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3749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尤指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具有响应速度快以及轻薄的特点目前已被应用到移动显示设备以及电视设备等领域。而随着触控技术的兴起,集成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屏应运而生。目前,在oled显示屏集成触控面板的方式可为分内嵌式(in-cell)和外挂式(on-cell)两种。in-cell技术是将触控面板嵌入oled显示屏内部,这样能使显示屏变得更加轻薄。而与此同时,在显示屏内部还要嵌入配套的触控电路,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触控感测信号,制作工艺难度较大,产品良率较低。为了降低工艺难度,提升生产效率常采用on-cell的方式来制作触控面板,即在oled显示面板之上再用于触控感应的电极。通常情况下,采用薄膜封装的方式在阴极之上形成封装膜,再在封装膜之上制作触控电极。制作触控电极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喷墨打印的图案化沉积的手段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灵活快速等优点,可用于触控电极的制作。通过喷墨打印含有触控电极导电材料的溶液,利用“咖啡环”效应导电液滴沉积后得到一个导电环,相互重叠的导电环形成触控电极的图形。然而,在封装膜作为绝缘物质的两侧的oled显示器件的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寄生电容,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小触控电极所带来的寄生电容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减小触控电极所带来的寄生电容。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封装膜,以及设置于所述封装膜背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一侧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由导电环形成的网格构成;其中,所述导电环的形状为由至少两个相接触的所述导电液滴形成的具有圆弧形导电部和直线形导电部依次连接的闭合环形。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上覆盖封装膜;在所述封装膜上喷覆导电液滴形成导电环,多个所述导电环形成网格状的触控电极的图形;其中,所述导电环的形状为由至少两个相接触的所述导电液滴形成的具有圆弧形导电部和直线形导电部依次连接形成的闭合环形。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设置于衬底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封装膜,以及设置于封装膜背离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触控电极;触控电极由导电环形成的网格构成;其中,导电环的形状为由至少两个相接触的导电液滴形成的具有圆弧形导电部和直线形导电部依次连接的闭合环形。由于构成触控电极的导电环均为由至少两个相互接收的导电液滴形成的闭合环形,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每个导电环对应于一个导电液滴的情况,在相同面积的区域内减小了由多个单个导电液滴所形成的导电环之间相接触的这部分电极面积,由此减小了触控电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电极的正对面积,减小触控电极带来的寄生电容。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极图形的俯视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电极图形的俯视图;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环与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环的对比图;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电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减小触控电极所带来的寄生电容。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将理解,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一个部件位于另一部件的“一侧”包含该部件和该另一部件相邻或者不相邻的情形。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一个部件位于另一部件“上”包含该部件和该另一部件相邻或者不相邻的情形。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一个部件位于“背离”另一部件的“一侧”,包含该部件和该另一部件相邻或者不相邻的情形。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1,设置于衬底基板11之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的封装膜13,以及设置于封装膜13背离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一侧的触控电极1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一个部件设置于“背离”另一部件“一侧”包含该部件和该另一部件相邻或者不相邻的情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置于封装膜13背离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一侧的触控电极14”包含触控电极14位于封装膜13背离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一侧,且和封装膜13相邻,以及触控电极14可以位于封装膜上的偏光片背离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的一侧,且和偏光片相邻。由于封装膜13可以由多个膜层形成,触控电极14可以位于封装膜13其中一个膜层背离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一侧,且和该膜层相邻,并被另外一膜层覆盖,以上范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进一步地,为表示清晰触控电极14图形,在图2a中以白色框表示位于触控电极14之下的封装膜13,如图2a所示,触控电极14由导电环141(对应椭圆形虚线框内)形成的网格构成;其中,如图2b所示,导电环141的形状为由至少两个相接触的导电液滴形成的具有圆弧形导电部1411和直线形导电部1412依次连接的闭合环形。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在封装膜之上。由于触控电极的图形是由导电环构成的,因此现有技术中形成触控电极的图形,可在封装膜上喷覆含有触控电极材料的导电液体,导电液滴在“咖啡环”效应的作用下会向四周扩散,待导电液滴干燥后形成导电环。在前一个导电环形成后再滴下下一个导电液滴与已干燥的导电环接触,待下一个导电液滴干燥后形成相互接触的两个导电环,再由许多导电环构成网格结构的触控电极,由此形成如图2c所示的圆形导电环构成的触控电极图形。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构成触控电极14的导电环141是由至少两个相互接触的导电液滴所形成的,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制作导电环141时,需要在封装膜13之上一次滴下至少两滴导电液滴,且这些导电液滴相互接触,在“咖啡环”效应的作用下,导电液滴会向四周扩散,待导电液滴干燥后所形成的导电环141则不再是圆形的导电环,而是由圆弧形导电部1411和直线形导电部1412依次连接的闭合环形(参见图2b),再由许多个上述的导电环141构成如图2a所示的触控电极的图形。由图2a和图2c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电环141构成的触控电极图形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圆形导电环构成的触控电极的图形都为网格结构,然而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电环141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间的寄生电容。具体来说,如图2d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环141与现有技术中相互接触的两个圆形导电环的对比图,其中,图2d中的导电环141是由两个导电液滴形成的。由图2d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环141相比于两个圆形导电环,位于两侧的圆弧形导电部1411所占面积与两个圆形导电环对应部分的面积基本相等;而位于中部的直线形导电部1412所占面积s,与两个圆形导电环对应部分的面积s’相比明显要小得多,那么对于由两个导电液滴形成的导电环141这种情况,与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导电环相比,只需要采用一个导电环141即可达到两个圆形导电环的作用,且导电环141所占面积小于两个圆形导电环所占面积。以图2d所示的情况为例,一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环141所占面积比现有技术中的两个相接触的圆形导电环所占面积约减小2(s’-s)。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电环141由两个以上的导电液滴形成时,其相对于相互接触的圆形导电环所能够减小的面积更多,由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电环141形成触控电极14时,可以有效减小触控电极14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中的电极之间的正对面积,而触控电极14产生的寄生电容与两者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其带来的寄生电容。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电环141中具有直线形导电部1412,在采用上述的导电环141所构成的两条触控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圆形导电环所构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条触控线,直线型相对于弧形来说可使两触控线之间的距离更小,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相对基础电容更大,由此可以在进行触控检测时的变化量更加容易分别,从而使得在此基础电容之上的电容变化更容易检测。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导电环141的边角和拐角处通常为圆弧形导电部1411。这是因为在“咖啡环”效应的作用下,位于边角和拐角处的导电液滴扩散后会在边缘的位置形成圆滑的弧形,因此,干燥后所形成的导电环141在边角或拐角处即形成上述的圆弧形导电部1411。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2b所示,导电环141的形状为条形,圆弧形导电部1411位于两端,直线形导电部1412分别连接圆弧形导电部1411的两端而构成闭合环形。除此之外,如图3a-3c所示,导电环141还可包括如图3a所示的方形、如图3b所示的t字形以及如图3c所示的工字形;而触控电极14可由相互接触的条形、方形、t字形和工字形的导电环141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构成。在图3a-图3c中可以看出,任意形状的导电环141均是由相互接触的导电液滴(图3a-图3c中的左图所示)在经过相互扩散和干燥之后所形成的,且各导电环141的边角和拐角处均为圆弧形导电部。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b所示的触控电极14可在其图形中形成t字形和工字形的位置使用如图3b和图3c所示的导电环代替,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的面积,以减小其带来的寄生电容。此外,还可针对图2b中边缘及交叉位置处形成如图3d和图3e所示形状的导电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图形的面积。针对触控电极的图形制作出的其它形状的导电环在此不再一一例举,凡采用本发明构思制作形成的其它形状的导电环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电极14由条形导电环141构成,且条形导电环141由同一行依次接触排列的导电液滴形成。例如,如图4所示,导电环141可由同一行依次接触排列的三个导电液滴形成。那么,触控电极14则由至少两个条形导电环形成,如图2b所示,触控电极14由多个条形导电环141构成。采用条形导电环141相比于上述由多种形状导电环组合的情况,触控电极14的面积会相对大一些,但相比于t字形、工字形等复杂的导电环形状,条形的导电环更容易制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权衡实际情况来选择所使用的导电环141的形状。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导电环141的材料可为银、石墨烯、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此外,为达到特殊的触控效果还可采用的复合型导电材料制作上述导电环,在此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导电环所形成的触控电极(如图2d所示)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条形导电环所形成的图形相同的触控电极(如图2b所示)进行触控模拟实验,结果如下:圆形导电环条形导电环基础电容(pf)11251358手指电容(pf)10331243电容差(pf)-92-115由实验结构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条开导电环141所形成的触控电极的基础电容更大,且在有手指触碰时产生的电容差更大,即在手指触碰时产生的电容变化量更大,对触控检测更有利。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其它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说明。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依次包含第一电极121、发光层122和第二电极123;其中,第一电极设置在衬底基板11和发光层122之间。封装膜13覆盖在第二电极123之上,在封装膜13背离第二电极123的一侧形成触控电极14,在采用本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电环来形成触控电极14时,可有效减小触控电极14与第二电极123之间的寄生电容。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可为顶发射或底发射。在其发光模式为顶发射时,第一电极121的材料可为导电透明材料,第二电极123的材料为银或者含银的合金;而在其发光模式为底发射时,第一电极121的材料为导电透明材料,第二电极123的材料为银或者含银的合金。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封装膜13包含至少一有机封装膜131和至少一无机封装膜132,通常情况下,封装膜13可由3-5层有机封装膜131和3-5层无机封装膜132交错堆叠而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可为主动矩阵有机电致发光(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面板,此时,如图6所示,衬底基板11包含基板111和设置在基板111上的阵列层112,阵列层112包含薄膜晶体管tft,一个薄膜晶体管tft用于控制作为一个像素单元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如图6所示,薄膜晶体管tft具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栅极1121、有源层1122、源极1123a和漏极1123b。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的第一电极121通过过孔连接对应的漏极1123b,用于控制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可为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具体地,柔性基板可采用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本实发明实施例不对柔性基板所采用的材料进行限定。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7所示,该制作方法具体包括:s70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s702、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上覆盖封装膜;s703、在封装膜上喷覆导电液滴形成导电环,多个导电环形成网格状的触控电极的图形。其中,上述导电环的形状为由至少两个相接触的导电液滴形成的具有圆弧形导电部和直线形导电部依次连接形成的闭合环形。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所制得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上述任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相同性质,由于构成触控电极的导电环均为由至少两个相互接收的导电液滴形成的闭合环形,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每个导电环对应于一个导电液滴的情况,在相同面积的区域内减小了由多个单个导电液滴所形成的导电环之间相接触的这部分电极面积,由此减小了触控电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电极的正对面积,减小触控电极带来的寄生电容。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可采用以下方式形成上述的条形导电环(条形导电环参见图2b):由同一行至少两个依次接触排列的导电液滴形成导电环。其中,圆弧形导电部位于两端,直线形导电部分别连接圆弧形导电部1411的两端以形成闭合环形。在形成上述如图4所示的条形导电环时,可由同一行三个依次接触排列的导电液滴形成两端圆滑的条形导电环。此外,为了增大导电环的宽度,还可采用以下方式形成由多行导电液滴所形成的导电环:由至少两行相接触且每行依次接触排列的导电液滴形成导电环;其中,每行至少包括两个依次接触排列的导电液滴。举例来说,可由两行两列的四个导电液滴形成四角圆滑的方形导电环(方形导电环参见图3a)。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电环的制作方法仅以条形导电环以及方形导电环的制作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t字形、工字形等其它形状的导电环亦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的制作原理进行制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设置于衬底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封装膜,以及设置于封装膜背离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触控电极;触控电极由导电环形成的网格构成;其中,导电环的形状为由至少两个相接触的导电液滴形成的具有圆弧形导电部和直线形导电部依次连接的闭合环形。由于构成触控电极的导电环均为由至少两个相互接收的导电液滴形成的闭合环形,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每个导电环对应于一个导电液滴的情况,在相同面积的区域内减小了由多个单个导电液滴所形成的导电环之间相接触的这部分电极面积,由此减小了触控电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电极的正对面积,减小触控电极带来的寄生电容。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