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15673发布日期:2020-09-23 01:4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网调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例越来越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有一定影响。风电出力一般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出力较高主要在春秋和冬季,此时电网负荷较小,导致系统调峰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弃风限电现象。

考虑到以上情况,各地已经开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探索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分担共享的新机制。辅助调峰服务主要针对火电机组和热电机组,沿海地区还包括核电机组。调峰基准值一般在50%左右,并采取“阶梯式”调峰服务,对负荷率40%以下、40%~50%左右的调峰限价进行区分,北方地区还对供热期和非供热期进行区分。如调度机构要求机组出力在有偿调峰基准值以上,属于调度机构无偿调峰,调峰基准值以下,根据出力大小和总体电量进行深度调峰金额的结算。

由于新能源大发时存在消纳不足等问题,大部分火电机组参与辅助调峰服务主要是对新能源大发时降低出力获得深度调峰补偿,而电力需求偏紧多发的情况极少。因此目前对于新能源大发时的消纳以及夏季电力偏紧时的火电厂出力的欠缺,还无法实现较好的均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在火电侧配置一定的储能-制氢混合系统,并进行分层深度调峰优化,一方面通过储能和制氢在新能源大发时增加火电厂负荷,减少火电机组对外出力,同时适应调度侧的深度调峰要求,另一方面制氢产出的氢气实现了资源形式的转换,减少了资源浪费,且出售氢气能够实现更多的利润,因此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通过在火电厂配置储能-制氢混合系统,提高火电厂自身以及电网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同时能够补偿火电厂深度调峰下的经济损失。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包括火电机组、储能系统、制氢系统和调度控制系统;

储能系统、制氢系统与火电机组两两之间分别设有电能传输通道;

调度控制系统接收外部调度指令信息并获取其中的调度出力目标数据,根据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控制火电机组、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的运行,以使得火电厂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所述火电厂最终出力为火电机组出力,或者为火电机组出力经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消纳后的剩余出力,或者为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放电状态运行的出力之和。

本发明中,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预设的调峰基准值,或者大于机组的最大出力,则判断为需要深度调峰。调峰基准值可参照调峰辅助服务相关规定,如一般在50%左右,也即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的满负荷功率之比小于50%。

当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或等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时,本发明可采取常规火电厂调峰方法,即调度控制系统仅控制火电机组减少出力,以使得火电厂的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也可以通过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消纳部分火电机组出力,从而使得火电厂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可选的,调度控制系统根据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深度调峰;

若需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则根据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的所需消纳的出力,进而根据计算结果控制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运行以消纳火电机组的出力,使得火电厂的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若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火电机组的最大出力,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大出力运行,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储能系统相关约束包括储能系统功率约束和容量约束。

可选的,所述预设的约束包括:

制氢系统最大和最小功率约束:

ph2_min<ph2,t<ph2_max(1)

式中,ph2,t为制氢系统瞬时出力,ph2_max为制氢系统最大功率,ph2_min为制氢系统最小功率;

制氢系统储氢罐容量约束:

0<vh2,t<vh2_max(2)

式中,vh2,t为制氢系统在t时刻所存储的氢气容量,vh2_max为储氢罐最大容量;

储能系统功率约束:

式中,pbess,t为储能系统在t时刻瞬时功率,pcharge_max和pdischarge_max分别为储能系统最大充放电功率,pcharge_min和pdischarge_min分别为储能系统最小充放电功率。一般储能电池功率转换系统允许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因此瞬时功率也可能超过储能电池额定功率;

储能系统容量约束:

socmin≤soct≤socmax(4)

式中,soct为储能系统在t时刻电量,socmax为储能系统最大容量,socmin为储能系统最小容量。为保证储能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延长使用寿命,一般socmin设定为0.2及以上。

在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满足相关约束的条件下,若储能系统充电与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大于机组出力目标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的差值,则调度控制系统也可以控制火电机组根据储能系统充电与制氢系统的功率富余量控制火电机组以高于最小出力的状态运行。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在控制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运行时,将优先级设置为储能系统充电优先,也即:当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时,调度控制系统将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与储能系统充电功率进行比较: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储能系统充电功率,则仅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以消纳所述差值对应的火电机组出力;若所述差值大于储能系统充电功率,则控制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运行,使得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消纳的火电机组出力之和等于所述差值。

进一步的,若所述差值大于储能系统功率,则首先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并在储能系统电量充满后控制制氢系统运行,使得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消纳的火电机组出力之和等于所述差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的调控方法,包括:

接收调度控制指令,从中获取火电厂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根据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深度调峰:

若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则计算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之间的差值,并与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进行比较;

若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小出力运行,储能系统充电和制氢系统制氢以最大功率运行;

若所述差值小于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但大于储能系统功率,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小出力运行,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以及控制制氢系统运行以符合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并在储能系统电量充满后仅控制制氢系统运行;

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储能系统功率,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小出力运行,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并在储能系统电量充满后仅控制制氢系统运行。

可选的,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预设的调峰基准值,且大于或等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则控制火电机组大于或等于最小出力运行,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出力之间的差值,通过制氢系统消纳;或者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所放电量供给制氢系统;

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调峰基准值,且小于或等于火电机组最大出力: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调度出力目标数据运行出力,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所放电量供给制氢系统;或者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火电机组按照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储能系统放电功率的差值运行出力,直至储能系统放电完毕则仅控制火电机组按照调度出力目标数据运行出力。

也即,在深度调峰或者非深度调峰状态下,本发明均可通过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实现火电厂内资源的调配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能够更大限度提供辅助调峰服务,且能够通过所制得的氢气获得更多的辅助调峰之外的补贴。

可选的,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机组最大出力,且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储能系统放电功率,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最大出力运行,储能系统在预设约束下按照火电机组与调度出力目标数据的功率差值放电运行;直至储能系统放电完毕则停止放电,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减少调度出力;

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火电机组最大出力,且两者差值小于或等于储能系统放电功率,则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储能系统的预设极限放电功率:若是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最大出力运行,储能系统放电运行在额定功率与预设极限放电功率之间,直至放电完毕;若否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最大出力运行,储能系统按照预设极限放电功率放电运行,直至放电完毕。储能放电能够补齐调度出力的情形下,待储能系统放电完毕,需要反馈调度机构减少出力,若储能放电仍无法补齐调度出力,则需及时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减少调度出力。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火电厂配置储能-制氢混合系统,与火电机组联合出力,可以在新能源大发时,通过增加火电厂负荷,减少火电机组对外出力,满足调度要求,同时获得深度调峰补贴,还可以通过制售氢气实现火电厂内部电力资源的有效消纳,并产生更多的利润。而在电力偏紧时,本发明则可以通过储能系统补齐火电机组的出力不足。因此,本发明不仅可以更加有效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提供更深层次、调度出力范围更大的辅助调峰服务,同时保障火电厂经济利益。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火电厂内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储能-制氢混合系统参与新能源大发时调峰的调控策略示意图;

图3所示为储能-制氢混合系统参与夏季电力偏紧时调峰的调控策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介绍一种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参考图1所示,系统包括火电机组、储能系统、制氢系统和调度控制系统;

储能系统、制氢系统与火电机组两两之间分别设有电能传输通道;

调度控制系统接收外部调度指令信息并获取其中的调度出力目标数据,根据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控制火电机组、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的运行,以使得火电厂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所述火电厂最终出力为火电机组出力,或者为火电机组出力经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消纳后的剩余出力,或者为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放电状态运行的出力之和。

混合系统中的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通过与火电机组实现联合出力参与辅助调峰服务。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功率转换系统以及升压变压器等部分,为现有技术。制氢系统主要由电解水制氢系统、功率转换系统以及升压变压器组成,亦为现有技术。制氢系统制取的氢气存储在储氢罐中,可运输至加氢站、工厂等使用,通过出售氢气获得一定收益。

本发明中,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预设的调峰基准值,或者大于机组的最大出力,则判断为需要深度调峰。调峰基准值可参照调峰辅助服务相关规定,如一般在50%左右,也即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的满负荷功率之比小于50%。

当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或等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时,本发明可采取常规火电厂调峰方法,即调度控制系统仅控制火电机组减少出力,以使得火电厂的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也可以通过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消纳部分火电机组出力,从而使得火电厂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实施例1-1

基于实施例1,结合图2盒图3,本实施例中,调度控制系统根据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深度调峰;

若需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则根据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的所需消纳的出力,进而根据计算结果控制储能系统和/或制氢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运行以消纳火电机组的出力,使得火电厂的最终出力符合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若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火电机组的最大出力,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大出力运行,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储能系统相关约束包括储能系统功率约束和容量约束。

所述预设的约束包括:

制氢系统最大和最小功率约束:

ph2_min<ph2,t<ph2_max(1)

式中,ph2,t为制氢系统瞬时出力,ph2_max为制氢系统最大功率,ph2_min为制氢系统最小功率;

制氢系统储氢罐容量约束:

0<vh2,t<vh2_max(2)

式中,vh2,t为制氢系统在t时刻所存储的氢气容量,vh2_max为储氢罐最大容量;

储能系统功率约束:

式中,pbess,t为储能系统在t时刻瞬时功率,pcharge_max和pdischarge_max分别为储能系统最大充放电功率,pcharge_min和pdischarge_min分别为储能系统最小充放电功率。一般储能电池功率转换系统允许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因此瞬时功率也可能超过储能电池额定功率;

储能系统容量约束:

socmin≤soct≤socmax(4)

式中,soct为储能系统在t时刻电量,socmax为储能系统最大容量,socmin为储能系统最小容量。为保证储能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延长使用寿命,一般socmin设定为0.2及以上。

在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满足相关约束的条件下,若储能系统充电与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大于机组出力目标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的差值,则调度控制系统也可以控制火电机组根据储能系统充电与制氢系统的功率富余量控制火电机组以高于最小出力的状态运行。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将超出电网接纳能力的富余新能源电量通过储能和制氢系统加以消纳。考虑到各个系统的度电成本,以及制氢系统频繁启动对电解槽具有一定影响,深度调峰过程中火电机组、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依次动作,储能系统优先与制氢系统启动且主要承担不平衡功率中的频繁波动功率,制氢系统承担功率差值中的基本功率,延长电解槽寿命。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运行时,将优先级设置为储能系统充电优先,也即:当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时,调度控制系统将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出力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与储能系统充电功率进行比较: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储能系统充电功率,则仅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以消纳所述差值对应的火电机组出力;若所述差值大于储能系统充电功率,则控制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运行,使得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消纳的火电机组出力之和等于所述差值。

储能系统充电优先的思想下,若所述差值大于储能系统功率,则首先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并在储能系统电量充满后控制制氢系统运行,使得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消纳的火电机组出力之和等于所述差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1-1的系统描述含储能制氢混合系统的火电厂能量调控系统的调控方法,包括:

接收调度控制指令,从中获取火电厂调度出力目标数据;

根据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深度调峰:

若需要深度调峰,且所述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小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则计算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之间的差值,并与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进行比较;

若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小出力运行,储能系统充电和制氢系统制氢以最大功率运行;

若所述差值小于储能系统与制氢系统的功率之和,但大于储能系统功率,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小出力运行,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以及控制制氢系统运行以符合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并在储能系统电量充满后仅控制制氢系统运行;

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储能系统功率,则控制火电机组以最小出力运行,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充电运行,并在储能系统电量充满后仅控制制氢系统运行。

调度控制指令即调度机构发出的包含调度出力目标数据的指令。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结合图2和图3对调控方法具体说明。为了方面描述特定义相关参数表达为:pbess-储能系统的功率,ph2-制氢系统功率,pthe-调度机构要求的调度出力目标,ppr-调峰基准值,pmax-火电机组最大出力,一般为额定功率,k为火电基本调峰能力与最大出力比值,因此可用(1-k)pmax表示火电机组最小出力,火电机组最大出力pmax一般为额定功率。

参考图3所示,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pthe小于预设的调峰基准值ppr,且大于或等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1-k)pmax,则控制火电机组大于或等于最小出力运行,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火电机组出力之间的差值(1-k)·pmax-pthe,通过制氢系统消纳,或者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所放电量供给制氢系统;

参考图3所示,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pthe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调峰基准值ppr,且小于或等于火电机组最大出力pmax: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调度出力目标数据pthe运行出力,或者同时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所放电量供给制氢系统;或者控制储能系统在预设的约束下放电运行,火电机组按照调度出力目标数据与储能系统放电功率的差值运行出力,直至储能系统放电完毕则仅控制火电机组按照调度出力目标数据运行出力。

参考图3,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机组最大出力pthe>pmax,且两者之间的差值pthe-pmax大于储能系统放电功率pbess,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最大出力pmax运行,储能系统在预设约束下按照火电机组与调度出力目标数据的功率差值pthe-pmax放电运行;直至储能系统放电完毕则停止放电,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减少调度出力;

参考图3,若调度出力目标数据大于火电机组最大出力pthe>pmax,且两者差值小于或等于储能系统放电功率pthe-pmax≤pbess,则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储能系统的预设极限放电功率:若是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最大出力运行,储能系统放电运行在额定功率与预设极限放电功率之间,直至放电完毕;若否则控制火电机组按照最大出力运行,储能系统按照预设极限放电功率放电运行,直至放电完毕。储能放电能够补齐调度出力的情形下,待储能系统放电完毕,需要反馈调度机构减少出力,若储能放电仍无法补齐调度出力,则需及时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减少调度出力。所述预设极限放电功率可设置为1.5pbess。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具体介绍基于实施例2的一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能量管理分层优化策略也即调控方法策略为:在参与辅助调峰时,若调度机构调度火电机组出力需大于机组辅助调峰市场规则规定的调峰基准值时,此时火电机组需无偿承担调峰义务,调度机构无偿调用;若调度机构调度火电机组出力在最低出力和调峰基准值区间时,火电机组有能力进行调峰,此时无需混合系统参与调峰;若调度机构调度低于火电机组最低出力时,此时火电机组以最小功率出力,仍无法达到调度要求出力,此时储能-制氢混合系统作为负载减少火电机组出力,储能系统吸收电量,制氢系统开始制氢,火电机组获得深度调峰补偿,同时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剩余部分由混合系统补足。

在调控时需满足的相关约束包括:

制氢系统最大和最小功率约束:

ph2_min<ph2,t<ph2_max(1)

式中,ph2,t为制氢系统瞬时出力,ph2_max为制氢系统最大功率,ph2_min为制氢系统最小功率;

制氢系统储氢罐容量约束:

0<vh2,t<vh2_max(2)

式中,vh2,t为制氢系统在t时刻所存储的氢气容量,vh2_max为储氢罐最大容量;

储能系统功率约束:

式中,pbess,t为储能系统在t时刻瞬时功率,pcharge_max和pdischarge_max分别为储能系统最大充放电功率,pcharge_min和pdischarge_min分别为储能系统最小充放电功率。一般储能电池功率转换系统允许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因此瞬时功率也可能超过储能电池额定功率;

储能系统容量约束:

socmin≤soct≤socmax(4)

式中,soct为储能系统在t时刻电量,socmax为储能系统最大容量,socmin为储能系统最小容量。为保证储能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延长使用寿命,一般socmin设定为0.2及以上。

根据不同的辅助调峰情况,新能源大发时,火电厂的能量管理策略共有5种情况,即状态控制sc1~sc5,参考图2;夏季时期电力系统负荷偏高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火电厂雨储能协同出力,能量管理策略共有4种情况,即状态控制sc6~sc9,参考图3。

新能源大发时辅助调峰的能量调控策略具体有:

状态控制sc1:此时火电机组进入深度调峰状态最低出力,同时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以额定功率吸收火电出力,但混合系统联合火电机组发出功率仍然较高,难以达到调度功率。根据目前储能系统pcs设备情况以及制氢系统设备情况,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可以1.5倍额定功率短时吸收火电出力,若仍达不到出力要求,则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增加调度出力。

状态控制sc2:此时火电机组进入深度调峰状态最低出力,混合系统中储能系统优先动作,剩余部分由制氢系统制氢以达到调度功率,制氢功率为:(1-k)pmax-pthe-pbess,若储能系统电量达到上限,则储能系统停止动作,制氢系统动作将功率补足,若仍达不到出力要求,则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增加调度出力。

状态控制sc3:此时火电机组进入深度调峰状态最低出力,混合系统中仅储能系统动作,若储能系统电量达到上限,则储能系统停止动作,制氢系统动作将功率补足。

状态控制sc4:此时火电机组进入深度调峰状态,火电机组无需降至最低出力即可达到调度机构要求出力,此时储能系统可放电供制氢系统制氢,若储能系统soc小于电量最低允许值(一般为0.2),则停止供氢。

状态控制sc5:此时火电机组出力高于火电调度基准值,调度机构无偿调度,无调峰补贴。混合系统中储能系统可放电供制氢系统制氢,若储能系统soc小于允许值,则停止供氢。

新能源大发时的具体系统控制步骤如图2:

步骤0:储能-制氢混合系统调试;

步骤0-1:判断储能-制氢混合系统中储能系统、制氢设备状态,若良好则进入步骤0-2,若故障则返回步骤0;

步骤0-2:储能系统、制氢设备备用;

步骤1:根据新能源出力和负荷情况,调度机构发出的调度指令中,调度火电厂出力目标为pthe,判断pthe是否大于火电调峰基准值ppr,若pthe<ppr则进入步骤2深度调峰状态,若pthe≥ppr则进入状态控制sc5;

步骤2:判断pthe是否大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1-k)pmax,若pthe<(1-k)pmax则进入步骤3,若pthe≥(1-k)pmax则进入状态控制sc4;

步骤3:判断混合系统功率pbess+ph2是否大于调度火电厂出力为pthe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1-k)pmax的差值,若(pbess+ph2)>[(1-k)pmax-pthe]则进入步骤4,若(pbess+ph2)≤[(1-k)pmax-pthe]则进入状态控制sc1;

步骤4:判断储能系统功率pbess是否小于调度火电厂出力为pthe与火电机组最小出力(1-k)pmax的差值,若pbess<[(1-k)pmax-pthe]则进入状态控制sc2,若pbess≥[(1-k)pmax-pthe]则进入状态控制sc3;

步骤5:判断混合系统是否满足相应约束条件,若满足则进入下一个调峰区间,若不满足则返回到步骤1。

电力偏紧时辅助调峰的系统调控策略具体有:

状态控制sc6:储能系统以1.5倍额定功率短时超发出力,火电机组以额定功率出力,此时即使储能系统放电至最小容量或仍达不到调度出力要求,则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减少调度出力;

状态控制sc7:储能系统短时出力在pbess~1.5pbess之间,火电机组以额定功率出力,达到调度出力pthe要求,若储能系统电量放电到最小容量,则停止放电,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减少调度出力;

状态控制sc8:火电机组以额定功率出力,储能系统出力为pthe-pmax,达到调度出力pthe要求,若储能系统放电完毕,则储能系统停止放电,反馈调度机构要求减少调度出力;

状态控制sc9:火电机组以pthe-pbess出力,储能系统放电,等待下一时间的调度。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0:储能-制氢混合系统调试;

步骤0-1:判断储能-制氢混合系统中储能系统状态,若良好则进入步骤0-2,若故障则返回步骤0;

步骤0-2:储能系统备用;

步骤1:根据新能源出力和负荷情况,调度机构调度火电厂出力为pthe,判断pthe是否大于pmax,若小于或等于则进入sc9,若大于则进入步骤2;

步骤2:判断pbess<(pthe-pmax),若成立则进入sc8,若不成立则进入步骤3;

步骤3:判断1.5pbess<(pthe-pmax),若成立则进入sc7,若不成立则进入sc6。

步骤4:判断混合系统是否满足储能系统约束条件式(3)和式(4),若满足则进入下一个调峰区间,若不满足则返回到步骤1。

也即,在深度调峰或者非深度调峰状态下,本发明均可通过储能系统和制氢系统实现火电厂内资源的调配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能够更大限度提供辅助调峰服务,且能够通过所制得的氢气获得更多的辅助调峰之外的补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