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27647发布日期:2020-08-21 14: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边框检测校正技术在智能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边缘检测算法对采集到的试题或试卷的图像进行文字区域的边缘进行检测,检测出的图像边缘形成非规则的四边形区域,然后再通过图像变化,将成像后的非规则四边形优化成矩形,一方面使图文图像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后续文字识别的准确率及效率。

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采集到的图像中可能存在阴影或者图像内容中有线条等情况,使得检测出的边缘可能会存在误差,导致边缘检测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如下: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操作数据;

基于所述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

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区域。

上述方法,优选的,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边缘线中的至少一条第一边缘线;

在所述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至少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其中,所述边缘线集合中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第一边缘线对应的备选边缘线;

以所述第二边缘线替换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第二边缘线对应的第一边缘线,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为空集的情况下,调整边缘检测的检测参数并重新进行边缘检测,以获得所述第一边缘线的备选边缘线。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调整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边缘线为所述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线置信度仅低于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线。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调整指令至少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调整指令还表征:替换该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调整指令还表征:所述第一边缘线的位置调整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在所述第一边缘线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获得与所述位置调整方向相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以组成所述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集合。。

上述方法,优选的,获得操作数据,包括:

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参数,以作为操作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数据中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参数,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方向;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获得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至少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

上述方法,优选的,获得操作数据,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所述图像预览区域中用户操作体的手势数据;

对所述手势数据进行手势识别,获得操作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数据中用户操作体的手势轨迹,获得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至少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操作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操作数据;

指令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

边缘线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区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在获得针对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目标区域的操作数据之后,就可以基于操作数据获得到能够对目标区域中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指令,由此经过位置调整后的边缘线能够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可见,本申请中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就可以对经过边缘检测得出的目标区域的边缘线的位置利用操作数据来进行调整,在调整到相应的位置后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由此本申请能够减少所采集到的图像中边缘检测的误差,进而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边缘检测中存在检测误差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部分流程图;

图4-图14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在边缘检测中的示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及图18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手势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实现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在手机的摄像头预览区域中对所预览到的图像区域经过边缘检测之后,得到“报告书”的四条边缘线1-4,但是由于“报告书”所处的环境光线分布不均,导致在摄像头预览区域中“报告书”有部分区域处于阴影中,此时所检测出的边缘线1并非准确的边缘线。再如,在手机的摄像头预览区域中对所预览到的图像区域经过边缘检测之后,得到“notebook”的四条边缘线1-4,但是由于“notebook”中存在封面线条的影响因素,导致在图像预览区域中“notebook”封面的线条4被误识别为“notebook”的边缘线,此时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并非准确的边缘线。因此,在后续通过图像变化,将成像后的非规则四边形优化成矩形后所得到的图像区域并不完整。

针对以上缺陷,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一种能够对边缘检测中的边缘线进行校正的技术方案,可以为适用于手机、pad或计算机等配置有图像采集装置以能够进行图像处理的电子设备中的图像处理方案,具体如下:

获得针对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目标区域的操作数据之后,可以基于操作数据获得到能够对目标区域中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指令,由此经过位置调整后的边缘线能够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可见,在以上方案中,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就可以对经过边缘检测得出的目标区域的边缘线的位置利用操作数据来进行调整,在调整到相应的位置后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由此本申请能够减少所采集到的图像中边缘检测的误差,进而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及边缘检测的电子设备中,如带有图像采集装置如摄像头的手机、pad、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减少图像中进行边缘检测的误差,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实现中,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1:获得操作数据。

其中,操作数据是在电子设备上输出有图像预览区域且图像预览区域中具有经过边缘检测得到的目标区域的情况下,用户基于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目标区域的边缘线所进行的操作数据,如对电子设备的晃动操作、对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屏的滑动操作、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预览区域中进行的手势操作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操作数据区别于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后用户在图像上进行操作的操作数据。

步骤202:基于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

其中,调整指令中可以包含有一项或多项调整参数,调整参数能够表征被调整的第一边缘线以及针对第一边缘线的调整方式,如将第一边缘线挪动到合适的位置或者将相应位置上的边缘线替换第一边缘线等方式,另外还可以表征替换该第一边缘线的第二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另外,在对第一边缘线进行调整之后,本实施例中可能需要对目标区域的除第一边缘线之外的其他边缘线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得这些其他边缘线与调整后的第一边缘线一起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调整参数还能够表征:至少一条被调整的第三边缘线以及针对第三边缘线的调整方式,这些调整参数是与调整后的第一边缘线相关的,例如,调整参数表征被延长或缩短的第三边缘线、延长或缩短的方向或者延长或缩短的边缘线端点、以及延长或缩短后的边缘线端点位置或者延长或缩短后的边缘线长度等。

步骤203:根据调整指令,对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例如,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调整指令,对目标区域中调整指令所表征的第一边缘线使用相应的第二边缘线进行替换,或者,对目标区域中调整指令所表征的第一边缘线移动到相应的第二边缘线的位置上。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调整指令对目标区域中调整指令所表征的第三边缘线一起进行适应性调整。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在获得针对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目标区域的操作数据之后,就可以基于操作数据获得到能够对目标区域中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指令,由此经过位置调整后的边缘线能够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就可以对经过边缘检测得出的目标区域的边缘线的位置利用操作数据来进行调整,在调整到相应的位置后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由此能够减少所采集到的图像中边缘检测的误差,进而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3在根据调整指令对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3中所示:

步骤301:根据调整指令,确定目标区域的边缘线中的至少一条第一边缘线。

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根据调整指令中的调整参数,在目标区域的4条边缘线中确定与调整指令相对应的第一边缘线a。

步骤302:在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至少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

其中,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包括至少一条与第一边缘线对应的备选边缘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缘线以及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的备选边缘线均为在图像预览区域进行边缘检测时所识别出的边缘线,这些识别出的边缘线的边缘置信度不同,第一边缘线为这些识别出的边缘线中边缘置信度最高的边缘线,也就是说,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置信度是高于其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的任意一条备选边缘线的。这里的边缘置信度可以以被识别为边缘线的概率值来表示。

其中,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的备选边缘线可以是所有在图像预览区域进行边缘检测所识别出的边缘线,或者,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的备选边缘线也可以是在所有被识别出的边缘线中所选出的与操作数据相对应的边缘线,如与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第一边缘线的位置调整方向相对应的备选边缘线,或者,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的备选边缘线可以是在所有被识别出的边缘线中所选出的与第一边缘线的位置调整方向相对应的且边缘置信度大于或等于置信度阈值如0.6等的边缘线。

在具体实现中,目标区域的每条边缘线均有一个边缘线集合,以具有四条边缘线的目标区域为例,图4中的目标区域的上下左右四条边缘线均有对应的边缘线集合,每条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备选边缘线或者边缘线集合中的备选边缘线可以为空,例如,左边的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有两条备选边缘线b和c,右边的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有备选边缘线d,上边的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有一条备选边缘线e,下边的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没有备选边缘线。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例如,在两条备选边缘线b和c中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

或者,目标区域中相互之间至少近似平行的两条边缘线对应于一个边缘线集合,以具有四条边缘线的目标区域为例,图4中的目标区域的上下左右四条边缘线中,左右两条边缘线对应有一个边缘线集合,上下两条边缘线对应有一个边缘线集合,每个边缘线集合中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备选边缘线或者边缘线集合中的备选边缘线可以为空,例如,左右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有两条备选边缘线b、c和d,上下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有一条备选边缘线e。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第一边缘线所对应的所有备选边缘线之后,先找到与第一边缘线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备选边缘线,以组成边缘线集合,然后再在边缘线集合中的这些备选边缘线中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例如,先在第一边缘线对应的所有备选边缘线中的三条备选边缘线b、c和d中,找到与第一边缘线a距离较近的备选边缘线b和c,组成边缘线集合,之后,再在备选边缘线b和c中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或者,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第一边缘线所对应的所有备选边缘线之后,先找到与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第一边缘线的位置调整方向相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以组成边缘线集合,然后再在边缘线集合中的这些备选边缘线中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例如,先在第一边缘线对应的所有备选边缘线中的三条备选边缘线b、c和d中,再根据向左晃动手机的操作数据所确定的第一边缘线向左调整的调整指令,找到处于第一边缘边缘线左侧的备选边缘线b和c(并且这些备选边缘线b和c的边缘置信度可以是大于置信度阈值),由此组成边缘线集合,之后,再在备选边缘线b和c中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

其中,调整条件可以为:第二边缘线为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线置信度仅低于第一边缘的边缘线。或者,调整条件可以为:第二边缘线为边缘线集合中边缘位置距离第一边缘线最近的边缘线,或者,调整条件可以为:第二边缘线为边缘线集合中与第一边缘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操作数据相对应的边缘线。

相应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边缘置信度仅低于第一边缘线的备选边缘线为第二边缘线,或者,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边缘位置距离第一边缘线最近的备选边缘线为第二边缘线,或者,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与操作数据中的方向相对应且距离第一边缘线最近的备选边缘线为第二边缘线。

如图4中所示,在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有两条备选边缘线b和c,本实施例中选择边缘置信度仅低于第一边缘线a的备选边缘线c为第二边缘线,或者,本实施例中选择边缘位置距离第一边缘线a最近的备选边缘线b为第二边缘线。

步骤303:以第二边缘线替换目标区域中第二边缘线对应的第一边缘线,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其中,替换第一边缘线的第二边缘线即可以理解为被调整后的第一边缘线,此时,第二边缘线与目标区域中的其他边缘线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边缘线b替换第一边缘线a之后,可能存在第二边缘线b与目标区域的其他边缘线没有连接的情况,如图5中所示。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二边缘线替换第一边缘线之后,还可以适应性的根据调整指令对目标区域的其他边缘线进行调整。如图6中所示,对目标区域中与原来的第一边缘线a端点相连的边缘线f和边缘线g进行延长,并延长到与替换第一边缘线的第二边缘线b能够端点相连的长度,由此,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在一种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为空集的情况下,调整边缘检测的检测参数并重新进行边缘检测,以获得所述第一边缘线的备选边缘线。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对目标区域的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过程中,如果第一边缘线所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为空,那么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图像预览区域进行边缘检测中的检测参数进行调整,如以降低检测精度的方式来提高识别出边缘线的可靠性,由此,能够使得第一边缘线对应有备选边缘线,由此避免第一边缘线所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为空的情况,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再在第一边缘线所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至少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进而以第二边缘线替换目标区域中第二边缘线对应的第一边缘线,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例如,如果在对图像预览区域进行边缘检测时,对于目标区域左侧的边缘线只识别出第一边缘线a时,第一边缘线左侧右侧均没有备选边缘线,此时,本实施例中可以调整图像预览区域进行边缘检测时的检测参数,进而能够在图像预览区域中不仅检测到第一边缘线a,还可以检测到其备选边缘线b和c,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可以重新根据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进而根据调整指令确定第一边缘线a之后,在备选边缘线b和c组成的边缘线集合中,选择边缘置信度仅低于第一边缘线a的备选边缘线c为第二边缘线,或者,本实施例中选择边缘位置距离第一边缘线a最近的备选边缘线b为第二边缘线,最后,再以备选边缘线b或c替换目标区域中第一边缘线a,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1中获得操作数据具体可以为:获得电子设备的运动数据,以作为操作数据,即用户通过手持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带动电子设备运动,此时,本实施例中获得电子设备的运动数据。如图7中所示,用户手持手机向左晃动,本实施例中对手机向左晃动的运动数据进行获取,以对用户需要调整目标区域的左边边缘线的操作进行后续相应。

基于此,步骤202中在基于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根据操作数据中电子设备的运动参数,获得电子设备的移动方向,如图7中所示,获得手机向左运动的移动方向;

之后,根据移动方向,获得调整指令,而该调整指令中所包含的调整参数至少能够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其中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在目标区域中的相对位置与电子设备的移动方向相对应。另外,调整指令还可以表征替换该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替换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电子设备的移动方向也是相对应的。

例如,本实施例中标注202中根据手机向左移动的移动方向,首先确定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为手机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目标区域左侧的第一边缘线a,如图7中所示,另外,还可以根据手机向左移动的移动方向确定替换第一边缘线a的边缘线位于第一边缘线a左侧且最近,由此得到调整指令。基于此,步骤203中可以先根据调整指令确定第一边缘线a,之后,确定替换第一边缘线a的第二边缘线b,例如,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置信度仅低于第一边缘线a的边缘线,或者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距离第一边缘线a最近的边缘线,又或者,根据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a左侧且最近的边缘线,最后,将第二边缘线b替换第一边缘线a,成为目标区域中的新的边缘线,由此与其他边缘线一起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的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a左侧的边缘线时对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效果相当于向左扩大目标区域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同样能够在用户手持手机向右、向上或者向下晃动手机时实现向右、向上或向下扩大或缩小目标区域的面积,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以上向左扩大目标区域的面积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详述。

再如,本实施例中根据手机向前的移动方向,即用户手持手机沿着屏幕朝向的方向移动,此时,首先确定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为手机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目标区域的四条第一边缘线,另外,还可以根据手机向前移动的移动方向确定分别替换这四条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位于分别对应的第一边缘线的外侧,由此得到调整指令。基于此,步骤203中可以先根据调整指令确定四条第一边缘线,之后,确定分别替换每条第一边缘线的第二边缘线,例如,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置信度仅低于该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或者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距离该第一边缘线最近的边缘线,又或者,根据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出的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外侧且最近的边缘线,最后,将每条第二边缘线替换相应的第一边缘线,成为目标区域中的新的边缘线,由此与其他边缘线一起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的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外侧的边缘线时对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效果相当于向四边扩大目标区域的面积,如图8中所示。

再如本实施例中根据手机向后的移动方向,即用户手持手机沿着屏幕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首先确定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为手机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目标区域的四条第一边缘线,另外,还可以根据手机向后移动的移动方向确定分别替换这四条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位于分别对应的第一边缘线的内侧,由此得到调整指令。基于此,步骤203中可以先根据调整指令确定四条第一边缘线,之后,确定分别替换每条第一边缘线的第二边缘线,例如,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置信度仅低于该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或者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距离该第一边缘线最近的边缘线,又或者,根据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出的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内侧且最近的边缘线,最后,将每条第二边缘线替换相应的第一边缘线,成为目标区域中的新的边缘线,由此与其他边缘线一起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的每条第二边缘线为相应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内侧的边缘线时对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效果相当于向内缩小目标区域的面积,如图9中所示。

如图10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手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经过边缘检测之后,得到“报告书”的四条边缘线1-4,但是由于“报告书”所处的环境光线分布不均,导致在图像预览区域中“报告书”有部分区域处于阴影中,此时所检测出的边缘线1并非准确的边缘线,因此,用户可以手持手机向上晃动,从而在手机上根据向上晃动这一操作数据确定被替换的边缘线1,并确定替换边缘线1的边缘线5,该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1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所选择出的边缘置信度最高的边缘线(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1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所选择出的与边缘线1最近的边缘线,或者,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1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所选择出的位于边缘线1上方且最近的边缘线),由此,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将边缘线5替换边缘线1,并适应性的延长边缘线2和4,由此,边缘线5以及被延长的边缘线2和4以及原来的边缘线3形成新的“报告书”区域,进一步的,可以对该区域进行文字识别等处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1中获得操作数据具体可以为: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图像预览区域中用户操作体的手势数据,再对手势数据进行手势识别,获得到操作数据。

如图11中所示,用户操作体处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中,此时,在图像预览区域中会有用户操作体的预览图像,由此,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得到图像预览区域中用户操作体的手势数据,如一帧或多针手势图像等,之后,再进行手势识别,得到包含手势轨迹的操作数据。

基于此,步骤202在基于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时,可以根据操作数据中用户操作体的手势轨迹,如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的出现位置和/或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移动方向等,获得调整指令,其中该调整指令中所包含的调整参数至少能够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其中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在目标区域中的相对位置与手势轨迹中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移动方向相对应,或者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在目标区域中的相对位置与手势轨迹中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的出现位置相对应。另外,调整指令还可以表征替换该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替换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手势轨迹中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移动方向也是相对应的。

例如,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中根据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向左移动的移动方向,首先确定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为手机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目标区域左侧的第一边缘线a,如图11中所示,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向左移动的移动方向确定替换第一边缘线a的边缘线位于第一边缘线a的左侧且最近,由此得到调整指令。基于此,步骤203中可以先根据调整指令确定第一边缘线,之后,确定替换第一边缘线a的第二边缘线b,例如,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置信度仅低于第一边缘线a的边缘线,或者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距离第一边缘线a最近的边缘线,又或者,根据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a左侧的边缘线,最后,将第二边缘线b替换第一边缘线a,成为目标区域中的新的边缘线,由此与其他边缘线一起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的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a左侧的边缘线时对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效果相当于向左扩大目标区域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同样能够在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向右、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实现向右、向上或向下缩小目标区域的面积,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以上向左扩大目标区域的面积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详述。

如图1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手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经过边缘检测之后,得到“notebook”的四条边缘线1-4,但是由于“notebook”中存在封面线条的影响因素,导致在图像预览区域中“notebook”封面的线条被误识别为“notebook”的边缘线,此时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并非准确的边缘线,因此,用户手指可以在手机摄像头的采集区域中与边缘线4相近的位置上向左移动,从而在手机上根据手指位置和/或用户手指向左移动确定被替换的边缘线4,并确定替换边缘线4的边缘线5,该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所选择出的边缘置信度最高的边缘线(或者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距离边缘线4最近的边缘线,或者,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所选择出的位于边缘线4左侧且最近的边缘线),由此,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将边缘线5替换边缘线4,并适应性的延长边缘线1和3,由此,边缘线5以及被延长的边缘线1和3以及原来的边缘线2形成新的“notebook”区域,进一步的,可以对该区域进行文字识别等处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1中获得操作数据具体可以为:获得用户操作体在所述图像预览区域所在的触摸屏上的操作数据。如图13中所示,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进行点击或者滑动等操作,而该触摸屏上是输出有图像预览区域的,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得到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包含滑动方向和/或点击位置的操作数据。

基于此,步骤202在基于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时,可以根据操作数据中用户操作体的操作轨迹,如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的点击位置和/或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的滑动方向等,获得调整指令。其中该调整指令中所包含的调整参数至少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其中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在目标区域中的相对位置与操作轨迹中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的滑动方向相对应,或者,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在目标区域中的相对位置与操作轨迹中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的点击位置相对应。另外,调整指令还可以表征替换该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替换第一边缘线的边缘线与第一边缘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操作轨迹中操作体在触摸屏上的滑动方向也是相对应的。

例如,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中根据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向左滑动的滑动方向,首先确定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为手机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目标区域左侧的第一边缘线a,如图13中所示,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向左滑动的滑动方向确定替换第一边缘线a的边缘线位于第一边缘线a的左侧且最近,由此得到调整指令。基于此,步骤203中可以先根据调整指令确定第一边缘线,之后,确定替换第一边缘线a的第二边缘线b,例如,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置信度仅低于第一边缘线a的边缘线,或者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距离第一边缘线a最近的边缘线,又或者,根据调整指令中所表征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a左侧且最近的边缘线,最后,将第二边缘线b替换第一边缘线a,成为目标区域中的新的边缘线,由此与其他边缘线一起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的第二边缘线b为第一边缘线a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位于第一边缘线a左侧的边缘线时对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效果相当于向左扩大目标区域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同样能够在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向右、向上或向下滑动时实现向右、向上或向下缩小目标区域的面积,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以上向左扩大目标区域的面积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详述。

如图1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手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经过边缘检测之后,得到“notebook”的四条边缘线1-4,但是由于“notebook”中存在封面线条的影响因素,导致在图像预览区域中“notebook”封面的线条被误识别为“notebook”的边缘线,此时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并非准确的边缘线,因此,用户手指可以在手机触摸屏上与边缘线4相近的位置上向左滑动,从而在手机上根据手指位置和/或用户手指向左滑动确定被替换的边缘线4,并确定替换边缘线4的边缘线5,该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所选择出的边缘置信度最高的边缘线(或者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距离边缘线4最近的边缘线,或者,边缘线5可以为在之前边缘检测中所检测出的边缘线4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中所选择出的位于边缘线4左侧且最近的边缘线),由此,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将边缘线5替换边缘线4,并适应性的延长边缘线1和3,由此,边缘线5以及被延长的边缘线1和3以及原来的边缘线2形成新的“notebook”区域,进一步的,可以对该区域进行文字识别等处理。

参考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配置在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及边缘检测的电子设备中,如带有图像采集装置如摄像头的手机、pad、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减少图像中进行边缘检测的误差,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实现中,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操作获得单元1501,用于获得操作数据;

指令获得单元1502,用于基于所述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

边缘线调整单元1503,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区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在获得针对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目标区域的操作数据之后,就可以基于操作数据获得到能够对目标区域中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指令,由此经过位置调整后的边缘线能够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就可以对经过边缘检测得出的目标区域的边缘线的位置利用操作数据来进行调整,在调整到相应的位置后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由此本申请能够减少所采集到的图像中边缘检测的误差,进而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边缘线调整单元1503在根据所述调整指令,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边缘线中的至少一条第一边缘线;在所述第一边缘线对应的边缘线集合中,确定至少满足调整条件的第二边缘线;其中,所述边缘线集合中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第一边缘线对应的备选边缘线;以所述第二边缘线替换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第二边缘线对应的第一边缘线,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

可选方案中,所述调整条件包括:所述第二边缘线为所述边缘线集合中边缘线置信度仅低于所述第一边缘的边缘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操作获得单元1501具体用于: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参数,以作为操作数据。

基于此,指令获得单元15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数据中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参数,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方向;根据所述移动方向,获得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至少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操作获得单元1501具体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所述图像预览区域中用户操作体的手势数据;对所述手势数据进行手势识别,获得操作数据。

基于此,指令获得单元15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数据中用户操作体的手势轨迹,获得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至少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操作获得单元1501具体用于:获得用户操作体在所述图像预览区域所在的触摸屏上的操作数据。

基于此,指令获得单元15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数据中的用户操作体的操作轨迹,获得调整指令,所述调整指令至少表征:被替换的第一边缘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参考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及边缘检测的电子设备中,如带有图像采集装置如摄像头的手机、pad、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减少图像中进行边缘检测的误差,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图像采集装置1601,用于采集图像;

输出部件1602,用于输出图像采集装置1601的图像预览区域,图像预览区域中具有通过边缘检测得到的目标区域,目标区域具有多条边缘线;输出部件1602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或触摸屏等。

输入部件1603,用于获得操作数据;

其中,输入部件1603可以通过陀螺仪、触摸屏或图像采集装置等实现。在输入部件1603所采集的操作数据为用户操作体在图像预览区域中的手势图像等手势数据的情况下,输入部件1603与图像采集装置1601为同一部件。在输入部件1603所采集的操作数据为用户操作体在触摸屏上的操作数据的情况下,输入部件1603与输出部件1602为同一部件。

处理器1604,用于基于操作数据,获得调整指令;根据调整指令,对目标区域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区域,该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同样输出在输出部件1602。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获得针对电子设备上输出的图像预览区域中的目标区域的操作数据之后,就可以基于操作数据获得到能够对目标区域中的至少一条边缘线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指令,由此经过位置调整后的边缘线能够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图像预览区域中就可以对经过边缘检测得出的目标区域的边缘线的位置利用操作数据来进行调整,在调整到相应的位置后形成调整后的目标区域,由此本申请能够减少所采集到的图像中边缘检测的误差,进而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

以下对本申请在手机上实现时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由于针对边缘检测大部分是由于光线或线条的影响导致的,因此,本申请中设计一种易操作的手势:在上、下、左、右、前和后六个方向分别摇晃手机,如图17中的摇动手势所示,或在手机预览界面上定义上、下、左、右、放大和缩小的手势,或者,在手机触摸屏上定义上、下、左、右、放大和缩小的手势,如图18中的触屏手势所示,等等。

基于此,如图19中的流程所示,在手机上进行图文边缘检测之后,且手机上检测到相应调整手势后,判断手势方向,如上、下、左、右、放大一层或缩小一层的手势等,对边缘检测中的区域边缘线按照相应的调整指令,如被替换的边缘线和调整方向等,手机中基于检测到的边缘线以及调整指令进行优化,例如:根据手势方向(输入方向)查找在手势方向上最近的边缘,然后将相应的边缘线自动向上、下、左或右移动或放大一层或缩小一层,以生成新的边缘折现,再在手机预览界面上显示最新的边缘结果,从而实现对边缘检测结果中的边缘线的自动校正(当然还可以循环进行校正),校正的效果可以参考前文中图10及图12等附图内容,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梯形校正等处理,而在没有调整手势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后续的梯形校正,由此能够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并且能够降低手动修正边缘线所造成的操作复杂度。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摇动手机或手势触发就可以实现边缘调整,简单易行,可用性好,由此,通过简单的用户交互操作就能够达到基于人工辅助的高精确边缘检测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