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0409发布日期:2020-07-04 04:3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体化加固计算机领域,特别是一种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



背景技术:

一体化加固计算机作为信息化终端设备,在图像分析、状态监控、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经成功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中。传统的单显示屏加固一体机受其显示窗口等的限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双显示屏加固一体机可以在两个显示器中运行不同的应用程序,实现多任务显示,其运算能力、显示效果都大大提高,避免了在一个显示器中反复切换程序窗口的弊端。双显示屏加固一体机扩展了显示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公开号为cn201159863y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计算机主机和显示屏,显示屏包括主屏和副屏,主屏和副屏以及主屏和主机之间分别通过铰链连接。主屏和副屏能够随铰链上下开启。在公开号为cn106843372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双屏便携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显示组件和计算机主机,显示组件包括主显示屏、辅显示屏和屏幕底座,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之间铰接,屏幕底座与计算机主机铰接,主显示屏与屏幕底座滑动连接。主显示屏、辅显示屏可左右展开在同一平面内,并且辅显示屏可随主显示屏滑动至计算机主机正中工作位置。

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一是现有的双屏计算机中主屏和副屏大多采用左右展开式,不能满足主屏和副屏上下展开式的要求;二是现有的双屏计算机中主屏和副屏虽然采用上下展开式,但是计算机在展开和收起状态下,仅通过铰链力矩达到主屏和副屏固定的目的,不能满足舰载等振动环境的要求;三是现有的双屏计算机仅能实现桌面安装,不能实现入柜安装,应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实现双屏的上下展开及固定,及双屏的收起状态。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包括加固机箱、上显示装置、下显示装置、第一扭矩铰链、第二扭矩铰链、一对导轨、四根连杆、固定块;

所述上显示装置、下显示装置均设置在加固机箱的上部;所述上显示装置与下显示装置通过第一扭矩铰链相互连接;所述下显示装置通过第二扭矩铰链与加工机箱连接;所述一对导轨对称固定在加固机箱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显示装置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一个固定块;所述下显示装置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块,所述上显示装置左右与下显示装置上端左右的固定块之间均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下显示装置下端左右固定块与加固机之间均通过连杆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本发明提出的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可以实现两个显示装置上下式打开和折叠,同时在打开和折叠状态下能够分别将两个显示装置锁紧固定。

(2)本发明提出的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中两个显示装置可以共用各自的背部空间,降低了折叠状态下一体机的高度尺寸,整机紧凑小巧。

(3)本发明提出的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通过导轨能够实现一体机与机柜的安装和抽拉,通过把手能够实现一体机的便携和快速转移。

(4)本发明提出的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设置机箱挡板,机箱挡板能够在一体机折叠状态下,遮挡内部器件,增加一体机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体机在打开状态下的前视轴测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体机在打开状态下的后视轴测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体机在打开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体机在折叠状态下的轴测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体机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固机箱的轴测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固机箱的仰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固机箱(去掉机箱上盖板)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机箱框架的轴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机箱框架的仰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机箱框架的后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法兰的轴测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走线支架的轴测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接支架的轴测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块的轴测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杆的轴测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缆固定架的轴测视图。

图19是一体机由打开到折叠的第一步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20是一体机由打开到折叠的第二步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21是一体机由折叠到打开的第一步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22是一体机由折叠到打开的第二步运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上下翻屏的双屏可折叠一体机,包括加固机箱、上显示装置1、下显示装置2、一对上方扭矩铰链3、一对下方扭矩铰链4、一对导轨5、六个固定块6、四根连杆7、八个滚花螺钉8、三个线缆固定架9和十个减振防磨垫10。所述上显示装置1、下显示装置2依次安装在加固机箱的上方,彼此通过铰链连接;其中上显示装置1与下显示装置2通过两个上方扭矩铰链3相互连接,上显示装置1能够绕两个上方扭矩铰链3旋转,下显示装置2与加固机箱通过两个下方扭矩铰链4相互连接,下显示装置2能够绕两个下方扭矩铰链4旋转。两个上方扭矩铰链3和两个下方扭矩铰链4均带有力矩,用于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的初步定位和固定。一对导轨5对称固定在加固机箱的左右两侧,通过两根导轨5,可以实现一体机与机柜安装和抽拉。六个固定块6、四根连杆7和八个滚花螺钉8分别对称安装在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的左右两侧,且依次由内向外安装,此外四根连杆7分别固定在六个固定块6的表面,八个滚花螺钉8分别固定在四根连杆7的两端,用于固定连杆7。十个减振防磨垫10分别固定在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上,其中两个减振防磨垫10固定在上显示装置1后盖表面,两个减振防磨垫10固定在下显示装置1后盖表面,另两个减振防磨垫10固定在下显示装置2的前端面上方,最后四个减振防磨垫10固定在下显示装置2的上端面。

如图1、2和3所示,一体机在打开状态下,从前部看,加固机箱位于底部,上显示装置1位于最上部,下显示装置2位于加固机箱和上显示装置1之间,并且上显示装置1与下显示装置2之间、下显示装置2与加固机箱之间分别成一定角度(钝角),便于使用者观察屏幕;两根连杆7连接固定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另外两根连杆7连接固定下显示装置2和加固机箱,用于将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在打开状态下的完全固定锁紧;从后部看,三个线缆固定架9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的背部右侧,其中一个线缆固定架9安装在上显示装置1的背部右侧,其余两个线缆固定架9安装在下显示装置2的背部右侧,加固机箱的连接器线缆通过三个线缆固定架9进行固定,分别与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的插座相连接,实现加固机箱与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的电气连接。位于下显示装置2上端面的四个减振防磨垫10能够避免一体机在打开状态下,下显示装置2与两个上方扭矩铰链3的相互摩擦和碰撞。一体机在打开状态下,需将机箱挡板16绕铰链18向外侧翻转,方便使用者操作键盘24和用户按键25。

如图4和5所示,一体机在折叠状态下,上显示装置1、下显示装置2与加固机箱相互平行,上显示装置1与下显示装置2背靠背放置,即上显示装置1显示屏背对加固机箱,下显示装置2显示屏面向加固机箱,折叠后上显示装置1的后盖与下显示装置2的后盖能在空间上相互避让,并可相互借用空间,能够降低折叠状态下一体机的高度尺寸,使整机小巧紧凑。折叠状态下,两根连杆7连接固定上显示装置1与加固机箱,另外两根连杆7连接固定下显示装置2与加固机箱。位于上显示装置1后盖表面的两个减振防磨垫10和位于下显示装置2后盖表面的两个减振防磨垫10能够避免上显示装置1与下显示装置2的相互摩擦和碰撞,位于下显示装置2前端面上方的两个减振防磨垫10能够避免下显示装置2与加固机箱的相互摩擦和碰撞。一体机折叠后可以推入机柜内,同时将机箱挡板16绕铰链18翻转至竖直位置,安装在机箱挡板16上的两个上柜螺钉20可以与机柜连接固定。

如图6、7和8所示,加固机箱包括机箱框架11、机箱上盖板12、机箱下盖板13、机箱盖板14、机箱插座板15、机箱挡板16、一对法兰17、一对铰链18、一对把手19、四个上柜螺钉20、一对走线支架21、转接支架22、密封垫23、键盘24、用户按键25、印制板26、电源27、滤波器28、机箱连接器29、按钮指示灯30和导电橡胶绳31。一对铰链18、一对把手19、四个上柜螺钉20、键盘24、用户按键25、印制板26、电源27、滤波器28、机箱连接器29和指示灯30均采用现有技术。机箱上盖板12固定连接在机箱框架11的上表面,机箱下盖板13和机箱盖板14分别固定连接在机箱框架11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机箱插座板15固定连接在机箱框架11的后端面;机箱上盖板12、机箱下盖板13、机箱盖板14、机箱插座板15与机箱框架11接触面间均安装导电橡胶绳31,导电橡胶绳31用于实现加固机箱的密封。机箱挡板16通过两个铰链18固定连接在机箱框架11的前端面上方,机箱挡板16能够绕铰链18翻转。一对法兰17对称固定在机箱框架11的前端面左右两侧,法兰17用于遮挡加固机箱左右两侧的导轨5。两个把手19对称固定在机箱框架11前端面中部的左右两侧,用于一体机抽拉和携带移动。两个上柜螺钉20对称固定在机箱挡板16的左右两侧,其余两个上柜螺钉20分别固定在两个法兰17上,四个上柜螺钉20的安装位置尺寸符合gb和gjb要求,上柜螺钉20用于机箱挡板16、两个法兰17与机柜的固定连接。键盘24和按钮指示灯30分别固定在机箱上盖板12的上表面后部,用户按键25固定在机箱框架11的上表面前部,用户按键25用于扩展键盘24的功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按钮指示灯30用于一体机开机和状态指示。印制板26、电源27和滤波器28分别固定在机箱框架11后部腔体内。转接支架22固定在机箱框架11前后腔分隔壁面上,一个机箱连接器29固定连接在转接支架22上,并在该连接器和转接支架22之间安装密封垫23,密封垫23用于实现机箱连接器29的电磁密封,其余机箱连接器29固定连接在机箱插座板15上。

如图9所示,以机箱框架11与机箱上盖板12为例,导电橡胶绳31安装方式为:导电橡胶绳31嵌入机箱上盖板12凹槽内,机箱框架11凸起也能够嵌入机箱上盖板12凹槽内,并将导电橡胶绳31压紧,这样可以增加导电橡胶绳31的压缩量,提高密封效果。

如图10所示,机箱框架11为矩形箱体。在机箱框架11上表面后部左右两侧对称开有四个下方扭矩铰链4的固定孔11-1;在机箱框架11上表面中部偏后方位置开有矩形通孔11-2,在该矩形通孔11-2的上表面四周开有机箱上盖板12的安装孔;在矩形通孔11-2内部设有印制板26安装孔11-3、电源27安装孔11-4和滤波器28安装孔11-5,另外设有对应于印制板26大功耗器件的散热凸台11-6;在该矩形通孔11-2底部表面设置加强筋11-7;在机箱框架11上表面中部偏前方位置开有矩形沉框11-8,在该矩形沉框内部开有多个等直径的用户按键25安装孔,在该矩形沉框11-8与机箱框架11前端面之间左右两侧对称开有矩形沟槽11-9,且该矩形沟槽11-9深度与矩形沉框11-8深度相等,该矩形沟槽11-9用于导流和排泄机箱框架11上表面的积水。

如图11所示,在机箱框架11下表面后部右侧开有矩形沉框11-10,在该矩形沉框11-10内部表面周边开有机箱盖板14的安装孔,在该矩形沉框11-10内部开有矩形通孔11-11,通过该矩形通孔11-11可以更换印制板26上的电池以及更换印制板26上的电子盘;在矩形沉框11-10左侧分别设有两处散热槽11-12和散热槽11-13,分别用于增加印制板26上大功耗器件和电源27的散热面积,增加散热效果;在机箱框架11下表面前部开有矩形通孔11-14,在该矩形通孔11-14上表面四周开有机箱下盖板13的安装孔,在矩形通孔11-14内部设有矩形沉框11-15,在矩形沉框11-15上表面设有转接支架22的两个安装孔11-16,在矩形通孔11-14内部底面设有转接支架22的另外两个安装孔11-17;在矩形通孔11-14底部表面设置加强筋11-7。

如图10所示,在机箱框架11前端面中部左右两侧对称开有把手19的四个固定孔11-18,在机箱框架11前端面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开有u形槽11-19,在该u形沉槽11-19表面开有铰链18的固定孔。

如图12所示,在机箱框架11后端面开有贯通的矩形孔11-20,在该矩形孔11-20表面四周机箱插座板15的固定孔。

如图10所示,在机箱框架11左端面和右端面中部沿机箱框架11深度方向均开有导轨5的四个安装孔11-21,在安装孔11-21的上方沿机箱框架11深度方向开有滚花螺钉6的两个固定孔11-22,在机箱框架11左端面和右端面前部分别开有凹形槽11-23,在该凹形槽表面开有法兰17的三个固定孔。

如图6所示,机箱上盖板12为矩形板件。在机箱上盖板12上表面中心开有键盘24的安装孔,在机箱上盖板12上表面周边开有机箱上盖板12与机箱框架11的固定连接沉孔。在机箱上盖板12上表面右上角开有指示灯30的安装孔,在机箱上盖板12下表面周边开有与密封绳等宽等深的密封绳安装槽。

如图7所示,机箱下盖板13为矩形板件。在机箱下盖板13外表面周边开有机箱下盖板13与机箱框架11的固定连接沉孔,在机箱下盖板13内表面周边开有与密封绳等宽等深的密封绳安装槽。

如图7所示,机箱盖板14为矩形板件。在机箱盖板14外表面周边开有机箱盖板14与机箱框架11的固定连接沉孔,在机箱盖板14内表面周边开有与密封绳等宽等深的密封绳安装槽。

如图2所示,机箱插座板15为矩形板件。在机箱插座板15外表面周边开有机箱插座板15与机箱框架11的固定连接沉孔,在机箱插座板15外表面中间开有机箱连接器29的安装通孔,在机箱插座板15内表面周边开有与密封绳等宽等深的密封绳安装槽。

如图6所示,机箱挡板16为矩形板件。在机箱挡板16上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对称开有两个上柜螺钉20的固定孔,在机箱挡板16上表面下方左右两侧对称开有两个u形槽,在该u形槽表面开有铰链18的固定孔。机箱挡板16能够在一体机折叠状态下,遮挡内部器件,增加一体机美观性。

如图13所示,法兰17有两个,均为l形矩形板件。在法兰17一侧矩形件表面开有上柜螺钉20的固定孔17-1,在与该侧表面垂直的凹形矩形件表面开有法兰17与机箱框架11的三个固定连接沉孔17-2。

把手19有两个,采用现有技术,通过把手方便将一体机装入机柜和将一体机从机柜中抽出。

如图14所示,走线支架21有两根,均为u形板件。在走线支架21两端开有走线支架21与机箱框架11的固定孔,在走线支架21中部开有螺纹孔,用于固定走线线缆。

如图15所示,转接支架22为z形板件。在转接支架22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开有转接支架22与机箱框架11的两个固定孔22-1和两个固定孔22-2,在转接支架22中部开有一个机箱连接器29的安装通孔22-3,在该通孔22-3四周开有以通孔22-3水平和竖直中心线互相对称的四个通孔。

如图16所示,固定块6有六个,均为矩形块。在固定块6上表面两端对称开有圆柱沉孔,用于固定块6分别与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块6上表面中心开有滚花螺钉8的固定孔。

如图17所示,连杆7有四根,均为矩形长杆。在连杆7一端上表面设置沉台7-1,在连杆7另一端下表面设置凸起7-2,用于区分连杆7的安装方向;在沉台7-1上表面开有连杆7与加固机箱、上显示装置1的固定孔;在连杆7另一端上表面开有连杆7与加固机箱、上显示装置1、下显示装置2的固定孔。

如图18所示,线缆固定架9有三个,均为u形板件。在线缆固定架9左右两侧上表面对称开有线缆固定架9与上显示装置1、下显示装置2的固定孔;在线缆固定架9中间上表面开有数个等直径通孔,用于线缆的捆绑和固定;线缆固定架9中部的u形空腔用于穿过线缆。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一体机由打开状态变成折叠状态的运动轨迹为:如图1所示,第一步,松开位于下显示装置2上方的滚花螺钉8,同时松开位于下显示装置2下方的滚花螺钉8,将上显示装置1沿上方扭矩铰链3向外侧翻转约210°,直至上显示装置1与下显示装置2相互平行;在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折叠第一步过程中,位于上方的两根连杆7的一端固定在上显示装置1上,其另一端处于活动状态,位于下方的两根连杆7的一端固定在加固机箱上,其另一端处于活动状态。如图1所示,第二步,将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一同沿下方扭矩铰链4向内侧翻转约105°,直至下显示装置2与加固机箱相互平行;在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折叠到位后,将位于上方的两根连杆7的活动端通过滚花螺钉8固定在加固机箱上,将位于下方的两根连杆7的活动端通过滚花螺钉8固定在下显示装置上。最后将机箱挡板16绕铰链18向内侧旋转至竖直状态,如此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分别折叠到位。

一体机由折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的运动轨迹为:如图1所示,第一步,松开位于加固机箱两侧的四个滚花螺钉8,将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一同沿下方扭矩铰链4向外侧翻转约105°;在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打开第一步过程中,位于上方的两根连杆7的一端固定在上显示装置1上,其另一端处于活动状态,位于下方的两根连杆7的一端固定在加固机箱上,其另一端处于活动状态。第二步,将上显示装置1沿上方扭矩铰链3向内侧翻转约210°;在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打开到位后,将位于上方的两根连杆7的活动端通过滚花螺钉8固定在下显示装置2上侧,将位于下方的两根连杆7的活动端通过滚花螺钉8固定在下显示装置下侧,如此可将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分别固定在打开位置。最后将机箱挡板16绕铰链18向外侧旋转至打开的最大状态,如此上显示装置1和下显示装置2分别打开到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