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方法及人脸识别摄像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9974发布日期:2020-05-29 14:0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人脸识别方法及人脸识别摄像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人脸识别摄像机。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如授权公告号cn110276314a公开的人脸识别方法及人脸识别摄像机,人脸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实时地送给协处理器进行特征提取,同时利用分析技术,辨识出人的性别、年龄、和特征值,再将特征值与人脸库中的特征值进行比对,识别出该人脸的身份;将分析信息发送给主处理器,主处理器在接收到这些分析信息后,在本地维护人脸特征数据库,人脸识别摄像机,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所述协处理器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实时地进行特征提取,同时利用分析技术,辨识出人的性别、年龄、和特征值,再将特征值与人脸库中的特征值进行比对,识别出该人脸的身份;主处理器在接收到这些分析信息后,在本地维护人脸特征数据库,提取的特征包括提取出人脸的轮廓、人脸所在的位置坐标、人脸的旋转角度,还包括将新的特征值加入人脸库,再次捕捉到该人脸就能识别出该人的身份;双处理器,成本经济,每个摄像机都是一个边缘计算平台,生产数据的同时处理数据,减轻网络带宽压力,减轻服务器运算压力,提高处理效率,保护数据的私密性。

上述专利公开的人脸识别方法及人脸识别摄像机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摄像机在一些场所使用时,存在不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稳定的对倾斜角度和水平旋转朝向角度进行调整,(如一些柜台、各营业厅办卡时的人脸采集识别摄像和身份证等一些证件办理或更换时的人脸识别采集,大都采用此种人脸识别摄像机),而为了保证不同身高坐姿人员采集的精确性,需要人员对摄像机的上下倾斜角度和水平朝向角度进行微调整,(虽然现有市面上存在一些能够弯折的软杆实现一些调整,但是此种方式只能适应一些精确性要求低的场合,因误碰、摄像机自身坠力等一些因素容易出现不稳晃动的现象,造成采集模糊不准确),因此不能满足对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所使用,针对此现象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人脸识别方法及人脸识别摄像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人脸识别方法及人脸识别摄像机。

本发明提出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包括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以及位于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内转动套设有圆盘,圆盘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底部一侧与支撑杆的顶端相铰接,圆盘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管,底板的底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矩形管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且矩形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矩形孔内并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槽,矩形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轴,且圆轴上滑动套设有横杆,横杆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外,底板滑动套设在横杆上,所述圆盘的底部一侧开设有凹槽,矩形管内转动安装有螺杆,矩形杆的底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螺杆螺纹连接,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凹槽内并固定连接有塑料大齿轮,矩形管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旋钮,且旋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方杆,方杆的底端延伸至凹槽内并转动安装有与圆盘底部活动接触的移动杆,方杆上滑动套设有方管,圆盘转动套设在方管上,方管上固定套设有与塑料大齿轮相啮合的塑料小齿轮,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l形定位杆,固定座滑动套设在l形定位杆上,l形定位杆的顶部内壁与固定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圆形槽内固定安装有圆环,且圆环的底部粘接固定有防滑胶圈,圆盘位于圆环和防滑胶圈内,移动杆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尖块,且尖块的尖端与防滑胶圈的底部一侧紧密接触,所述圆盘的底部中央位置嵌套有圆滚珠,且圆滚珠的底部与圆形槽的底部内壁滚动接触,底座的底部四角均粘接固定有硅胶吸盘。

优选的,所述圆形槽内固定套装有大轴承,且大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圆盘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方管的外侧四个棱角处焊接固定,螺杆位于第二圆孔内,且第二圆孔的内壁与螺杆的外侧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塑料小齿轮的顶部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方管的外侧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与方杆的外侧四个棱角处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孔,且第二矩形孔的内壁与l形定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管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三轴承,且第三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矩形孔,且第三矩形孔的内壁与横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前侧开设有第三圆孔,且第三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的内圈与圆轴的外侧固定套装。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人脸识别摄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不同身高或因人员存在一些身体缺陷无法保证很准确的坐姿,需要调整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的上下倾斜角度或水平朝向角度;

s2:首先对上下倾斜角度调整时,转动旋钮,旋钮带动方杆在移动杆的顶部转动,方杆通过方管带动塑料小齿轮转动,塑料小齿轮通过塑料大齿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能带动矩形杆在矩形管内上下滑动,矩形杆带动圆轴上下移动,圆轴通过横杆带动底板在支撑杆的顶端上下转动,底板带动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上下转动调整,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的上下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达到微调整上下倾斜角度的目的;

s3:再对水平朝向角度调整时,向下按压旋钮,旋钮带动方杆在方管内向下滑动,方杆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移动杆带动l形定位杆向下对弹簧压缩,移动杆带动多个尖块与防滑胶圈的底部分离,移动旋钮通过方杆和方管配合带动圆盘转动,圆盘通过固定座带动l形定位杆转动,l形定位杆带动移动杆和多个尖块转动,圆盘还通过支撑杆和矩形管带动底板转动,底板带动带动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水平转动,能够微调水平朝向角度,调整合适后,放松对旋钮的压力,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复位并通过l形定位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移动杆带动多个尖块的尖端向上挤紧防滑胶圈的底部,在多个尖块与防滑胶圈的摩擦力下,能够稳定限制移动杆,移动杆通过l形定位杆限制固定座,从而实现固定圆盘的目的,达到方便调整水平朝向角度以及调整后的及时稳定固定;

s4:当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水平朝向角度和上下倾斜角度均调节合适后,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内置有协处理器和主处理器,协处理器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实时的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分析技术,辨识出人的性别、年龄、和特征值,再将特征值与人脸库中的特征值进行比对,识别出该人脸的身份,将分析信息发送给主处理器,主处理器在接收到这些分析信息后,在本地维护人脸特征数据库,将图像数据实时地送给协处理器进行特征提取,提取的特征包括提取出人脸的轮廓、人脸所在的位置坐标、人脸的旋转角度,还包括将新的特征值加入人脸库,再次捕捉到该人脸就能识别出该人的身份,主处理器在接收到这些分析信息后,除了在本地维护人脸特征数据库,还可以在与云端进行主动或被动地同步数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便于根据不同人员对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的倾斜角度和水平旋转朝向角度稳定调整,稳定性高,且配合硅胶吸盘的设置能够在便携使用的同时提高在台面上放置的稳定性,降低误碰掉落损坏的风险,能够满足稳定使用的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人脸识别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途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人脸识别摄像机的底座、大轴承和圆盘连接件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人脸识别摄像机的圆环和防滑胶圈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图中:1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2底座、3硅胶吸盘、4圆形槽、5圆盘、6支撑杆、7矩形管、8第一矩形孔、9矩形杆、10矩形槽、11圆轴、12横杆、13凹槽、14螺杆、15塑料大齿轮、16旋钮、17方杆、18移动杆、19方管、20塑料小齿轮、21固定座、22l形定位杆、23弹簧、24圆环、25防滑胶圈、26尖块、27圆滚珠、28大轴承、29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出了人脸识别摄像机,包括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以及位于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下方的底座2,底座2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4,且圆形槽4内转动套设有圆盘5,圆盘5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9,底板29的底部一侧与支撑杆6的顶端相铰接,圆盘5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管7,底板29的底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8,矩形管7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9,且矩形杆9的顶端延伸至第一矩形孔8内并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槽10,矩形槽10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轴11,且圆轴11上滑动套设有横杆12,横杆12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10外,底板29滑动套设在横杆12上,圆盘5的底部一侧开设有凹槽13,矩形管7内转动安装有螺杆14,矩形杆9的底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螺杆14螺纹连接,螺杆14的底端延伸至凹槽13内并固定连接有塑料大齿轮15,矩形管7远离支撑杆6的一侧设有旋钮16,且旋钮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方杆17,方杆17的底端延伸至凹槽13内并转动安装有与圆盘5底部活动接触的移动杆18,方杆17上滑动套设有方管19,圆盘5转动套设在方管19上,方管19上固定套设有与塑料大齿轮15相啮合的塑料小齿轮20,凹槽13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1,移动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13内的l形定位杆22,固定座21滑动套设在l形定位杆22上,l形定位杆22的顶部内壁与固定座2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23,圆形槽4内固定安装有圆环24,且圆环24的底部粘接固定有防滑胶圈25,圆盘5位于圆环24和防滑胶圈25内,移动杆18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尖块26,且尖块26的尖端与防滑胶圈25的底部一侧紧密接触,圆盘5的底部中央位置嵌套有圆滚珠27,且圆滚珠27的底部与圆形槽4的底部内壁滚动接触,底座2的底部四角均粘接固定有硅胶吸盘3,本发明便于根据不同人员对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的倾斜角度和水平旋转朝向角度稳定调整,稳定性高,且配合硅胶吸盘3的设置能够在便携使用的同时提高在台面上放置的稳定性,降低误碰掉落损坏的风险,能够满足稳定使用的需求,有利于使用。

本实施例中,圆形槽4内固定套装有大轴承28,且大轴承28的内圈内侧与圆盘5的外侧固定连接,凹槽13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方管19的外侧四个棱角处焊接固定,螺杆14位于第二圆孔内,且第二圆孔的内壁与螺杆14的外侧不接触,塑料小齿轮20的顶部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方管19的外侧粘接固定,移动杆18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与方杆17的外侧四个棱角处焊接固定,固定座2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孔,且第二矩形孔的内壁与l形定位杆22的外侧滑动连接,矩形管7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三轴承,且第三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杆14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矩形孔8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矩形孔,且第三矩形孔的内壁与横杆12的外侧滑动连接,横杆12的前侧开设有第三圆孔,且第三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的内圈与圆轴11的外侧固定套装,本发明便于根据不同人员对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的倾斜角度和水平旋转朝向角度稳定调整,稳定性高,且配合硅胶吸盘3的设置能够在便携使用的同时提高在台面上放置的稳定性,降低误碰掉落损坏的风险,能够满足稳定使用的需求,有利于使用。

本发明还提出了人脸识别摄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不同身高或因人员存在一些身体缺陷无法保证很准确的坐姿,此时需要调整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的上下倾斜角度或水平朝向角度;

s2:首先对上下倾斜角度调整时,转动旋钮16,旋钮16带动方杆17在移动杆18的顶部转动,方杆17通过方管19带动塑料小齿轮20转动,塑料小齿轮20通过塑料大齿轮15带动螺杆14转动,在开设在矩形杆9底端的螺纹孔的作用下,螺杆14转动能带动矩形杆9在矩形管7内上下滑动,矩形杆9带动圆轴11上下移动,圆轴11通过横杆12带动底板29在支撑杆6的顶端上下转动,为适应转动倾斜角度,横杆12上移的同时在圆轴11上转动并在底板29上的第三矩形孔内滑动,底板29带动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上下转动调整,此时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的上下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达到微调整上下倾斜角度的目的;

s3:需要微调整水平朝向角度时,向下按压旋钮16,旋钮16带动方杆17在方管19内向下滑动,方杆17带动移动杆18向下移动,移动杆18带动l形定位杆22向下对弹簧23压缩,同时移动杆18带动多个尖块26与防滑胶圈25的底部分离,此时移动旋钮16通过方杆17和方管19配合带动圆盘5转动,圆盘5通过固定座21带动l形定位杆22转动,l形定位杆22带动移动杆18和多个尖块26转动,同时圆盘5还通过支撑杆6和矩形管7带动底板29转动,底板29带动带动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水平转动,能够微调水平朝向角度,调整合适后,放松对旋钮16的压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3复位并通过l形定位杆22带动移动杆18向上移动,移动杆18带动多个尖块26的尖端向上挤紧防滑胶圈25的底部,此时在多个尖块26与防滑胶圈25的摩擦力下,能够稳定限制移动杆18,移动杆18通过l形定位杆22限制固定座21,从而实现固定圆盘5的目的,达到方便调整水平朝向角度以及调整后的及时稳定固定;

s4:当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水平朝向角度和上下倾斜角度均调节合适后,人脸识别摄像机主体1内置有协处理器和主处理器,协处理器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实时的进行特征提取,同时利用分析技术,辨识出人的性别、年龄、和特征值,再将特征值与人脸库中的特征值进行比对,识别出该人脸的身份,将分析信息发送给主处理器,主处理器在接收到这些分析信息后,在本地维护人脸特征数据库,将图像数据实时地送给协处理器进行特征提取,提取的特征包括提取出人脸的轮廓、人脸所在的位置坐标、人脸的旋转角度,还包括将新的特征值加入人脸库,再次捕捉到该人脸就能识别出该人的身份,主处理器在接收到这些分析信息后,除了在本地维护人脸特征数据库,还可以在与云端进行主动或被动地同步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