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炮兵团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67118发布日期:2019-03-08 23:00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炮兵团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模仿真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废一种炮兵团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
背景技术
:作战仿真是按照已知的或假定的情况,对作战环境和作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的技术、方法和活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提高,作战仿真已经成为检验作战计划、评价武器装备效能以及研究新的作战理论的有效手段。对于大多数作战仿真尤其是大规模作战仿真而言,作战仿真进程较长,且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运行以期得到统计结果,故一般会采用“人不在环”的仿真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仿真系统中各作战单元实体的行动过于依赖事先输入的作战想定,并严格按照想定预案调用各种行为模型,这与实际作战存在明显差异。为确保仿真的可信度,作战想定设计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不仅工作量大,事实上也难以做到,因此,具有在一定自主决策能力的作战实体军事概念建模成为作战仿真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炮兵团是合成军队团以上指挥员掌握的主要火力突击力量,由建制和配属的两个以上炮兵营编成,是联合作战背景下陆军战役、战术级作战仿真的重要内容。炮兵团作为支援火力,既要在规定的作战时节执行计划内作战任务,又可根据上级、友邻的目标通报或是依赖于自身配属侦察力量(包括侦察车、无人机、便携式侦察装备等)发现的目标信息独立制定打击方案。由于作战仿真进程的不可控性和战场态势发展的随机性,作战想定很难规划出炮兵团在整个作战过程中的射击行动,因此只能是根据交战方作战决心给定若干关键时节的炮兵作战任务,其它时间段则需要依托仿真模型自主决策射击方案。炮兵团自主射击决策建模需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是必须符合炮兵的一般作战使用原则与流程,以确保仿真的置信度,二是构建的模型要计算简单、易编程实现,以适合作战仿真尤其是大规模作战仿真的运算效率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炮兵团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适用于“人不在环”作战仿真决策建模,并同时满足仿真置信度和运算效率的需求。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炮兵团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包括待射击目标排序,确定射击任务,根据射击任务确定毁伤指标,确定允许射击持续时间,确定弹种、发射速度、射击兵力及弹药消耗量。进一步的,该智能射击决策方法还包括接收敌情信息并确定待射击目标、确定是否满足可射击条件。进一步的,所述待射击目标排序,具体根据待射击目标的射击价值高低进行排序,待射击目标mi的射击价值ci,为:其中,n为目标因素的个数;cij为预先设定的目标排序因素取值表中第j个因素的取值;wj为第j个因素的权重,i取值为1~n。进一步的,目标排序因素为7个,具体为:目标性质、目标距攻击轴线距离、目标危害程度、目标易毁性、目标机动性、目标的系统独立性和目标位置的可靠性;其中,目标性质、目标距攻击轴线距离、目标危害程度为目标性质度量指标;目标易毁性、目标机动性、目标的系统独立性、目标位置为射击有利性度量指标。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射击任务,根据待射击目标的种类确定相应的射击任务,具体分为:歼灭射击任务、破坏射击任务、重点压制射击任务、一般压制射击任务、临时压制射击任务、妨害射击任务;所述歼灭射击任务,针对核、生、化综合设施,核、生、化武器,导弹发射架,集结步兵,空(机)降部队,突破口内第一线排支撑点;所述破坏射击任务,针对防御工事、工程设施及建筑物;所述重点压制射击任务,针对指挥所、战术火箭、战术导弹、突破口内第二线排支撑点、电子战设备、通信枢纽和c4isr系统;所述一般压制射击任务、临时压制射击任务,针对歼灭射击任务、破坏射击任务、重点压制射击任务之外的待射击目标;所述妨害射击任务,用于扰乱、妨害、迟滞敌人行动,通常针对机动目标。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毁伤指标,具体为:所述歼灭射击任务的毁伤程度为50%~60%;重点压制射击任务的毁伤程度为30%~50%;一般压制射击任务的毁伤程度为20%~30%;临时压制射击任务的毁伤程度为10%~20%;妨害射击任务的毁伤程度小于10%。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允许射击持续时间,按下式确定:允许射击持续时间=min{有效射击时间,最长射击时间}其中,所述有效射击时间是用于衡量待射击目标在遭受打击时进行机动转移而达不到毁伤要求的上限时间;所述最长射击时间是衡量对敌射击过程中招致敌方火力单位反击,为提高自身生存概率所允许的上限时间。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弹种、发射速度、射击兵力及弹药消耗量,具体为:(一)弹种排序:优先选择高性能弹药,顺序依次为末制导子母弹、末制导炮弹、末敏弹、制导炮弹(弹道修正弹)、常规子母弹、杀爆弹;同时满足如下限定条件:①激光末制导炮弹对云层高度、风速和目标速度的限制;末敏弹和制导炮弹则对风速和目标速度的限制;②激光末制导炮弹需要观察所协同作战,即存在连观察所未毁、处于侦察状态且满足激光照射距离要求;③非整体弹一般不用于打击有盖目标;④末制导子母弹和末敏弹主要用于打击装甲、车辆目标;⑤各种弹种必须满足射程要求;(二)射击单位排序:炮兵群编配多个炮兵营,排序因素包括营火炮种类、营火炮射程和营火炮数量,依次为火箭炮种优先、火炮射程近优先、营现存火炮数量多优先,当以上条件均一致时,炮兵营作战编号较小的优先;(三)确定弹种、射击兵力及弹药消耗量:首先分析优先级最高的炮兵营能否满足射击要求;对于特定弹种,由最优火力分配方法即可计算得到满足毁伤指标的所需弹药消耗量;若是弹药储备量不足,或是所需弹药消耗量过大导致需要射击时间超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则应转至下一优先级较低的弹种进行分析计算;如果全营所有弹种都不能满足射击要求,则记录当前炮兵营所能达到的最大毁伤效果,并转至下一个炮兵营进行分析;若所有炮兵营均不能按指标要求完成射击任务,则选择毁伤效果最高的炮兵营进行射击;(四)确定发射速度:火箭炮采用等速射,加农/加榴/榴弹炮按最大速度发射,发射速度由火炮性能参数确定;对于激光末制导炮弹,发射速度必须考虑激光指示器单个目标照射持续时间和照射间歇时间的限制,故发射速度取为:激光末制导炮弹发射速度=单个目标照射持续时间+照射间歇时间;(五)形成射击命令信息:所述射击命令信息包括参与射击的炮兵营,具体指定到炮兵连;待射击目标信息;使用弹种、发射速度及用弹量。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弹种、射击兵力及弹药消耗量的计算流程具体为:步骤1、对优先级最高的炮兵营进行分析步骤1.1末制导子母弹射击决策,以连为射击单位: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1、nb1、nc1…,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1;④选择a连实施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为na1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1=min(nmin1,na1)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1=min(nmin1,na1,vtmaxpa)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表示a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1=n1=nmin1,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1(n1),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2末制导炮弹射击决策,以连为射击单位: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2、nb2、nc2…,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2;④选择a连实施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为na2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2=min(nmin2,na2)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2=min(nmin2,na2,vtmaxpa)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表示a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2=n2=nmin1,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1(n1),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3末敏弹射击决策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3、nb3、nc3…,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3;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3=min(nmin3,na3)b连发射弹药量为nb3=min(nmin3-na3,nb3)c连发射弹药量为nc3=min(nmin3-na3-nb3,nc3)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3=min(nmin3,na3,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3=min(nmin3-na3,nb3,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3=min(nmin3-na3-nb3,nc3,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3+nb3+nc3+…=n3=nmin3,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3(n3),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4制导炮弹射击决策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4、nb4、nc4…,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4;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4=min(nmin4,na4)b连发射弹药量为nb4=min(nmin4-na4,nb4)c连发射弹药量为nc4=min(nmin4-na4-nb4,nc4)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4=min(nmin4,na4,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4=min(nmin4-na4,nb4,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4=min(nmin4-na4-nb4,nc4,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4+nb4+nc4+…=n4=nmin4,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4(n4),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5常规子母弹射击决策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5、nb5、nc5…,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5;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5=min(nmin5,na5)b连发射弹药量为nb5=min(nmin5-na5,nb5)c连发射弹药量为nc5=min(nmin5-na5-nb5,nc5)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5=min(nmin5,na5,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5=min(nmin5-na5,nb5,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5=min(nmin5-na5-nb5,nc5,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5+nb5+nc5+…=n5=nmin5,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5(n5),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6杀爆弹射击决策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6、nb6、nc6…,无则进入步骤1.7;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步骤1.7;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6;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6=min(nmin6,na6)b连发射弹药量为nb6=min(nmin6-na6,nb6)c连发射弹药量为nc6=min(nmin6-na6-nb6,nc6)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6=min(nmin6,na6,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6=min(nmin6-na6,nb6,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6=min(nmin6-na6-nb6,nc6,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6+nb6+nc6+…=n6=nmin6,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6(n6),进入步骤1.7;步骤1.7此时对应所有弹种都存在弹药储备量不足或是超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比较各弹种的最大毁伤程度rnmaxi(ni),取最大值作为当前炮兵营的最优射击方案,记为ry1,进入步骤2;步骤2、按射击单位排序结果对下一个炮兵营进行分析,重复步骤1,若满足射击要求,退出射击决策,否则记录当前炮兵营的最优射击方案ry2,进入步骤3;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炮兵营遍历结束;步骤4、比较各营最优射击方案ryi,选择毁伤效果最好的炮兵营实施射击,包括弹种、营内射击兵力和弹药消耗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一种实现上述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的信息处理终端;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提出的炮兵团自主射击决策建模方法基本符合炮兵团的一般作战使用原则与流程,具有较高的仿真置信度,能够通过模型算法有效弥补作战想定往往只能根据交战方作战决心设定若干关键时节炮兵作战任务的不足,降低了作战想定的拟制难度,且计算简单、易编程实现,在“人不在环”的作战仿真尤其是大规模作战仿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炮兵团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炮兵团的智能射击决策方法,适用于“人不在环”作战仿真自主射击决策建模,该方法包括接收敌情信息并确定待射击目标(敌情信息判断),判断是否满足可射击条件,待射击目标排序,确定射击任务,根据射击任务确定毁伤指标,确定允许射击持续时间,确定弹种、发射速度、射击兵力及弹药消耗量。优选的,具体步骤如下:1、接收敌情信息并确定待射击目标接收的敌情信息包括上级、友邻通报的敌方目标信息和炮兵团自身侦察发现的敌方目标信息,但要过滤掉不适合炮兵团打击的目标。2、判断是否满足可射击条件炮兵通常以连为基本作战单元,故可射击条件是指炮兵团存在某营某连火力分队未毁、处于射击待命状态、待射击目标满足火炮射程要求且弹药储备量不为零。若存在多个可射击的连火力分队,应在炮兵群可射击单位列表中进行记录,以方便后续火力分配。3、待射击目标排序根据获得的敌情信息进行目标排序,每次优先选择射击价值较高的目标进行火力分配:设存在m个待射击目标,其射击价值由目标价值系数ci(i=1,2,…,m)表征,按目标价值系数大小进行排序,取最大值对应的目标作为首要攻击目标,并以此递推。目标价值系数c由目标重要性和射击有利性度量,前者包括目标性质、目标距攻击轴线距离、目标危害程度,后者包括目标易毁性、目标机动性、目标的系统独立性和目标位置的可靠性,总共7种因素(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实际战争统计、战役仿真结果、专家经验确定因素的个数,本实施例中,因素个数取7个);故对目标mi,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排序因素取值表得到相关因素的取值cij,再根据各因素的权重wj,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目标价值系数:目标排序因素取值表和各因素的权重根据实际战争的数据统计、战役仿真结果、及专家经验和意见获得。4、确定射击任务根据待射击目标的种类确定相应的射击任务:核、生、化综合设施,核、生、化武器,导弹发射架,集结步兵,空(机)降部队,突破口内第一线排支撑点等目标通常选择歼灭射击任务;防御工事、工程设施及建筑物通常选择破坏射击任务;指挥所、战术火箭、战术导弹、突破口内第二线排支撑点、电子战设备、通信枢纽和c4isr系统通常选择重点压制任务;歼灭、破坏和重点压制以外的其它目标主要选择一般压制任务,重要程度不高的也可选择临时压制任务;妨害射击则主要用于扰乱、妨碍、迟滞敌人行动,以封锁交通要道,通常针对机动目标。5、确定毁伤指标毁伤指标与具体射击任务的种类有关,表1给出了不同射击任务的一般战术要求和毁伤程度参考取值。表16、确定允许射击持续时间炮兵在射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射击时间限制。为避免因为目标遭受攻击时进行机动而达不到毁伤效果,应当根据目标的具体种类确定有效射击时间。典型目标的有效射击时间如表2所示。此外,炮兵在对敌射击过程中也可能招致敌方火力单位的反击,反击概率随着射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为提高自身的生存概率,射击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最长射击时间。表2典型目标暴露有生力量装甲、车辆类目标牵引火炮支撑点有效射击时间(分)1.551015因此,允许射击持续时间取有效射击时间和最长射击时间的下限,即允许射击持续时间=min{有效射击时间,最长射击时间}对于表2中暂未列出的其它目标,允许射击持续时间可仅考虑最长射击时间限制。7、弹种排序在存在多种弹药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弹药的射击效能进行弹种排序,根据优先选择高性能弹药的原则,弹药选择顺序依次为:末制导子母弹、末制导炮弹、末敏弹、制导炮弹(弹道修正弹)、常规子母弹、杀爆弹,但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激光末制导炮弹对云层高度、风速和目标速度有限制,末敏弹和制导炮弹则对风速和目标速度有限制;②激光末制导炮弹需要观察所协同作战,即存在连观察所未毁、处于侦察状态且满足激光照射距离要求;③非整体弹一般不用于打击有盖目标(经工事加固);④末制导子母弹和末敏弹主要用于打击装甲、车辆目标;⑤各种弹种必须满足射程要求。8、射击单位排序在绝大多数战役战术仿真中,作战实体建模粒度不超过一个连,故仿真中对单个目标分配的射击兵力通常不超过一个营。由于炮兵群一般编配多个炮兵营,因此在确定射击参数之前应首先对各个可射击的炮兵营进行排序。一般情况下,炮兵营内所有炮种一致,其排序原则主要考虑营火炮种类、营火炮射程和营火炮数量,如表3所示。表3顺序排序因素排序准则1火炮种类火箭炮优先2火炮射程射程近优先3火炮数量数量多优先4炮兵营编号编号小优先9、确定弹种、射击兵力及弹药消耗量首先分析优先级最高的炮兵营能否满足射击要求;对于特定弹种,由最优火力分配方法即可计算得到满足毁伤指标的所需弹药消耗量,若是弹药储备量不足,或是所需弹药消耗量过大导致需要射击时间超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则应转至下一优先级较低的弹种进行分析计算;如果全营所有弹种都不能满足射击要求,则记录当前炮兵营所能达到的最大毁伤效果,并转至下一个炮兵营进行类似分析;若所有炮兵营均不能按指标要求完成射击任务,则选择毁伤效果最高的炮兵营进行射击。其具体流程为:步骤1、对优先级最高的炮兵营进行分析步骤1.1末制导子母弹射击决策(以连为射击单位)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1、nb1、nc1…,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1;④选择a连实施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为na1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1=min(nmin1,na1)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1=min(nmin1,na1,vtmaxpa)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表示a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1=n1=nmin1,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1(n1),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2末制导炮弹射击决策(以连为射击单位)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2、nb2、nc2…,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2;④选择a连实施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为na2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2=min(nmin2,na2)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时,na2=min(nmin2,na2,vtmaxpa)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表示a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2=n2=nmin1,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1(n1),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3末敏弹射击决策(不限制射击单位,以完成任务为主)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3、nb3、nc3…,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3;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3=min(nmin3,na3)b连发射弹药量为nb3=min(nmin3-na3,nb3)c连发射弹药量为nc3=min(nmin3-na3-nb3,nc3)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3=min(nmin3,na3,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3=min(nmin3-na3,nb3,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3=min(nmin3-na3-nb3,nc3,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3+nb3+nc3+…=n3=nmin3,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3(n3),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4制导炮弹射击决策(不限制射击单位,以完成任务为主)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4、nb4、nc4…,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4;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4=min(nmin4,na4)b连发射弹药量为nb4=min(nmin4-na4,nb4)c连发射弹药量为nc4=min(nmin4-na4-nb4,nc4)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4=min(nmin4,na4,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4=min(nmin4-na4,nb4,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4=min(nmin4-na4-nb4,nc4,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4+nb4+nc4+…=n4=nmin4,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4(n4),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5常规子母弹射击决策(不限制射击单位,以完成任务为主)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5、nb5、nc5…,无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下一弹种决策;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5;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5=min(nmin5,na5)b连发射弹药量为nb5=min(nmin5-na5,nb5)c连发射弹药量为nc5=min(nmin5-na5-nb5,nc5)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5=min(nmin5,na5,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5=min(nmin5-na5,nb5,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5=min(nmin5-na5-nb5,nc5,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5+nb5+nc5+…=n5=nmin5,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5(n5),进入下一弹种决策;步骤1.6杀爆弹射击决策(不限制射击单位,以完成任务为主)①判断营属各连有无该弹种,有则根据各连储备量进行射击单位排序,储备量从大到小依次记为na6、nb6、nc6…,无则进入步骤1.7;②判断是否满足弹种使用要求,不满足则进入步骤1.7;③按最优火力分配准则计算得到所需弹药消耗量nmin6;④对于无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6=min(nmin6,na6)b连发射弹药量为nb6=min(nmin6-na6,nb6)c连发射弹药量为nc6=min(nmin6-na6-nb6,nc6)对于有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a连发射弹药量为na6=min(nmin6,na6,vtmaxpa)b连发射弹药量为nb6=min(nmin6-na6,nb6,vtmaxpb)c连发射弹药量为nc6=min(nmin6-na6-nb6,nc6,vtmaxpc)式中,v为炮弹平均发射速度,tmax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pa、pb、pc分别表示各连现存火炮数量;⑤若na6+nb6+nc6+…=n6=nmin6,表示可完成任务,退出并终止射击决策;否则,计算并记录当前弹种可造成的最大毁伤效果rnmax6(n6),进入步骤1.7;步骤1.7此时对应所有弹种都存在弹药储备量不足或是超出允许射击持续时间限制的情况,比较各弹种的最大毁伤程度rnmaxi(ni),取最大值作为当前炮兵营的最优射击方案,记为ry1,进入步骤2;步骤2、按射击单位排序结果对下一个炮兵营进行分析,与步骤1类似,若满足射击要求,退出射击决策,否则记录当前炮兵营的最优射击方案ry2,进入步骤3;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炮兵营遍历结束;步骤4、比较各营最优射击方案ryi,选择毁伤效果最好的炮兵营实施射击,包括弹种、营内射击兵力和弹药消耗量。10、确定发射速度发射速度由发射法确定,发射法包括急促射、等速射和单发射等,本发明中火箭炮主要采用等速射,加农/加榴/榴弹炮主要按最大速度发射,发射速度由火炮性能参数确定;特别地,对于激光末制导炮弹,发射速度必须考虑激光指示器单个目标照射持续时间和照射间歇时间的限制,故发射速度可取为激光末制导炮弹发射速度=单个目标照射持续时间+照射间歇时间。11、形成射击命令信息所述射击命令信息包括参与射击的炮兵营,具体指定到炮兵连;待射击目标信息;使用弹种、发射速度及用弹量。对于非末制导类弹药,规定连内每炮发射弹药数量一致,即若某连6门炮需要发射68发杀爆弹,则总发射弹数应为72发(进位法,可被炮数整除),故最终下达命令时该连每炮发射弹数为12发。在上述流程的基础上,下达射击命令。在上述炮兵团自主射击决策中,确定弹种、射击兵力及弹药消耗量这一环节需要用到炮兵连采用不同弹种射击时的最优火力分配算法,下面分别予以说明:ⅰ.杀爆弹最优火力分配假定目标在区域内均匀分布。设炮兵连的距离、方向诸元中间误差为edl和efl,目标分布区域的纵深和正面长度分别为2ld和2lf,则代诸元误差为由给定毁伤程度rn,根据反解出l,然后按下式求取最小弹药消耗量nmink=(l/0.97)4nmin=kωe′dle′fl/s其中ω为毁伤目标所需平均命中弹数,s为目标毁伤幅员,且注意到对于弹药数量不足或射击时间受限的情况,需要按最大能力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上限为nup,则此时可造成的最大毁伤程度为rnmax=φ4(l)其中l=0.97k1/4,k=nups/(ωe′dle′fl)ⅱ.常规子母弹最优火力分配假定目标在区域内均匀分布。设炮兵连的距离、方向诸元中间误差为edl和efl,目标分布区域的纵深和正面长度分别为2ld和2lf,则代诸元误差为采用相当“榴弹”法计算母弹等效毁伤幅员为其中m为单发母弹的子弹数量,ω为毁伤目标所需平均命中子弹数,s为子弹的目标毁伤幅员,r为子弹散布半径。由给定毁伤程度rn,根据反解出l,然后按下式求取最小弹药消耗量nmink=(l/0.97)4nmin=ke′dle′fl/sm注意到对于弹药数量不足或射击时间受限的情况,需要按最大能力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上限为nup,则此时可造成的最大毁伤程度为rnmax=φ4(l)其中l=0.97k1/4,k=nupsm/(e′dle′fl)ⅲ.末制导炮弹最优火力分配仅考虑激光半主动末制导炮弹,并假设末制导启控点散布不影响对目标的锁定。设单发炮弹的命中概率为pm,弹种可靠性为pk,毁伤目标所需平均命中弹数为ω,则单发末制导炮弹对一个目标的毁伤概率为记nt为目标数量,则为保证rn的毁伤程度,最小弹药消耗量为nmin=rn·nt/p对于弹药数量不足或射击时间受限的情况,需要按最大能力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上限为nup,则此时可造成的最大毁伤程度为ⅳ.末制导子母弹最优火力分配仅考虑自寻的末制导子母弹,并假设末制导启控点散布不影响对目标的锁定。设单枚子弹的命中概率为pm,子弹可靠性为pk,毁伤目标所需平均命中子弹数为ω,则单发末制导子母弹对一个目标的毁伤概率为记nt为目标数量,m为单发母弹的子弹数量,则为保证rn的毁伤程度,最小弹药消耗量为nmin=rn·nt/p/m对于弹药数量不足或射击时间受限的情况,需要按最大能力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上限为nup,则此时可造成的最大毁伤程度为ⅴ.制导炮弹(弹道修正弹)最优火力分配假定目标在区域内均匀分布,且制导方式可完全修正母弹的诸元误差。设母弹的制导圆概率偏差为r,目标分布区域的纵深和正面长度分别为2ld和2lf,则代诸元误差为采用相当“榴弹”法计算母弹等效毁伤幅员为其中m为单发母弹的子弹数量,ω为毁伤目标所需平均命中子弹数,s为子弹的目标毁伤幅员,r为子弹散布半径。由给定毁伤程度rn,根据反解出l,然后按下式求取最小弹药消耗量nmink=(l/0.97)4nmin=ke′dle′fl/sm注意到对于弹药数量不足或射击时间受限的情况,需要按最大能力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上限为nup,则此时可造成的最大毁伤程度为rnmax=φ4(l)其中l=0.97k1/4,k=nupsm/(e′dle′fl)ⅵ.末敏弹最优火力分配假定目标在区域内均匀分布。设炮兵连的距离、方向诸元中间误差为edl和efl,目标分布区域的纵深和正面长度分别为2ld和2lf,则代诸元误差为近似计算末敏子弹的等效毁伤幅员为其中s为子弹的目标毁伤幅员,r为末敏子弹扫描半径。由给定毁伤程度rn,根据反解出l,然后按下式求取最小弹药消耗量nmink=(l/0.97)4nmin=kωe′dle′fl/(msmpmpk)其中m为单发母弹的子弹数量,ω为毁伤目标所需平均命中子弹数,pm为单枚子弹的命中概率,pk为子弹可靠性,且注意到对于弹药数量不足或射击时间受限的情况,需要按最大能力射击,记弹药消耗量上限为nup,则此时可造成的最大毁伤程度为rnmax=φ4(l)其中l=0.97k1/4,k=nupmsmpmpk/(ωe′dle′fl)本发明方法可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利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下述为其中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实现方式(并不仅限于该方式):敌情信息及待射击目标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上级、友邻及炮兵团所发现的敌情信息,同时过滤掉不适合炮兵打击的目标,确定待射击目标;可射击条件判断单元,用于判定是否具备射击条件;待射击目标排序单元,用于对待射击目标进行排序,确定射击优先次序;射击单位及用弹量确定单元,根据毁伤指标及允许射击持续时间计算确定弹种、射击兵力及所需弹药消耗弹量;射击指令输出单元,用于对射击兵力发出射击指令。敌情信息及待射击目标单元以敌情信息为输入,输出待射击目标到可射击条件判断单元,当满足可射击条件,输出待射击目标信息到待射击目标排序单元,射击单位及用弹量确定单元接收待射击目标排序单元的输出信息,确定各弹种选择、射击兵力及其用弹量,并将信息输出给射击指令输出单元。利用本发明方法的信息处理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