,可适用于体积较小的显示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柔性折叠的智能设备。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如图3所示,发射电路20和接收电路30设置于量子点膜10的不同表面。具体地,该传感器为三层结构,发射电路20、量子点膜10及接收电路30从上到下依次叠置,该传感器厚度小,且发射电路20与接收电路30之间具有量子点膜10,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错开,不易互相干扰,传感器性能稳定。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如图4所示,量子点膜10包括第一量子点膜11和叠设于该第一量子点膜11上的第二量子点膜12,该第一量子点膜11包括第一表面(未图示),该第二量子点膜12包括第二表面(未图示),且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同向设置,该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接收电路40,该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发射电路30,第一量子点膜11和接收电路40之间设置有光学胶20。具体地,该传感器为五层结构,接收电路40、第一量子点膜11、光学胶20、发射电路30及第二量子点膜12依次层叠设置。该结构的传感器,因发射电路30和接收电路40设置于不同的量子点膜10上,增加了量子点膜10的数量,提高传感器的显示效果及性能。可理解的是,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如图5所示,该传感器也为五层结构,接收电路40设置于第二表面上,此时,发射电路30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即,发射电路30、第一量子点膜11、光学胶20、接收电路40、第二量子点膜12依次自上而下层叠设置。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如图6所示,区别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是,上述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反向设置,该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发射电路30,该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接收电路40。具体地,该传感器也为五层结构,发射电路30、第一量子点膜11、光学胶20、第二量子点膜12、接收电路40依次层叠设置。同样地,该结构的传感器,因发射电路30和接收电路40均设置于不同量子点膜10上,增加了量子点膜10的数量,提高传感器的显示效果及性能。

在实施例二中,具体如图7所示,该量子点膜1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光学处理封装膜101、第一阻隔层102、量子点材料涂层103、第二阻隔层104及第二光学处理封装膜105。具体地,量子点为颗粒直径仅有2~20nm的纳米粒子,由于纳米粒子具有纳米效应,可通过对量子点进行光电刺激,使得量子点根据光刺激发出特定频率的光。利用这些特定频率的光可获得红蓝绿三种基本色,从而将量子点应用于显示设备时,可有效提高色彩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通过在量子点膜上附上导电层,然后处理导电层,以在量子点膜上形成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电连接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后形成传感器。采用上述方式制备的传感器能够利用量子点膜来获得红蓝绿三种基本色,提高了触控屏色彩纯度、显色性、还原率及触控屏ntsc色域。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显示设备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