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0781发布日期:2019-03-20 00:4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普通地图和现场定位设备相结合,可以实现设备坐标在地图上的实时显示和监控;但是,必须具有专业服务于铁路行业的高精度地图,才能够最终实现一系列铁路行业的精细化业务需求,如:

现场人员、设备或列车是位于哪一个线别(达成上行,或达成下行),站场的哪一条股道(内江站股道3,或内江站股道4);现场人员、设备或列车是位于哪个里程点附近;现场人员、设备或列车是位于站场哪一个道岔的哪一个特征点附近(基本轨接头、岔前转辙、岔后直、岔后曲);

目前,铁路行业的现有地图分为几类:

1、地图中的铁路线路和站场设备等仅位于底图上,只能用于显示效果,无法支持精细化业务需求的判断。

2、地图中的铁路线路和站场设备精度不够,无法支持精细化业务需求的判断。

3、地图中的铁路线路和站场设备仅包含部分,如一个站场可能包含多条,甚至数十条股道,但地图上仅有1、2条股道显示,无法支持精细化业务需求的判断。

4、当现实中的铁路线路和站场设备发生变化后,如新线、新站场修建投入运营;线路、站场改造,地图无法快速更新以显示最新的线路和站场设备的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铁路数字地图无法支持精细化业务需求的判断、无法快速更新以显示最新的线路和站场设备的现状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铁路现场地理坐标数据;

s2、对s1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高精度地理坐标数据;

s3、对s2得到的完整高精度地理坐标数据进行里程格式化、特征点和特征区域标识,得到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

s4、对s3得到的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验证;

s5、对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持续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地理坐标数据包括:位置点的纬度,经度,高度,和当前数据精度;

所述步骤s1中采集铁路现场地理坐标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列车上,利用列车在线路上和站场内运行的过程,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s102、将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巡检机具上,利用机具在线路上和站场内运行的过程,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s103、由工作人员携带数据采集设备,人工采集线路和站场内的地理坐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对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

s20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是与现场设备有关的地理数据,哪些是与现场设备无关的地理数据,剔除与现场设备无关的地理数据;

s20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理:剔除因停留或者来回运动造成的重复或多余地理坐标数据;

s203、对多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合并,用高精度数据代替低精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对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对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推导的方法采用铁路lkj基础数据进行参照,所述方法包括:

s204、对于直线线路的推导:已知其中的一段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该直线线路上的其他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5、对于具有平行关系的至少两条线路的推导:已知其中一条线路的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另一线路上对应的具有平行关系的路段上的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6、对于圆曲线路的推导:已知其中一段圆曲的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该圆曲线路上其他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7、对于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曲线线路的推导:已知一部分的曲线路段及对称轴或对称中点地理坐标数据,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已知曲线路段对应的对称曲线路段上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8、对于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线路和道岔的推导:已知其中一条线路和道岔的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另一线路上对应的相同几何形状的线路和道岔上的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对步骤s2得到的完整高精度地理坐标数据进行里程格式化、特征点和特征区域标识,得到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的方法包括:

s301、里程格式化:将线路及站场股道的地理坐标数据格式化为等距的位置点的序列,并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的定义为每个位置点赋予相应的里程值;

s302、特征点标识: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标记道岔特征点、信号机特征点、绝缘接头特征点、变坡点特征点、通道门特征点;

s303特征区域标识: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标记站场特征区域、站台特征区域、正线特征区域、股道特征区域、道岔特征区域、线路左轨右轨特征区域、路肩特征区域、隧道特征区域、桥梁特征区域、涵渠特征区域、线路速度特征区域、曲线特征区域、坡度特征区域、路基特征区域和防洪危险区段特征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对s3得到的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长度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定义的一段直线或曲线线路的长度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直线或曲线线路的长度,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2、曲线参数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定义的一段曲线线路的参数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曲线线路的参数,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3、里程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标识点的里程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的里程,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4、线间距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股道线间距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对应股道的线间距,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5、最短间距验证:验证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相邻线路或股道之间的最短线间距,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地方;

s406、道岔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道岔型号和参数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对应道岔型号和参数,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7、特征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坡度特征区域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的对应坡度特征区域,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对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持续维护的方法采用固定周期执行步骤s4,当验证失败时重复步骤s1至s4。

进一步的,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系统,还包括用于采集铁路现场的地理坐标数据的采集终端和用于执行步骤s1-s5的处理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铁路数字地图无法支持精细化业务需求的判断、无法快速更新以显示最新的线路和站场设备的现状的问题;

2.本发明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与铁路lkj基础数据进行结合,得到的地图可靠度高。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铁路现场地理坐标数据;

s2、对s1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高精度地理坐标数据;

s3、对s2得到的完整高精度地理坐标数据进行里程格式化、特征点和特征区域标识,得到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

s4、对s3得到的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验证;

s5、对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持续维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地理坐标数据包括:位置点的纬度,经度,高度,和当前数据精度;

所述步骤s1中采集铁路现场地理坐标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列车上,利用列车在线路上和站场内运行的过程,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s102、将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巡检机具上,利用机具在线路上和站场内运行的过程,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s103、由工作人员携带数据采集设备,人工采集线路和站场内的地理坐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对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

s20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是与现场设备有关的地理数据,哪些是与现场设备无关的地理数据,剔除与现场设备无关的地理数据;

s20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理:剔除因停留或者来回运动造成的重复或多余地理坐标数据;

s203、对多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合并,用高精度数据代替低精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对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对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推导的方法采用铁路lkj基础数据进行参照,所述方法包括:

s204、对于直线线路的推导:已知其中的一段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该直线线路上的其他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5、对于具有平行关系的至少两条线路的推导:已知其中一条线路的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另一线路上对应的具有平行关系的路段上的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6、对于圆曲线路的推导:已知其中一段圆曲的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该圆曲线路上其他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7、对于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曲线线路的推导:已知一部分的曲线路段及对称轴或对称中点地理坐标数据,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已知曲线路段对应的对称曲线路段上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s208、对于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线路和道岔的推导:已知其中一条线路和道岔的高精度路段,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推导另一线路上对应的相同几何形状的线路和道岔上的未知位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对步骤s2得到的完整高精度地理坐标数据进行里程格式化、特征点和特征区域标识,得到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的方法包括:

s301、里程格式化:将线路及站场股道的地理坐标数据格式化为等距的位置点的序列,并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的定义为每个位置点赋予相应的里程值;

s302、特征点标识: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标记道岔特征点、信号机特征点、绝缘接头特征点、变坡点特征点、通道门特征点;

s303特征区域标识: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标记站场特征区域、站台特征区域、正线特征区域、股道特征区域、道岔特征区域、线路左轨右轨特征区域、路肩特征区域、隧道特征区域、桥梁特征区域、涵渠特征区域、线路速度特征区域、曲线特征区域、坡度特征区域、路基特征区域和防洪危险区段特征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对s3得到的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长度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定义的一段直线或曲线线路的长度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直线或曲线线路的长度,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2、曲线参数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定义的一段曲线线路的参数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曲线线路的参数,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3、里程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标识点的里程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的里程,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4、线间距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股道线间距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对应股道的线间距,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5、最短间距验证:验证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相邻线路或股道之间的最短线间距,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地方;

s406、道岔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道岔型号和参数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对应道岔型号和参数,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s407、特征验证: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坡度特征区域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的对应坡度特征区域,是否存在超过阈值的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对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持续维护的方法采用固定周期执行步骤s4,当验证失败时重复步骤s1至s4。

实施例3

一种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系统,还包括用于采集铁路现场的地理坐标数据的采集终端和用于执行步骤s1-s5的处理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集铁路现场地理坐标数据的方法。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利用列车在线路上和站场内运行的过程,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s10101、首先,选择具备分米级,或厘米级,或更高精度的卫星定位设备;

s10102、将设备的卫星天线安置于列车上的开阔无遮挡区域,如车顶位置;

s10103、设备主体尽量放置于车内,可自行供电,或由列车供电;

s10104、当列车即将开始沿线路运行时,开启设备,连续捕捉地理坐标数据并进行自动存储;

s10105、当列车停止后,关闭设备,结束本次数据采集工作。

s10106、另外,可将设备设置为通电后自动开始工作,断电后自动停止工作,以减少操作环节。

捕捉的地理坐标数据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当前定位精度。

s102:利用巡检机具在线路上和站场内运行的过程,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s10201、首先,选择具备分米级,或厘米级,或更高精度的卫星定位设备;

s10202、将设备的卫星天线安置于机具上的开阔无遮挡区域,如机具正上方顶部;

s10203、当机具放置于线路上,即将开始沿线路运行时,开启设备,连续捕捉地理坐标数据并进行自动存储;

s10204、当机具结束工作,搬离线路后,关闭设备,结束本次数据采集工作。

捕捉的地理坐标数据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当前定位精度。

s103:由人员携带数据采集设备,人工采集线路和站场内的地理坐标数据。

s10301、首先,选择具备分米级,或厘米级,或更高精度的卫星定位设备;

s10302、由人员携带设备。

s10303、在人员开始在线路或站场设备上行走前,开启设备,可以选择录入或者记录本次采集数据相关的说明信息,如:达成上行k57.600开始曲线。

s10304、人员携设备开始在线路或站场设备上行走,注意保持卫星天线位于开阔无遮挡区域。设备连续自动捕捉地理坐标数据并进行自动存储。

当人员完成行走后,关闭或停止设备,结束本次数据采集工作。

捕捉的地理坐标数据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当前定位精度。

s201:对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进行分析。

s20101、分析确定本次数据采集活动所采集的地理坐标数据的整体情况。

可将采集的整体数据集导入某一卫星地图中,如googleearth中,查看本次采集数据的整体情况。

s20102、区分数据集中的低精度数据和高精度数据。

根据采集到的地理坐标数据中的“定位精度”,定位精度为固定解的数据为高精度数据,定位精度不是固定解的数据为低精度数据。

s20103、区分数据集中的低精度路段和高精度路段。

根据预先确定的2点间最长距离,如50米,在该最长距离内,如至少包含1个高精度位置点,则认为该距离为高精度路段;若该距离内不包含任何高精度位置点,则认为该距离为低精度路段,需要在其路段内再次采集或补充高精度位置点。

遍历整个数据集,得出所有的低精度路段和高精度路段。

s20104、区分数据集中的无效数据。

可采用人工区分和自动区分两种方法。

人工区分为在地图中逐一查看数据集形成的线路,重点检查线路明显不是平滑状态的线路,因铁路线路一定是平滑过渡的,不是平滑状态的线路很可能是无效数据。

自动区分可采用某种算法,来自动分析数据集中的数据,标记出可能是无效数据的区段,再由人工确认。可能的算法有:逐一计算连续3个数据点a,b,c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线段ab和bc之间的夹角∠abc,若该角小于一个预定的数值,如100°,则认为a,b,c三点不是平滑过渡的,可能是无效数据,对其进行标记,然后,再依次分析b,c和后续的d点,直到完成数据集中所有数据的遍历。

s20105、区分数据集中的重复数据。

当进行连续自动的数据采集时,可能会因为静止或移动缓慢而造成在某一个位置点记录了大量的位置重复数据。可通过人工区分和自动区分两种方法来对这些重复数据进行标记。

人工区分为在地图中注意查看数据集中的数据点,对于有大量数据点聚集的区域进行人工分析和标记。

自动区分可采用某种算法,来自动分析数据集中的数据,标记出重复数据区段,再由人工确认。可能的算法有:逐一计算连续2个数据点a,b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线段ab,如果ab线段的长度小于一个预定的数值,如0.05米,则认为a,b两点过于接近,视为重合,将b标记为重复点,然后再检查a和b点之后的c点;如果ab线段的长度大于预定数值,则认为a,b两点不是重复点,即可继续检查b点和b点之后的c点,直到完成数据集中所有数据的遍历。

s20106、区分数据集中的反方向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列车、机具、采集人员可能不会始终保持同一个方向的行走状态,因此最终采集的数据集中,可能存在多个反方向数据。需要将这些反方向数据进行标记。

s20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理。

s20201、删除采集数据集中的低精度数据。

s20202、删除采集数据集中的无效数据。

s20203、删除采集数据集中的重复数据。

s20204、删除采集数据集中的反方向数据。

s203: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合并。

s20301、评估对于同一线路和站场的多次不同的采集活动中的各个数据集中的高精度路段和低精度路段。

s20302、合并各个数据集中的各自的高精度路段,得到同一线路或站场的唯一的最终的数据集,该数据集中包含多次不同的采集活动中的高精度路段数据的总和。

还包括对采集的线路和站场中的部分路段进行推导。

s204:直线路段推导:

s20401、已知一个路段是直线路段,并已知该直线路段中的至少2个高精度数据点。

s20402、根据已知的直线路段的高精度数据点的地理坐标数据,建立对应的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

s20403、根据已知直线点在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坐标,建立直线方程。

s20404、根据直线方程推导该直线路段中其他未知的直线点。

s20405、将推导出来的未知直线点在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坐标反向转化成地理坐标的经度和纬度。

s205:具有平行关系的至少两条线路的推导:

s20501、已知2条相邻线路或股道为平行关系,已知其中一条线路或股道的高精度路段,已知另一条平行线路或股道的至少一个高精度数据点。

s20502、建立与地理坐标系对应的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将已知线路或股道的高精度路段数据点和平行线路或股道的一个高精度数据点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点。

s20503、遍历已知线路或股道的高精度路段的数据点,根据平行线路或股道的已知高精度数据点,逐一推导出平行线路或股道的其他数据点。

s20503、将推导出来的平行线路或股道在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坐标反向转化成地理坐标系中的经度和纬度。

s206:圆曲路段推导:

s20601、已知一段线路为圆曲路段,已知该路段其中的一部分高精度路段。

s20602、建立与地理坐标系对应的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将已知圆曲路段中的高精度路段的数据点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点。

s20603、在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根据已知圆曲路段的数据点,复制得到未知圆曲路段的数据点。

s20604、将推导出来的未知圆曲路段中的坐标反向转化成地理坐标系中的经度和纬度。

s207: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曲线线路的推导:

s20701、已知一段线路为曲线路段,已知该路段其中的一部分高精度路段,已知该曲线路段的曲中点的位置。

s20702、建立与地理坐标系对应的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将已知曲线路段中的高精度路段的数据点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点。

s20703、在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基于曲中点的位置,将曲线的已知高精度路段的数据点,镜像复制为曲中点另一边的曲线路段的数据点。

s20704、将推导出来的曲线路段中的坐标反向转化成地理坐标系中的经度和纬度。

s208: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线路和道岔的推导:

s20801、已知2个线路的几何形状相同,已知其中一个线路的高精度数据集,已知另外一个线路至少2个高精度已知数据点。

s20802、建立与地理坐标系对应的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将已知2个线路路段中的高精度路段的数据点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点。

s20803、在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将已知线路的路段经过旋转,镜像后,重合到另一个线路的已知数据点上。

s20804、将推导出来的另外一个线路的点的坐标反向转化成地理坐标系中的经度和纬度。

还包括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进行推导的方法:

a、已知一个路段对应的铁路lkj基础数据,已知该路段中的某些高精度已知点。

b、建立与地理坐标系对应的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将已知路段的高精度数据点转化为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的点。

c、在直角坐标系或球面坐标系中,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建立路段的数学模型。

d、基于路段的数学模型和已知的数据点,推导路段中其他数据点的坐标。

e、将推导出来的点的坐标反向转化成地理坐标系中的经度和纬度。

s3:里程格式化、特征点和特征区域标识。

s301:基于铁路lkj基础数据,确定线路中的标识里程点。

s30101、可以选择站场中正线道岔的岔前转辙点为标识里程点。

s30102、可以选择隧道出入口为标识里程点。

s30103、可以选择现场人工采点时专门采集的标识里程点。

s30104、根据每2个标识里程点,推导这两点之间的线路间的等距里程点。

s302:特征点标识:

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标记道岔特征点,信号机特征点,绝缘接头特征点,变坡点特征点,通道门特征点等。:

s303:特征区域标识:

根据铁路lkj基础数据,标记站场特征区域,站台特征区域,正线特征区域,股道特征区域,道岔特征区域,线路左轨右轨特征区域,路肩特征区域,隧道特征区域,桥梁特征区域,涵渠特征区域,线路速度特征区域,曲线特征区域,坡度特征区域如上坡、下坡、平坡,路基特征区域如路堤、路堑和防洪危险区段特征区域。

s4:对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验证。

s401、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定义的一段直线或曲线线路的长度,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直线或曲线线路的长度,是否存在较大误差。

s402、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定义的一段曲线线路的参数,如:缓曲长度,圆曲长度,圆曲半径,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曲线线路的参数,是否存在较大误差。

s403、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标识点的里程,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的里程,是否存在较大误差。

s404、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股道线间距,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对应股道的线间距,是否存在较大误差。

s405、验证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相邻线路或股道之间的最短线间距,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s406、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道岔型号和参数,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对应道岔型号和参数,是否存在较大误差。

s407、验证铁路lkj基础数据中的坡度特征区域,与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中的对应坡度特征区域,是否存在较大误差。

s5:对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持续进行维护。

s501、周期性的检查列车和巡检机具,以及人工采集的线路和站场数据。

s502、若有新增或发生变化的线路和站场部分,重复上述步骤,从而获得更新的铁路高精度地图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