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材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4034发布日期:2021-06-18 20:1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部材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仓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仓储的部材管理方法、

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仓储部材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良好的仓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配送的效率,目前部材的包装上大多贴附有标识出其信息的标签,标签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标签上有数字和/或字符,印有条形码,第二类标签上有数字和/或字符而无条形码。部材在接货入库时采用扫描装置进行扫描入库,对于无条形码类的部材则需要人工手动输入后再与预先录入系统的数据进行逐一对比,这样工作量大,操作效率低,而且存在手动输入错误的可能,若因误识别导致制造的产品不良(如用错部材)引发的后果更不可估量。

因此,业内亟需一种部材管理方法、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仓库)部材(智能入库)管理方法、系统。该方法识别精度高,即使面对无条形码或二维码的标签也能高精度的识别。搭载该方法的系统,操作简便在不增加现有接货入库工时的情况下提高入库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部材入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数据管理平台、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连接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识别装置用以识别部材上的标签,其中所述标签的信息包含条形码、二维码、字符、数字、文字中的至少一种。这样该识别装置能识别部材的标签上的条形码、二维码、字母、数字、文字中一种或其组合的信息,提高部材入库管理的效率,可达到部材100%正确识别。

优选的,该部材入库系统,该识别装置为手持式识别装置,该系统还包含打印设备,其连接所述识别装置,用以在识别装置正确识别标签后通过其打印新标签,所述新标签包含二维码。

优选的,该所述新标签与货架匹配对应。

优选的,该识别装置包含传感器,其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用以识别标签上的信息,并将识别的信息反馈至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的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处理的信息通过显示单元来显示。较佳的,该显示单元具有人机交互界面或虚拟键盘,通过其输入部材信息或控制识别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部材管理方法,其包含上述的部材入库系统,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基于识别装置来识别标签上的信息,

s2.处理模块接收识别装置反馈的信息,其中,

所述标签上的信息包含第一预设类型时,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

包含第二预设类型时,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第一预设类型时,所述标签上至少包含条形码、二维码,第二预设类型时,所述标签上包含字符、数字、文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的信息。利用该方法后,极大的提高了识别装置识别标签为第二预设类型的能力,这样避免人工输入和计算错误,节约人工核对时间,极大的提高了部材的入库效率和准确性。

优选的,该s2中,处理模块接收识别装置反馈的信息并正确识别后,基于打印装置重新打印标签。

优选的,在该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方法包含,处理模块接收识别装置反馈的信息经数据处理,

若识别不出标签的信息,则利用识别装置再次扫描识别;

若识别出标签但信息不存在,则利用识别装置来再次扫描识别;

若识别出标签的信息且信息存在,则进行二重的信息确认。

优选的,该二次信息确认包含部材的品番确认,

确认时,处理模块接收识别装置反馈的信息并经数据处理,

若识别出部材的品番与预设的信息一致,则将打印指令传输至与其电性连接的打印装置,打印装置接收并响应所述打印指令打印标签,

若识别出部材的品番与预设的信息不一致,即a品番识别为b品番,

则进一步确认,即确认b品番是否识别为a品番,

若否,则进行人工选择确认、建立识别模型,

若是,则与a的模型数据库对比、进行人工信息确认。较佳的,进行人工选取确认后,输入的信息存储于系统中,这样便于提高该型号部材的效率。

优选的,该打印装置接收并响应所述打印指令打印二维码标签。

优选的,该识别装置还包含输入模块,其用以手动的输入字符、数字、文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手动选择确认时,通过所述输入模块选择的输入字符、数字、文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或,输入部材的部分信息,其与平台内预设的信息或建立的识别模型匹配,显示单元显示匹配与之关联的部材信息。这样,以减少选择项。较佳的,输入模块集成于显示单元内(如,显示单元具有人机交互的界面,具有触摸功能,通过其输入部材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仓库部材智能入库管理方法,其识别标签上的条形码、二维码、字母、数字等信息,对于标签包含第二预设类型时其识别精度高,系统运行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仓库部材智能入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识别第二预设类型标签时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材标签无条形码时训练模型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仓库部材智能入库系统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仓库部材智能入库管理方法、该方法中基于识别装置能识别部材的标签上的条形码、二维码之外还可识别字母、数字或其组合的信息。该识别装置在识别字母、数字或其组合的信息的模式下时,结合具有自学习功能的识别模型实现100%正确识别。这样避免人工输入和计算,节约人工核对时间,极大的提高了部材入库效率和准确性。这样该入库管理方法在正确识别条形码、二维码的基础上,提高了标签为第二预设类型时部材管理的效率,可达到部材100%正确识别。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的描述本申请提出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材智能入库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基于识别装置来识别标签上的信息,

s2.处理模块接收识别装置反馈的信息,其中,

所述标签上的信息包含第一预设类型时,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

包含第二预设类型时,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第一预设类型时,所述标签上至少包含条形码、二维码中的一种,

第二预设类型时,所述标签上包含字符、数字、文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的信息。第一工作模式时,基于识别装置若识别正确时,则按照设定的规则入库,若识别异常则进行再次识别确认。第二工作模式时,基于识别装置若识别正确时,则按照设定的规则入库,若识别异常则进行再次识别确认。通过该管理方法,提高了部材入库的效率。该方法中,利用识别装置来识别标签上的条形码、二维码、字符、数字、文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的信息。来解决目前标签上无条形或二维码时需人工输入的不足。这样提高标签识别的可靠性。在标签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损坏时可通过其他信息识别(即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识别)。

在一实施方法中,若标签包含第一预设类型、第二预设类型时,其默认运行于第一工作模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则不对此做限定,以提高识别精度高。

在一实施方法中,利用识别装置来识别标签上的条形码、二维码、字符、数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的信息。

在一实施方法中,该方法还包含,正确识别后基于打印装置重新打印新标签(如打印二维码标签),这样将外部纳入的(供应商的)部材标签转成内部的标签(如二维码标签),该二维码标签包含了该部材的所有信息。该二维码成为了该部材(材料)在公司内部的通用id标识,成为了新的管理标识基准,进而提高周转效率。

下面结合图2、图3、图4来描述本申请提出的部材管理方法,其识别第二预设类型标签;有时标签上原来设有条形码或二维码,后因其他因素损坏时,也可识别。该方法包含,

处理模块接收识别装置反馈的信息经数据处理,

若识别不出标签的信息,则利用识别装置来再次扫描识别;

若识别出标签的信息但信息不存在,则利用识别装置来再次扫描识别;

若识别出标签的信息且信息存在,则进行二重的信息确认(如,一回确认部材的数量信息,二次确认部材的品番信息)。采用二重的信息确认,以进一步降低用错部材的风险。

一回确认部材的数量信息,确认时,

若数量正确(即识别的数量与预设的数量一致),则进行二次信息确认,

若数量不正确(即识别的数量与预设的数量不一致),则进行人工清点数量。

本实施方法中,部材入库时依据实际的需要,如按批次的入库(每个批次的部材可不同或相同)每次入库前在平台中预设好即将入库的批次的部材信息(如,部材的品番、对应的数量),若部材的标签第二预设类型时,若识别出标签的信息且其信息在预设的该批量的信息中时(即信息存在),若数量正确则进行二次信息确认;若数量不正确则人工清点数量,若识别出标签的信息且其信息不在预设的该批量的信息中时(即信息不存在)则利用识别装置来再次扫描识别。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如标签上原来有条形码及二维码但是其已经损坏,从而不能正确读取时,可先进行品番确认。

请参考图3,下面以二次信息确认时确认部材的品番为例进行描述。确认时,处理模块接收识别装置反馈的信息并经数据处理后,

若识别出部材的品番与预设的信息一致,则将正确识别的指令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打印装置,打印装置接收并响应该指令打印标签(如,打印二维码标签);

若识别出部材的品番与预设的信息不一致(即a品番识别为b品番),

则进一步确认b品番是否识别为a品番

若是,即b品番识别为a品番,此时与a的自学习模型数据库对比,人工信息确认,实际发生这样的概率很低,经统计这类发生的概率约为3/10,000,000,000,可忽略,

若否,即b品番未识别为a,进行人工选择确认并建立识别模型。人工选择确认后,确认输入的信息存储于系统中;较佳的,作成该部材品番的基础数据库,这样便于提高再次识别该型号部材时的效率。建立的识别模型还可包含,统计出易出错的字/字符/数字(如将字母b识别为8,请参考图4),这样在后期编码、命名规则时加以利用,以提高下批次的部材管理识别精度,部材管理的运行效率。识别模型,可为对每个部材(如部材a(简称a),部材b(简称b))建立识别模型。较佳的,正确识别后识别装置自动生成打印指令并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打印装置。确认输入的信息存储于系统中,可为经识别装置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以部材的品番确认为例进行描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为其他的方式,如:数量与供应商、供应商、部材包装方式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b品番未识别为a品番,进行人工选择确认时,可通过识别装置上的按钮进行选择(如通过上/下按键选择),还可模糊查询,比如:输入部材品番中的几个字符b1cb,系统会自动去除与之有关联的但不在本次接货范围内的部材b1cb,这样减少选择项,提高人工选择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工作模式下,识别装置扫描部材出的标签信息并与部材的识别模型相比对(即识别的信息与基础数据库相匹配/相比对),

若识别的信息与基础数据库无关联且信息正确,则将正确识别的指令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打印装置,打印装置接收并响应该指令打印标签(如,打印二维码标签);

若识别的信息与基础数据库有关联,则进行手动选择确认。通过这样的设计,减少识别时弹出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减少了作业者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5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材入库系统模块示意图,该系统包含识别装置200,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仓库)数据管理平台300(较佳的,管理平台内存储有预先录入部材的信息),通过识别装置来识别部材上的标签100。较佳的,识别装置若识别出异常时发出提示信息(如在其显示装置上显示异常)。该识别装置识别标签中的字母、数字等信息。较佳的,该系统还包含打印设备,正确识别后通过该打印设备打印依据预设的规则的内部标签(如,将无条形码的标签依据预设的规则打印新的标签(如,二维码标签或其它形式的标签),这样便于其它工序的利用)。这样将外部纳入的部材标签转成内部的标签(如二维码标签),该二维码标签包含了该部材的所有信息,该二维码就成为了该部材(材料)在公司内部的通用id标识,成为了新的管理标识基准,进而提高周转效率。

较佳的,上述的识别装置包含传感器,其用以识别标签上的信息,该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基于控制模块处理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处理的信息通过显示单元来显示。

在一实施方式中,识别装置配置成便携式(即手持式)的扫描仪,其搭载有无线模块,该无线模块连接仓库数据管理平台(如服务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利用识别装置(如,扫码枪、便携式扫描枪)直接扫描部材的标签并与预存的信息比对(也称,扫描入库部材的部材标签并与接货数据库照合,录入部材管理平台),标签信息包含条形码、二维码、字符串或数字等中的一种进行部材的快速入库。目前即使最先进的手持识别装置在识别字母,数字,其识别精度都大概在百分之九十左右,识别字母与数字组合时精度更低,若不能保证100%识别精度的话,无法直接应用于部材入库管理。在此基础上应用上述的具有自主学习功能的识别模型,这样即使在识别字母、数字、字母与数字组合时,也能实现100%的识别精度。避免了人工输入时出错的风险,节约人工核对时间,极大的提高了部材入库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的识别装置来直接扫描一批次来料的部材,依据预设该批次部材为n个(如100个),其中m个(如80个)为有条形码或二维码、正确识别后则依据预设的规则重新打印标签(如二维码标签),n-m个(余下的20个)没有条形码或二维码(或有但是已损坏),这时工作于第二工作模式下通过识别标签上的字符串和/或数字(有时还有文字),识别装置的显示单元显示识别出部材的品番信息,若有自学习数据库管理信息,通过显示单元显示以供操作人员手动选择确认,手动选择确认的信息保存至系统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入库系统具有比对功能,利用识别装置扫描部材的标签并与预存的信息比对。正确识别后,识别装置上能削除识别的信息,这样操作非常方便。相比于之前的部材入库时信息逐个的人工手动比对,该入库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减少了作业者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入库系统增加了发货记录及收料记录对比功能,这样可及时发现当日接收、运输及上货架过程出现的问题。

在一实施方式中,材料的二维码标签与货架的位置信息匹配绑定,这样在出库时,可快速查找到相应的材料。

在一实施方式中,识别装置还包含输入模块,其用以手动的输入(或通过其上的选择按钮选择来输入)字符、数字、文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手动选择确认时,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字符、数字、文字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或,输入部材的部分信息(依据输入的部分信息与平台内预设的信息或建立的识别模型匹配),依据该部分信息自动匹配与之关联的部材信息。这样,以减少选择项,提高人工选择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管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用户终端实施例、管理平台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或实施例中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多处理器系统、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小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程序、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如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