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分段的顺序优化配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99670发布日期:2019-05-17 22:0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分段的顺序优化配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配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分段的顺序优化配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骨科手术中,病灶需要主刀医生凭借临床经验,结合术前ct或x光图像,在大脑中构建骨结构的三维模型来定位。过度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缺乏的医学影像依据。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将术前的ct数据三维重建为体数据,结合术中x光图像进行手术的导航系统。既为手术提供了客观的影像的依据,又使整个手术流程变得可视化。

手术导航的研究关键就是多模态医学图像的配准问题。2d-3d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配准中的热点。分为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以及基于灰度的配准方法。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仅使用了少量的特征,配准时间较短,但需要侵入式标记特征点;基于灰度的配准方法更加稳定、精确,但耗时长。

传统方法均将脊椎结构看作刚体运动,但椎体骨组织各段都存在着相对运动。x光与ct的拍摄的时间不同,所以各段椎体骨组织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会影响配准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分段的顺序优化配准方法,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骨组织相对运动产生配准误差,分段后配准数量增加导致耗时长的问题。

一种半自动分段的顺序优化配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ct切片数据,利用css算法提取椎体骨组织的角点来确定初始分割范围;

步骤2,对在初始分割范围具有椎体骨组织的所有ct切片数据进行角点数据处理,得到最终分割范围;

步骤3,利用最终分割范围分割所有ct切片数据得到骨组织的ct体数据,并生成drr图像;

步骤4,将得到的drr图像与被最终分割范围处理过的x光图像进行配准,依次求得6个配准参数rx,ry,rz,tz,tx,ty的初始解;

步骤5,利用步长加速法对6个配准参数的初始解进行优化,得到配准参数的最终解。

进一步地,步骤1提取椎体骨组织的角点确定初始分割范围包括通过选取序列号为ct切片数量1/2的切片确定椎体骨组织初始分割范围。

进一步地,步骤1利用css算法提取椎体骨组织的角点包括:

将ct切片利用canny算子轮廓线提取后,对轮廓线利用不同尺度的高斯核进行平滑,接着对最大尺度进行曲率计算得到角点,并且在其他尺度上跟踪验证角点,尺度为σ的曲线的曲率为:

进一步地,步骤1将最大尺度曲率绝对值大于200且小于10000的点,或比相邻的曲率极小点大两倍以上的作为角点候选点。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初始分割范围左边缘x=xmin,右边缘x=xmax,上边缘y=ymin,下边缘y=ymax所围成的区域。

进一步地,步骤2进行角点数据处理包括将不超出范围5mm的角点视为范围内的点,将右边缘上不超出3mm的点视为范围内的点。

进一步地,步骤4依次求得6个配准参数rx,ry,rz,tz,tx,ty的初始解包括采用步长加速算法求解旋转参数rx,ry,采用边缘方向求解旋转参数rz,采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平移参数tz,采用相位相关法求解平移参数tx,ty。

进一步地,步骤5利用步长加速法对6个配准参数的初始解进行优化,得到配准参数的最终解包括:

在得到了全部配准参数初始解后,按照参数重新生成drr图像,首先对rx,ry进行步长加速优化算法,初始步长为3开始,减少为0.005时搜索结束,搜索rx,ry最优值的[-5,5]的范围,接着对rz在反方向[-1,0]的范围以0.3为步长开始进行搜索,每轮步长减少1/3,当步长小于0.01时停止,接着重新求解更新tz,tx,ty的值,对tz,tx,ty在反方向[-1,1]的范围以0.3为步长开始进行搜索,每轮搜索步长减少1/3,当步长小于0.01时停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采用的半自动分段方法,克服了骨组织间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实验误差的缺点;

(2)本发明所采取的顺序优化方法,克服分段后配准的数量增加导致耗时增加,从而不满足手术要求的问题,将传统配准的时间复杂度o(n6)降为了o(6n);

(3)本发明采用的drr生成方法,减少了生成drr图像的耗时以及生成drr图像的数量;

(4)本发明所采取求解6个配准参数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配准参数的求解时间并提高了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段顺序优化配准的流程图;

图2为准旋转参数rz时用到的边缘方向直方图的性质;

图3为drr生成过程体数据沿z轴平移产生的相似三角形;

图4为css角点检测算法使用的开始和结束切片;

图5为利用css角点检测算法对x光数据图像配准区域提取的结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各段配准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采用北医三院脊椎ct图像以及x光图像,截取了病灶部位ct以及x光图像,总共包括三段骨组织。ct图像体数据大小为512×359×238,层厚为0.7mm。x光图像大小为1024×803。分辨率均为0.28346mm/pixel。

本方法所述的体数据是三维图形可视化中的术语,体数据由体素组成。体素是基本体积元素,也可以理解为三维空间内的具有排列和颜色的点或一小块区域。本实施例所采用的ct图像体数据是将所有切片叠加未进行分割的类似于长方体数据,512×359×238指的是图像横向512个像素点,纵向359个像素点,238个切片,x光图像大小为1024×803,即横向1024个像素点,纵向803个像素点。

一种半自动分段的顺序优化配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ct切片数据,利用css算法提取椎体骨组织的角点确定初始分割范围;

由于ct切片是按照顺序排列的,所以每一个切片都有对应的序列,选取序列号为ct切片数量1/2的切片,即当ct切片的数量为238片,我们此时选取第119号切片,这是因为此时椎体骨组织的面积最大,可以确定椎体骨组织的初始范围。

本发明采用了css角点提取算法进行椎体骨组织的角点定位,通过四个角点来确定骨组织的范围。角点是椎体骨组织边缘曲线上局部曲率最大的点,角点的具体确定是通过将ct切片数据利用canny算子轮廓线提取后,对轮廓线利用不同尺度的高斯核进行平滑,接着对最大尺度进行曲率计算得到角点,并且在其他尺度上跟踪验证角点。尺度为σ的曲线的曲率为:

其中x(u),y(u)分别为轮廓线上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一维函数,u为一维函数的自变量,σ为尺度空间,x′(u,σ),y′(u,σ)分别为x(u,σ)与y(u,σ)的一阶导数,x″(u,σ),y″(u,σ)分别为x(u,σ)与y(u,σ)的二阶导数,g(u,σ)为高斯核函数,为卷积运算。

公式(1)为曲率的求解函数,公式(2)、(3)为对横纵坐标的一维函数进行高斯平滑的过程。

本发明将最大尺度曲率绝对值大于200且小于10000的点,或比相邻的曲率极小点大两倍以上的作为角点候选点。将角点候选点在逐渐减少的尺度中寻找极大点,直到最低的尺度。

设各段四个角点的坐标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为(x1,y1),(x2,y2),(x3,y3),(x4,y4);

x1,x4中选出较小点保存到xmin中,x2,x3中选出较大点保存到xmax中,在上边缘中选择纵坐标最小点保存到ymin中,在下边缘选择纵坐标最大点保存到ymax中,则椎体骨组织的初始范围即x=xmin,x=xmax,y=ymin,y=ymax所围成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得出的119号切片的三段骨组织初始分割范围分别为(51.86,91.65,3.26,38.81),(47.29,85.13,43.38,75.35),(45.34,83.83,80.56,113.18)。

步骤2,对在初始分割范围具有椎体骨组织的所有ct切片数据进行角点数据处理,得到最终分割范围;

如图4,从刚有椎体骨组织出现的的第94号切片开始,到分割范围内的椎体骨组织刚好消失的168号结束,分别使用css算法提取角点并记录角点的坐标值;在椎体骨组织没有完全出现的切片中,如果存在角点ymin≤y≤ymax,则判定该角点为相应段的角点,如果|ymin-y|≤|ymax-y|则为上边缘的角点,否则为下边缘的角点;

在本方法中,对所有ct切片数据进行角点数据处理具体指的是:ct切片数据中每张切片的椎体骨组织之间偏差很小,算法将不超出范围5mm的角点视为范围内的点,将右边缘上不超出3mm的点视为范围内的点。

即如果y≥ymax或y≤ymin,当y-ymax≤5时,则将y的值作为新的ymax,如果存下边缘点的最大纵坐标t≥y,则将t的值作为新的ymax;当ymin-y≤5时,则将y的值作为新的ymin,如果存上边缘点的最小纵坐标t≤y,则将t的值作为新的ymin;

如果x≥xmax或x≤xmin,当x-xmax≤5时,则将x的值作为新的xmax,如果存在右边缘点的最小纵坐标t-y≤3,则将t的值作为新的ymin;当xmin-x≤5时,则将x的值作为新的xmin;

得到的最终分割范围为使用x=51.21,x=93.29,y=3.26,y=39.79分割第一段,使用x=45.99,x=87.74,y=43.38,y=76.65分割第二段,使用x=43.71.21,x=85.41,y=79.59,y=116.44来分割第三段。

步骤3,利用最终分割范围分割所有ct切片数据得到骨组织的ct体数据,并生成drr图像;

遍历到所有骨组织都消失的序列号即168号切片,分别用最终得到的x=xmin,x=xmax,y=ymin,y=ymax即步骤2中最终分割范围分割94号到168号切片ct切片数据,并按照序列号叠加即为ct体数据。本发明采用bresenham算法生成drr图像,bresenham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中为了“显示器(屏幕或打印机)系由像素构成”的这个特性而设计出来的算法。通过3维直线bresenham生成算法可以快速的得到一个体素序列,这个体素序列与光线投射算法中每条x射线所遍历的真实像素点最为接近。在计算投影点ct值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少量的浮点运算,不需要进行插值运算和求整运算,大大加快了运算速度。

体数据生成drr图像具体过程为首先确定虚拟点光源的固定位置,然后从光源向外发射虚拟射线,射线穿过3维ct体数据向垂直于射线中轴的投影面进行投射。射线同平面的交点决定了drr图像中各像素点的位置。当射线以一定的步长向ct体数据投射时,可以得到所经过的每个切片上交点的ct值,若交点不在网格位置处,则需要用插值算法计算出该交点的ct值。随着射线的前进,对得到的ct值进行累加,投射结束后,便可以得到一个累加值(累加过程可以加权)。所有的光线投射完毕后,就得到了整个drr图像上每一点的ct累加值,将这些ct累加值映射成像素灰度值,就得到drr图像。

步骤4,将得到的drr图像与被最终分割范围处理过的x光图像进行配准,依次求得6个配准参数rx,ry,rz,tz,tx,ty的初始解;

采用最终分割范围来对x光图像进行处理,即使用步骤2得到的x=xmin,x=xmax,y=ymin,y=ymax分割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北医三院脊椎病灶部位的x光图像得到的配准区域作为参考图像,所谓的配准主要是比对处理后的x光图像与步骤3生成的drr图像的相似性,相似性越高配准效果越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配准方法是顺序优化配准算法,并将步长设为2,即隔一张切片进行一次浮点计算;按照不同方法按照顺序求出6个配准参数rx,ry,rz,tz,tx,ty的值,这6个参数分别对应体数据绕x旋转,绕y旋转,绕z旋转,z轴方向平移,x轴方向平移,y轴方向平移,。先求出绕x轴以及y轴的旋转参数rx,ry,接着求出z轴的旋转参数rz,然后求出z轴方向的平移参数tz,最后求出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平移参数tx,ty。以上的求解顺序必须严格单向,这样才能保证各参数间相互影响最小。在得到所有6个参数的初始解后,再对每个参数按照顺序,以不同的步长在精确的范围内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配准参数的最终解。

4.1本发明采用了步长加速算法求解绕x,y轴旋转参数rx,ry,步长从30开始,步长小于0.05时搜索结束。为防止局部最优解,进行80次迭代,将每一次的输出结果作为下一次的输入,直到相似性度量不再发生改变为止。采用相似性度量为归一化互信息,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a(a),pb(b)为边缘概率分布,pab(a,b)为联合概率分布。

4.2本发明引入了边缘方向求z轴的旋转参数rz。图像边缘的每个像素都对应一个边缘方向,可以将边缘分解为特定方向的像素点,对这些像素点的方向进行统计得到边缘方向直方图。通过将drr图像与x光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各尺度图像。再对各尺度图像进行轮廓线提取。通过如下公式来计算梯度方向,其中gh(x,y)为水平方向的梯度,gv(x,y)为垂直方向的梯度,θ(x,y)为梯度方向。f(x,y)为对应点的灰度值,对任意x,y有:

gh(x,y)=f(x+1,y)-f(x-1,y)(5)

gv(x,y)=f(x,y+1)-f(x,y-1)(6)

使用边缘方向直方图法可以解决drr图像与x光图像光照不同的问题,排除配准参数rz时配准参数tx,ty的影响。本文采用360个单位的边缘方向直方图,参见图2,分别求出x光图像与drr图像的边缘方向直方图,将直方图中峰值作为主方向,rz为两直方图的偏移量。

4.3本发明利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z轴方向的平移参数tz。通过css算法分别求出drr图像与x光影像间的左上角与右下角角点的距离ddrr和dxray,利用公式(8)来计算缩放比例。

drr图像的产生过程正好构成了一个相似三角形。当在z轴上放生平移的时,产生了2个相似三角形。我们将其放入一个二维平面中,参见图3。通过相似三角形原理即可得到配准参数tz。

从三角形的左侧顶点向右侧的边做垂线,这条线为光源点到drr图像影像的距离设为m。将体数据对角线的长度设为x,将光源到体数据的距离设为t。由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可得:

由(8)可得:

将(9)(10)(11)相结合得到如下公式:

公式中的t是在生成drr时设置的,r是通过公式(8)计算得出。

4.4本发明采用相位相关法求解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平移参数tx,ty。本发明只利用它求解平移参数。因为第一步存在得到的峰值不能可靠地对应正确旋转角度的位置。

得到配准参数rx,ry,rz,tz后,重新生成drr图像。分别对drr图像与x光图像进行傅里叶变化(公式13),并求出互功率谱(公式14)。接着对互功率谱进行逆傅里叶变化,得到相关值的分布,分布中的的峰值即为tx,ty。

f1(u,v)为图像的傅里叶变化,f2(u,v)为平移图像的傅里叶变化,x0,y0为平移量

为f2(u,v)的共轭。

步骤5,利用步长加速法对6个配准参数的初始解进行优化,得到配准参数的最终解。

本发明得到了全部配准参数初始解后,按照参数重新生成drr图像,但此时生成drr图像得到的配准结果具有较大的误差,所以需要对生成drr图像的6个配准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小的误差,优化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对rx,ry进行步长加速优化算法,初始步长为3开始,减少为0.005时搜索结束,搜索rx,ry最优值的[-5,5]的范围,接着对rz在反方向[-1,0]的范围以0.3为步长开始进行搜索,每轮步长减少1/3,当步长小于0.01时停止,接着重新求解更新tz,tx,ty的值,对tz,tx,ty在反方向[-1,1]的范围以0.3为步长开始进行搜索,每轮搜索步长减少1/3,当步长小于0.01时停止。见图6,最终得到的最终的配准结果,以tx,ty,tz,rx,ry,rz顺序分别为(10.74,-6.34,5.02,5.21,6.88,10.05),(7.88,-5.35,4.89,3.91,4.34,6.98),(6.79,3.77,5.05,5.16,4.22,-4.04)。

本实施例选取第一段骨组织进行评价顺序优化算法的性能,将骨组织的初始位置设为(15,10,10,15,12,8)。进行50次实验。分别记录每一次的配准结果的值,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评价:

其中xi为每次的配准误差,n为实验次数,为配准误差的均值,s标准差。

利用公式(15)(16)对50次配准实际值与理想值的误差进行计算,理想值为(15,10,10,15,12,8),实际值为每次实验的得到的配准结果,将两个值相减即为误差值。

得到tx,ty,tz的误差均值(标准差)为-0.37,-0.45,0.16(±0.15,±0.16,±0.25),rx,ry,rz的误差均值(标准差)为-0.15,-0.18,-0.05(±0.72,±0.87,±0.15)。配准时间均值(标准差)为28.32(±9.45)s。可以看出本优化配准方法具备更好的配准结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其较好的实施方式,但并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根据上述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的变形或替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