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0049发布日期:2019-04-24 00:2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指纹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已成为大众所需。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光学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手指发生反射形成的反射光,反射光中携带手指的指纹信息,从而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而对于采用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手机等,当手指按压在显示屏上进行指纹识别时,由于显示屏的材料较柔软,因此手指的按压区域会下陷,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影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性能,甚至可能造成柔性显示屏和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提供一种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防止指纹识别过程中手指按压造成的柔性显示屏的下陷。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采集区域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内,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下方;以及,

透明支撑层,所述透明支撑层用于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内的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支撑层的边缘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中框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支撑层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设置有间隔层,所述间隔层的厚度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范围为0微米至150微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隔层为泡棉形成的支撑筋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筋条为一字型或者十字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隔层为空气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隔层为透明且柔软的硅胶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支撑层由玻璃或树脂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粘贴在所述透明支撑层的下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由准直孔阵列组成的光路调制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中框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透明支撑层之间满足预定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由至少一个透镜组成的光路调制单元,所述预定距离满足所述光路调制单元的成像条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纹识别的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柔性显示屏和指纹识别模组之间设置了透明支撑层,从而在手指按压指纹采集区域以进行指纹识别时,柔性显示屏内的该指纹采集区域内的部分会因该透明支撑层的阻挡而不引起下陷,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避免了对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性能的影响,同时减小了对柔性显示屏和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可以适用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手指按压显示屏进行指纹识别的示意图。

图3是手指按压显示屏进行指纹识别的示意图。

图4是手指按压柔性显示屏进行指纹识别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面泡棉层中没有设置支撑筋条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面泡棉层中设置一字型支撑筋条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面泡棉层中设置十字型支撑筋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光学指纹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和基于光学指纹成像的医疗诊断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光学指纹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其他采用光学成像技术的系统等。

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指纹系统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终端设备;更具体地,在上述终端设备中,指纹识别模组可以具体为光学指纹模组,其可以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局部区域或者全部区域,从而形成屏下(Under-display或Under-screen)光学指纹系统。或者,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至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内部,从而形成屏内(In-display或In-screen)光学指纹系统。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设备10包括显示屏120和光学指纹模组130。其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局部区域。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包括具有多个光学感应单元131的感应阵列133。所述感应阵列133所在区域或者其感应区域为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也可以称为指纹检测区域、指纹识别区域等)。如图1所示,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之中。在一种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所述显示屏120的侧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10的边缘非透光区域,并通过光路设计来将来自所述显示屏120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的光信号导引到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从而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实际上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在一种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所述显示屏120的侧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10的边缘非透光区域,并通过光路设计来将来自所述显示屏120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的光信号导引至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从而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实际上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

应当理解,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的面积可以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感应阵列133的面积不同,例如通过例如透镜成像的光路设计、反射式折叠光路设计或者其他光线汇聚或者反射等光路设计,可以使得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的面积大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感应阵列133的面积。在其他替代实现方式中,如果采用例如光线准直方式进行光路引导,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也可以设计成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感应阵列的面积基本一致。

因此,使用者在需要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解锁或者其他指纹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便可以实现指纹输入。由于指纹检测可以在屏内实现,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终端设备10无需其正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指纹按键(比如Home键),从而可以采用全面屏方案,即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可以基本扩展到整个终端设备10的正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包括光检测部分134和光学组件132。所述光检测部分134包括所述感应阵列133以及与所述感应阵列133电性连接的读取电路及其他辅助电路,其可以在通过半导体工艺制作在一个芯片(Die),比如光学成像芯片或者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感应阵列133具体为光探测器(Photodetector)阵列,其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感应单元。所述光学组件132可以设置在所述光检测部分134的感应阵列133的上方,其可以具体包括滤光层(Filter)、导光层或光路引导结构、以及其他光学元件,所述滤光层可以用于滤除穿透手指的环境光,而所述导光层或光路引导结构主要用于从手指表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导引至所述感应阵列133进行光学检测。

在具体实现上,所述光学组件132可以与所述光检测部分134封装在同一个光学指纹部件。比如,所述光学组件132可以与所述光学检测部分134封装在同一个光学指纹芯片,也可以将所述光学组件132设置在所述光检测部分134所在的芯片外部,比如将所述光学组件132贴合在所述芯片上方,或者将所述光学组件132的部分元件集成在上述芯片之中。

其中,所述光学组件132的导光层或者光路引导结构有多种实现方案,比如,所述导光层可以具体为在半导体硅片制作而成的准直器(Collimator)层,其具有多个准直单元或者微孔阵列,所述准直单元可以具体为小孔,从手指反射回来的反射光中,垂直入射到所述准直单元的光线可以穿过并被其下方的光学感应单元接收,而入射角度过大的光线在所述准直单元内部经过多次反射被衰减掉,因此每一个光学感应单元基本只能接收到其正上方的指纹纹路反射回来的反射光,从而所述感应阵列133便可以检测出手指的指纹图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或者光路引导结构也可以为光学透镜(Lens)层,其具有一个或多个透镜单元,比如一个或多个非球面透镜组成的透镜组,其用于将从手指反射回来的反射光汇聚到其下方的光检测部分134的感应阵列133,以使得所述感应阵列133可以基于所述反射光进行成像,从而得到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可选地,所述光学透镜层在所述透镜单元的光路中还可以形成有针孔,所述针孔可以配合所述光学透镜层扩大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视场,以提高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成像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或者光路引导结构也可以具体采用微透镜(Micro-Lens)层,所述微透镜层具有由多个微透镜形成的微透镜阵列,其可以通过半导体生长工艺或者其他工艺形成在所述光检测部分134的感应阵列133上方,并且每一个微透镜可以分别对应于所述感应阵列133的其中一个感应单元。并且,所述微透镜层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还可以形成其他光学膜层,比如介质层或者钝化层。更具体地,所述微透镜层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还可以包括具有微孔的挡光层(或称为遮光层),其中所述微孔形成在其对应的微透镜和感应单元之间,所述挡光层可以阻挡相邻微透镜和感应单元之间的光学干扰,并使得所述感应单元所对应的光线通过所述微透镜汇聚到所述微孔内部并经由所述微孔传输到所述感应单元以进行光学指纹成像。

应当理解,上述导光层或者光路引导结构的几种实现方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比如,可以在所述准直器层或者所述光学透镜层的上方或下方进一步设置微透镜层。当然,在所述准直器层或者所述光学透镜层与所述微透镜层结合使用时,其具体叠层结构或者光路可能需要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显示屏120可以采用具有自发光显示单元的显示屏,比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屏。以采用OLED显示屏为例,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可以利用所述OLED显示屏120位于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的显示单元(即OLED光源)来作为光学指纹检测的激励光源。当手指140按压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时,显示屏120向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上方的目标手指140发出一束光111,该光111在手指140的表面发生反射形成反射光或者经过所述手指140内部散射而形成散射光,在相关专利申请中,为便于描述,上述反射光和散射光统称为反射光。由于指纹的脊(ridge)141与谷(valley)142对于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因此,来自指纹脊的反射光151和来自指纹谷的反射光152具有不同的光强,反射光经过光学组件132后,被光学指纹模组130中的感应阵列133所接收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指纹检测信号;基于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便可以获得指纹图像数据,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指纹匹配验证,从而在终端设备10实现光学指纹识别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也可以采用内置光源或者外置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指纹检测的光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可以适用于非自发光显示屏,比如液晶显示屏或者其他的被动发光显示屏。以应用在具有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屏为例,为支持液晶显示屏的屏下指纹检测,所述终端设备10的光学指纹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光学指纹检测的激励光源,所述激励光源可以具体为红外光源或者特定波长非可见光的光源,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下方或者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10的保护盖板下方的边缘区域,而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可以设置液晶面板或者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并通过光路引导以使得指纹检测光可以到达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或者,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下方,且所述背光模组通过对扩散片、增亮片、反射片等膜层进行开孔或者其他光学设计以允许指纹检测光穿过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并到达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当采用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采用内置光源或者外置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指纹检测的光信号时,其检测原理与上面描述内容是一致的。

应当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上,所述终端设备10还包括透明保护盖板,所述盖板可以为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其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终端设备10的正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谓的手指按压在所述显示屏120实际上是指按压在所述显示屏120上方的盖板或者覆盖所述盖板的保护层表面。

另一方面,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可以仅包括一个光学指纹传感器,此时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的面积较小且位置固定,因此用户在进行指纹输入时需要将手指按压到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的特定位置,否则光学指纹模组130可能无法采集到指纹图像而造成用户体验不佳。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可以具体包括多个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多个光学指纹传感器可以通过拼接方式并排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的下方,且所述多个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感应区域共同构成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也就是说,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可以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分别对应于其中一个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从而将所述光学指纹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可以扩展到所述显示屏的下半部分的主要区域,即扩展到手指惯常按压区域,从而实现盲按式指纹输入操作。可替代地,当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数量足够时,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30还可以扩展到半个显示区域甚至整个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半屏或者全屏指纹检测。

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0采用的显示屏120为硬质的显示屏,该显示屏及其上方的盖板均由玻璃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因此,当手指按压该显示屏时,手指的按压区域内的显示屏不会发生凹陷。但是,对于可折叠手机等采用柔性显示屏的终端设备,在进行指纹识别时,由于柔性显示屏的材料较为柔软,因此手指的按压区域会下陷,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影响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性能,甚至可能造成柔性显示屏和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受损。

例如图2所示的指纹识别的示意图,指纹识别模组210包括由准直孔阵列组成的光路调制单元。其中,显示屏220上方覆盖有盖板230。显示屏220与中框240之间存在泡棉250。指纹识别模组210通过贴合材料260例如胶水等粘贴在显示屏220的下表面。图3中所示的显示屏220为硬质的显示屏,因此,当手指270按压在显示屏220时,显示屏220在手指按压区域内的部分并不会下陷,不会影响用户体验以及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性能,也不会因显示屏下陷造成部件损伤。

又例如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的示意图,指纹识别模组310包括由透镜组成的光路调制单元。其中,显示屏320上方覆盖有盖板330。显示屏320与中框340之间存在泡棉350。指纹识别模组310固定在中框340上并与显示屏320之间保持预定距离以满足该透镜的成像条件。图3中所示的显示屏320为硬质的显示屏。因此,当手指360按压在显示屏320时,手指按压区域并不会下陷,不会影响用户体验以及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性能,也不会因显示屏下陷造成部件损伤。

但是,当上述的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时,手指按压显示屏时则可能引起按压区域的下陷。以图4为例,指纹识别模组410包括由透镜组成的光路调制单元。其中,柔性显示屏420上方覆盖有柔性盖板430。柔性显示屏420与中框440之间存在泡棉450。指纹识别模组410固定在中框440上并与柔性显示屏420之间保持预定距离以满足该透镜的成像条件。与图3相比,该显示屏420为柔性显示屏,当手指460按压在柔性显示屏420时,柔性显示屏420内的由中框440支撑的部分并不会下陷,但是柔性显示屏420内的手指按压区域的下方由于需要传输用于指纹识别的光信号,因此无法设置支撑件。当手指按压柔性显示屏420进行指纹识别时,柔性显示屏420在该按压区域内的部分会下陷。

该柔性显示屏420的下陷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410与柔性显示屏420之间距离变小,影响了指纹识别模组410的成像清晰度,因此降低了指纹识别模组410的指纹识别性能。另外,由于柔性显示屏420的频繁下陷,对柔性显示屏420带来了一定的损伤,并且当柔性显示屏420因下陷而触碰到指纹识别模组410或其他部件时,还会引起对其他部件的损伤。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止柔性显示屏下陷的方案,能够防止指纹识别过程中手指按压造成的柔性显示屏的下陷。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的装置的示意图。该指纹识别的装置500应用于具有柔性显示屏510的电子设备,该指纹识别的装置500包括:

指纹识别模组520: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20的指纹采集区域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510内,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20用于设置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下方;以及,

透明支撑层530:所述透明支撑层530用于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屏510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52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510在所述指纹采集区域内的部分。

由于在柔性显示屏510和指纹识别模组520之间设置了透明支撑层530,从而在手指按压指纹采集区域以进行指纹识别时,柔性显示屏510内的该指纹采集区域内的部分会因该透明支撑层530的阻挡而不引起下陷,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避免了对光学指纹识别模组520的指纹识别性能的影响,同时减小了对柔性显示屏510和光学指纹识别模组520的损害。

该柔性显示屏510例如可以是柔性LCD显示屏或者柔性OLED显示屏。其中,该柔性OLED显示屏的发光层可以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该指纹识别模组520可以采用至少部分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指纹识别的激励光源。

该指纹识别模组520可以为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手指,并由该手指反射后到达指纹识别模组520,指纹识别模组520根据采集到的携带该手指的指纹信息的光信号,对该手指进行指纹识别。该指纹识别模组520的指纹采集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柔性显示屏510的显示区域内,位于指纹采集区域内的手指的指纹信息能够被该指纹识别模组520检测到。

该透明支撑层530设置在柔性显示屏510与指纹识别模组520之间,用于支撑该柔性显示屏510在该指纹采集区域内的部分。也就是说,当手指按压在柔性显示屏510内的指纹采集区域时,该透明支撑层530能够防止显示屏在手指按压区域内的部分下陷。该透明支撑层530具有高透光性,以避免对来自指纹采集区域的携带指纹信息的光信号造成阻挡,从使该光信号能够顺利到达指纹识别模组520。

例如,该透明支撑层530可以由玻璃或树脂等透明材料制成。

可选地,该柔性显示屏510上方覆盖柔性盖板,用于保护该柔性显示屏510。以下,所述的手指按压柔性显示屏均指手指按压柔性显示屏及其上表面覆盖的柔性盖板,为了简洁,不再赘述。

该透明支撑层530与该柔性显示屏510之间可以相接触,或者,优选地,该透明支撑层530与该柔性显示屏51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间隔层。该间隔层用于避免柔性显示屏510与透明支撑层530之间的硬接触,保护该柔性显示屏510不被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隔层的厚度应当足够小,以至于用户的手指感受不到柔性显示屏的下陷且不会对指纹识别性能造成影响。这时,该柔性显示屏510下陷的深度足够小,这里可以认为该柔性显示屏510没有下陷,即该透明支撑层530阻挡了该柔性显示屏510的下陷。

以下附图中的柔性显示屏与透明支撑层之间的间隔均足够小,或者说手指按压时柔性显示屏下陷深度足够小,因此可以认柔性显示屏为没有发生下陷,为了简洁,附图中不再示出柔性显示屏的下陷。

可以设置该间隔层的厚度在预设范围内。该预设范围例如可以为50微米至100微米,或者为0微米至150微米等。

可选地,该透明支撑层530的边缘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中框上。

电子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中通常使用框用来支撑柔性显示屏510,该中框具有透光窗口,该透光窗口位于柔性显示屏510下方,并且,具体地,该透光窗口位于指纹识别模组520的指纹采集区域的下方,以使来自指纹采集区域上方的手指反射的光信号能够通过该透光窗口传输至指纹识别模组520。该透明支撑层530固定在该中框上,且能够覆盖该中框的透光窗口。

该透明支撑层530例如可以通过胶粘、螺钉、模具内嵌入一体成型或者纳米注塑等方式,固定在该中框上。

该指纹识别模组520例如可以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光路调制单元、滤波单元、辅助电路等。

可选地,该指纹识别模组520可以粘贴在该透明支撑层530的下表面。

例如,该指纹识别模组520中的该光路调制单元可以由准直孔阵列构成。

可选地,该指纹识别模组520可以固定在中框上。

例如,指纹识别模组520中的该光路调制单元可以由至少一个透镜构成,例如透镜阵列或者微透镜阵列。

下面以图6和图7为例,具体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识别的装置中的透明支撑层。

例如图6,其中示出了指纹识别模组610、柔性显示屏620、柔性盖板630、中框640、泡棉650、透明支撑层660、贴合材料670。其中,该指纹识别模组610例如包括由准直孔阵列组成的光路调制单元。该柔性显示屏620例如可以是光学玻璃或光学树脂等柔性材料的OLED显示屏,柔性显示屏620上方覆盖有柔性盖板630,用于保护显示屏620。该柔性盖板63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PI)柔性树脂。柔性显示屏620与中框640之间存在泡棉650,这里将柔性显示屏620的底部泡棉和背胶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泡棉。该透明支撑层660设置在该中框640上,且位于该中框640的透光窗口内,具体地,透明支撑层660的边缘固定在中框上,例如可以使用贴合材料将该透明支撑层660的边缘粘贴在中框640上。

图6所示的透明支撑层660的边缘固定在中框640内侧边缘的台阶上。但本申请实施例对透明支撑层660与中框64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该透明支撑层660也可以粘贴在中框640的上表面,并且可以覆盖中框的整个上表面,包括中框上表面的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

可选地,如图6所示,指纹识别模组610通过贴合材料670例如胶水等粘贴在透明支撑层660的下表面。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610与该透明支撑层660为一个整体,实现了指纹识别模组610与柔性显示屏620的分离,便于指纹识别模组610的更换和维修。

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手指680按压柔性显示屏620,柔性显示屏620在手指按压区域内的部分会被其下方的透明支撑层660支撑,因此柔性显示屏620不会下陷。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避免了对指纹识别模组610的指纹识别性能的影响,同时减小了对柔性显示屏620和光学指纹识别模组610以及其他部件的损害。

又例如图7,其中示出了指纹识别模组710、柔性显示屏720、柔性盖板730、中框740、泡棉750、透明支撑层760。其中,该指纹识别模组710例如包括由透镜或微透镜组成的光路调制单元。该柔性显示屏720例如可以是光学玻璃或光学树脂等柔性材料的OLED显示屏,柔性显示屏720上方覆盖有柔性盖板730,用于保护显示屏720。该柔性盖板73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PI柔性树脂。柔性显示屏720与中框740之间存在泡棉750,这里将柔性显示屏720的底部泡棉和背胶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泡棉。该透明支撑层760设置在该中框740上,且位于该中框740的透光窗口内,具体地,透明支撑层760的边缘固定在中框740上,例如可以使用贴合材料将该透明支撑层760的边缘粘贴在中框740上。

图7所示的透明支撑层760的边缘固定在中框740内侧边缘的台阶上。但本申请实施例对透明支撑层760与中框74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该透明支撑层760也可以粘贴在中框740的上表面,并且可以覆盖中框的整个上表面,包括中框上表面的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

可选地,如图7所示,指纹识别模组710可以固定在中框740上,并位于该中框740的透光窗口内。其中,该指纹识别模组710的指纹传感器芯片的感应阵列与显示屏之间满足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为指纹传感器芯片对指纹图像成像所需要满足的成像距离。

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手指770按压柔性显示屏720,经手指反射的携带其指纹信息的光信号依次通过柔性显示屏720、透明支撑层760以及中框740的透光窗口,到达指纹识别模组710的指纹传感器芯片的感应阵列,从而实现指纹识别。由于柔性显示屏720在手指按压区域内的部分会被其下方的透明支撑层760支撑,因此柔性显示屏720不会下陷。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避免了对指纹识别模组710的指纹识别性能的影响,同时减小了对柔性显示屏760和光学指纹识别模组710以及其他部件的损害。

在图6和图7中,透明支撑层与柔性显示屏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隔层,用于保护柔性显示屏。

该间隔层可以是空气层;或者,

该间隔层可以是透明且柔软的硅胶层;或者,

该间隔层可以为支撑筋条,例如,由泡棉形成的支撑筋条。

其中,该泡棉形成的支撑筋条可以为一字型、十字形或者其他形状。

图8、图9和图10为柔性显示屏的底面泡棉层的示意图。其中,图8所示为没有设置支撑筋条的情况,图9所示为设置有泡棉构成的一字型支撑筋条的情况,图10所示为设置有泡棉构成的十字型支撑筋条的情况。图8、图9和图10中所示为中框与显示屏之间的泡棉层的俯视图,其中,标出的圆形区域为指纹采集区域,黑色区域均为泡棉。该泡棉形成的支撑筋条设置于柔性显示屏与透明支撑层之间,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在指纹采集区域内的部分,防止手指按压柔性显示屏时该柔性显示屏的下陷,也避免了该柔性显示屏与透明支撑层之间的硬接触。

由于泡棉的不透光性,因此,图9的指纹采集区域内的“一”字位置将指纹图像分割成了两部分,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为被该“一”字分割成的两块半圆形指纹图像,因此在对采集到的指纹图像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图像拼接算法对该两幅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根据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指纹图像的匹配。

同样,图10的指纹采集区域内的“十”字位置将指纹图像分割成了两部分,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为被该“十”字分割成的四块扇形指纹图像,在对采集到的指纹图像进行处理时也可以采用图像拼接算法对该四幅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根据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指纹图像的匹配。

泡棉形成的该支撑筋条尤其适用于指纹采集区域面积较大的情况,实现对柔性显示屏的进一步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以及上述本申请各种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的装置。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游戏设备、车载电子设备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该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的相互组合,组合之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