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6323发布日期:2019-04-05 19:2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终端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希望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在携带的时候体积小一些,这样消费者容易携带。在使用智能终端的时候,消费者希望智能终端的屏幕尺寸大一些以满足需要。但是,目前的智能终端均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在携带时体积小,使用时屏幕尺寸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用较小体积实现较大屏幕尺寸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和连接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具有折叠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具有展开的第二位置;第一显示屏组件,第一显示屏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内,且壳体组件与第一显示屏组件形成容纳空间;托板组件,托板组件包括移动托板和传动机构,托板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传动机构固定在第一显示屏组件上且与移动托板相连;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托板位于第一显示屏组件的下部以对第一显示屏组件形成支撑。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移动托板设置在连接壳体组件和第一显示屏组件之间,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移动托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杆结构,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接,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盒本体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固定盒本体内,第一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一固定盒本体内,第一连杆结构穿过第一限位部,以使第一限位部对第一连杆结构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结构包括第一分连杆、第二分连杆、第三分连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相连,第二分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分连杆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分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相连,第三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结构还包括第一碟簧和第一凸轮,第一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一碟簧和第一凸轮设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且位于第一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分连杆的第一端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第二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分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第一卡位部,以使第二分连杆对第三分连杆施加转动力矩。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机构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机构分别与移动托板的两端相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杆结构,第二固定部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接,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接,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盒本体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固定盒本体内,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弹性件相连。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二固定盒本体内,第二连杆结构穿过第二限位部,以使第二限位部对第二连杆结构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结构包括第四分连杆、第五分连杆、第六分连杆、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四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弹性件相连,第五分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四分连杆的第二端相连,第六分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五分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轴相连,第六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结构还包括第二碟簧和第二凸轮,第四分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三转轴上,第二碟簧和第二凸轮设置套设在第三转轴上,且位于第四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五分连杆的第一端之间。

进一步地,第五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六分连杆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四转轴上,第五分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六分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第二卡位部,以使第五分连杆对第六分连杆施加转动力矩。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机构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动机构分别安装在移动托板的两端且与第一传动机构对称地设置。

进一步地,智能终端还包括固定支架组件,固定支架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支架组件与连接壳体组件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且横跨连接壳体组件。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加固连杆、第二加固连杆和固定板,第一加固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组件相对应的第一显示屏组件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加固连杆的第二端与固定板相连,第二加固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壳体组件相对应的第一显示屏组件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加固连杆包括第一翻转杆和第一拉杆,固定板靠近第一壳体组件处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翻转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第一翻转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转轴与第一通孔可枢转地连接,第五转轴可在第一通孔内平动,第一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五转轴上,第一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转轴与第二通孔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为腰形孔,以使第五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平动。

进一步地,第二加固连杆包括第二翻转杆和第二拉杆,固定板靠近第二壳体组件处具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二翻转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显示屏组件相连,第二翻转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七转轴与第三通孔可枢转地连接,第七转轴可在第三通孔内平动,第二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七转轴上,第二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八转轴与第四通孔相连。

进一步地,第三通孔为腰形孔,以使第七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平动。

进一步地,固定板为两个,两个固定板均具有凹形豁口,移动托板的两端具有凸耳,凸耳与凹形豁口相适配,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凸耳位于凹形豁口内。

进一步地,连接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外壳和设置在连接外壳内壁上的磁性件,磁性件可对移动托板施加吸引力。

进一步地,连接外壳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四个角上均具有缺口,以对第一加固连杆和第二加固连杆进行避让。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屏组件包括第一显示屏、第一固定托板和第二固定托板,第一固定托板和第二固定托板均与第一显示屏的背面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托板位于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一显示屏之间,第二固定托板位于第二壳体组件和第一显示屏之间。

进一步地,移动托板的宽度与第一固定托板和第二固定托板之间的间隙相适配,以使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移动托板位于间隙内。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屏为一个柔性屏或者多块硬屏。

进一步地,智能终端还包括第二显示屏组件,第二显示屏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智能终端主要包括壳体组件、第一显示屏组件和托板组件。智能终端折叠时显示屏位于壳体组件内,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第一显示屏基本不受外力,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屏的寿命,而且传动机构藏在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内部中间位置,不影响外观,可以保证打开时,第一显示屏是全屏效果。托板组件包括移动托板和传动机构,在智能终端打开时,移动托板位于第一显示屏组件的下部,起到支撑第一显示屏的效果,保证在操作时,展开的第一显示屏的整体保持平整。当关闭时,移动托板隐藏在容纳空间内,在打开和关闭时,移动托板的运动由传动机构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用较小体积实现较大屏幕尺寸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的实施例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智能终端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智能终端折叠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智能终端的第一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第一连杆结构爆炸图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所示的智能终端的托板组件立体图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智能终端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固定支架组件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智能终端打开144°时的固定支架组件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8所示的智能终端的固定板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组件;11、第一壳体组件;12、第二壳体组件;13、连接壳体组件;131、连接外壳;1311、缺口;132、磁性件;20、第一显示屏组件;21、第一显示屏;22、第一固定托板;23、第二固定托板;30、托板组件;31、移动托板;311、凸耳;32、传动机构;33、第一传动机构;331、第一固定部;3311、第一固定盒本体;3313、第一限位部;3312、第一弹性件;332、第一连杆结构;3321、第一分连杆;3322、第二分连杆;3323、第三分连杆;3324、第一转轴;3325、第二转轴;3326、第一碟簧;3327、第一凸轮;34、第二传动机构;341、第二固定部;3411、第二固定盒本体;3412、第二弹性件;3413、第二限位部;342、第二连杆结构;3421、第四分连杆;3422、第五分连杆;3423、第六分连杆;3424、第三转轴;3425、第四转轴;40、固定支架组件;41、第一加固连杆;411、第一翻转杆;4111、第五转轴;412、第一拉杆;4121、第六转轴;42、第二加固连杆;421、第二翻转杆;422、第二拉杆;43、固定板;431、第一通孔;432、第二通孔;433、凹形豁口;434、第三通孔;435、第四通孔;50、第二显示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包括:壳体组件10、第一显示屏组件20和托板组件30。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1、第二壳体组件12和连接壳体组件13,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具有折叠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具有展开的第二位置,第一显示屏组件20设置在壳体组件10内,且壳体组件10与第一显示屏组件20形成容纳空间。托板组件30包括移动托板31和传动机构32,托板组件3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传动机构32固定在第一显示屏组件20上且与移动托板31相连。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托板31位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的下部以对第一显示屏组件20形成支撑。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智能终端主要包括壳体组件10、第一显示屏组件20和托板组件30。智能终端折叠时显示屏位于壳体组件10内,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显示屏21基本不受外力,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屏21的寿命。而且传动机构32藏在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的内部中间位置,不影响外观,可以保证打开时,第一显示屏21是全屏效果。托板组件30包括移动托板31和传动机构32,在智能终端打开时,移动托板31位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的下部,起到支撑第一显示屏21的效果,保证在操作时,展开的第一显示屏21的整体保持平整。当关闭时,移动托板31隐藏在容纳空间内,在打开和关闭时,移动托板31的运动由传动机构32来实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用较小体积实现较大屏幕尺寸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的厚度相同,这样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为对称设计,且整个智能终端可以做得比较薄。

如图1和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传动机构32包括第一传动机构33和第二传动机构34,移动托板31设置在连接壳体组件13和第一显示屏组件20之间,第一传动机构33和第二传动机构34分别设置在移动托板31的两侧。具体地,沿移动托板31的宽度方向为两侧,移动托板31的长度方向的终点为两端。移动托板31设置在连接壳体组件13和第一显示屏组件20之间,当智能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移动托板31移动到第一显示屏21的底部,紧靠第一显示屏21的位置,可以起到支撑第一显示屏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一显示屏21上操作时,展开的第一显示屏21的中间部分不会凹陷下去,使第一显示屏21更加平整美观。第一传动机构33和第二传动机构34分别设置在移动托板31的两侧,也就是位于第一显示屏21的上下位置,当展开和闭合智能终端的第一显示屏21时,第一传动机构33和第二传动机构34共同带动移动托板31同一端的凸耳311,这样可以有利于移动托板31两侧受力平衡,有利于移动托板31平稳移动。

如图2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机构33包括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一连杆结构332,第一固定部331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接,第一连杆结构332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31相连接,第一连杆结构332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第一连杆结构332和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具体地,在第一连杆结构332的第二端和移动托板31的凸耳311上设置有轴孔,枢转轴穿设在两个轴孔中。这种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和方便组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部331包括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和第一弹性件3312,第一弹性件3312设置在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内,第一连杆结构332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3312相连。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是固定在第一显示屏21上的,具体地,固体的方式可以选用焊接、铆接等方式。当展开第一显示屏21时,第一连杆结构332在第一弹性件3312的拉力下,会在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中往上移动。具体地,第一弹性件3312可以选用弹簧,这种结构弹性形变大,而且价格便宜。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部331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313,第一限位部3313设置在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内,第一连杆结构332穿过第一限位部3313,以使第一限位部3313对第一连杆结构332进行限位。第一限位部3313可以是固定在第一固定盒本体3311中的空心块,空心块的空心部分尺寸与第一分连杆3321相适配。这种形式的第一限位部331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安装。第一限位部3313也可以为两个立板,第一连杆结构332正好位于两个立板之间的间隙,这样对第一连杆结构332形成了限位。

如图3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杆结构332包括第一分连杆3321、第二分连杆3322、第三分连杆3323、第一转轴3324和第二转轴3325,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3312相连,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3324与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一端与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3325相连,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第一限位部3313的尺寸与第一连杆结构332中的第一分连杆3321的尺寸相适配,可以保证在智能终端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第一分连杆3321始终沿着平行于第一固定托板22的方向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在运动时,与第一分连杆3321相连的第一转轴3324不会上下偏移,从而与第一壳体组件11或者第一固定托板22碰撞损伤。智能终端打开时,第一转轴3324开始正向旋转,第一分连杆3321在第一弹性件3312的拉力下,会在第一限位部3313中往上移动,第二分连杆3322往上翻转,当第二分连杆3322翻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三分连杆3323开始跟着向上旋转,带动移动托板31克服磁性件132的吸力,向上运动,直到移动托板31、第一固定托板22、第二固定托板23、第一翻转杆411、第二翻转杆4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另外,当第一显示屏21折叠时,第一转轴3324反向旋转,第一分连杆3321会在第一限位部3313中往回移动,第一弹性件3312恢复原来的长度,第二分连杆3322往下翻转,第三分连杆3323跟着往下旋转,当第二分连杆3322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在磁性件132的吸力作用下,移动托板31快速回到初始位置,第一转轴3324仍在继续旋转,直到完全闭合。当然,这个过程其它三个传动机构32是同步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转轴3324有闭合预紧角和预压力,打开智能终端时,需要一定的力量,智能终端折叠时不会出现张嘴问题。

如图4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杆结构332还包括第一碟簧3326和第一凸轮3327,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二端与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一转轴3324上,第一碟簧3326和第一凸轮3327设置套设在第一转轴3324上,且位于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二端和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凸轮3327将第一分连杆3321的力传递给第二分连杆3322,这些结构套设在一起,可以保证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第一壳体组件11的厚度。同时,第一分连杆3321和第二分连杆3322是折线形结构,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二端和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一端分别位于第一转轴3324的两端,而第一分连杆3321的第一端和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大致都处于第一转轴3324中间水平线上,这种结构可以确保结构紧凑,减小第一壳体组件11的厚度,同时,第一分连杆3321和第二分连杆3322在运动时,也不容易与其他组件碰撞造成损伤。整个第一连杆结构332装配好之后,可以压紧后焊接或者将第一转轴3324压铆。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和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二转轴3325上,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和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第一卡位部,以使第二分连杆3322对第三分连杆3323施加转动力矩。具体地,第二分连杆3322的第二端和第三分连杆3323的第一端可以具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起,当第二分连杆3322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凹槽和凸起配合在一起,进而带动第三分连杆3323向上翻转。

如图2和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机构33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机构33分别与移动托板31的两端相配合。具体地,沿托板的宽度方向为两侧,托板的长度方向的终点为两端。两个第一传动机构33相对于移动托板31的长度中点对称,第一传动机构33和第二传动机构34相对于移动托板31的宽度中点对称,这样可以保证移动托板31运动时受力平衡,进而确保移动托板31运动时不会歪斜,这样就不会与壳体组件10及其内部的其他组件碰撞损伤。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机构34包括第二固定部341和第二连杆结构342,第二固定部341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接,第二连杆结构342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41相连接,第二连杆结构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第二连杆结构342和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具体地,在第二连杆结构342的第二端和移动托板31的凸耳311上设置有轴孔,枢转轴穿设在两个轴孔中。这种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和方便组装。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固定部341包括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和第二弹性件3412,第二弹性件3412设置在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内,第二连杆结构342的第一端与第二弹性件3412相连。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是固定在第一显示屏21上的,具体地,固体的方式可以选用焊接、铆接等方式。当展开第一显示屏21时,第二连杆结构342在第二弹性件3412的拉力下,会在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中往上移动。具体地,第二弹性件3412可以选用弹簧,这种结构弹性形变大,而且价格便宜。

如图3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固定部341还包括第二限位部3413,第二限位部3413设置在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内,第二连杆结构342穿过第二限位部3413,以使第二限位部3413对第二连杆结构342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3413可以是固定在第二固定盒本体3411中的空心块,空心块的空心部分尺寸与第四分连杆3421相适配。这种形式的第二限位部341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安装。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杆结构342包括第四分连杆3421、第五分连杆3422、第六分连杆3423、第三转轴3424和第四转轴3425,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一端与第二弹性件3412相连,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3424与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二端相连,第六分连杆3423的第一端与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轴3425相连,第六分连杆3423的第二端与移动托板31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限位部3413的尺寸与第二连杆结构342中的第四分连杆3421的尺寸相适配,可以保证在智能终端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第四分连杆3421始终沿着平行于第二固定托板23的方向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在运动时,与第四分连杆3421相连的第三转轴3424不会上下偏移,从而与第二壳体组件12或者第二固定托板23碰撞损伤。智能终端打开时,第三转轴3424开始正向旋转,第四分连杆3421在第二弹性件3412的拉力下,会在第二限位部3413中往上移动,第五分连杆3422往上翻转,当第五分连杆3422翻转到一定角度时,第六分连杆3423开始跟着向上旋转,带动移动托板31克服磁性件132的吸力,向上运动,直到移动托板31、第一固定托板22、第二固定托板23、第一翻转杆411和第二翻转杆4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用户在操作智能终端的第一显示屏21时,不会出现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第三转轴3424有闭合预紧角和预压力,打开智能终端时,需要一定的力量,智能终端折叠时不会出现张嘴问题。当然,还可以通过在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上设置磁铁互相吸引,以解决智能终端折叠时出现张嘴的问题。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杆结构342还包括第二碟簧和第二凸轮,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二端与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三转轴3424上,第二碟簧和第二凸轮设置套设在第三转轴3424上,且位于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二端和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二凸轮将第四分连杆3421的力传递给第五分连杆3422,这些结构套设在一起,可以保证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第二壳体组件12的厚度。同时,第四分连杆3421和第五分连杆3422是折线形结构,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二端和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一端分别位于第三转轴3424的两端,而第四分连杆3421的第一端和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二端大致都处于第三转轴3424中间水平线上,这种结构可以确保结构紧凑,减小第二壳体组件12的厚度,同时,第四分连杆3421和第五分连杆3422在运动时,也不容易与其他组件碰撞造成损伤。整个第二连杆结构342装配好之后,可以压紧后焊接或者将第三转轴3424压铆。

如图3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二端和第六分连杆3423的第一端均套设在第四转轴3425上,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二端和第六分连杆3423的第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第二卡位部,以使第五分连杆3422对第六分连杆3423施加转动力矩。具体地,第五分连杆3422的第二端和第六分连杆3423的第一端可以具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起,当第五分连杆3422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凹槽和凸起配合在一起,进而带动第六分连杆3423向上翻转。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机构34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动机构34分别安装在移动托板31的两端且与第一传动机构33对称地设置。具体地,沿托板的宽度方向为两侧,托板的长度方向的终点为两端。两个第二传动机构34相对于移动托板31的长度中点对称,第一传动机构33和第二传动机构34相对于移动托板31的宽度中点对称,这样可以保证移动托板31运动时受力平衡,进而确保移动托板31运动时不会歪斜,这样就不会与壳体组件10及其内部的其他组件碰撞损伤。

如图1、2和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智能终端还包括固定支架组件40,固定支架组件4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支架组件40与连接壳体组件13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组件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且横跨连接壳体组件13。固定支架组件40既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又与连接壳体组件13相连,它可以起到带动第一显示屏组件20展开和折叠的作用。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支架组件40包括第一加固连杆41、第二加固连杆42和固定板43,第一加固连杆41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组件11相对应的第一显示屏组件20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加固连杆41的第二端与固定板43相连,第二加固连杆42的第一端与第二壳体组件12相对应的第一显示屏组件20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加固连杆41和第二加固连杆42连接固定板43和第一显示屏组件20,通过两个加固连杆的旋转,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显示屏组件20,并且第一显示屏组件20和两个加固连杆之间可以旋转,这样当旋转遇到阻碍时,第一和第二加固连杆42就会自动地旋转到分别紧贴第一固定托板22、第二固定托板23的位置,从而达到支撑第一显示屏21的效果。

如图7和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固连杆41包括第一翻转杆411和第一拉杆412,固定板43靠近第一壳体组件11处具有第一通孔431和第二通孔432,第一翻转杆411的第一端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第一翻转杆411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转轴4111与第一通孔431可枢转地连接,第五转轴4111可在第一通孔431内平动,第一拉杆412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五转轴4111上,第一拉杆412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转轴4121与第二通孔432相连。当智能终端打开时,第一翻转杆411绕着第五转轴4111旋转,直到第一显示屏21打开到144°时。

如图7和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431为腰形孔,以使第五转轴4111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平动。第一通孔431是倾斜设置的,第五转轴4111可以在第一通孔431中旋转,当旋转受到阻碍时,第五转轴4111可以在第一通孔431中倾斜着移动,具体地,可以是从腰形孔的斜上端移动到斜下端。

如图7和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固连杆42包括第二翻转杆421和第二拉杆422,固定板43靠近第二壳体组件12处具有第三通孔434和第四通孔435,第二翻转杆421的第一端与第一显示屏组件20相连,第二翻转杆421的第二端通过第七转轴与第三通孔434可枢转地连接,第七转轴可在第三通孔434内平动,第二拉杆422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七转轴上,第二拉杆422的第二端通过第八转轴与第四通孔435相连。当智能终端打开时,第二翻转杆421绕着第七转轴旋转,直到第一显示屏21打开到144°时。

如图7和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三通孔434为腰形孔,以使第七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平动。第三通孔434是倾斜设置的,第七转轴可以在第三通孔434中旋转,当旋转受到阻碍时,第七转轴可以在第三通孔434中倾斜着移动,具体地,可以是从腰形孔的斜上端移动到斜下端。

如图1、2和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板43为两个,两个固定板43均具有凹形豁口433,移动托板31的两端具有凸耳311,凸耳311与凹形豁口433相适配,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处于第一位置时,凸耳311位于凹形豁口433内。固定板43是厚度较小的薄片,上面的凹形豁口433与移动托板31上的凸耳311形状、尺寸相适配,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移动托板31平稳且平行移动。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壳体组件13包括连接外壳131和设置在连接外壳131内壁上的磁性件132,磁性件132可对移动托板31施加吸引力。磁性件132对移动托板31有吸力,这样,当智能终端折叠时,移动托板31可以尽可能地靠近连接外壳131的底部,保证折叠时结构平整。磁性件132的吸力有利于防止打开时用力过猛,有利于避免第一显示屏21因此损坏。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外壳131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四个角上均具有缺口1311,以对第一加固连杆41和第二加固连杆42进行避让。当第一显示屏21打开144°时,第一翻转杆411和第二翻转杆421卡在缺口1311处,不可以继续绕着原点翻转,此时,第五转轴4111和第七转轴在腰形孔中同步平动,从斜上端滑到斜下端,带动第一拉杆412和第二拉杆422分别绕着第六转轴4121和第八转轴同步转动,同时第一翻转杆411和第二翻转杆421继续翻转,达到水平位置。第一显示屏21打开到144°时,由于遇到连接外壳131上的缺口1311的阻碍,所以用手对壳体组件10施力,使其旋转时,用力的手感会有不同,这样用户会有感觉,可以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结构损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显示屏组件20包括第一显示屏21、第一固定托板22和第二固定托板23,第一固定托板22和第二固定托板23均与第一显示屏21的背面相连。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显示屏21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固定托板22以及第二固定托板23固定连接,但是第一显示屏21的中间部分是活动的,可以自由卷曲和展平。具体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用胶水粘结。这种连接方式非常简单,而且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成本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终端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第一显示屏21的中间活动部分始终没有受到外力,只是卷曲状态和展平状态的变化。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托板22位于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一显示屏21之间,第二固定托板23位于第二壳体组件12和第一显示屏21之间。第一固定托板22和第二固定托板23时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上的,为了保证结构的紧凑,可以选用胶水粘结的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托板31的宽度与第一固定托板22和第二固定托板23之间的间隙相适配,以使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移动托板31位于间隙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显示屏21为一个柔性屏。本智能终端的第一显示屏21需要经常折叠,此时,第一显示屏21藏于壳体组件10内部,展开时第一显示屏21为水平的屏幕,所以应该选用柔性屏。当然,第一显示屏21也可以为多块硬屏组合,打开时,多块硬屏可以水平拼在一起,不过它们之间会有一些小合缝。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块硬屏为三块,三块硬屏分别对应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和连接组件。当智能终端打开时,三块硬屏之间的间隙较小。当然,与连接组件相对应地硬屏也可以为多个硬屏的组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智能终端还包括第二显示屏组件50,第二显示屏组件50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11的外壁上。当不需要使用大屏幕时,可以随时使用较小的第二显示屏组件50,它的尺寸较小,方便随时使用。第二显示屏组件50包括第二显示屏,第一壳体组件11的外壁具有凹槽,第二显示屏设置在凹槽内,第二显示屏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组件11的外壁齐平。

作为其它的实现方式,传动机构32为齿轮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齿轮传动机构结构比较简单,而且应用广泛,有许多标准件,方便维修,节省了制造、组装和维修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传动机构32也可以通过连杆、齿轮和齿轮闭合,同样可以实现移动托板31的上升和下降,只是这样做的话,智能终端闭合时,没有预紧力,需要在第一壳体组件11和第二壳体组件上组装磁铁,使它们吸附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