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0510发布日期:2019-04-16 23:5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外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由于其良好的便携性能而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体积和续航等因素限制,散热一直是许多用户诟病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外置式笔记本散热器,为固定支架式,安装于笔记本底部,通过对设备的底面吹风,增强空气流动来带走热量。此类结构的散热器通常无法产生足够的风压,难以将空气通过笔记本底部散热孔灌入设备内部,效果有限。且此类散热器大多体积较大,折叠能力有限,不易携带。即使是现在市面上出现的侧抽风式散热器,也存在着风口不适配、漏风、占用空间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便携、普适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包含有:左侧支撑管、右侧支撑管、前部撑杆、后部调节杆、柔性封闭带、密封胶条、进风口、出风口、电机、风叶。柔性封闭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侧支撑管的侧面和右侧支撑管的侧面,柔性封闭带的其余两条边以及左侧支撑管、右侧支撑管的侧面贴有密封胶条,左侧支撑管一端与前部撑杆连接,另一端与后部调节杆连接,右侧支撑管一端与前部撑杆连接,另一端与后部调节杆连接。前部撑杆、后部调节杆上均开有圆形进风口,右侧支撑管的侧面开有出风口,出风口位于密封胶条和柔性封闭带之间。电机与风叶连接,二者安装于右侧支撑管内部,风叶的两端面分别与出风口两端面共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采用压气式送风,通过柔性封闭带、密封胶条等结构,使得置于散热器上方的笔记本电脑底部与散热器形成密闭空腔。通过出风口、电机、风叶等结构,产生气流,同时在上述空腔内形成微压。使得气流得以进入电脑内部,提高电脑元件表面的气体流速,实现高效降温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设置封闭带为柔性,整体形似卷轴。使用时将其展开,不使用时可将封闭带卷于支撑管上,极大地减小了所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

3、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胶条,既能封闭底部,提高气流利用效率,又能利用其与笔记本电脑底部的摩擦力,防止电脑在散热器表面滑动,提高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将电机、风叶置于右侧支撑管内部,一方面使得整体结构简洁美观,另一方面遮挡了活动结构,防止外来物体与之接触,提升了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通用的下方进气方式,既符合市面上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在下方开有散热口的特点,提升了兼容性和普适性,又减少了对桌面空间的占用。

6、本实用新型通过后部调节杆等结构,能自由调节倾斜度,适合各种需求和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部分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气口、电机、风叶等部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渲染图。

图中,1为左侧支撑管,2为右侧支撑管,3为柔性封闭带,4为密封胶条,5为进风口,6为出风口,7为前部撑杆,8为后部调节杆,9为电机,10 为风叶,11为空气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和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包括左侧支撑管1、右侧支撑管2、柔性封闭带3、密封胶条4等结构。右侧支撑管2的侧面开有进风口5。前部撑杆7与右侧支撑管2连接,后部调节杆 8的活动部分可以前后摆动,将其与右侧支撑管2连接,使得杆与安放平面的角度能根据需要调节。同样,左侧支撑管1前后端也各安装了前部撑杆7和后部调节杆8。柔性封闭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侧支撑管1的侧面和右侧支撑管2的侧面,并使左侧支撑管1的侧面和右侧支撑管2的朝向相同。并且,柔性封闭带 3的其余两条边以及左侧支撑管1、右侧支撑管2的侧面贴有密封胶条4,同时使得出风口6位于密封胶条4和柔性封闭带3之间,以构成一个长方体封闭空腔。电机9与风叶10连接,二者安装于右侧支撑管2内部。风叶10的两端面分别与出风口6两端面共面,使得气流能被离心加速,流入封闭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从进风口5吸取空气,电机9带动风叶10将空气加速、离心,从出风口6进入笔记本底部的空腔中。在风叶10持续的吹气下,密闭的空腔中产生微压,使得空气经过笔记本底部的散热孔向笔记本内部流动,笔记本内部元件表面的空气流速增加,以此达到高效降温的效果。

工作原理:该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在使用时,先撑开并调整后部调节杆8,充分展开柔性封闭带3,将笔记本电脑置于散热器上方。同时调整笔记本放置位置,使得密封胶条4与笔记本底部完全接触。最后给电机9通电即可。使用完毕后,断开电机电源,将笔记本电脑从散热器上取下,将柔性封闭带3卷于左侧支撑管1上。最后,用后部调节杆8压住柔性封闭带3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