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00657发布日期:2020-06-05 22:3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动配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完成板的结构图纸后,需要通过设计人员在结构图纸的每块板上创造钢筋构件,并导图形成施工图纸。一方面由于结构图纸的板数量较多导致整个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钢筋构件的数量较大,会导致整个结构图纸卡顿甚至奔溃,使得整个配筋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板的结构图纸配筋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板图纸的自动配筋方法所述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小板图形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根据所述小板图形的边信息确定所述板筋在所述小板图形的布置方向;获取所述小板图形的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根据所述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根据所述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布置方向在所述小板图形上生成板筋信息;根据所述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伸出信息在所述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上生成负筋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装置,所述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获取小板图形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并根据小板图形的边信息确定板筋的布置方向,根据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布置方向在小板图形上生成板筋信息;通过获取小板图形的配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并根据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根据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伸出信息在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上生成负筋信息。从而可以快速在小板图形生成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等配筋信息,实现对小板图形的自动配筋。且通过大板图形中的每一小板图形进行自动配筋,从而实现对大板图形的自动配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11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步骤s12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步骤s13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步骤s14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大板图形一具体场景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大板图形中小板图形f一具体场景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大板图形中小板图形g和小板图形h的负筋信息一具体场景的布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一建筑模型而言,主要的结构构件一般包括有梁构件、墙构件、柱构件以及板构件,板构件包括有大板与小板,小板可以认为是只覆盖白由梁构件、墙构件、柱构件围合的最小闭合区域,大板则可以覆盖多个由梁构件、墙构件、柱构件围合的闭合区域。且大板可以拆分为多块同一标高的小板,板构件与梁构件和/或墙构件和/或柱构件连接,因此当该建筑模型映射到二维图纸上时形成小板图形或者大板图形时,梁构件与墙构件形成线,柱构件形成点,而板构件形成面,且小板或大板形成的面由梁构件与墙构件形成的线以及柱构件形成的点围合。

具体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小板图形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获取小板图形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具体地,小板图形可以是小板基于二维平面的图形,且被梁构件和/或柱构件和/或墙构件所形成的边界线和/或边界点所围合。

在具体场景中,板筋是布置于小板中的,用于加强整个小板的强度,板筋具体在小板中布置会沿布置方向布置多根,可选的,直径信息则为所布置的板筋的直径值,间隔信息则为沿同一方向上布置的相邻板筋之间的间距值。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是步骤s11之前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获取大板图形。

在建筑模型的设计过程中,具体如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信息建筑模型)模型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先通过revit等软件建立建筑模型,随后基于建筑模型获取到施工图纸。

如以楼的建筑模型为例,楼的主要结构构件包括墙构件、梁构件以及柱构件,然后楼层与楼层之间还包括板构件,板构件包括大板与小板,在具体场景中,建筑模型在二维平面上形成板图纸,板图纸中包括有大板图形,通过对大板图形中的小板图形添加配筋信息从而可以生成施工图纸。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对板构件进行绘制时,一般直接在同一标高位置绘制一块大板,因此在将大板构件进行导图时,首先导出的是一整块大板图形,该大板图形也是基于二维的,且该大板图形由梁构件和/或柱构件和/或墙构件所形成的边界线和/或边界点所围合,可选的,梁构件与墙构件在形成大板图形时形成边界线,柱构件在形成大板图形时形成边界点。且对于一块大板图形而言,包括有多条或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的边界线和/或边界点。

s22,根据梁构件和/或柱构件和/或墙构件所形成的边界线作为拆分边界线。

在具体实施例中,板的配筋是基于每块小板的,因此需要先将大板图形进行拆分,具体可以是根据梁构件和/或柱构件和/或墙构件所形成的边界线和/或边界点作为拆分边界线。

s23,根据拆分边界线围合形成的最小闭合图形将大板图形拆分为多块小板图形。

随后根据拆分边界线围合形成的最小闭合图形将大板图形拆分为多块小板图形。即对于每个由拆分边界线所围合的最小闭合图形,均可以作为一块小板图形。

如图8所示,大板图形由多个梁构件和多个柱构件以及多个墙构件所形成边界线所围合。对分边界线围合形成的最小闭合图形将大板图形进行拆分后,可以获取到小板图形a、小板图形b、小板图形c、小板图形d、小板图形e、小板图形f、小板图形g以及小板图形h等多块小板图形。且每块小板图形均是拆分边界线围合形成的最小闭合图形。且小板图形可以为规则或者不规则的任意多边形,且边具体可以为直线或者弧形,这里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8只是对部分由梁构件与墙构件所形成边界线以及柱构件形成的边界点进行示意性标注,图8中的其他边界线也是对应相应的梁构件或者墙构件,相应的,其他边界点也可以对应相应的柱构件,也可以是对应梁构件与墙构件的连接位置,这里均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梁构件、柱构件以及墙构件在大板图形或者小板图形也可以表示为其他形式,如实线、双实线、虚线、双虚线等等,这里不做限定。

具体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步骤s11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1,获取小板图形的板筋配筋面积。

具体地,可以获取到小板图形的板筋配筋面积,该板筋配筋面积具体是通过对建筑模型进行仿真数据处理所得到的,每一小板的板筋配筋面积需要满足支撑强度等要求。

s112,根据板筋配筋面积从预设配筋数据库获取满足板筋配筋面积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随后从预设配筋数据库获取满足板筋配筋面积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可选的,预设配筋数据库包括多组由板筋的直径信息、间隔信息以及配筋面积所组成的组合,即每一组合都包括一条直径信息、间隔信息以及配筋面积,从预设配筋数据库中获取配筋面积大于板筋配筋面积的组合,并获取该组合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以作为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在具体场景中,可能存在多组满足要求的组合,则可以将多组组合进行显示,以便于通过用户进行选取,并根据用户的选取信息确定最终组合。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通过接收输入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即获取用户直接输入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s12,根据小板图形的边信息确定板筋在小板图形的布置方向。

随后,根据小板图形的边信息确定板筋在小板图形的布置方向。具体地,小板图形的边即为梁构件和/或柱构件和/或墙构件所形成的边界线,小板图形的顶点即梁构件和/或墙构件所形成的边界线的交点或由柱构件所形成的边界点。

具体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步骤s12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21,获取小板图形每条边的边长。

获取小板图形中每条边的边长,具体的,可以通过直接对小板图形中每条边进行测量随后确定图纸边长,或者直接从梁构件和/或柱构件和/或墙构件中的信息中直接导出长度信息。

如图9所示,小板图形f包括有四条边,分别为边ab、边bc、边cd以及边ad。随后获取边ab、边bc、边cd以及边ad的边长。

s122,将边长最大的边作为一条长边,将长边的长度作为长跨信息,以小板图形中离长边最远的顶点与长边的距离作为短边,将短边的长度作为短跨信息。

随后将边长最大的边作为一条长边,将长边的长度作为长跨信息,以小板图形中离长边最远的顶点与长边的距离作为短边,将短边的长度作为短跨信息。

即请继续参阅图9,例如边ab的边长最大,则将边ab作为一条长边,并以边ab的长度作为长跨信息,以小板图形f中离边ab最远的顶点,即顶点d与边ab的距离作为短边,并将该短边的长度作为短跨信息。

具体地,短边与长边相互垂直。

s123,将平行于长边的方向与平行于短边的方向作为板筋的布置方向。

将平行于长边的方向与平行于短边的方向作为板筋的布置方向。具体地,布置方向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且两个方向分别平行于长边与短边。

s13,获取小板图形的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获取小板图形的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在具体场景中,负筋是布置于小板与相邻的小板上的,由于加强相邻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负筋具体会沿着相邻小板的连接线方向布置多根,则直径信息则为所布置的负筋的直径值,间隔信息则为布置于同一边上相邻负筋之间的间距值。

具体场景中,小板与相邻的小板是通过墙构件或者梁构件分离的,负筋实际可以认为是从小板与相邻的小板公共的墙构件或者梁构件引出,并嵌入两块小板中,以加强相邻小板以及墙构件或者梁构件的连接强度。如果小板的某个墙构件或者梁构件没有与其他小板连接,则负筋从墙构件或者梁构件引出,并嵌入到该小板中,以加强墙构件或者梁构件与小板的连接强度。

具体请参阅图5,图5是图1步骤s13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31,获取小板图形的负筋配筋面积。

与步骤s111相似,可以获取到小板图形的负筋配筋面积,该负筋配筋面积具体是通过对建筑模型进行仿真数据处理所得到的,每一小板图形的负筋配筋面积需要满足与相邻小板图形的连接强度等要求。

s132,根据负筋配筋面积从预设配筋数据库获取满足负筋配筋面积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与步骤s112相似,随后从预设配筋数据库获取满足负筋配筋面积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可选的,预设配筋数据库包括多组由负筋的直径信息、间隔信息以及配筋面积所组成的组合,即每一组合都包括一条直径信息、间隔信息以及配筋面积,从预设配筋数据库中获取配筋面积大于负筋配筋面积的组合,并获取该组合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以作为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在具体场景中,可能存在多组满足要求的组合,则可以将多组组合进行显示,以便于通过用户进行选取,并根据用户的选取信息确定组合。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通过接收输入的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即获取用户直接输入的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

s14,根据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

随后根据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具体地,负筋布置于相邻小板图形的公共边上,则需要确定负筋分别在相邻的两个小板图形上的伸出长度。

具体请参阅图6,图6是图1步骤s14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41,获取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

获取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具体地,短跨信息具体可以是通过接收用户所输入的短跨信息得到,也可以是通过步骤s122计算得到,或者可以从小板图形上直接测量出来,这里均不作限定。

s142,获取与小板图形相邻的小板图形短跨信息。

相似的,获取与小板图形相邻的小板图形短跨信息,与步骤s141相似,可以通过接收用户所输入的短跨信息得到,也可以是通过步骤s122计算得到,或者可以从小板图形上直接测量出来,这里均不作限定。

s143,根据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和与小板图形相邻的小板图形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

随后可以根据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和与小板图形相邻的小板图形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具体地,负筋的伸出信息包括该负筋分别在相邻两个小板图形上的伸出长度,请继续参阅图8,小板图形f与小板图形e的公共边上所布置的负筋的伸出信息应该包括在小板图形f上的伸出长度与小板图形e上的伸出长度。

具体地,如果小板图形的某一条边没有与其他小板图形连接,则该边上的所布置的负筋的伸出信息只包括有在该小板图形上的伸出长度。请结合图8与图9所示,小板图形f的边ad是没有与其他小板图形相邻的,因此该边ad上所布置的负筋的伸出信息只包括小板图形f上的伸出长度。对于边bc而言,虽然与小板图形c相邻设置,但是没有直接连接,即边bc不属于小板图形f与小板图形c的公共边,因此在边bc所布置的负筋的伸出信息也只包括小板图形f上的伸出长度。

可选的,根据获取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确定负筋在该小板图形上的伸出信息具体可以将短跨信息与预设比例参数相乘,可选的,如1/3或者1/4等,这里不做限定,具体参照实际施工规则。且在具体场景中,伸出信息所对应的伸出长度应该是50的整数倍数,因此还需要对伸出信息进行取整运算。

s15,根据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布置方向在小板图形上生成板筋信息。

可选的,板筋信息包括板筋图标与板筋标注。且板筋包括有顶板筋与底板筋。顶板筋与底板筋的板筋图标有所区别,并均可以呈现线条形式,具体可以采用领域内常用图标,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可以先沿布置方向在小板图形上布置板筋图标,具体沿着长边与短边的方向布置顶板筋的板筋图标与底板筋的板筋图标。并根据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在板筋图标上布置板筋标注,随后在对应的板筋图标上布置板筋标注,板筋标注具体包括直径与间隔信息。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生成板筋标注,并将板筋标注与板筋图标相互绑定,随后将板筋图标沿布置方向在小板图形上进行布置,同时也将与板筋图标所绑定的板筋标注进行布置。

且相应的,与长边平行的板筋图标的长度与长边的长度相等或相近,与短边平行的板筋图标与短边的长度相等或相近。

可选的,对于板筋中的顶板筋而言,在小板图形上只布置两个板筋图标,即与长边平行的板筋图标以及与短边平行的板筋图标,相应的,板筋中的底板筋也只需要布置两个板筋图标。

且可选的,板筋标注位于所对应的板筋图标的中部区域。

s16,根据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伸出信息在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上生成负筋信息;

可选的,负筋信息包括负筋图标与负筋标注。

在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的公共边上布置负筋图标且该负筋图标位于公共边的中垂线上。具体的,负筋图标可以为线条显示,且位于公共边的中垂线上。随后根据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以及伸出信息在负筋图标上布置负筋标注。可选的,可以将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布置在所对应的负筋图标的中部区域。将伸出信息中在小板图形中的伸出长度布置在负筋图标在该小板图形的区域。

如图8和图10所示,小板图形g和小板图形h之间的负筋图标垂直于小板图形g和小板图形h的公共边,负筋图标位于中部区域的一侧布置有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负筋图标位于小板图形g的一侧布置有该负筋在小板图形g的伸出长度g,负筋图标位于小板图形h的一侧布置有该负筋在小板图形h的伸出长度h。

在可选实施例中,对整个板图纸中的每块小板图形按照上述方式生成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等配筋信息,进而对整个板图纸进行自动配筋,得到基于板图纸的施工图纸。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小板图形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并根据小板图形的边信息确定板筋的布置方向,根据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布置方向在小板图形上生成板筋信息;通过获取小板图形的配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并根据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根据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伸出信息在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上生成负筋信息。从而可以快速在小板图形生成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等配筋信息,实现对小板图形的自动配筋。且通过大板图形中的每一小板图形进行自动配筋,从而实现对大板图形的自动配筋。

具体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若小板图形板筋标注和负筋标注重叠。

在具体场景中,由于板筋标注是沿着板筋图标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负筋标注是沿着负筋图标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且由于板筋标注有多个,负筋标注也有多个,则可能板筋标注之间、板筋标注与负筋标注之间以及负筋标注之间出现重叠。

s32,将板筋标注沿与板筋标注对应的板筋图标的长度方向进移动和/或将负筋标注沿与负筋标注对应的负筋图标的长度方向进移动,以使得板筋标注和负筋标注间隔布置。

则可以通过将板筋标注沿与板筋标注对应的板筋图标的长度方向进移动和/或将负筋标注沿与负筋标注对应的负筋图标的长度方向进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板筋标注和负筋标注间隔布置,具体包括使得板筋标注之间、板筋标注与负筋标注之间以及负筋标注之间均间隔设置,从而解决由于标注重叠导致的可阅读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还包括将小板图形的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与小板图形进行关联。具体可以是通过id进行关联。

可选,通过将小板图形的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与小板图形进行关联,可以便于后续的数据统计。

具体可以通过创建与整个板图纸对应的数据表,随后根据小板图形的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将每一小板图形的配筋信息进行数据化显示,并可以通过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计算出每块小板中的板筋与负筋的工程量与造价等信息,以及整块大板的板筋与负筋的工程量与造价等信息。

上述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一般由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装置实现,因而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装置。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装置100包括处理器12和存储器11;存储器1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

上述基于板图纸的配筋信息生成方法的逻辑过程以计算机程序呈现,在计算机程序方面,若其作为独立的软件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其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因而本发明提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计算机存储介质20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21,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配网方法或控制方法。

该计算机存储介质2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存储介质200从物理实体上来看,可以为多个实体的组合,例如多个服务器、服务器加存储器、或存储器加移动硬盘等多种组合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获取小板图形的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并根据小板图形的边信息确定板筋的布置方向,根据板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布置方向在小板图形上生成板筋信息;通过获取小板图形的配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并根据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的短跨信息确定负筋的伸出信息,根据负筋的直径信息与间隔信息与伸出信息在小板图形与相邻的小板图形上生成负筋信息。从而可以快速在小板图形生成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等配筋信息,实现对小板图形的自动配筋。且通过大板图形中的每一小板图形进行自动配筋,从而实现对大板图形的自动配筋。并通过对小板图形的板筋标注和负筋标注进行移动,可以防止板筋标注和负筋标注重叠,进一步的,通过将每一小板的板筋信息与负筋信息与该小板进行绑定,便于后续的数据的自动计算与统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