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保护盖板和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5041发布日期:2019-03-15 20:2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保护盖板和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盖板和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中都配置有前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一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下方,而随着人们对屏幕尺寸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不增加移动终端尺寸的情况下,屏幕占比越来越高,目前已逐步进入移动终端全面屏显示时代。

相关技术中,对于使用全面屏进行显示的移动终端,采用的是将全面屏的部分位置挖空或进行透明处理,将前置摄像头设置于挖空或透明处理位置的屏幕下方,从而实现图像采集需求,而这种方案,使得全面屏的屏占比降低,全面屏显示需求和图像采集需求无法同时存在,不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在保护盖板本体中设置第一分光片和第二分光片对环境光线进行调整和传输,以使得成像模组可以采集出光口的出射光进行成像,实现全面屏时前置摄像头的成像需求,提高了全面屏的屏占比,有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本申请提出一种保护盖板。

本申请提出另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屏。

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成像模组、显示屏以及保护盖板;

所述保护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第一分光片和第二分光片;

所述盖板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覆盖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区域覆盖所述成像模组;

其中,所述盖板本体的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分光片,所述第一分光片用于将入射至所述盖板本体内部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在所述盖板本体内部传输的全反射光;

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分光片,所述第二分光片用于将所述全反射光调制为入射至所述成像模组的成像光线。

本申请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保护盖板,保护盖板用于上述一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成像模组和显示屏。

保护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第一分光片和第二分光片;

所述盖板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覆盖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区域覆盖所述成像模组;

其中,所述盖板本体的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分光片,所述第一分光片用于将入射至所述盖板本体内部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在所述盖板本体内部传输的全反射光;

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分光片,所述第二分光片用于将所述全反射光调制为入射至所述成像模组的成像光线。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如下的有益效果:

保护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第一分光片和第二分光片,盖板本体包括覆盖显示屏的第一区域和覆盖成像模组的第二区域,其中,盖板本体的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分光片,用于将入射至盖板本体内部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在盖板本体内部传输的全反射光,第二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分光片,用于将全反射光调制为入射至成像模组的成像光线。通过在盖板本体中设置分光片对环境光线进行调整和传输,实现了全面屏结构下前置摄像的需求,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显示屏上开孔或者做透明处理,来实现成像模组前置成像,使得全面屏的屏占比降低,不利于全面屏发展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成像模组和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包括彩膜基板和对应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分光片,所述分光片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内部,用于将入射至所述基板本体内部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在所述基板本体内部传输的全反射光;

所述成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边缘,用于采集从所述彩膜基板出射的全反射光,进行成像。

本申请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屏,显示屏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成像模组;

所述显示屏,包括彩膜基板和对应的阵列基板;

其中,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分光片;

所述分光片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内部,用于将入射至所述基板本体内部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在所述基板本体内部传输的全反射光;

所述基板本体,用于在所述基板本体内部对所述全反射光进行传输,并在所述全反射光传输至所述基板本体边缘处出射,其中,出射的光线用于所述成像模组进行成像。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显示屏的基板本体中设置分光片,分光片用于将从入光口入射的环境光线调制成全反射光,并在基板本体中传输,并在全反射光传输至基板本体边缘处出射,出射的光线用于成像模组进行成像,实现了不需要在显示屏上打孔或进行透明处理,来实现入射光的入射,从而实现位于电子设备显示屏边缘的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需求,提高了全面屏的屏占比,有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盖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分光片和第二分光片传输光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发光的透光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成像模组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光片传输光线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发光的透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保护盖板和显示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盖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保护盖板,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还包括显示屏和摄像模组。

如图1所示,保护盖板30,包括盖板本体31、第一分光片32和第二分光片33,其中,盖板本体31,包括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第一区域311覆盖显示屏20,用于对显示屏20进行保护,第二区域312覆盖成像模组10。

盖板本体31的第一区域311内设置有第一分光片32,第一分光片32用于将入射至盖板本体31内部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在盖板本体31内部传输的全反射光,避免光的反射,较少入射的环境光线的损失。

第二区域312内设置有第二分光片33,第二分光片33用于将全反射光调制为入射至成像模组10的成像光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板本体31的材料可以由玻璃、陶瓷或蓝宝石等透光材料制成。由于盖板本体31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零件,盖板本体31经常受到碰撞或刮划等接触。例如,用户将电子设备放入口袋时,盖板本体31可能被用户口袋中的钥匙刮划而损伤。因此,盖板本体31的材料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例如以上的蓝宝石材料。或者在盖板本体31的表面形成硬化层以提高盖板本体31的抗刮能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板本体31的第一区域311包括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这是因为第一区域311覆盖的显示屏20包含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显示屏20通过在边缘设置曲面部分,可以扩大显示区域,提高显示效果。盖板本体31的第二区域312,包括曲面部分,第一区域311的曲面部分与第二区域312的曲面部分相接合,使得盖板本体31为一个整体结构,减少装配成本,且外观美观,不易藏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分光片和第二分光片传输光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分光片32与盖板本体31的外表面相对设置,且与外表面之间呈第一夹角,第二分光片33与盖板本体31的内表面相对设置,且与内表面之间呈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不同于第二夹角。当成像模组10需要成像时,外界的环境光线通过可透光的盖板本体31照射到第一分光片32上,第一分光片32与盖板本体31的外表面之间呈第一夹角,使得入射至盖板本体31内的环境光线被第一分光片31反射,反射后的环境光线以一定入射角度入射至盖板本体31的内表面的一个点,该点为环境光线在本体31内部的第一个入射点,该入射角可使得环境光线在盖板本体31内的第一入射点处发生全反射,其全反射的环境光线在到达盖板本体31的其它入射点时,通过对盖板本体31的凸弧面的设计,使得全反射的环境光线在其它的入射点也可以全反射,从而实现了入射的环境光线通过第一分光片的反射后,通过对入射的环境光线的角度的调制,使得环境光线可在盖板本体31内部以全反射光进行传输,并在环境光线反射至第二分光片33时,第二分光片根据与盖板本体31的内表面的第二夹角,将环境光线反射至成像模组10,实现了全面屏的同时,满足了全面屏下成像模组的成像需求,通过在盖板本体31内对入射的环境光线进行全反射,减少了环境光线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成像模组10的成像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分光片32和第二分光片33都具有分光比,第一分光片 32的分光比不同于第二分光片33的分光比,第一分光片32的分光比可小于第二分光片33的,以使得第一分光片32在用于透光时,具有较好的透光效果,而第二分光片 33主要用于将全反射光线反射至成像模组10,因此,其分光比可较大,主要用于对全反射光进行反射,提高进入摄像模组10中的光线,提高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增大第一分光片32和第二分光片33的面积,扩大成像区域,并可根据成像模组10的位置,调整第二分光片33与盖板本体31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二夹角的角度,以使得第二分光片33可将全反射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可入射至成像模组10的成像光线。

显示屏20与保护盖板30例如通过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粘接固定在一起,光学胶不仅粘接固定显示屏20及保护盖板30,还可以透过显示屏20发出的光线。

第一分光片32,具有分光比,也就是说一部分光线被第一分光片32反射出去,一部分光线被第一分光片32投射过去,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发光的透光示意图,在显示屏20进行显示时,显示屏发出的显示光线会入射至盖板本体31内部,因盖板本体 31为透光材料,第一分光片32具有一定的分光比,可对入射至盖板本体31内部的进行透射,不会影响显示屏20的光线正常射出,实现了显示屏20的正常显示,实现了全面屏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盖板30、成像模组10和显示屏20,具体结构和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均已具体描述,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成像模组的位置示意图,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用于前置成像,成像模组10被盖板本体31的第二区域312覆盖,成像模组10可设置在盖板本体31边缘的任意位置,采集第一分光片31和第二分光片32传输的光线进行成像,同时,不影响显示屏20的正常显示,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有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保护盖板本体中设置第一分光片,将入射至盖板本体内的环境光线进行调制,调制为可在盖板本体内部进行传输的全反射光线,同时在保护盖板本体中还设置有第二分光片,用于将全反射光线调制为入射至成像模组的成像光线,实现了不需要在显示屏上打孔或进行透明处理,来实现入射光的入射和传导,从而实现位于全面屏下的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需求,提高了全面屏的屏占比,有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分光片和第二分光片设置于盖板本体中,通过对入射的环境光线进行调制,形成全反射光进行传输,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可以在显示屏内设置一个分光片,实现将环境光线调制为全反射光线并进行传输,并入射至成像模组,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显示屏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还包括成像模组。

如图5所示,显示屏20,包括彩膜基板21和对应的阵列基板22,其中,彩膜基板21,用于实现显示屏20的色彩显示,包括基板本体211和分光片212,分光片212设置于基板本体211内部,用于将入射至基板本体211内部的环境光线,调制为在基板本体211内部传输的全反射光。基板本体211,用于在基板本体211内部对全反射光进行传输,并在全反射光传输至基板本体211边缘处出射,其中,出射的光线用于成像模组10进行成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板本体211的材料可以由玻璃、陶瓷或蓝宝石等透光材料制成。由于基板本体211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零件,基板本体211经常受到碰撞或刮划等接触。例如,用户将电子设备放入口袋时,基板本体211可能被用户口袋中的钥匙刮划而损伤。因此,基板本体211的材料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例如以上的蓝宝石材料。或者在基板本体211的表面形成硬化层以提高基板本体211的抗刮能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为曲面屏,基板本体211包括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显示屏20通过在边缘设置曲面部分,可以扩大显示区域,提高显示效果。同时,基板本体211曲面部分的另一端与成像模组10相对设置,以使得基本本体211中传输的全反射光可以入射至成像模组10,成像模组采集该全反射光进行成像,实现了全面屏下成像模组的成像需求。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光片传输光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分光片212设置于基板本体211内部,当成像模组10需要成像时,外界的环境光线通过可透光的基板本体211照射到分光片212上,分光片212与基板本体211的之间具有夹角,使得入射至基板本体211内的环境光线被分光片212反射,反射后的环境光线以一定入射角度入射至基板本体212的内表面的一个点,该点为环境光线在基板本体211内部的第一个入射点,该入射角可使得环境光线在基板本体211内的第一入射点处发生全反射,其全反射的环境光线在到达基板本体211的其它入射点时,通过对基板本体211的凸弧面的设计,使得全反射的环境光线在其它的入射点也可以全反射,从而实现了入射的环境光线通过分光片212 的反射后,通过对入射的环境光线的角度的调制,使得环境光线可在基板本体211内部以全反射光进行传输,并在全反射光传输至基板本体211边缘处出射,用于成像模组10成像,实现了全面屏的同时,满足了全面屏下成像模组的成像需求,同时,通过在基板本体211 内对入射的环境光线进行全反射,减少了环境光线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成像模组 10的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增大分光片212的面积,扩大成像区域,提高成像模组10的成像效果。

基板本体211与阵列基板22例如通过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粘接固定在一起,光学胶不仅粘接固定基板本体211及阵列基板22,还可以透过显示屏20 发出的光线。

分光片212,为可透光的透明材料,例如为透明纳米材料,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发光的透光示意图,在显示屏20进行显示时,显示屏发出的显示光线会入射至基板本体211内部,因基板本体211和分光片212均为透光材料,可对入射至基板本体211内部的光线进行透射,不会影响显示屏20的光线正常射出,实现了显示屏20的正常显示,实现了全面屏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图5-图7对应实施例中的显示屏20,以及成像模组10,其具体结构和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均已具体描述,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在显示屏的基板本体中设置分光片,将入射至基板本体内的环境光线进行调制,调制为可在基板本体内部进行传输的全反射光线,并在全反射光传输至基板本体边缘处出射使得成像模组采集该光线进行成像,实现了不需要在显示屏上打孔或进行透明处理,来实现入射光的入射和传导,从而实现位于全面屏下的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需求,提高了全面屏的屏占比,有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