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边的自动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11669发布日期:2019-06-26 00:1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边的自动识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家具板材自动生产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板材生产加工过程中自动识别板材边并与需要加工边进行比对匹配,防止上板时方向错误导致自动加工出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无人化工厂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工厂倾向于全自动化发展。在家居人造板的生产中,若要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人造板侧边的识别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识别了被加工人造板的各个侧边,设备才能依据程序正确地加工人造板,无论是打孔、封边,还是开槽,都需要对各个边精确识别之后才能进行,尤其是封边和开槽,一旦不能识别,或者识别错误,封边和开槽都会出错。目前识别人造板各边的常用做法还是依靠人工来进行,依靠人工会提高生产成本,不能保证稳定的生产效率,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产品报废等经济损失。

采用在板材上喷码或自动粘贴二维码、条形码是一种常用的手段,虽然目前在板材上喷印或粘贴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是被广泛接受,但二维码信息有限,不能很好地对各个边进行定义,也就是说,二维码并不能定义材材的边的特征,如果需要自动进行板材边的自动识别,就需要外加能表示板材长短边或加工边的识别图案或线条,这就需要二次喷印或二次粘贴,大大延长了加工准备周期,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下率和加工成本的提高,同时识别时也需要进行二次识别,延长识别周期,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开发一种操作简便,识别准确度高的自动识别人造板各个边的技术,在实现无人生产线方面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的板材生产线上无法实现一次性识别板材身份和加工边信息的问题,发明一种一次性拍摄即可同时获得板材身份信息和加工边信息正确与否的板材边自动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材边的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定义板材特征边;

其次,为板材特征边定义特征码;

第三,在板材喷或自动粘贴印身份识别码的同时在身份识别码的边缘加喷或自动粘贴特征码;

第四,利用相机获取进入生产线的板材的身份识别码信息和特征码信息;

第五,同时对身份识别码信息和特征码进行解码,以便确定所加工板对的信息是否与系统预存信息匹配,同时通过特征码解码获取需要即将进入加工的加工边的信息是否与预存储信息一致,如果一致,则板材继续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不匹配,则系统自动进行换板或调边处理。

所述的特征码为与板材相邻长短边相匹配或与板材需要加工边指向一致的图案或线条。

所述的身份识别码与特征码同时喷印或自动粘贴,以减少喷码或自动粘贴的生产准备时间。

所述的相机同时拍摄身份识别码和特征码并同时送入控制系统同步解码判定。

所述的身份识别码为二维码或条形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识别和定义平面四边形的标签可由身份识别码和不规则几何图形(特征码)构成。通过设置标签,可以准确并高效地识别和定义人造板的各个边,使工作变得简单有效。

本发明的身份识别码应提前清晰地打印或粘贴在人造板的具体的位置上,方便相机扫描。通过设置身份识别码,可以提高相机扫描不规则几何体的速度和准确度,提高加工人造板的速度。

本发明的不规则几何图形应随身份识别码一同打印或粘贴,作为特征码的长线段、短线段应分别指向人造板不同的边,利于相机扫描后进行识别。通过设置不规则几何图形,可确保相机通过不规则几何图形准确地分辨出人造板的各个边。

本发明的可识别和定义平面四边形的标签,可以做到在全自动人造板生产线中,实现自动识别人造板的方向,从而对人造板进行定位并做进一步加工,保证加工出产品的正确性。并可进一步实现无人自动生产线,减少人工,提高效率,利于控制成本,并且对于任意的平面型人造板均可进行识别。

本发明可提高打码或贴码速度一倍以上,降低读码识别周期一半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二维码与特征码结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板材边的自动识别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定义板材特征边;

其次,为板材特征边定义特征码;所述的特征码为与板材相邻长短边相匹配或与板材需要加工边指向一致的图案或线条等;

第三,在板材喷印或粘贴身份识别码(包括二维码、条形码等标准信息码,本实施例以二维码为例加以说明)的同时在身份识别码的边缘加喷或粘贴特征码以减少喷码或粘码的生产准备时间;

第四,利用相机获取进入生产线的板材的身份识别码信息和特征码信息;

第五,同时对身份识别码信息和特征码进行解码,以便确定所加工板对的信息是否与系统预存信息匹配,同时通过特征码解码获取需要即将进入加工的加工边的信息是否与预存储信息一致,如果一致,则板材继续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不匹配,则系统自动进行换板或调边处理。所述的相机同时拍摄身份识别码和特征码并同时送入控制系统同步解码判定。

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端、下端”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

长线段、短线段指向的边有所不同,相机扫描标签时可分辨不规则几何图形的含义,即可分辨各个边。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可识别和定义平面四边形的标签,如图1所示,此标签主要由二维码和作为特征码的不规则几何图形构成,不规则几何图形可以是各种多边形或大小不同线型或它们的组合,本实施例的不规则几何图形是由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组成的直角形,两条线段与二维码的距离为20mm,长线段长度和二维码宽度相同,短线段长度为二维码宽度的1/3,两条线段的线宽均为0.5mm。

二维码在喷涂或粘贴时,使二维码的一边尽可能与人造板的一边平行,即可使不规则几何图形的两条线段指向不同的边,且二维码和不规则几何图形的边界要便于分辨。

不规则几何图形的两条线段均指向人造板的不同边,短线段指向的边定义为1边,长线段指向的边定义为2边,在长、短线段相连的方向上,短线段指向的边定义为3边,长线段指向的边定义为4边。

板材进入生产线后,生产线一端的相机扫描到二维码的同时也扫描到作为特征码的不规则几何图形,根据已定义的规则就可识别人造板的1边、2边、3边和4边。且对于不规则的平面型人造板,也可进行有效识别。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板材边的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定义板材特征边;其次,为板材特征边定义特征码;第三,在板材喷印或加贴身份识别码的同时在二维码的边缘加喷或加贴特征码;第四,利用相机获取进入生产线的板材的二维码信息和特征码信息;第五,同时对二维码信息和特征码进行解码,以便确定所加工板对的信息是否与系统预存信息匹配,同时通过特征码解码获取需要即将进入加工的加工边的信息是否与预存储信息一致,如果一致,则板材继续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不匹配,则系统自动进行换板或调边处理。本发明能提高板材生产线上板材边的识别速度和正确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牛金来;张英琦;乔彬;李海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帝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3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