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6642发布日期:2019-01-16 06: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触控技术是智能显示的关键技术之一,常用的触控技术有oncell、incell、ogs等等,其实现方式有电容式、电阻式、红外触控技术等等。同时,oled作为一种自发光技术,oled技术使显示器大大减薄,并且为柔性显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因此,如何将oled显示产品中集成触控功能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以实现oled产品的触控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第一电极层、第一显示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隔离物。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三电极层和第二显示层,所述第二显示层靠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复用为与所述第三电极层对应的第四电极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靠近所述第三电极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有机发光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的反射层。

可选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区域与所述第二衬底的边缘区域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显示阶段,向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一显示信号,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施加第二显示信号;

触控阶段,向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检测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触控感应信号;或者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检测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触控感应信号;根据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和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信号与所述第二显示信号相同。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条状结构时,所述触控驱动信号为移位寄存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第一电极层、第一显示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靠近第二基板设置,第二电极层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形成在第二衬底靠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第二电极层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隔离物;通过将第二电极层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结合第二触控电极,实现oled产品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集成,并且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合的方式减小了膜层的制作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反射层和封装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条状结构的第二阴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参照图1,该触控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111、第一电极层112、第一显示层113和第二电极层114,第二电极层114靠近第二基板12设置,第二电极层114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基板12,包括第二衬底121以及形成在第二衬底121靠近第一基板11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122;第二电极层114与第二触控电极122之间设置有隔离物13。

具体的,第一显示层113可以包括有机发光层,第一电极层112可以是第一基板11的阳极层或阴极层,第二电极层114可以是与第一电极层112相对应的阴极层或阳极层,第一显示层113在第一电极层112与第二电极层114之间形成的驱动电流作用下发光。

在显示阶段,可以分别向第二电极层1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2施加显示信号;在触控阶段,可以在第二电极层114上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当在触控面板上有触控操作时,第二电极层114与第二触控电极122在触控位置发生接触,通过监测第二触控电极122上的触控感应信号,外围ic可以根据触控驱动信号和检测得到的触控感应信号等确定触控位置。当然,也可以在第二触控电极122上施加触控驱动信号,通过监测从第二电极层114上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位置。

第二电极层114可以是条状结构或者面状结构等,第二触控电极122也可以是条状结构或者面状结构等,具体第二电极层1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2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驱动信号设计,本申请不作限定。

其中,设置在第二电极层114与第二触控电极122之间的隔离物13绝缘。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将第二电极层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结合第二触控电极,实现oled产品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集成,并且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合的方式减小了膜层的制作难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第二基板1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121和第二触控电极122之间的第三电极层123和第二显示层124,第二显示层124靠近第二触控电极122设置,第二触控电极122复用为与第三电极层123对应的第四电极层。

具体的,第二显示层124可以包括有机发光层,第三电极层123可以是第二基板12的阳极层或阴极层,第二触控电极122即第四电极层可以是与第三电极层123相对应的阴极层或阳极层,第二显示层124在第三电极层123与第二触控电极122之间形成的驱动电流作用下发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oled基板,并且第一基板上的第二电极层与第一触控电极共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触控电极与第四电极层共用,这样,在不增加其他膜层设计的情况下使oled具有触控功能,并且两个oled基板对合使该触控面板具有双层有机发光层,增加了触控面板的亮度,提升了显示色彩的鲜艳性。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显示层124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当第三电极层123为第二基板12的阳极层时,第二空穴传输层靠近第三电极层123设置;当第三电极层123为第二基板12的阴极层时,第二电子传输层靠近第三电极层123设置。

第一显示层113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有机发光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当第一电极层112为第一基板11的阳极层时,第一空穴传输层靠近第一电极层112设置;当第一电极层112为第一基板11的阴极层时,第一电子传输层靠近第一电极层112设置。

为了实现单侧发光,参照图3,第一基板1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111与第一电极层112之间的反射层115,从而实现在第二基板12一侧出光。当然,反射层115还可以设置第二衬底121与第二触控电极122之间,进一步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121与第三电极123之间,从而实现在第一基板11一侧出光。

为了提高出光效率,以上各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层112、第二电极层114、第三电极层123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22的材料可以是透明的ito。

为了使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的有机发光层隔绝水氧,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4,参照图3,封装层14可以设置在第一衬底111的边缘区域与第二衬底121的边缘区域之间。也就是,封装层14填充在第一衬底111和第二衬底121的周边区域之间,保护内部的第一电极层112、第一显示层113、第二电极层114、第三电极层123、第二显示层124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22等结构不被氧化腐蚀,提高触控面板的可靠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4,第二电极层114可以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条状结构x1、x2…xn,第二触控电极122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条状结构y1、y2…yn,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的具体方向不作限定,只要二者相互垂直即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结构设计和工艺实现,例如可以使第一方向x与第一基板11上的扫描线延伸方向平行,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还可以使第一方向x与第一基板11上的数据线延伸方向平行,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等。

条状结构的第二电极层1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2可以降低电阻,减小信号衰减。

在实际应用中,触控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单元,第二电极层114的条状结构x1、x2…xn的宽度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上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也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上多个像素单元的宽度;第二电极层114的条状结构x1、x2…xn的间距可以与沿第二方向y上两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二触控电极122的条状结构y1、y2…yn的宽度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上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也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上多个像素单元的宽度;第二触控电极122的条状结构y1、y2…yn的间距可以与沿第一方向x上两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间距相同。

下面以条状结构的第二电极层1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2为例,对触控面板在触控阶段的工作过程和原理进行说明。向第二电极层114施加触控驱动信号tx,进而检测第二触控电极122上的触控感应信号ry,其中,触控驱动信号tx的时序图可以参照图5所示。

触控阶段可以设置在两帧显示信号之间,也就是在两帧信号之间向第二电极层114施加触控驱动信号tx,如图5所示,该触控驱动信号tx为移位寄存信号tx1、tx2…txn,分别输出到第二电极层114的各条状结构x1、x2…xn上。当触控发生时,相应位置的第二电极层1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2发生接触,例如当x3和y4发生接触时,施加在x3上的触控驱动信号tx3传输至y4上,输出触控感应信号ry4,外围ic通过监测ry1、ry2…ryn,并根据tx3的信号特点如时序信息等,可以确定接触位置为x3和y4处,从而确定触控位置。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可以为:显示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参照图6,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显示阶段,向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一显示信号,向第二触控电极施加第二显示信号。

步骤602:触控阶段,向第二电极层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检测第二触控电极上的触控感应信号;或者向第二触控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检测第二电极层上的触控感应信号;根据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通过分时向触控面板施加显示信号和触控信号,使oled显示产品集成触控功能。

当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三电极层和第二显示层时,为了避免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显示画面之间相互干扰,可以设置第一显示信号与第二显示信号相同。

当第二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均为条状结构时,触控驱动信号为移位寄存信号,分别施加在第二电极层或第二触控电极的各条状结构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在触控面板上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第一电极层、第一显示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靠近第二基板设置,第二电极层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形成在第二衬底靠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第二电极层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隔离物;通过将第二电极层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结合第二触控电极,从而实现oled产品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集成,并且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合的方式减小了膜层的制作难度。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