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5110发布日期:2019-12-17 15:1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物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快递流程优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场所(例如,便利商店)都设置有用以存放物品的储存柜,以提供宅配服务。以便利商店为例,货运人员将物品运送到便利商店后,店员会将物品存放于储存柜,以等待取件人来店取件。对目前的便利商店而言,物品并未有系统地存放于储存柜,因此,当取件人来店取件时,店员通常需花费许多时间找寻物品。此外,若取件人未及时来店取件,便会造成储存柜的存放空间不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物品管理系统及物品管理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其能够改善储存柜存取流程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系统,该物品管理系统包含:第一储存柜,设置于第一场所中,该第一储存柜包含多个第一储存格;以及第一资料处理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场所中,该第一资料处理装置包含第一处理器以及第一数据库;其中,物品存放于该多个第一储存格中的第一目标储存格;该第一处理器将该物品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记录于该第一数据库中;在该物品自该第一目标储存格取出后,该第一处理器自该第一数据库中取消该物品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的该第一对应关系。

较佳的,每一个该第一储存格均具有提示单元;当该物品存放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时,该第一处理器输出控制讯号,以控制该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息。

较佳的,该多个第一储存格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活动结构,该活动结构用以调整该多个第一储存格中的至少一个的空间。

较佳的,该第一处理器判断该多个第一储存格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当该第一处理器判断该多个第一储存格的该闲置比例低于该预定比例时,该第一处理器判断存放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当该第一处理器判断存放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符合该预定条件时,该第一处理器针对该物品发出通知信息。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期限低于预定时间;及/或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付款方式包括货到付款。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人的取件时间低于预定时间。

较佳的,该第一处理器将该取件人的通知取件时间以及实际取件时间记录于该第一数据库中,根据该通知取件时间与该实际取件时间计算该取件人的历史取件时间,且以该历史取件时间作为该预定时间。

较佳的,该物品管理系统还包含:

第二储存柜,设置于第二场所中,该第二储存柜包含多个第二储存格;以及第二资料处理装置,设置于该第二场所中,该第二资料处理装置包含第二处理器以及第二数据库;其中,该物品自该第一场所运送至该第二场所,且存放于该多个第二储存格中的第二目标储存格;该第二处理器将该物品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第二对应关系记录于该第二数据库中;在该物品自该第二目标储存格取出后,该第二处理器自该第二数据库中取消该物品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第二对应关系。

较佳的,该第一资料处理装置与该第二资料处理装置形成通讯,该第一资料处理装置将该物品的信息传送至该第二资料处理装置,使得该第二处理器在该物品运送至该第二场所前,根据该物品的该信息预先建立该物品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第二对应关系。

较佳的,每一个该第二储存格均具有提示单元;当该物品存放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时,该第二处理器输出控制讯号,以控制该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息。

较佳的,该多个第二储存格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活动结构,该活动结构用以调整该多个第二储存格中的至少一个的空间。

较佳的,该第二处理器判断该多个第二储存格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当该第二处理器判断该多个第二储存格的该闲置比例低于该预定比例时,该第二处理器判断存放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当该第二处理器判断存放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符合该预定条件时,该第二处理器针对该物品发出通知信息。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期限低于预定时间;及/或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人的取件时间天数低于预定时间。

较佳的,该第二处理器将该取件人的通知取件时间以及实际取件时间记录于该第一数据库中,根据该通知取件时间与该实际取件时间计算该取件人的历史取件时间,且以该历史取件时间作为该预定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品管理方法,适用于物品管理系统,该物品管理系统包含第一储存柜,该第一储存柜包含多个第一储存格,该物品管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物品存放于该多个第一储存格中的第一目标储存格;记录该物品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在该物品自该第一目标储存格取出后,取消该物品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的该第一对应关系。

较佳的,每一个该第一储存格均具有提示单元,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当该物品存放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时,控制该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息。

较佳的,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判断该多个第一储存格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当该多个第一储存格的该闲置比例低于该预定比例时,判断存放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是否符合预定条件;以及当存放于该第一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符合该预定条件时,针对该物品发出通知信息。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期限低于预定时间;及/或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付款方式包括货到付款。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人的取件时间低于预定时间。

较佳的,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记录将该取件人的通知取件时间以及实际取件时间;根据该通知取件时间与该实际取件时间计算该取件人的历史取件时间;以及以该历史取件时间作为该预定时间。

较佳的,该物品管理系统还包含第二储存柜,该第二储存柜包含多个第二储存格,该第一储存柜设置于第一场所中,该第二储存柜设置于第二场所中,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将该物品自该第一场所运送至该第二场所;将该物品存放于该多个第二储存格中的第二目标储存格;记录该物品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以及在该物品自该第二目标储存格取出后,取消该物品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第二对应关系。

较佳的,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在该物品运送至该第二场所前,根据该物品的信息预先建立该物品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第二对应关系。

较佳的,每一个该第二储存格均具有提示单元,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当该物品存放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时,控制该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息。

较佳的,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判断该多个第二储存格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当该多个第二储存格的该闲置比例低于该预定比例时,判断存放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是否符合预定条件;以及当存放于该第二目标储存格的该物品符合该预定条件时,针对该物品发出通知信息。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期限低于预定时间;及/或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付款方式包括货到付款。

较佳的,该预定条件为该物品的取件人的取件时间低于预定时间。

较佳的,该物品管理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记录将该取件人的通知取件时间以及实际取件时间;根据该通知取件时间与该实际取件时间计算该取件人的历史取件时间;以及以该历史取件时间作为该预定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物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在物品存放于储存柜的储存格中时,能够将物品与储存格的对应关系记录于数据库中。因此,相关人员(例如,工作人员、取件人或货运人员)即可根据物品与储存格的对应关系快速地找到存放物品的储存格,以增进取件效率。

在物品自储存格取出后,本发明即会取消物品与储存格的对应关系,使得储存格空出,以存放下一个物品。此外,当储存格的闲置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表示储存柜的存放空间即将用完。此时,本发明可针对符合预定条件的物品发出通知信息给取件人,以提醒取件人尽快取走物品,进而释放储存柜的存放空间。藉此,即可有效提高储存柜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物品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资料处理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及第二资料处理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系统1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的功能方块图。

如图1所示,物品管理系统1包含第一储存柜10以及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其中第一储存柜10与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皆设置于第一场所s1中。于实际应用中,第一场所s1可为便利商店或其它有提供宅配服务的场所。

第一储存柜10包含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其中第一储存格c1-c2的尺寸可大于第一储存格b1-b4的尺寸,且第一储存格b1-b4的尺寸可大于第一储存格a1-a8的尺寸。需说明的是,第一储存格的尺寸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定,并不以图中所绘示的实施例为限。

于此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活动结构,其中活动结构用以调整多个第一储存格中的至少一个的空间。如图1所示,第一储存格c1可具有活动结构100,且第一储存格c2可具有活动结构102,其中活动结构100可包含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00a、100b,且活动结构102也可包含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02a、102b。如图1中的第一储存格c1所示,当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00a、100b相对打开时,第一储存格c1可具有较大的存放空间。如图1中的第一储存格c2所示,当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02a、102b相对阖上时,第一储存格c2即可被分隔为两个具有较小存放空间的第一储存格c2-1、c2-2。因此,本发明可藉由活动结构100、102调整第一储存格c1、c2的空间,以存放不同尺寸的物品,进而增加第一储存格c1、c2的使用弹性。

如图2所示,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包含第一处理器120以及第一数据库12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可为收款机、平板计算机、服务器或其它具有资料处理功能的电子装置。

当寄件人或货运人员将物品20运送至第一场所s1进行存放时,第一场所s1之工作人员30可将物品20存放于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中的第一目标储存格c1。需说明的是,当任意一个第一储存格有存放物品时,此第一储存格即为本发明所定义的第一目标储存格。接着,工作人员30可操作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设定物品20的辨识码,且输入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编号。此时,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的第一处理器120便会将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例如,物品20的辨识码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记录于第一数据库122中。于实际应用中,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可记录于第一数据库122的对照表中。此外,第一数据库122可进一步记录每一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对应信息,例如地区、城市、场所标号、储存格编号或其它信息,以方便寄件人及/或取件人查询物品20的存放位置。

于此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可分别具有提示单元104,其中提示单元104可与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形成通讯。因此,当物品20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时,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的第一处理器120可输出控制讯号,以控制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提示单元104发出提示信息。于此实施例中,提示单元104可为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且提示信息可为光源发出的光线。于另一实施例中,提示单元104可为显示器,且提示信息可为显示器显示的影像。

举例而言,当取件人或货运人员至第一场所s1告知工作人员30欲收取物品20时,工作人员30可操作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输入物品20的辨识码。此时,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的第一处理器120即可根据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控制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提示单元104发出提示信息。藉此,工作人员30、取件人或货运人员即可根据提示信息快速地找到存放物品20的第一目标储存格c1,以增进取件效率。

此外,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可另包含第一显示器124。当工作人员30操作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输入物品20的辨识码时,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的第一处理器120亦可根据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控制第一显示器124显示关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信息(例如,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编号)。藉此,工作人员30、取件人或货运人员亦可根据第一显示器124显示的信息快速地找到存放物品20的第一目标储存格c1,以增进取件效率。

在物品20自第一目标储存格c1取出后,工作人员30即可操作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使第一处理器120自第一数据库122中取消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例如,删除物品20的辨识码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目标储存格c1空出,以存放下一个物品。

此外,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的第一处理器120可进一步判断第一储存柜10的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需说明的是,当第一储存格中未存放物品时,此第一储存格即为闲置。举例而言,假设14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中只有2个第一储存格未存放物品,则第一储存柜10的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闲置比例即为1/7。此外,上述预定比例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定,例如,10%、20%、30%等。

当第一处理器120判断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闲置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表示第一储存柜10的存放空间即将用完。此时,第一处理器120可进一步判断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物品20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当第一处理器120判断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物品20符合预定条件时,第一处理器120可针对物品20发出通知信息(例如,取件简讯)给取件人,以提醒取件人尽快取走物品20,进而释放第一储存柜10的存放空间。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条件可为物品20的取件期限低于预定时间(例如,一天、三天等)。

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条件可为物品20的取件人的取件时间低于预定时间(例如,一天、三天等)。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20可预先将取件人的通知取件时间以及实际取件时间记录于第一数据库122中。接着,第一处理器120可根据通知取件时间与实际取件时间计算取件人的历史取件时间,且以历史取件时间作为上述预定时间。举例而言,第一处理器120可计算取件人每一次通知取件时间与实际取件时间的相差时间,再以所有相差时间的平均时间作为上述历史取件时间(亦即,预定时间)。

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条件可为物品20付款方式包括货到付款。

当物品20符合上述预定条件时,物品20的取件人在收到通知信息后,愈有可能尽快取走物品20。因此,本发明可针对符合预定条件的物品发出通知信息给取件人,以提醒取件人尽快取走物品,进而释放第一储存柜10的存放空间。藉此,即可有效提高第一储存柜10的使用效率。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中的物品管理方法适用于第1图中的物品管理系统1。首先,执行步骤s10,将物品20存放于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中的第一目标储存格c1。接着,执行步骤s12,记录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接着,执行步骤s14,在物品20自第一目标储存格c1取出后,取消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于另一实施例中,当物品20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控制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提示单元104发出提示信息。

于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判断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当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闲置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判断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物品20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当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物品20符合预定条件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针对物品20发出通知信息。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的详细实施例系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控制逻辑中的各个部分或功能皆可透过软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请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系统1'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与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的功能方块图。物品管理系统1'与上述的物品管理系统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物品管理系统1'另包含第二储存柜14以及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如图4所示,第二储存柜14与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皆设置于第二场所s2中。于实际应用中,第一场所s1与第二场所s2可为两个位于不同地点的便利商店或其它有提供宅配服务之场所。需说明的是,第一储存柜10与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的作用原理系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储存柜14包含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其中第二储存格f1-f2的尺寸可大于第二储存格e1-e4的尺寸,且第二储存格e1-e4的尺寸可大于第二储存格d1-d8的尺寸。需说明的是,第二储存格的尺寸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定,并不以图中所绘示的实施例为限。

于此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活动结构,其中活动结构用以调整多个第二储存格中的至少一个的空间。如图4所示,第二储存格f1可具有活动结构140,且第二储存格f2可具有活动结构142,其中活动结构140可包含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40a、140b,且活动结构142可包含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42a、142b。如图4中的第二储存格f1所示,当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40a、140b相对打开时,第二储存格f1可具有较大的存放空间。如图4中的第二储存格f2所示,当两个可转动的隔板142a、142b相对阖上时,第二储存格f2即可被分隔为两个具有较小存放空间的第二储存格f2-1、f2-2。因此,本发明可藉由活动结构140、142调整第二储存格f1、f2的空间,以存放不同尺寸之物品,进而增加第二储存格f1、f2的使用弹性。

如图5所示,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包含第二处理器160以及第二数据库162。于此实施例中,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可为收款机、平板计算机、服务器或其它具有资料处理功能的电子装置。

于此实施例中,寄件人可将物品20运送至第一场所s1进行寄件。需说明的是,物品20相对第一场所s1的第一储存柜10的存取的作用原理系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接着,货运人员可将物品20自第一场所s1运送至第二场所s2。接着,第二场所s2的工作人员32可将物品20存放于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中的第二目标储存格e4。需说明的是,当任意一个第二储存格有存放物品时,此第二储存格即为本发明所定义的第二目标储存格。接着,工作人员32可操作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设定物品20的辨识码,且输入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编号。此时,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的第二处理器160便会将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第二对应关系(例如,物品20的辨识码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记录于第二数据库162中。于实际应用中,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可记录于第二数据库162的对照表中。此外,第二数据库162可进一步记录每一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的对应信息,例如地区、城市、场所标号、储存格编号或其它信息,以方便寄件人及/或取件人查询物品20的存放位置。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场所s1的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2与第二场所s2的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可形成通讯。因此,在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0建立物品20的信息(例如,物品尺寸)后,第一资料处理装置10可将物品20的信息传送至第二场所s2的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使得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的第二处理器160在物品20运送至第二场所s2前,可根据物品20的信息预先建立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于实际应用中,在物品20运送至第二场所s2前,第二场所s2的工作人员32可根据物品20的信息预先安排用以存放物品20的第二目标储存格e4,且操作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预先建立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于此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可分别具有提示单元144,其中提示单元144可与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形成通讯。因此,当物品20存放于第二目标储存格e4时,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的第二处理器160可输出控制讯号,以控制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提示单元144发出提示信息。于此实施例中,提示单元144可为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且提示信息可为光源发出的光线。于另一实施例中,提示单元144还可为显示器,且提示信息可为显示器显示的影像。

举例而言,当取件人至第二场所s2告知工作人员32欲收取物品20时,工作人员32可操作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输入物品20的辨识码。此时,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的第二处理器160即可根据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控制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提示单元144发出提示信息。藉此,工作人员32或取件人即可根据提示信息快速地找到存放物品20的第二目标储存格e4,以增进取件效率。

此外,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可另包含第二显示器164。当工作人员32操作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输入物品20的辨识码时,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的第二处理器160亦可根据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控制第二显示器164显示关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信息(例如,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编号)。藉此,工作人员32或取件人亦可根据第二显示器164显示的信息快速地找到存放物品20的第二目标储存格e4,以增进取件效率。

在物品20自第二目标储存格e4取出后,工作人员32即可操作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使第二处理器160自第二数据库162中取消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例如,删除物品20的辨识码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二目标储存格e4空出,以存放下一个物品。

此外,第二资料处理装置16的第二处理器160可进一步判断第二储存柜14中多个第一储存格d1-d8、e1-e4、f1-f2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需说明的是,当第二储存格中未存放物品时,此第二储存格即为闲置。举例而言,假设14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中只有3个第二储存格未存放物品,则第二储存柜14中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的闲置比例即为3/14。此外,上述预定比例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定,例如,10%、20%、30%等。

当第二处理器160判断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的闲置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表示第二储存柜14的存放空间即将用完。此时,第二处理器160可进一步判断存放于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物品20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当第二处理器160判断存放于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物品20符合预定条件时,第二处理器160可针对物品20发出通知信息(例如,取件简讯)给取件人,以加速取件人取走物品20,进而释放第二储存柜14的存放空间。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条件可为物品20的取件期限低于预定时间(例如,一天、三天等)。

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条件可为物品20取件人的取件时间低于预定时间(例如,一天、三天等)。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器160可预先将取件人的通知取件时间以及实际取件时间记录于第二数据库162中。接着,第二处理器160可根据通知取件时间与实际取件时间计算取件人的历史取件时间,且以历史取件时间作为上述预定时间。举例而言,第二处理器160可计算取件人每一次通知取件时间与实际取件时间之相差时间,再以所有相差时间的平均时间作为上述历史取件时间(亦即,预定时间)。

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条件可为物品20的付款方式包括货到付款。

当物品20符合上述预定条件时,物品20取件人在收到通知信息后,愈有可能尽快取走物品20。因此,本发明可针对符合预定条件的物品发出通知信息给取件人,以提醒取件人尽快取走物品,进而释放第二储存柜14的存放空间。藉此,即可有效提高第二储存柜14的使用效率。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6中的物品管理方法适用于图4中的物品管理系统1'。首先,执行步骤s30,将物品20存放于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中的第一目标储存格c1。接着,执行步骤s32,记录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第一对应关系。接着,执行步骤s34,在物品20自第一目标储存格c1取出后,取消物品20与第一目标储存格c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接着,执行步骤s36,将物品20自第一场所s1运送至第二场所s2。接着,执行步骤s38,将物品20存放于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中的第二目标储存格e4。接着,执行步骤s40,记录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接着,执行步骤s42,在物品20自第二目标储存格e4取出后,取消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于另一实施例中,在物品20运送至第二场所s2前,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根据物品20的信息(例如,物品尺寸)预先建立物品20与第二目标储存格e4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于另一实施例中,当物品20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控制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提示单元104发出提示信息。同理,当物品20存放于第二目标储存格e4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控制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提示单元144发出提示信息。

于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判断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当多个第一储存格a1-a8、b1-b4、c1-c2的闲置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判断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物品20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当存放于第一目标储存格c1的物品20符合预定条件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针对物品20发出通知信息。同理,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判断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的闲置比例是否低于预定比例。当多个第二储存格d1-d8、e1-e4、f1-f2的闲置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判断存放于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物品20是否符合预定条件。当存放于第二目标储存格e4的物品20符合预定条件时,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可进一步针对物品20发出通知信息。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的详细实施例系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发明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控制逻辑中的各个部分或功能皆可透过软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综上所述,当物品存放于储存柜之储存格中时,本发明将物品与储存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记录于数据库中。因此,相关人员(例如,工作人员、取件人或货运人员)即可根据物品与储存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快速地找到存放物品之储存格,以增进取件效率。在物品自储存格取出后,本发明即会取消物品与储存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储存格空出,以存放下一个物品。此外,当储存格的闲置比例低于预定比例时,表示储存柜的存放空间即将用完。此时,本发明可针对符合预定条件的物品发出通知信息给取件人,以提醒取件人尽快取走物品,进而释放储存柜的存放空间。藉此,即可有效提高储存柜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